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疑惑不解

bookmark

九月五日上午,第四艦隊通過了直布羅陀海峽,進入了地中海。

因爲直布羅陀港的容納能力有限,而且只能爲一艘戰列艦提供全面維修,所以大部分受損戰艦都轉向去了馬耳他。問題是,馬耳他港的擴建工作還沒有開始,根本無法爲戰列艦提供維修服務。

到達馬耳他之後,白佑彬先讓艦隊官兵對受損戰艦進行簡單修補。

以往,白佑彬基本上不用爲艦隊的後勤工作操心,在太平洋戰場上,除了他手下的參謀軍官之外,嚴國榮總會爲他提供“額外”的幫助。現在,白佑彬卻不得不爲艦隊的後勤工作費神。鍾長生還在柏林,而且很有可能在幾天之後就調回海軍總參謀部,無法幫他解決後顧之憂。藍凌波在直布羅陀負責相關的工作,趙賻禮也不太懂後勤保障方面的事情,楊定方要忙着處理第42艦隊傷亡官兵的善後事宜。阮文彪已經率領第43艦隊進入了北大西洋,負責威懾前往拉科魯尼亞的英國本土艦隊。如此一來,白佑彬只能親自負責艦隊的後勤保障,以及受損戰艦的維護工作。

七日上午,白佑彬就把第四艦隊的具體受損情況發回了海軍司令部。

按照他的調查結果,八艘戰列艦都得大修,其中至少有三艘得返回帝國本土進行大修,另外五艘也要前往亞歷山大港。

因爲戰列艦的全面維修工作會對造船廠產生影響,而且還需要調集各種物資設備,所以一直由海軍總參謀部下設的後勤部門負責,艦隊司令官只負責彙報戰艦的具體損傷情況,然後按照後勤部門的安排進行調配。

除了戰艦的維修工作之外,撫卹傷亡官兵,獎賞有功人員也同樣重要。

這些事情,都讓白佑彬真正體會到了作爲艦隊司令官。絕不僅僅只是率領艦隊出海作戰,還要負責艦隊各個方面的工作。

直到此時,白佑彬都沒有意識到,他剛剛獲得了一次極爲關鍵的勝利。

“第二次加地斯灣海戰”被稱爲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北大西洋戰爭的轉折點,同時也可以看作是二戰期間海洋戰爭的轉折點。

衛延年在收到捷報之後。立即就去找到了陳錦寬。

六日地時候。陳錦寬就以帝國海軍元帥地名義。正式替白佑彬向蕭鼎昆首輔遞交了晉升令。當然。以白佑彬當時地資歷。他還沒有資格晉升爲海軍上將。作爲承諾。蕭鼎昆批准了將白佑彬晉升爲一級中將地申請。

可以說。這已經算是了不起地成就了。

帝國海軍歷史上。僅有不到十人在三十歲之前晉升爲中將。其中僅有二人爲一級中將。

另外。晉升爲一級中將之後。白佑彬就有資格出任任何一支艦隊地司令官。而不會受到軍銜地限制。

同期獲得晉升地還有楊定方。

相對而言。楊定方得到的提拔更爲明顯,直接從三級少將晉升爲了二級中將,相當於一步跨過了四級。

從這一安排來看,在決定人事晉升的時候,陳錦寬就已經打算讓白佑彬返回太平洋了。

當然,嘉獎肯定是少不了的。第四艦隊司令部,以及第42艦隊的絕大部分參謀軍官都獲得了嘉獎,趙賻禮還被晉升爲上校,連藍凌波都被提拔爲三級少將(這是他頂替鍾長生。出任聯合艦隊司令部帝國海軍特派員的基礎條件)。

陳錦寬與衛延年也在這個時候商討了人事調動的問題。

在白佑彬返回太平洋之後,能夠頂替他出任第四艦隊司令官的只能是楊定方。另外,白佑彬之前沒有設艦隊參謀長,如果由楊定方出任艦隊司令官,就必須設艦隊參謀長。能夠出任這一職務地人選並不少,比如在白佑彬手下擔任航海蔘謀的蘇鼎昌,第43艦隊臨時指揮官阮文彪,第42艦隊航海蔘謀(兼任參謀長)于右任。以及剛剛得到提拔,在之前有不錯表現的趙賻禮。經過權衡之後,陳錦寬最終讓趙賻禮出任第四艦隊參謀長。

當然,他沒有“虧待”另外幾名立下了重大功勞的軍官。

蘇鼎昌在獲得晉升之後,調任第43艦隊,擔任第43艦隊參謀長,算是升了半級。阮文彪正式擔任第43艦隊指揮官,並且晉升爲海軍准將。于右任出任第42艦隊參謀長,晉升爲海軍准將。

因爲第41艦隊註定要返回帝國本土。所以楊定方還兼任了第42艦隊指揮官。

完成這一系列的人事調動之後。衛延年給白佑彬發去了電報。

受損戰艦的維修工作也在此時確定了下來,第42艦隊的四艘“皇帝”級戰列艦全部留在地中海。其中“武宗”號在直布羅陀港進行全面維修,“世宗”號與“穆宗”號前往亞歷山大港。“神宗”號則前往伊斯坦布爾。第41艦隊的四艘戰列艦則全部返回帝國本土,其中“江蘇”號與“吉林”號在獅城進行維修,“臺灣”號與“廣東”號則分別前往高雄與廣州造船廠進行維修。

十日,在收到命令的第二天,白佑彬就率領艦隊離開了馬耳他。

隨同他一道返回帝國本土地不僅僅有四艘戰列艦,還有第4艦隊的幾艘輕巡洋艦。按照海軍參謀部調整之後的兵力配製,第41艦隊的所有輕巡洋艦都編入第42艦隊,而第42艦隊的輕巡洋艦則全部編入隸屬於中西戰區的護航艦隊,在印度洋上執行護航作戰任務。

當時,美國海軍已經有四艘大型巡洋艦進入了印度洋。

在白佑彬指揮第四艦隊與美英艦隊激戰的時候,美國海軍的破交艦隊在印度洋上襲擊了四支運輸船隊,造成七十多艘商船被擊沉,損失地貨物近百完噸。爲了對付美軍的破交艦隊,帝國海軍已經調整了部署,將原本計劃分配給第三艦隊的幾艘老式戰列艦全部編入了隸屬於中西戰區的護航艦隊。只是僅憑老式戰列艦很難確保船隊的安全,只有在與輕巡洋艦配合的情況下,老式戰列艦才能在戰鬥中對付美軍的大型巡洋艦。

最重要的是,隨着“功臣”級輕巡洋艦大批量服役,海軍有足夠的能力加強護航艦隊。

直到此時,白佑彬才意識到,戰場局勢已經發生了很大地變化。

北大西洋上地局勢已經得到了緩解,雖然英國海軍還有一定的實力,且德國海軍在明年中期之前很難恢復作戰能力,但是在僅剩六艘戰列艦地情況下,英國海軍最多勉強維持住北大西洋上的戰略平衡,不可能取得戰略優勢,更不可能反攻歐洲大陸。

美國海軍地情況也不容樂觀。

即便其第一批四艘“衣阿華”級戰列艦能夠順利修復,到年底的時候,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最多隻有十二艘快速戰列艦,而帝國海軍擁有二十艘快速戰列艦,其中在太平洋戰場上至少擁有十六艘快速戰列艦。如果第41艦隊中的二到三艘戰列艦能在年底之前修復,則帝國海軍在年底的時候,部署在太平洋上的快速戰列艦將多達十八或者十九艘。

在此情況下,即便美國海軍的第三批“衣阿華”級戰列艦能夠趕在明年年初服役,隨着帝國海軍到時候在太平洋上的快速戰列艦增加到二十艘,甚至二十四艘,美國海軍必須向太平洋戰場增派至少八艘快速戰列艦,才能勉強維持戰略平衡。也就是說,美國海軍在明年的時候,無法向北大西洋派遣作戰力量。

顯然,戰略焦點再次轉移到了太平洋上。

讓白佑彬有點疑惑不解的是,帝國海軍爲什麼不趁此機會增強北大西洋上的力量,徹底封鎖英國,迫使英國投降呢?

如果立即向北大西洋增派一支作戰艦隊,哪怕只有二艘快速戰列艦,都能夠完成對英國的戰略封鎖,然後用破交艦隊徹底掐斷美英之間的海上航線。只要封鎖持續一年,甚至只需要持續八個月,英國就將因爲戰略物資匱乏而輸掉戰爭可以說,這是擊敗英國的最佳機會。

只要擊敗了英國,美國戰敗就只是時間上的問題了。到時候,不但已經動搖了的西班牙會迅速投降,就連還在死扛的俄羅斯也有可能選擇主動投降,以便在戰後獲得更好的生存環境。

可是,帝國海軍卻沒有這麼做。

最終,白佑彬只能相信,陳錦寬不是沒有看清楚這一局面,而是他不能決定帝國的戰略。或者說,此時做決定的不是陳錦寬,而是蕭鼎昆。

如果真是蕭鼎昆決定不向英國繼續施加壓力,那隻能說明,帝國與德國的分析很嚴重。

想到這些,白佑彬不得不暗自慶幸,自己終於可以離開北大西洋,返回太平洋戰場了。可他同時又不得不爲楊定方,以及留在北大西洋戰區的藍凌波與趙賻禮擔心。如果帝國與德國的矛盾激發,他們會不會與德國人幹上呢?

帶着這些疑問,白佑彬在二十三日到達了獅城。

將相關的工作交給了獅城的衛戍部隊,以及港口司令部之後,白佑彬搭乘一艘快速戰鬥支援艦前往舟山海軍司令部。

到達舟山的時候已經是二十八日了。白佑彬並不知道,一場真正的考驗正在等待着他。

第11章 節外生枝第13章 逼敵決戰第25章 無路可退第3章 軍事技術第19章 趁勝追擊第49章 趕赴戰場第2章 艦隊改制第32章 選擇戰場第17章 天降奇兵第29章 開胃小菜第6章 重重險阻第45章 直搗龍潭第44章 艦隊司令第42章 小國大志第29章 被動反應第32章 漏洞百出第39章 實驗田地第14章 渾水摸魚第48章 軍人職責第71章 由遠及近第40章 全面突擊第48章 軍人職責第11章 盡職盡忠第4章 後生待遇第35章 最後豪賭第41章 指東打西第2章 閉門會議第24章 關鍵情報第33章 虛晃兩招第2章 文化割裂第34章 創新戰術第37章 海龍發威第16章 傷愈歸隊第23章 門戶之見第23章 全身而退第16章 三種可能第55章 鳴金收兵第53章 倒黴戰艦第44章 戰略冒險第54章 潛入戰場第35章 德軍將領第1章 血戰海地第11章 偷襲專家第4章 積極戰術第32章 轉移重點第22章 除惡務盡第16章 根本差別第21章 大膽決策第1章 繼續努力第31章 搶先開火第24章 海上堡壘第10章 代參謀長第31章 戰術規劃第38章 全速出擊第35章 重點技術第46章 進退兩難第2章 悼念戰友第55章 危機並存第30章 快速專家第10章 敵軍動態第3章 軍事技術第1章 山雨欲來第23章 盡職盡責第44章 軍人歸宿第41章 鑄造榮譽第29章 火速回國第5章 技術轉讓第22章 東南之爭第57章 驍勇戰將第22章 臨危而退第66章 善後工作第40章 大敵當前第25章 全面進攻第3章 孤島之行第9章 完美計劃第14章 渾水摸魚第42章 炮轟東京第14章 渾水摸魚第18章 燙手美差第29章 特殊任務第52章 突然遭遇第18章 突然襲擊第5章 大型軍演第22章 載譽而歸第3章 孤島之行第36章 心存不滿第32章 喪鐘齊鳴第2章 正面缺失第32章 海軍形象第45章 戰艦代溝第10章 簡單決定第19章 重新佈局第20章 側翼突擊第11章 偷襲專家第5章 電子干擾第46章 進退兩難第29章 下定決心第48章 意外收穫第41章 鑄造榮譽第22章 西拆東補
第11章 節外生枝第13章 逼敵決戰第25章 無路可退第3章 軍事技術第19章 趁勝追擊第49章 趕赴戰場第2章 艦隊改制第32章 選擇戰場第17章 天降奇兵第29章 開胃小菜第6章 重重險阻第45章 直搗龍潭第44章 艦隊司令第42章 小國大志第29章 被動反應第32章 漏洞百出第39章 實驗田地第14章 渾水摸魚第48章 軍人職責第71章 由遠及近第40章 全面突擊第48章 軍人職責第11章 盡職盡忠第4章 後生待遇第35章 最後豪賭第41章 指東打西第2章 閉門會議第24章 關鍵情報第33章 虛晃兩招第2章 文化割裂第34章 創新戰術第37章 海龍發威第16章 傷愈歸隊第23章 門戶之見第23章 全身而退第16章 三種可能第55章 鳴金收兵第53章 倒黴戰艦第44章 戰略冒險第54章 潛入戰場第35章 德軍將領第1章 血戰海地第11章 偷襲專家第4章 積極戰術第32章 轉移重點第22章 除惡務盡第16章 根本差別第21章 大膽決策第1章 繼續努力第31章 搶先開火第24章 海上堡壘第10章 代參謀長第31章 戰術規劃第38章 全速出擊第35章 重點技術第46章 進退兩難第2章 悼念戰友第55章 危機並存第30章 快速專家第10章 敵軍動態第3章 軍事技術第1章 山雨欲來第23章 盡職盡責第44章 軍人歸宿第41章 鑄造榮譽第29章 火速回國第5章 技術轉讓第22章 東南之爭第57章 驍勇戰將第22章 臨危而退第66章 善後工作第40章 大敵當前第25章 全面進攻第3章 孤島之行第9章 完美計劃第14章 渾水摸魚第42章 炮轟東京第14章 渾水摸魚第18章 燙手美差第29章 特殊任務第52章 突然遭遇第18章 突然襲擊第5章 大型軍演第22章 載譽而歸第3章 孤島之行第36章 心存不滿第32章 喪鐘齊鳴第2章 正面缺失第32章 海軍形象第45章 戰艦代溝第10章 簡單決定第19章 重新佈局第20章 側翼突擊第11章 偷襲專家第5章 電子干擾第46章 進退兩難第29章 下定決心第48章 意外收穫第41章 鑄造榮譽第22章 西拆東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