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三月,春暖花開,黃河已徹底解冰,水流滔滔,氣勢澎湃。
滕虎、沈錚、柳巖三人率領先鋒軍開始渡河了,夜色朦朧,挑選了上游一處河面水流較緩的地方,橫渡過去,然後搶灘登陸。
由於衛軍三面開戰,兵源和糧草一度吃緊,填備不足,士氣已經大跌,防禦已經不那麼積極了。
魏軍派出先鋒斥候,率先登岸後,開始向二十里內的崗哨摸去,斬殺有些遊哨、崗哨後,控制了烽火臺,撤銷河灘的防禦障礙物等,打出了可以渡河的信號。
滕虎率領三千人渡河了,沒有守衛軍的伏擊,渡河有驚無險,除了個別木筏被河水沖垮,溺水喪命外,九成多的士兵,還是順利登岸了。
第一波搶灘登陸後,沈錚率領三千人,作爲第二波,柳巖率領四千人,作爲第三波,陸續登岸,列好振興,留下最後一波看守河堤,其餘人馬殺向河岸的一個守營。
廝殺聲,在漆黑的夜色下展開,血光噴濺,罷戰數個月的衛兵終於又開始面對死神的威脅,夜間一旦炸營,軍心渙散,除部分衛軍將士負隅頑抗,大多士兵卻落荒而逃。
滕虎、沈錚兩軍左右衝殺,最後合圍,把駐守在河岸二十里處的一支衛軍營盤給滅掉了,五千駐軍,死的死、逃的逃,不堪一擊。
不過這一戰勝利後,並沒有倉促冒進,而是嚴以待陣,開始修築防禦工事,以防衛軍來襲,而河岸邊的四千魏軍,開始搭建鎖鏈浮橋,好讓南岸的五萬大軍,能順利渡過黃河天險。
經過一天的搭建,鐵鏈木板配合的浮橋完工,五萬大軍,浩浩蕩蕩走過浮橋,屯兵到黃河北岸,安營紮寨,準備整修完畢,繼續向衛國北部腹地進軍。
同時,辰凌也派人送出軍情秘報,向其它兩支軍旅發送出,準備合兵對付最後頑抗的衛國朝廷。
如今衛國死守城陽及周邊幾個城邑,那些險地蔥嶺,都被左路軍、中路軍攻破了,但是損傷慘重,也在向城陽挺進,但是被幾座城邑擋住去路,必須要攻克沿途的幾座城邑,才能趕到城邑下,一旦三軍匯合,滅衛指日可待了。
辰凌考慮再三,決定要率先出兵了,否則等三路軍匯合,那自己要脫身就難了,必須在其它兩路軍趕到之前,自己拿下城陽,然後假裝深陷埋伏,陣亡在陽城內,畢竟只有那一處重兵把守的大城,衛王和公卿所在,剩下七八萬人馬,還能對他造成危險,否則死在路中、小邑,根本說不過去。
“傳令下去,火速趕往城陽邑,衛國公室貴族都在那裡,我右路軍必奪首功!”辰凌對着數十將領喝令一聲,三軍振奮。
諸將聽到之後,也都摩拳擦掌,魏國派出三路大軍,但是其它兩路戰績明顯不如他們這支人馬,現在渡過黃河,只撲衛國最後的一座重城,只要攻克,衛國就會滅亡了,這個功勞也是最突出的。
周淮英、楊匡義等將領們都自告奮勇,願意率先帶軍,兵臨城下,進行攻城戰。
辰凌掃了諸人一眼,點頭道:“滕虎率先鋒軍一萬,周淮英率左翼軍一萬,楊匡義率右翼軍一萬,相隔三裡,向城陽推進,分別佔據東西北三面城池,本帥率三萬中軍駐紮南面,四面合圍!”
“得令!”
諸將衣甲鏘鏘,出營後翻身上馬,各自調兵,很快三支人馬開撥,朝着百里外的城陽進發。
大軍浩浩蕩蕩,整齊的步法,一波一波向前推進,如泰山壓頂的氣勢,大地微微顫動,蹄聲殷殷如雷,盔甲鮮明,槍林閃亮,銳氣濃烈。
衆將士都以在辰凌麾下當兵感到榮幸,一路以來,唯獨右路軍戰績彪炳,而且傷亡最低,膽氣十足,英勇善戰,儼然成爲魏國的一支王牌軍,上下將士都明白,因爲辰凌的威望和智謀,纔有如此成果,所以三軍引以爲榮。
尤其是馬上要滅掉衛國,實現魏國的開疆拓土的大業,這些將士們都感到一種榮耀感。
都覺得以後跟隨辰凌大英雄,魏軍將戰無不勝,吞滅小衛之後,東打齊,西戰秦,所向披靡!
要是他們知道了辰凌的真實身份,還有此刻正謀劃‘陣亡’的想法,估計都要大跌眼鏡了。
三萬中軍,氣勢威武,血紅的戰旗、墨綠色地[辰]字帥旗迎風招展、獵獵有聲,其中數千馬隊都是精銳輕騎,隊列雄渾威嚴,長矛閃爍着鋒寒的光芒,跟在大帥身後,都是親軍護衛,一時殺氣彌天,顯示出這支隊伍地不同尋常和彪悍善戰。
辰凌坐在馬背上,看着周圍將士們的士氣如虹,意志凝聚,心中微微一嘆,或許這次是最後一次領兵了,魏國的將士們,不是我捨棄你們,而是立場不同,不過終有一日,你們的家人,也都會成爲我的子民!
一天半的兼程,城陽邑已經遙遙在望了。
古樸的城牆,高達三丈,正牆上還有女牆,女牆上再砌磚垛,磚垛間的垛口是守禦將士的瞭望孔和射擊口,城牆上還建有雄偉的城樓、角樓、望樓,間隔而立,在城樓上,有不少衛國的將領和公卿都面色難看,驚恐地看着這支臨近的魏軍。
辰凌注目遠望,看着古老的城池,心中一嘆,魏國之行,就在這裡結束吧,辰凌的身份,也要從這裡終結了!
————
ps:這一章寫到很晚,不知大半夜能審覈出來不?很多朋友都問龍竹,爲何變成一更了,而且每天還很晚,主要是因爲龍竹現在上暑期課呢,白天無法碼字,回家晚上時間短,不像上幾個月,能保持雙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