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會做人

在陝西地面上起兵,第一要考慮的因素絕不是地方上的標營,而是邊軍。大明朝實外虛內,邊軍乃是國朝軍事體系內,最有戰鬥力的武裝力量。三邊總制麾下那二十幾萬兒郎,都是打老了仗的。長期與套虜、北虜作戰,熟悉戰陣如狼似虎,戰力遠勝腹裡的衛所、營兵,正是義軍的天敵。當年正德朝時,劉六、劉七、趙燧等人領白衣軍作亂,聲勢浩大,縱橫數省,但是一遇到邊軍,立刻就土崩瓦解,被殺的大敗虧輸。

日月神教對於這邊軍也十分忌憚,不敢隨意起兵。只是由於要防範蒙古人入寇,邊軍輕易不入腹地,因此王誠想的就是偷雞,趁着主力不在,搞一把就走。還能吸引大明武裝的注意力,以配合河南的正式起義。

如果邊軍入城,則自己的整個戰略安排全都作廢不說,也很有可能是自己這些人身份暴露,陝西巡撫借了邊軍來剿。若是到了那一步,於大局都有極大妨礙。他忙問道:“探清楚了,來了多少人馬?”

那探子道:“大概有數百人馬,實數探不清楚。都是馬隊,在城裡也不勒繮繩,就像沒看到人一樣,橫衝直撞,惡的很。”

範無咎忙問:“那是哪個營頭,可曾探明白?”

“好象是蒼頭軍。”

一聽這三個字,範無咎面色一變“怎麼是這支殺神?要是忠字營,勇字營,都還好辦,便是三邊總制的標營也好辦。這蒼頭軍可是有名的殺人不眨眼,陝西的爺們誰不虛他?都是你田老三,非要給你舅舅出大殯,結果惹來了這路殺神,怕是要屠城的。這回咱們可怎麼辦?便是想跑,也未必跑的了。”

國朝如今若是提起軍伍,便是東李西麻,劉刀鄧槍,而三邊的二十幾萬邊軍兒郎,幾十個營頭裡,則以哱拜的名聲最響,也最惡。他本是河套的蒙古部落出身,因爲與自己的酋長不合,而滿門遇害,他自己帶着親信部衆跑到了大明,投了軍。

大明朝對這種外番帶路擋,倒是保持一種歡迎的態度,並沒有什麼歧視情節。乃至朝內,韃官、色目官都有,這也是練天風爲何總是說大明藥丸的原因。哱拜能騎善射,驍勇能戰,他手下的部衆也極是剽悍,加上他與舊日東家有滅門之仇,因此打起仗來不要命,乃是作風硬朗的一支強軍。很快就在邊關上立了大功,後來積功至寧夏衛指揮使、總兵麾下標兵參將,後又進了副總兵。

哱拜在寧夏鎮站住腳跟後,便開始四處招募亡命,編入家丁之中。部衆亦有三千人,以蒼頭軍爲號。國朝打仗的風格,便是主將帶着自己的家丁、親兵爲主力,其他炮灰附庸部隊脅從。只要標兵得了利,炮灰附庸就一窩蜂衝上去一通打,反之便要敗了。比如那位坐鎮遼東,號稱二百年軍功無出其右的李成樑,便是靠着三千家丁,橫行遼東,無人能抗。

朝廷上對於武將養家丁的行爲並不阻止,反正也是花你自己的錢,爲朝廷效力。陣亡了朝廷不給撫卹,平時養兵不給財政支持,怎麼也是不吃虧。因此對於建制規模也無限制,你能養多少就養多少,不加控制。

彼時朝廷已經進入了文貴武賤的局面,所謂文視武如奴婢,武將諂媚文官,要如子孫孝養父祖;稍有奉承不到,隨謗隨參,不異嚴父斷送嬰兒。不過在九邊重鎮,因爲實際作戰的需要,武將的地位,比內地略好一些。

比如李成樑把遼東經營成了自己的基本盤,外人不好插手。哱拜這帶路黨也把寧夏鎮經營的鐵壁銅牆,正總兵反倒要仰他鼻息,便是三邊總制,也對他要明讓三分暗讓五分,因此他便日益驕縱起來。

只是寧夏不比遼東,哱拜也不李成樑。關外諸利,李家一門獨佔。哱拜卻僅能寧夏鎮一地威風,且三邊又是窮地方,要養三千私兵,經濟壓力非常大。可離了這支私兵,他又難以維持軍閥地位,因此便只能是一方面佔着花馬池鹽之利,一方面收商稅,再一方面,就是命令蒼頭軍去從事一下馬賊工作。

像他這種武裝做兼職馬賊,就讓那些職業選手,幾輩子祖傳的馬賊沒了活路。誰能狠的過他,誰又能打的過他?馬賊要麼就是到蒼頭軍裡做家丁,要麼就是乖乖挪窩,再不然就只好等死。因此如今寧夏鎮秩序井然,職業馬賊絕跡,皆系哱拜之功。

範無咎交遊廣闊,如何不知這蒼頭軍的名聲?這部隊作戰兇狠,軍紀卻十分鬆散,屠城滅村,皆系尋常事。陝西巡撫這是發了什麼瘋,居然請這支人馬進城剿亂?他們來了,自己這幹人要能有活路纔怪!

田一飛見範無咎指責自己,當即勃然:“你說啥呢?我發送我孃舅,又有什麼錯?這官兵有什麼可怕的?咱們既要扯旗做大事,早晚要和官兵對上,像你這般沒種,還做個球的大事,乖乖滾回家抱孩子好了。”

王誠見二人又要吵起來,只得出言勸解“都閉嘴!什麼時候了,沒時間在這磨牙。此地不宜久留,迅速撤離。田堂主,你迅速召集部衆,咱們提前起事,今天便攻打稅監衙門。”

範無咎以爲蒼頭軍一來,便絕了魔教中人起事的念頭。沒想到這羣人卻是不怕死的,不但不收手,相反倒要提前起義,急的他抓耳撓腮,卻又無力阻止。“王長老。那蒼頭軍可不是好惹的,咱這千把人,能是對手?”

王誠道:“按朝廷的行事風格,往來文牘請示批覆,最是耽誤時間。等他們的流程走完,黃花菜都涼了。尤其蒼頭軍這種驕兵悍將,到了地面上,必然先索餉要糧,討要犒賞。等諸事滿意,才肯幹活。咱們趁這個時機,便先下手爲強,攻打稅監衙門。那些蒼頭惡軍與匪徒無異,只要咱們一喊衙中有銀,他們便多半就要參與哄搶。也只有這樣,咱們才能趁機轉移。若是現在就走,被官軍咬住尾巴,那便麻煩了。”

田一飛抽出佩刀,“長老高見。這次攻打稅監衙門,我便領着天龍門下去做先鋒,保管砍下連德祿的狗頭!”

王誠一方面安排轉移,一方面吩咐道:“你記住,咱要的是錢。必須要拿到連德祿搜刮的民脂民膏,用來作爲河南起事的軍餉。這才叫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至於連賊的生死,那是小事,不可因小而失大。”

鄭國寶、嶽不羣等人,雖然沒有刻意張揚,盡力低調。奈何陝西官場的人也不是吃乾飯的,尤其陝西的錦衣千戶將岸,那是多年的老錦衣,辦事能力極強,對於領導的行蹤衝鋒掌握。國舅剛一入陝西,他便探聽明白。後來聽說國舅是要上華山,他便命令各地錦衣向西安靠攏,從中挑選了幾百最精壯的,統一更換服裝、器械,爲的就是讓國舅看一看,我老將帶兵有方,是個能幹事的人。

陝西這地方窮,環境又不好,動不動還鬧套虜,國舅最好發發慈悲,把自己調到別處任職纔好。聽說國舅虎駕快到西安,他便一番精心安排,錦衣官校充分顯示了一番緹騎威風,三街六巷設港巡邏,把小商小販,丐幫子弟,全都一發轟回家去。又嚴防有那攔轎喊冤的狂人,壞了國舅的興致,因此看誰有那冤鬼面相,就先行捆起來帶走,免得麻煩。

鄭國寶沒等入城,將岸就帶了人去迎接,他邊走邊對身邊幾個伴當道:“你們若是跟着我再練不出來,這個官便做不下去了。我告訴你們,這西安城內,我就沒見過比我聰明的。你看國舅來這事,咱西安大小外文武衙門連點動靜都沒有,這叫什麼?這叫笨!他們不給國舅面子,國舅就不給他們面子。你看着吧,回頭國舅一個密摺上去,說不定咱陝西的三司衙門,就得有人挪窩。這就叫先下手的爲強,後下手的遭殃,升官發財纔是實惠,其他都是扯淡。”

一行人邊說邊走,堪堪來到接官廳處,忽然一個伴當用手前指,“長官,我怎麼看着接官廳那,好象有人?難不成,是別人趕在了咱的頭裡?”

第199章 趟將末日(一)第402章 佈局(一)第74章 令行禁止第475章 奪關(二十)第138章 情變第291章 預提鹽引第179章 處置第112章 風清揚(四)第266章 寶藏第481章 滅播(六)第402章 佈局(一)第110章 風清揚(二)第13章 魔教來襲(下)第292章 跟在身邊第86章 一箭雙鵰(七)第243章 一掃光第406章 佈局(五)第297章 怪夢第398章 仙丹第173章 告急第307章 投誠(一)第133章 似是故人來(一)第160章 金山寺第479章 滅播(四)第140章 重生(二)第32章 田伯光(一)第110章 風清揚(二)第468章 奪關(十三)第202章 報信第89章 大開發第164章 特使到來第160章 金山寺第182章 拿下第69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第410章 請殺第91章 佛道之爭第321章 進發第349章 審訊(三)第48章 許願楔子第295章 觀禮(下)第13章 魔教來襲(下)第394章 安排第37章 送臉上門第203章 張芙蓉第395章 搶手第22章 京師來客第42章 鎮嵩之謀(下)第108章 攤牌第419章 評選(四)第263章 脫困第402章 佈局(一)第9章 初鬥嵩山派第324章 開壇第483章 滅播(八)第170章 顧允成(一)第419章 評選(四)第162章 選帥第177章 談判邀請第392章 奪帥(十一)第350章 炮營第359章 圓寂第330章 滅教第241章 飄香院第354章 後怕第479章 滅播(四)第304章 棋子第126章 收割(三)第191章 並派籌謀第407章 盛會第383章 奪帥(二)第393章 投軍第289章 全滅第349章 審訊(三)第266章 寶藏第359章 圓寂第197章 收稅第157章 名醫入轂第132章 摧枯拉朽(二)第47章 隱患第177章 談判邀請第18章 神僧不戒第264章 勸降第100章 劍掃華陰(三)第441章 東廠(三)第98章 劍掃華陰(一)第281章 不救第451章 婁山(二)第245章 掃盡浮華第440章 東廠(二)第185章 折服(一)第380章 並派(十)第258章 拆了它第416章 評選(一)第238章 援兵第163章 毛遂自薦第261章 血戰第234章 潞王就藩第459章 奪關(四)第400章 首尾
第199章 趟將末日(一)第402章 佈局(一)第74章 令行禁止第475章 奪關(二十)第138章 情變第291章 預提鹽引第179章 處置第112章 風清揚(四)第266章 寶藏第481章 滅播(六)第402章 佈局(一)第110章 風清揚(二)第13章 魔教來襲(下)第292章 跟在身邊第86章 一箭雙鵰(七)第243章 一掃光第406章 佈局(五)第297章 怪夢第398章 仙丹第173章 告急第307章 投誠(一)第133章 似是故人來(一)第160章 金山寺第479章 滅播(四)第140章 重生(二)第32章 田伯光(一)第110章 風清揚(二)第468章 奪關(十三)第202章 報信第89章 大開發第164章 特使到來第160章 金山寺第182章 拿下第69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第410章 請殺第91章 佛道之爭第321章 進發第349章 審訊(三)第48章 許願楔子第295章 觀禮(下)第13章 魔教來襲(下)第394章 安排第37章 送臉上門第203章 張芙蓉第395章 搶手第22章 京師來客第42章 鎮嵩之謀(下)第108章 攤牌第419章 評選(四)第263章 脫困第402章 佈局(一)第9章 初鬥嵩山派第324章 開壇第483章 滅播(八)第170章 顧允成(一)第419章 評選(四)第162章 選帥第177章 談判邀請第392章 奪帥(十一)第350章 炮營第359章 圓寂第330章 滅教第241章 飄香院第354章 後怕第479章 滅播(四)第304章 棋子第126章 收割(三)第191章 並派籌謀第407章 盛會第383章 奪帥(二)第393章 投軍第289章 全滅第349章 審訊(三)第266章 寶藏第359章 圓寂第197章 收稅第157章 名醫入轂第132章 摧枯拉朽(二)第47章 隱患第177章 談判邀請第18章 神僧不戒第264章 勸降第100章 劍掃華陰(三)第441章 東廠(三)第98章 劍掃華陰(一)第281章 不救第451章 婁山(二)第245章 掃盡浮華第440章 東廠(二)第185章 折服(一)第380章 並派(十)第258章 拆了它第416章 評選(一)第238章 援兵第163章 毛遂自薦第261章 血戰第234章 潞王就藩第459章 奪關(四)第400章 首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