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太太動作極快,穿了鬥蓬,帶着李桐,直奔山莊大門。
李桐和張太太一路疾行到山莊大門時,呂相已經進了山莊,披着件半舊的靛藍素綢鬥蓬,揹着手站在影壁前,正轉頭打量着四周。
見張太太和李桐過來了,孫嬤嬤示意兩三個心腹婆子,悄悄退後,退到聽不見的地方。
張太太在前,李桐略後半步,深曲膝見禮。
“一轉眼,桐桐也長這麼大了。”呂相的目光從張太太移到李桐身上,看起來十分傷感,他上一次見到的母女倆,就如同眼前的母女倆,只不過那一次的女兒懷裡抱着眼前的女兒。
“是,多謝您。”張太太態度極其恭敬。
“唉。”呂相極輕的嘆了口氣。
“我很好,阿孃也很高興,多謝呂相惦記。”李桐在張太太身邊,她能從姜家脫身出來,這是天大的喜事,她不希望呂相以爲這對她是壞事。
“我知道。”呂相仔細打量着李桐,張了張嘴,卻不知道怎麼安慰她,她從姜家脫身出來,那樣的姜家,確實不算壞事,可是,她還是成了棄婦,她還不到二十歲,就遇人不淑,做了棄婦。
她太外婆比她大不了幾歲時,做了寡婦,她外婆和她太外婆差不多大時,做了寡婦,她阿孃和她外婆差不多大時,做了寡婦,如今,她又是這樣!
呂相想到這些,心裡難受的再也忍不住,老淚縱橫。
“呂叔別太難過,這是我們娘幾個的命,阿孃活着的時候也常說,我們娘幾個都是福命不濟,總是差了一線,也沒什麼,阿桐有我呢,”頓了頓,張太太接着道:“還有她大哥。”
“信哥兒是個好孩子。”呂相深吸了口氣,微微仰頭咽回那些眼淚,“等明年春闈後,好好給信哥兒挑個媳婦,門第兒什麼的,別多計較,媳婦兒人品好脾氣好最要緊,你是個明白人,不用我說,要是拿不定主意,你來尋我,我幫你掌掌眼。”
“是。”張太太恭敬答應。
“你跟長公主日常作作伴很好,只是,長公主與尋常女子不同,她的話,你自己要有主意,該聽的聽,不該聽的,聽聽就算了,別往心裡去。你還小,過個一年兩年,尋到好人家,該成個家還是有個家好,你阿孃不能陪你一輩子,你大哥再好,往後他也要有自己一家人,這天下好男兒多的是,不都是姜家那樣的,凡事要往寬處想。”
呂相有些囉嗦的交待着李桐,李桐一一應了,
“我沒什麼事,就是過來看看你,看到你們娘倆都好,我就放心了,我回去了,你們娘倆也早點歇下。”
呂相象個年老無事的囉嗦長輩,不過過來看一眼,張太太和李桐沒有虛留,急忙一前一後送他出門。
張太太和李桐站在大門口,看着呂相的車子轉個彎看不到了,才轉身回去,讓人關了大門。
“咱們家和呂相那點子淵源,你知道了?”張太太低聲和挽着她胳膊的李桐說話。
“嗯,長公主告訴我的。”李桐低低答了句,好半天,張太太纔開口道:“我也是象你這麼大時才知道的,你外婆的脾氣,你也知道,剛強,又暴烈。”
“還好。”李桐想着外婆,心裡暖暖的又有些酸。
“那是年紀大了,脾氣比年青時好了不知道多少,呂相娶的是安遠侯蘇老侯爺的掌珠,當年的安遠侯府,威風的很,那位蘇姑娘性子嬌縱,嫁給呂相隔年,也不知道是當年,下手拿掉了你外婆的鹽票,關了咱們十幾間鹽鋪,你外婆氣壞了。”
張太太一邊笑一邊搖頭,“就因爲這十幾間鹽鋪子,你外婆惱了一輩子,後來,要不是我,要不是你,你外婆不會搬來京城。”
“鹽鋪子的事,是呂相不對,他不可能不知道。”李桐想着外婆,接了句。
“沒說他對,不過不算大錯,現在他是相公,威風八面,當年,他剛跟蘇家結親的時候,跟入贅沒什麼分別,連宅子、成親的衣服,都是蘇家給置辦的,不過你說的對,再怎麼說也是他不對,你外婆生氣這事一點兒也不錯。”
張太太解釋了一通,又笑着補充了一句,“你外婆走前,說她瞧着咱們這祖孫三個,一個不如一個,我不如她,你不如我。”
李桐一個勁兒的點頭,心裡感慨無比,別說從前的她,就是現在的她,也確實遠遠不如阿孃,更不用說外婆了。
“你外婆就交待我,別象她那樣,讓我真到有事的時候,該上門求就去上門,該哭就哭。”張太太一邊說,一邊笑起來。
“阿孃上門了?那個簪子?”
“嗯,爲了你大哥的事,明年春闈,你大哥最好能中。”張太太又笑起來,“你看看咱們娘倆,我把簪子送出去了,你求到了長公主那兒,結果鬧出這麼大的事。”
“我沒求長公主,是她自己說要幫忙的。”李桐趕緊解釋,話沒說完就笑起來,她確實沒開口,不過跟開口也沒什麼分別。
…………
第二天早朝後,禮部的判書,經過幾位相公同意,皇上批了紅,就明發各處了。
曲姑娘和姜家婚約在先,且曲姑娘父死母病,無兄無弟無所依,婚約無效就沒有歸處依靠,認可曲姑娘和姜家的婚約,姜家和李家的婚事,視爲義絕,判姜家返還李氏嫁妝。姜家定婚悔婚,貪財無德,綏寧伯爵位由世襲罔替,改爲降等承襲,也就是說,綏寧伯這個爵位,到姜煥璋,就是最後一代了。
李信愉快的接受了這份判書,本朝爵位只有開國功臣封的那一批,纔有世襲這一說,之後,就是皇子,也是五世而斬,綏寧伯姜家付出了姜家最貴重的世襲爵位作爲代價,他非常滿意。
…………
隔天一早,李桐在寶林庵門口下了車,在門口打掃的老尼衝她合什笑道:“長公主剛纔吩咐,讓李施主從那條路往後山去,說今天在後山賞景。”
李桐謝了老尼,帶着水蓮和綠梅,沿着寶林庵外面小路,腳步輕快的往後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