第四百五十二章 低頭

兗州的軍力對於回師的曹操主力來說可謂是不值一提,畢竟這一次陳宮沒能拉上呂布一起,也就失去了一支驍勇善戰的部隊,少了一個凝聚叛軍的領袖。

按照兗州不少人的籌劃,本是想將張邈推上兗州牧的位置,畢竟這位陳留太守德高望重,在天下頗有聲名,作爲州牧也能凝聚人心。

可張邈不願做這個出頭鳥,他雖然響應檄文易幟,卻不願意站在臺前作爲領袖與曹操對抗,任憑這些人怎麼勸說,張孟卓絲毫沒有改變主意的意思。

當然,陳宮和這些人不一樣,在與張邈談過後,陳宮對張邈的爲人也算是有了比較深入的瞭解,自然不指望張邈會站出來帶頭。

而依照陳宮的謀劃,當兗州舉起叛旗後,四方諸侯必然會紛紛伸手拉他們一把,以便順手將曹操這個對手踩到地底去。

到那時候,兗州叛軍便可待價而沽,好好地進行一次談判,爭取到自己的利益,以防止再次出現如曹操這樣的主公。

想法很美好,可現實卻給了陳宮當頭一棒,截止到八月底,沒有一家諸侯向他們示好,連暗中的使者都沒有派遣。

不管是北方的魏王,還是南方的陳王,似乎都對兗州沒有絲毫興趣,對這個中原大州置之不理。

饒是陳宮之心性,也難免感到難以置信,這可是兗州,天下之中,文脈極盛的中原之州。如此唾手可得的情況下,他們難道不會心動?

地域的價值並非僅從面積人口來看,兗州雖然地域不比荊揚二州,人口也略有不如,但卻是貨真價實的繁華之地,在天下十三州部裡也是名列前茅的重鎮。就算劉備進爵魏王,手握五州之地,也不可能無視兗州。

然而不可能的事終究發生了,曹操連戰連勝,叛軍節節敗退,殺紅眼的曹操已經很有舊日風範的拉出幾家出頭鳥士族祭旗,只是在自家地盤,曹孟德還是剋制了不少,並沒有屠戮平民。

不久前還意氣風發的叛軍已經開始人心惶惶,但陳宮卻沒有什麼好辦法去安撫他們,沒有足以倚靠的軍事實力,說破大天也沒用。

“文禮,你可有良策?”

陳宮病急亂投醫尋上了邊讓,邊文禮卻覺得很是尷尬。此前拍胸脯保證,又是寄書信給李澈,希望能夠聯絡劉備勢力一舉推翻曹操。結果李澈收了書信卻不辦事,擺明了準備隔岸觀火。

這時候的邊讓還是有些自知之明的,既然劉備勢力未動,那必然是有緣由的,自己的面子還不足以讓劉備打破原定計劃出兵。

可陳宮既然尋來了,邊讓也只能故作冷靜的道:“公臺兄勿急,這大軍未動,糧草先行,要想拿下兗州,非得十萬大軍不可。如此龐大的軍隊,又要準備多少糧草?想必魏王與衛將軍正在籌備之中。”

陳宮怒道:“吾自然知道,兗州不比青、並,魏王若要出兵,必然是抱着一舉拿下之心。那是要準備周密才行,少則一月,多則三五月。

但那是主力!爲安人心,魏王至少該有一支偏師策應,以振奮人心,否則長此以往,人心不附啊!關雲長在邊境已經屯兵數月,這支偏師隨時可動,魏王若真心想拉我等一把,關雲長又豈會按兵不動?”

邊讓遲疑道:“許是冀州空虛,擔心被人趁虛而入?”

“坐擁五州,若十幾萬兵力便捉襟見肘,他還有何面目做這河朔之主?”陳宮氣急道:“不管是曹孟德,還是劉玄德,我實在難以明白他們到底在想什麼!

兗州士族雖不及汝穎之地強盛,但也足以與河朔相提並論,與我等合作,天下唾手可得。可曹孟德卻視我等爲走狗,劉玄德也無視我等,他們究竟意欲何爲?”

邊讓甚至能從陳宮那氣憤的語氣中聽出一絲恐懼來,那是事態超出掌握帶來的恐懼。

“公臺兄,以在下之見,魏王與曹孟德還是有所不同的。”邊讓有些猶疑,劉備對士人的態度在雒陽就展現的很明白了,他尊敬有學識有能力之人,但不喜恃才傲物之輩。

只是當時的他還對大士族頗多尊敬,亦存嚮往,渴望認同,如今的種種舉動卻與當時背道而馳。若細究起來,倒是與那位衛將軍越來越像了。

不管怎麼說,在邊讓看來,劉備應該不會像曹操那樣暴虐,至少如果有人指他爲織蓆販履出身,他也不會痛下殺手。

陳宮嘶聲道:“他們有什麼不同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半月之內再無反應,兗州之事就真的沒有轉機了!屆時曹孟德會重新奪回兗州,還是一個對他無比服膺的兗州!”

邊讓的神情有些微妙,他彷彿從陳宮身上看到了當年的自己。一樣的無所適從,一樣的不服,一樣的……驚恐。

平心而論,邊讓是比較佩服陳宮的,對方無論是智慧,還是將計劃進行實踐的行動力,都是讓他頗爲欽佩的能力。

當年的李澈還需要借何大將軍及在場諸多士人的勢才能壓住他,而如今的劉備與李澈僅僅只是按兵不動,就能讓比他更強的陳宮驚慌失措。

若說心裡話,此時的邊讓還是頗爲感激李澈的,若沒有當日雒陽之辱,他也不會審視自己的言行而做出改變。尤其是近年來看見昔日的士林同道紛紛被殺,他更是慶幸自己管住了這張嘴,僅僅是被曹操羞辱了一番。

而陳宮恰恰缺了這麼一段經歷,自視爲良、平之才,自認能夠將一切都掌控住,卻事事脫離掌控。想到這裡,邊讓不禁向陳宮投以同情的目光。

沉浸在憤怒之中的陳宮並沒有察覺到邊讓的異樣,他恨恨一拳砸在案几上,沉聲道:“爲今之計,只能是我等放下身段去尋求幫助了,可恨這些諸侯,個個作壁上觀。既如此,將來也休想我等心服!”

邊讓啞然失笑,感到既荒謬又可笑,當大勢已成的時候,諸侯們又何須士人的心服?再說了,縱然心服,天下忠貞死節之士又有多少?

當刀劍及頸之時,是不是心服已經不重要了,至少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這樣的。

第二百一十三章 萬人敵第二百七十六章 選擇(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爭辯第四百七十六章 陪都(上)第四百九十章 退匈奴(四)第四十三章 舉薦第五百三十八章 平定關中(三)第一百七十六章 漫天起價第四百六十章 兗州初戰(上)第八十六章 驅逐第五百一十二章 劉協第一百五十章 驚變(中)第三百九十六章 臨戰決議(下)第四百二十三章 宴席(下)第二百五十章 各懷鬼胎第四百七十二章 戰事將止第二百九十二章 常山之戰(四)第二百三十二章 終變(六)第五百七十章 荒唐一夢第三百四十六章 讖緯與神鬼(上)第五百六十四章 忽悠(下)第九十章 猛士雲集第二十三章 君明何須慮王莽(起名無能了)第二百五十章 各懷鬼胎第五百零四章 議功善後(下)第二百一十九章 帝與臣(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苦肉計第三百一十七章 當仁,不讓於師第二十三章 君明何須慮王莽(起名無能了)第二百七十一章 地域之爭(上)第三十九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九十八章 比試(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戮第五百六十八章 荒唐一夢(二)第三百五十八章 蔡邕(下)第四十八章 何苗第一百三十九章 失道寡助第二百二十七章 終變(一)第四百零四章 爭論第五十五章 泄密第一百八十三章 河朔巨寇第二百八十九章 常山之戰(一)第二十四章 失望第四百三十一章 託付第二百六十七章 遊說(中)第九十九章 悟而能執第四百八十四章 暗流涌動(五)第三百四十章 青州之治(上)第五百零一章 逆轉(上)第七十五章 賞功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下)(三千字)第四百六十六章 攻敵必救(上)第五百四十九章 韓遂之敗(中)第五百四十一章 平定關中(六)第七十六章 鐵頭娃第一百四十三章 救命稻草(第二更,求首訂)第二百五十一章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二百章 陷鋒突陳第三百九十一章 怒火第二百八十三章 用意第一百七十二章 談利言義第三百四十七章 讖緯與神鬼(下)第九十三章 羣英薈萃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下)(三千字)第二百零九章 大復仇第六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三百九十五章 臨戰決議(上)第七十一章 公卿第九十四章 弓似霹靂弦驚第二百五十五章 相人第二百九十六章 常山之戰(八)第四十八章 何苗第五百五十五章 西域(下)第二百八十九章 常山之戰(一)第一百六十八章 亂象(元旦快樂)第三百四十五章 大巫祝第五百四十三章 平定關中(八)第三百二十八章 江東猛虎第一百七十四章 站隊第二十七章 醒轉第二百八十一章 辦學(下)第四百六十九章 肉湯與細作(下)第二十九章 敲打第四百八十八章 退匈奴(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算計(下)第一百七十九章 家族第五百三十五章 關中動亂(六)第一百四十五章 財物(第四更,求首訂)第九十九章 悟而能執第一百九十二章 鄉賢與巨寇(上)第五百六十九章 荒唐一夢第八十三章 贈劍第四百五十八章 必要的戰爭第十七章 鴻德門前第四百七十四章 交心第一百二十三章 中秋第一百九十三章 鄉賢與巨寇(下)第五百七十四章 南宮爭執(上)第一百零二章 濟陰太守第四百二十九章 少年天子(三)
第二百一十三章 萬人敵第二百七十六章 選擇(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爭辯第四百七十六章 陪都(上)第四百九十章 退匈奴(四)第四十三章 舉薦第五百三十八章 平定關中(三)第一百七十六章 漫天起價第四百六十章 兗州初戰(上)第八十六章 驅逐第五百一十二章 劉協第一百五十章 驚變(中)第三百九十六章 臨戰決議(下)第四百二十三章 宴席(下)第二百五十章 各懷鬼胎第四百七十二章 戰事將止第二百九十二章 常山之戰(四)第二百三十二章 終變(六)第五百七十章 荒唐一夢第三百四十六章 讖緯與神鬼(上)第五百六十四章 忽悠(下)第九十章 猛士雲集第二十三章 君明何須慮王莽(起名無能了)第二百五十章 各懷鬼胎第五百零四章 議功善後(下)第二百一十九章 帝與臣(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苦肉計第三百一十七章 當仁,不讓於師第二十三章 君明何須慮王莽(起名無能了)第二百七十一章 地域之爭(上)第三十九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九十八章 比試(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戮第五百六十八章 荒唐一夢(二)第三百五十八章 蔡邕(下)第四十八章 何苗第一百三十九章 失道寡助第二百二十七章 終變(一)第四百零四章 爭論第五十五章 泄密第一百八十三章 河朔巨寇第二百八十九章 常山之戰(一)第二十四章 失望第四百三十一章 託付第二百六十七章 遊說(中)第九十九章 悟而能執第四百八十四章 暗流涌動(五)第三百四十章 青州之治(上)第五百零一章 逆轉(上)第七十五章 賞功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下)(三千字)第四百六十六章 攻敵必救(上)第五百四十九章 韓遂之敗(中)第五百四十一章 平定關中(六)第七十六章 鐵頭娃第一百四十三章 救命稻草(第二更,求首訂)第二百五十一章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二百章 陷鋒突陳第三百九十一章 怒火第二百八十三章 用意第一百七十二章 談利言義第三百四十七章 讖緯與神鬼(下)第九十三章 羣英薈萃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下)(三千字)第二百零九章 大復仇第六十八章 左右爲難第三百九十五章 臨戰決議(上)第七十一章 公卿第九十四章 弓似霹靂弦驚第二百五十五章 相人第二百九十六章 常山之戰(八)第四十八章 何苗第五百五十五章 西域(下)第二百八十九章 常山之戰(一)第一百六十八章 亂象(元旦快樂)第三百四十五章 大巫祝第五百四十三章 平定關中(八)第三百二十八章 江東猛虎第一百七十四章 站隊第二十七章 醒轉第二百八十一章 辦學(下)第四百六十九章 肉湯與細作(下)第二十九章 敲打第四百八十八章 退匈奴(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算計(下)第一百七十九章 家族第五百三十五章 關中動亂(六)第一百四十五章 財物(第四更,求首訂)第九十九章 悟而能執第一百九十二章 鄉賢與巨寇(上)第五百六十九章 荒唐一夢第八十三章 贈劍第四百五十八章 必要的戰爭第十七章 鴻德門前第四百七十四章 交心第一百二十三章 中秋第一百九十三章 鄉賢與巨寇(下)第五百七十四章 南宮爭執(上)第一百零二章 濟陰太守第四百二十九章 少年天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