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家二小姐在此前受的教育,是要保持純正的品性,以至於她時時反省自己的小心思太多,達不到長輩們對女子的要求。
然而蘇家老夫人的一番花,把她心裡的水中花一下子攪亂起來,她的心態一時不能平衡。
她跟蘇青芷抱怨說:“長輩們不是從小到大教育我們要互愛嗎?”
蘇青芷從蘇家八小姐的嘴裡早聽說,堂姐妹之間許多暗潮涌起的小事情,蘇家八小姐是當笑話說給蘇青芷聽。
她聽蘇家二小姐的話,只覺得這個姐姐到了這個年紀,大約是這個家裡品性真正純良的人,難怪未來姐夫寧願相思兩地,也不願意急急的成親。
蘇青芷笑眯眯的跟蘇家二小姐說:“一樣的是互愛啊。只是將來各自總要嫁人,在夫家處處不便。
她們提前先在孃家姐妹身上練一練手法,不會傷及筋骨,只讓人痛那麼一痛,從此之後就長了記性。”
蘇家二小姐聽後愣了愣之後,說:“你和小八怎麼不親自上陣鬥一場?”
蘇青芷瞧着蘇家二小姐輕嘆後,說:“二姐姐,我和小八這種性子,最多是給人逼到要動手時候,我們兩人才會出手。
我們只要出手,不分出高下出來,是輕易不會罷手。這樣的鬥法,只適合對不順眼的人,不適合我和小八的交情。”
蘇青芷在人後面提及蘇家八小姐的時候,通常是不會加姐姐兩字,實在是這個姐姐的舉止太過幼稚,有時顯得比蘇青芷還要年紀小。
蘇家八小姐也是白生了一張精明面孔,與她相處久,蘇青芷就發現她是天生的憨貨,那就是一個你對她好,她會實心實意對你的人。
當然她比蘇家二小姐是要有心眼一些,畢竟她不是父母護疼着長大的孩子,總會在現實面前學着先自保。
如蘇家二小姐和蘇家三小姐這樣的女子,也只有二房和三房存在着。在別的房裡面,父母待女兒終究是不如男兒來重視。
蘇青葙是蘇家的嫡長女,她的面子是有,其實後來長輩們對她的重視,也是她自己行事周全仔細得到的贊同。
蘇家二房和三房是雙手把能捧的東西,全捧給長女的面前去,兩房人對下面的孩子們,都沒有長女那般的重視和愛護。
蘇家二小姐跟在蘇家老夫人身邊多年之後,她總算長得有些象人樣,那怕有時表現出來的沒心眼的樣子,也讓長輩們覺得是蘇家風氣好的原故。
蘇家三小姐那是徹底的長歪,將來能不能正過來,只能看她夫家人的本事。
如今她在蘇家橫着走,一般的人,都體諒她要遠嫁不會回來的事實,多少給她好幾分面子。
自從她和蘇青芷鬧翻之後,蘇青芷待她再也沒有容忍心。
雖說她會遠嫁,可是誰知道她將來就能確實歸不了安甕城嗎?
萬一過上幾年,她又趾高氣揚的回到安甕城。那時候,她又尋新的藉口讓親友體諒她的難處,那日子沒完沒了下去,她不管在何時都象是最委曲的人。
別的人,平白因爲親友關係的原故,一次又一次替她擔事,還要處處迴避着她的風頭。
蘇青芷覺得日子沒有法過下去,自然是隻有奮氣相對。
蘇家三小姐卻自那以後,再也不會跟蘇青芷對上來。
蘇家八小姐悄悄跟蘇青芷打聽原因,她聽蘇青芷的一番話後,她若有所思好一會後,點頭說:“還是小九想得周全,我們憑什麼總是要讓着她?
她又不曾對我好過,我爲什麼要念着她遠嫁,就要聽長輩們的話,要一次又一次容忍她指責我這也不好那也不好,我再不好,也比她要來的好,我從來不會故意去挑釁別人。”
蘇家八小姐覺得蘇青芷的話有道理,安甕城的大門,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從來白天都是打開大門迎人進放。
蘇家三小姐嫁過去的是商人家庭,指不定是想借着蘇家三小姐這個梯子,將來能順勢又來安甕城立下根基。
她們這些做妹妹的人,一次又一次迴避,只怕將來嫁了人,蘇家三小姐那時回到安甕城後,她還能借着姐妹之情尋上夫家去跟她們說委屈,那時節,她們是讓,還是不讓?
只怕她們體諒成習慣,不讓,蘇家三小姐的臉皮不會薄,以她的品性,只怕會四處宣揚她們的不是,那時節,她們可不如現在自由。
如果還是讓,那她們如何面對夫家那些質疑的眼神?
蘇家八小姐的行動力非常了得,當然她幫蘇青芷描補原話的功力更加的強。
蘇家三小姐直接給她補成一個陰險的姐姐模樣,蘇家三老爺夫妻從愛女的模樣找補成一個藉着女兒在蘇家豎威風的樣子。
當然蘇家八小姐還是有義氣,她把事情全擋了下來,不曾提及蘇青芷在當中的作用。
只是那事傳出風聲之後,蘇家五老爺夫妻被長女的行事氣得七竅生煙。
蘇家五老爺夫妻捉了蘇家八小姐來問話,到底是面對嫡親父母,蘇家八小姐兩三下後就給父母套出了實情。
蘇家五老爺夫妻原本就有些不太喜歡蘇家三小姐這個侄女,那個侄女自己都是庶嫡女的身份,可是她見到他們夫妻的時候,那眼角從來是擡得高高的。
這對夫妻在蘇家三小姐定下婚期之後,兩人心裡也是體諒侄女要遠嫁的人,想着反正不會多見面的人,自然壓制住家裡的孩子多體諒蘇家三小姐的性子不太好。
蘇家五老爺夫妻在此之前都不曾細細尋思過,如今細細的想女兒的話,卻覺得有幾分道理。
未來的三姑爺品貌相當出色,以他的條件,在本地未必尋不到合適的女子。
他們一家人特意來安甕城求親,大約就是想借着親事,尋求將來回到安甕城的良機。蘇家五老爺想着蘇家三老爺在這門親事成事之後的種種表現,他的心往下沉了沉,庶兄弟們自從各自成家有兒女之後,彼此也不如從前那樣坦然相待。
只怕蘇家三老爺也迴避了當中的妙處,只與他們說了這樁親事種種的爲難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