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好友秋月落飄零的月票~~)
“哦?”
陶侃雖入主中樞,但其一貫謹慎小心的性格,使之並不過於干涉朝政,主要政事由鄭阿春與庾亮、卞壼等朝臣處理,他只把軍事抓在手上,這無疑是一種明智的作法,不過對於外界,尤其與明國有關的信息,他還是很上心的。
這時聽得其子陶瞻來報,便訝道:“京中竟有流言,那王逆似有承認晉主之意?”
陶瞻拱手道:“阿翁,想必是楊彥之取了襄陽,王逆獨木難支,方有重歸朝庭之心,兒以爲,王逆大勢己去,不足與謀,一旦楊彥之攻打江陵,阿翁應即刻兵發姑孰,分一杯羹。“
”誒~~“
陶侃擺擺手道:”莫非你不見魏蜀吳之故事?若非吳蜀兩家聯手,安能抗魏數十年之久?“
陶瞻冷冷一笑:”阿翁,聯合抗魏數十年那又如何?吳蜀最終不還是被魏國吞併?既然如此,吳蜀何必各懷鬼胎,互相算計,倒不如一方併吞另外一方,壯大自己,獨立抗魏,豈不是少了諸多掣肘?
更何況王敦狼子野心,怎甘心蟄伏於阿翁之下?他日一有機會,必會反噬,阿翁若與此人合謀,怕是連甘爲吳蜀苟安於一域亦是不可得。“
”這……“
陶瞻那截然不同的看法出乎了陶侃的意料,但是細細回想,哪怕夷陵之戰穩定了吳蜀的形勢,兩者之間的齷齪也屢見不鮮,再往前回溯,吳蜀幾次聯手攻魏,都因各有算計半途而折,導致雙方的不信任逐漸累積,發展到互相猜疑,防備着背後挨刀的境地,對對方的提防甚於防魏,結果各自失去了抗魏之力。
陶瞻的思路很明顯,與其弱弱相聯,各懷鬼胎,互相內耗,倒不如一方吞併另一方,拉近與強者的距離。
陶侃頗爲爲難,他是傳統的合縱思路,而陶瞻壓根就不相信合縱會有出路,藉着鄰居有難,分一杯羹,狠狠啃一口,落袋爲安纔是正理。
與其把雞蛋放你家,你和我還不是一條心,那我真不如與你的敵人把你分而食之,先吃飽了再說,反正也沒指望過你爲我擋槍,還省了費心費力防着你拖後腿的工夫。
不得不說,這也是一條非常現實的道路,基本指導思路是,趁着你大難臨頭,我不是伸出援手,而是咬你一口,陶侃居然心動了。
陶瞻見着父親的神色,又道:“兒斗膽問阿翁一句,關東諸國合縱抗秦,結果如何?秦軍東出函谷,竟無一國出兵相助昔日的盟友,反是坐視秦軍逐一滅去諸國,皆無所作爲,阿翁只見吳蜀,何獨不見戰國七雄之舊事?”
陶侃感覺自己要被說服了,不過還是問道:“哪怕攻下姑敦,亦是明強我弱,若明軍來攻,如之奈何?”
隱瞻不假思索道:“阿翁與王逆不是吳蜀,那楊彥之也不是魏國,他有兩趙在背後,西還有李雄,就算那楊彥之天縱神武,沒個十年八年,休想統一北方,有這時間,難道我家會束手就擒?
實際上陶侃並沒有取晉室而代之的野心,他期望得到主流士族羣體的普遍認同,擠身於一流士族,因此毫無必要冒着諾大的風險加入亂世爭雄的隊伍,他只想苟,苟一苟就過去了。
“此事容後再議。”
陶侃嘆了口氣。
陶瞻倒是明白父親的這一聲嘆息從何而來,當即重重一拱手:“阿翁既執掌中樞,豈能輕易退卻,畢竟人心難測,曹孟德尚有言,恐己離兵爲人所禍也,既爲子孫計,又己敗則國家傾危,是以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此所不得爲也。
我陶家迫於形勢,執掌中樞,便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若無爭勝之心,怕是族滅之禍不遠矣,更何況楊彥之乃討伐王逆盟主,阿翁不順天討逆,反與逆賊暗合,又教世人如何看待?阿翁,請三思啊!”
陶侃渾身一震!
是的,胡亥殺蒙恬,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孫,積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將兵三十餘萬,其勢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這充分說明,權力場上沒有是非,勢大便是原罪,因爲你讓別人心神不寧,哪怕解甲歸田,可誰知你打的什麼心思,會不會東山再起?相對而言,滅殺是最省力,也是效率最高的一種手段。
“也罷!”
陶侃頹然道:“爲父明白了,不過……暫不宜與丞相沖突,還須小心周旋爲上。”
“諾!”
陶瞻拱手應下。
……
京中傳言愈演愈烈,都在說王敦願奉還正朔,歸鎮武昌,鄭阿春也表示了強烈的關注,各路朝臣紛紛拜訪陶侃,欲探明陶侃意圖,陶侃卻稱病不見。
直至卞壼忍無可忍,直接衝入了陶侃府中。
“卞公,卞公!”
“郎主真有疾啊,要不卞公稍作等待,容僕再爲稟報,如何?”
僕役紛紛勸說,不敢強攔,畢竟卞壼也是身有正氣的人物,鬼邪莫闢,具備開道特效。
“哼!”
卞壼冷哼一聲,越走越快,眼見就接近了陶侃稱病靜養的小院。
“罷了,罷了,都退下!”
這時,陶侃一襲青衣,出現於院門,負手而立。
卞壼看去,只覺陶侃除稍瘦了點,精神飽滿,腰背筆挺,身上剽悍之氣散發,哪有半點病重的樣子。
“士行,你稱病不見,究是何意?”
卞壼毫不客氣,厲聲喝問。
陶侃捋須笑道:“望之勿惱,還請屋裡坐!”
“哼,老夫倒要看看你這老兒有何說辭!”
卞壼又哼一聲,拂袖而入。
陶侃一向有節儉的美名,屋裡的擺設也較爲簡陋,卞壼不禁暗暗點了點頭,與陶侃分賓主落坐,待僕役奉上清茶之後,便迫不急待的問道:“武昌郡公隱有奉今上爲正朔之意,朝中公聊紛紛稱善,唯獨士行於此時避而不語,士行意欲何爲?”
陶侃也不惱怒,擺擺手道:“王逆行廢立之時,是何等張狂,今見形勢不妙,伏低做小,此等無義之輩豈能共事?莫非太后與諸公就不怕與虎謀皮?更何況權臣妄行廢立,卻不罪責,反與賊爲伍,莫非望之枉讀了聖賢書?”
“這……”
卞壼一時語塞,他突然意識到,陶侃早已有所準備,當下沉心靜氣,略一思索,便道:“士行所言甚是,但事急亦須從權,今楊彥之叛晉自立,據中原,扼荊襄,隨時可渡江南來,值此危難時刻,理當放下芥蒂,共禦外侮方是正理,至於事後如何,那是咱們家裡的事,屆時再作商討亦不爲遲。“
陶侃幽幽問道:”請問這是望之心意,還是太后之意?“
卞壼沉吟道:”朝庭上下,皆有此意。“
陶侃又問道:”琅琊王氏何意?“
卞壼道:”大司徒閉門不出,修身養性,倒是處明(王舒),世儒(王彬)上下奔走,力勸太后納武昌郡公還朝。“
”哼!“
陶侃冷冷一笑:”果不其然,王門坐不住了,欲奉還王逆,重染朝政。“
”哎呀!“
卞壼急道:”士行,都火燒眉毛了,你還斤斤計較作甚,你且放心,將來朝堂之上,必有你陶氏一席之地。“
陶侃擺擺手道:”我陶士行什麼出身自己有數,想老子一條奚狗,何德何能,敢與高門大族並稱?“
卞壼現出了尷尬之色,高門大族背地裡稱呼陶侃奚狗,而天底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陶侃哪能沒數?被人呼之爲犬,誰的心裡能舒服?
“哎~~”
好一會兒,卞壼站了起來,重重嘆了口氣,深施一禮:“卞某代諸公向士行賠罪,並會警告諸公,注意言辭,還請士行大人大量,揭過此事。“
”好!“
陶侃大馬金刀的坐下,道了聲好:”看在望之的面子,老夫不再計較。”
“那……”
卞壼滿懷期待的看了過去。
陶侃道:“這天下,畢竟是元帝的天下,元帝雖宮車晏駕,卻已留下統胤,只要那王逆往潯陽迎回舊主,奉迎爲帝,老夫可既往不究,與之攜手共抗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