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氏瞧着蘇青芷那懵懂的神色,她笑着說:“你覺得這個家裡的人,待我們五房的人可好?”
蘇青芷還真不覺得林家所有的人,待五房都誠心誠意。她是小兒媳婦,或許感知更加多一些,她在各房嫡長妯娌的眼神裡,多少能瞧出幾分不以爲然出來。
大家庭裡面嫡長媳婦的挑選是非常的嚴格,她們的神色裡透出來的東西,或許就是各房之間相處的真相。
蘇青芷微微的笑了起來,明氏這話如何回答啊。
明氏也沒有想着要蘇青芷回答,她笑着繼續說:“父親和母親都是非常好說話的長輩,他們生下來的孩子,自然差不多是好說話的人。
聽說舒弟年紀小的時睺,跟家裡的兄弟相處得不太好,父親和母親一向是拘着他,從來是隻看自家的錯處,當然父親母親從來也看不見別家孩子的錯。
林家五老爺自然是兄弟情意濃的人,將這份情意輕易的折射在侄子們的身上。
林家五夫人則是夫婿爲重爲天的本分婦人,也一向認爲林家五老爺行事是絕對的正確。
蘇青芷在心裡暗自同情一下林望舒,兄弟多的人家,父母一般重視長子和幼子,可是在林家五房這裡,大約只有重視長子還對得上這話。
林家五老爺夫妻的眼裡面,如果林望舒沒有後來的表現,只怕是會一直嫌棄這個小兒子。
就是如今,蘇青芷也沒有覺得林家五老爺夫妻的眼裡,對這個小兒子有多少變化。
林家五房在林家的日子,也不能說過得太差,至少有林家大老爺夫妻在,在林家別房的人,至少不敢在明面上做什麼事情。
隨着林望舒年紀的增長之後,有一日,堂兄弟之間不知發生何事,他一人被那幾個兄弟壓着教訓之後,他提着一把刀直接上門跟各房長輩告狀始。
林家別房的人,大致心裡面都明白,林家五房有一個生性勇猛的人,日後,行事還是要繼續穩着來。
明氏提起舊事還是忍不住笑着說:“我聽你大哥事後提及起來,也說是小弟佔了道理。他是被逼得提刀去跟長輩們告狀。
他跟長輩們說,如果他們還不出手教導孩子,那就換他用刀來教訓。反正要輪打,他一人是打不過哥哥們,可是他不怕死,頂多就是一命抵一命,也要求一個公道來。”
蘇青芷瞧着林家五老爺夫妻都不是那種懦弱性子的人,可他們偏偏總喜歡做懦弱性子人喜歡做的事情。
果然世上無兩全其美事事如意的大好事,林望舒要是受父母器重,只怕也不會有她和他的這樁親事。
十有八九,林家五夫人把那線牽到她的那位表表侄女那裡去了。
蘇青芷覺得如今這樣的日子不錯,夫婿不是愚孝的人,妯娌們相處得來,互相之間有來有往,還是能讓人眼熱幾分。
明氏瞧見蘇青芷眼裡的笑意,她的心裡放鬆了些許,至少爲人妻子的人,並不曾覺得林望舒行事太過直接了一些。
當然等到將來的時候,明氏見識過蘇青芷怒極的表現時候,她就有一種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的深深感受。
明氏上午的時候,還是要處理一些家事。
蘇青芷有心要回避,明氏卻挽留她在一旁候着。
自從蘇青芷聽林望舒提過會出去獨立門戶的事情之後,她反而多少明白明氏的用意,這是在有意無意當中教她如何持家理事。
蘇青芷很是仔細的觀察着,各家的管事方式,其實細細思來都差不了太多,只是細節處的不同而已。
明氏很會拿捏當中的區別,她是情商相當高的女人。
蘇青芷從來不會用別人的長處來面對她的短板之處,她瞧得仔細,只是想明白這些人精子的心思和套路,而不想將來有一天被人利用着爲了義氣或別的事情去出頭。
蘇青葙一直跟蘇青芷說,在她做下決定之前,她一定要在心裡念一些數字,至少要數到十再來決定。
蘇青芷一直覺得瞧着她的蘇青葙,大約是這個世上最知她性情衝動的人,而別的人,早被她的外相所迷惑,認定她是穩重冷情的人。
明氏跟蘇青芷提及唐家近來的喜事,她聽後微微的笑了起來,說:“大嫂,我舅舅家的人多,幾乎每月都有喜事。”
蘇青芷是要藉着這個機會出門透氣,只是因爲明氏的神態,她還是主動說明一二。
明氏是分明看重與唐家人交往的機會,她主動跟蘇青芷說:“那一日,我與你一塊去吧。”
蘇青芷輕輕的點頭,說:“好。上一次,我姐姐跟我提了,我們兩家是親戚關係,有機會還是要多走動一二。”
有明氏的支持,蘇青芷能出門的機會更加的多一些。
何況如蘇青葙所言,她們是嫁了人,可不等同要把良心一塊嫁到夫家去。
先前蘇青芷不出門,那是要遵從新娘子三月不出夫家門的習俗。
蘇青芷的心裡明白着,舅家的人,也只是盼着她們姐妹嫁一個好人家。
至於別的事情,暫時還真說不上來。
至少在近些年來,唐家大約只有扶持親戚們的份,還不曾有機會伸手去向親戚們。
明氏一臉感恩心情的直白跟蘇青芷說:“小九,其實這一次我本不想跟着你一塊去赴宴,畢竟你舅家的人,許久不曾見你。
過年的時候,你和小弟過去,也只是拜年就走人。
我想你這一次過去,你們大家是有許多話要說一說。
只是我心裡很感激你舅舅的人,用兒跟我說,從前鬧不明白的地方,經唐家大人們啓示之後,如今總算能鬧得明白,功課上面很有進益。”
蘇青芷明白明氏的心情,這樁事情,她自然是不會幫着舅家把功勞推辭出去。
唐家的人,不管是因爲她,還是別的事情,在林廣用的事情上面,是一定花費了許多心思,纔會讓一個許久不曾開竅的人,漸漸的尋到了竅門。
她笑着感嘆的跟明氏說:“我哥哥曾經跟我說過,其實有的人爲何讀書總是尋不到竅門,那是因爲那門就在他們心裡的隱處。
有的人,是需要有人引導。有的人,則是慢慢的有恆心也能尋到那門。
我覺得大侄子是用心的人,就是不上我舅家讀書,也許時日久了,他一樣能尋到那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