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突擊部隊

bookmark

除了創造之外,更多的時候,機會確實是等來的。

十月二十五日,戰爭爆發的第二十二天,在紅海北部海域,吉夫通羣島南部海域徘徊了數日的帝國印度洋艦隊殺入蘇伊士灣,迅速擊潰了以蘇伊士城爲基地的英國運河分艦隊(只有區區數艘小型艦艇),當日夜間開始炮轟蘇伊士城。

同日夜,之前在西奈半島,亞喀巴灣一側登陸的帝國陸戰隊突擊部隊佔領了運河南端東岸的舍特,並且一舉奪取了火車站,控制了海灘,爲接應大部隊做好了準備。

三日之內,參與進攻行動的兩個陸戰師完成了在舍特的登陸行動,並且鞏固了灘頭陣地。同時,在帝國印度洋艦隊的威懾下,駐守蘇伊士城的英國軍隊未能渡過運河,並未對登陸的帝國陸戰隊構成威脅。

到十一月一日時,帝國陸戰隊已經將戰線推進到了大苦湖東岸。另外一路部隊在艦隊的掩護下渡過蘇伊士運河,開始向蘇伊士城北面的庫卜裡推進。

進攻行動順利到連蕭鼎昆、陳錦寬都難以置信。

只要陸戰隊攻佔了庫卜裡,蘇伊士城的上萬英國遠征軍就將成爲甕中之鱉。另外,陸戰隊在大苦湖東岸構築好防線之後,將把北面的上萬法國海外軍團擋在戰區之外,從而爲殲滅蘇伊士城的英軍奠定基礎。

一時之間,甚至沒人懷疑帝國海軍陸戰隊將在年底前攻佔整個運河區。

當然,前期的順利不是沒有原因的。

首先是艦隊的支持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擊潰了英國運河分艦隊之後,準備充分的印度洋艦隊立即派遣掃雷艦進入運河區,清掃英軍在運河航道上埋設的水雷。同時,陸戰隊的突擊部隊迅速行動,掃蕩了沿途的英軍哨所,防止英軍通過爆破的方式阻塞運河。另外,地面作戰行動都集中在運河兩岸二十公里之內,正好在艦隊炮火的支援範圍內。因此,幾乎所有地面進攻都得到了艦隊的炮火支援,英法軍隊的反擊則遭到了艦隊炮火的沉重打擊。這樣一來,兵力並不佔優勢的帝國陸戰隊反而掌握了戰場上的主動權。

其次,進攻行動非常突然,而且戰術應用遠遠超過了英法軍隊的預期與準備。

當時,英法與帝國已經處於戰爭狀態,駐紮在吉布提與亞丁的帝國陸戰隊也早早的登船出海,誰也不會懷疑帝國將出兵攻打蘇伊士運河。

問題是,沒有人料到,帝國海軍陸戰隊的突擊部隊會在亞喀巴灣上岸!

運載突擊部隊的小艇在夜間從謝赫侯邁德的英軍瞭望所的眼皮子底下溜了過去,五百餘名突擊隊員在宰海卜附近上岸,然後在四十八小時內徒步穿越了兩百多公里的沙漠,到達了舍特附近,並且埋伏了足足一天一夜,直到艦隊炮轟蘇伊士城,引開了英軍注意力的時候,才迅速殺入舍特,一舉攻佔了這座極爲重要的小城鎮!

這是有史以來,有完整戰鬥記錄,而且作戰取得巨大成功的突擊隊作戰行動。

戰後的特種部隊就是從突擊隊演變而來的。

可以說,當時幾乎沒人相信這樣的突擊作戰行動會取得成功。避開敵人的瞭望所,四十八小時之內在晝間氣溫超過四十攝氏度,夜間氣溫低於零度,沒有水源,甚至沒有參照物的情況下,穿越兩百多公里的沙漠,並且準確到達目標地區。別說人,就連駱駝都不一定辦得到。急行軍之後,還在敵人的眼皮子底下埋伏了一天一夜,直到最後關頭才一舉殺出,擊敗數百人的駐軍,並且佔領城鎮。

最讓人難以置信的是,整個作戰行動中,突擊隊傷亡官兵數量不到五十人!

後來,掃蕩運河沿岸英軍哨所的也是這支突擊部隊。

當時,除了指揮作戰行動的陸戰隊將領,以及帝國海軍陸戰隊司令之外,恐怕沒有幾個人知道這支突擊部隊的番號,也不知道該突擊部隊的具體情況。

直到大戰結束三十年之後,帝國海軍陸戰隊才公佈了這支突擊部隊的相關情況。

該部隊在戰爭爆發的時候只有五百餘官兵,全是從陸戰隊各步兵部隊挑選出來的尖子,並且在戰爭爆發前,進行了長達兩年零八個月的特別訓練。

海軍陸戰隊組建該突擊隊的目的就是在戰爭中執行一般部隊難以完成的任務。

真可謂精鋼用在了刀刃上。

完全可以想像,如果沒有這支突擊部隊,帝國海軍肯定難以如此順利的完成在蘇伊士運河區的登陸作戰行動,更不可能在五天之內取得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關鍵進展。

也就在陸戰隊攻打庫卜裡的時候,英國政府做出了“迅速”的反應。

有着“約翰牛”綽號的英國首相宣佈,英國將派遣大西洋艦隊進入地中海,協助法西軍隊攻打直布羅陀要塞!

顯然,英國人的反應非常“激動”。

如同英法用蘇伊士運河掐住了帝國進入地中海的咽喉一樣,帝國用直布羅陀要塞掐住了英國進入地中海的咽喉。

現在,帝國出兵攻打蘇伊士運河,英國做出了針對性反應。

用成語來講,這就叫“圍魏救趙”。

英國人很清楚,如果法國、西班牙不果斷出兵,意大利又在戰爭外徘徊不前,僅憑英國的能力,根本不可能守住蘇伊士運河。如果丟掉了蘇伊士運河,地中海將成爲大明帝國海軍的“內湖”。如果能夠打下直布羅陀海峽,英國海軍至少能到這個“內湖”裡面游上幾圈,不讓大明帝國獨佔鰲頭,同時也能對搖擺不定的意大利產生影響。

這一招確實非常高明。

問題是,英國海軍的行動絕對沒有英國首相的反應那麼迅速。

當時,包括英國在內的衆多歐洲國家都沒有預料到,戰爭會在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爆發。從各種情況分析,包括英國首相在內的絕大部分歐洲政治家與軍事家都認爲,戰爭最快也要到七十二年(公元1940年)年底纔會爆發,甚至有一部分人將這個預測時間“推遲”到了七十三年(公元1941年)年底。

從實際情況來看,這些推測都有一定的道理。

就拿各主要強國的海軍備戰情況來看。大明帝國海軍要到七十二年才能獲得四艘訓練充足的新式戰列艦,到七十三年才能獲得八艘新式戰列艦。日本的超級戰列艦計劃在七十三年年底完工。美國的“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要到七十三年上半年才能服役,“南達科他”級戰列艦計劃在七十四年上半年陸續服役。英國的“喬治五世”級戰列艦要到七十二年年底纔開始陸續服役。德國的“俾斯麥”級也要到七十二年下半年才能服役。法國的“黎塞留”級戰列艦最快才能在七十二年下半年服役。意大利的“維托裡奧•維內託”級戰列艦的建造進度最快,也要到七十二年上半年才能服役。

毫無疑問,從此可以看出,如果戰爭在七十一年爆發,幾乎所有國家的海軍都只能依靠老式主力艦。因爲受到《華盛頓海軍軍備條約》的限制,所以不管是同盟國還是協約國,都難以取得絕對的海上優勢。

沒有制海權,就不可能獲得戰爭的勝利!

按照正常邏輯判斷,即便大明帝國的造艦進度最快,也不大可能在七十一年十月份向日本宣戰。

問題就出在這裡,誰也沒有料到,“皇帝”級戰列艦的服役時間提前了足足半年!

對主導太平洋的三支海軍來說,四艘新式戰列艦提前半年服役,足以打破原本就已非常微妙的戰略平衡。

恐怕也正是如此,美國纔沒有立即參戰!

結果,戰爭爆發的時候,英國本土艦隊與大西洋艦隊都沒有做好參戰的準備。隨即帝國海軍攻打蘇伊士運河,即便“約翰牛”喊出了口號,英國海軍也難以立即採取行動。總不能拿沒有完成動員的艦隊去硬碰早已武裝到牙齒的帝國大西洋艦隊吧?

與英國人“雷聲大,雨點小”的情況完全相反,帝國首輔根本沒有發表措詞“激動”的聲明,帝國海軍則迅速果斷的發動了新的戰役行動。

十一月二日,就在“約翰牛”揚言要打下直布羅陀要塞的第二天,帝國海軍大西洋艦隊對亞歷山大港進行了長達八個小時的炮擊。次日,在所有人都認爲帝國海軍大西洋艦隊要歇口氣的時候,艦隊出現在了塞得港外,並且對塞得港進行了長達四個小時的炮擊,直到將英國遠征軍的營地轟成平地之後,才瀟灑的撤走了。

毫無疑問,這兩次炮擊相當於給了“約翰牛”兩計悶棍,敲醒了激動的英國人。

這下,帝國與英國的“樑子”算是結下了。

幾乎所有人都覺得,英國將絕地反擊,英國大西洋艦隊將立即出發,給大明帝國海軍大西洋艦隊一點顏色看看。

事情沒有這麼簡單,“約翰牛”也變成了啞巴。一時間,彷彿世界恢復了和平一樣。

這只不過是暴風驟雨來臨前的平靜。

第6章 談婚論嫁第6章 主動挑釁第19章 及時情報第2章 神秘教授第3章 再開戰局第41章 戰略天平第14章 羣策羣力第12章 腹背受敵第14章 羣策羣力第48章 困難重重第39章 偵察前哨第12章 第二戰場第1章 未雨綢繆第14章 改頭換面第43章 猜疑連連第15章 炮彈長眼第39章 得意忘形第20章 盲目追擊第18章 軍歌嘹亮第49章 於公於私第28章 受降儀式第15章 萬變不離第21章 絕殺敵酋第11章 盡職盡忠第56章 螞蟻噬象第4章 將官培訓第67章 全殲死敵第3章 再開戰局第15章 悔之晚矣第18章 鳴金收兵第28章 義無返顧第8章 鉅艦逞威第17章 各懷鬼胎第24章 警告在先第12章 難以理解第4章 歸隊報道第39章 偵察前哨第35章 德軍將領第16章 傷愈歸隊第15章 真真假假第61章 全面圍攻第11章 兵不刃血第14章 改頭換面第28章 驅逐殺手第34章 咎由自取第14章 必死決心第17章 過度冒險第2章 閉門會議第21章 海軍結症第31章 破交艦隊第68章 疑惑不解第46章 窒息炮擊第28章 逼敵就範第51章 指揮換人第9章 戰局突變第39章 搶先出手第3章 再開戰局第1章 掐敵咽喉第26章 意料之中第23章 滿載而歸第18章 尊重對手第26章 蹲點守候第8章 海軍癌症第15章 炮彈長眼第3章 聲東擊西第1章 未雨綢繆第29章 勢均力敵第39章 明確目的第23章 響亮耳光第39章 得意忘形第20章 冤家路窄第16章 三種可能第34章 醉翁之意第39章 得意忘形第21章 海軍結症第4章 針鋒相對第36章 反道而行第1章 預料之外第60章 趁機揀漏第24章 一半一半第33章 麻煩不斷第28章 短兵相接第55章 主角上場第18章 絕對優勢第17章 過度冒險第34章 輕重對決第43章 響鼓重錘第15章 大難不死第9章 爭取主動第6章 主動挑釁第24章 明確表態第54章 潛入戰場第23章 熟人見面第45章 戰艦代溝第17章 兵力調整第26章 大戲上演第38章 反客爲主第40章 舊貌新顏第38章 新年新相
第6章 談婚論嫁第6章 主動挑釁第19章 及時情報第2章 神秘教授第3章 再開戰局第41章 戰略天平第14章 羣策羣力第12章 腹背受敵第14章 羣策羣力第48章 困難重重第39章 偵察前哨第12章 第二戰場第1章 未雨綢繆第14章 改頭換面第43章 猜疑連連第15章 炮彈長眼第39章 得意忘形第20章 盲目追擊第18章 軍歌嘹亮第49章 於公於私第28章 受降儀式第15章 萬變不離第21章 絕殺敵酋第11章 盡職盡忠第56章 螞蟻噬象第4章 將官培訓第67章 全殲死敵第3章 再開戰局第15章 悔之晚矣第18章 鳴金收兵第28章 義無返顧第8章 鉅艦逞威第17章 各懷鬼胎第24章 警告在先第12章 難以理解第4章 歸隊報道第39章 偵察前哨第35章 德軍將領第16章 傷愈歸隊第15章 真真假假第61章 全面圍攻第11章 兵不刃血第14章 改頭換面第28章 驅逐殺手第34章 咎由自取第14章 必死決心第17章 過度冒險第2章 閉門會議第21章 海軍結症第31章 破交艦隊第68章 疑惑不解第46章 窒息炮擊第28章 逼敵就範第51章 指揮換人第9章 戰局突變第39章 搶先出手第3章 再開戰局第1章 掐敵咽喉第26章 意料之中第23章 滿載而歸第18章 尊重對手第26章 蹲點守候第8章 海軍癌症第15章 炮彈長眼第3章 聲東擊西第1章 未雨綢繆第29章 勢均力敵第39章 明確目的第23章 響亮耳光第39章 得意忘形第20章 冤家路窄第16章 三種可能第34章 醉翁之意第39章 得意忘形第21章 海軍結症第4章 針鋒相對第36章 反道而行第1章 預料之外第60章 趁機揀漏第24章 一半一半第33章 麻煩不斷第28章 短兵相接第55章 主角上場第18章 絕對優勢第17章 過度冒險第34章 輕重對決第43章 響鼓重錘第15章 大難不死第9章 爭取主動第6章 主動挑釁第24章 明確表態第54章 潛入戰場第23章 熟人見面第45章 戰艦代溝第17章 兵力調整第26章 大戲上演第38章 反客爲主第40章 舊貌新顏第38章 新年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