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胡的騎兵速度很快,日行三百里,沒出五日,從大興安嶺集結,然後度過西拉木倫河,一路南下,與燕國邊界越來越近。
燕軍大力發展斥候的作用,幾乎每個千人隊小營,就會有一個斥候小隊,負責打探情報,暗哨遊動,以防中伏和被襲擊等。
火是軍隊中最底層的編制,十人爲一火,斥候小隊一般是一火士兵住一座營帳,每人都有戰馬,不必跟着大軍廝殺,但是深入敵區刺探敵情,同樣非常危險。
斥候發現了東胡主力逼近後,立即逐段往回送情報,很快,情報就被送回關內的盛京城。
辰凌得知東胡兵來到,心中暗叫來得好,當即下令全軍大餐一頓,作爲戰前犒賞和動員,鼓舞士氣。
吃過豐盛大餐後,下午集結大軍,鼓聲驚天動地,長號齊鳴,嗚咽低沉的號聲響徹城外的軍營。
辰凌把大軍分成三股,第一股是率先與東胡先鋒交手的重甲兵,還有弓箭兵、車兵、少許騎兵配合,以搓敵軍士氣。
第二股是普通甲士和新軍,駐守在邊防壁壘,依靠地理優勢,阻擋胡人的進犯。
第三股是騎兵爲主,還有步甲兵埋伏山林,以及迴旋石炮、神機營、特種兵等,做最後的絕地反擊。
“咚!咚!咚!”出征的巨鼓聲敲響,數十長號一齊吹響,‘嗚’
兩萬騎兵、兩萬重甲兵、五千車兵、一萬弓箭手,一萬弩機手,五千禁衛軍,合兵七萬人,在燕王的親自統帥下,離開盛京,北渡遼河,穿過邊塞隘口,進入一片曠野之地,與第一防線駐守的一萬甲士匯合,湊成了八萬人,迎戰東胡騎兵的先鋒大軍。
東胡編制與匈奴差不多,東胡王下,有左右賢王,輔佐首領管理軍政,權力很大,再往下依次有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然後是千夫長、百夫長,十夫長。
這次率領二十萬大軍南下的就是右賢王,哲別乞木兒,三十五六的年紀,對中原窺探已久,是東胡聯盟中鷹派,主張吞併燕國,攻入中原,主戰份子!
作爲先鋒統帥的是一位谷蠡王的職位,在東胡被稱爲休旬王,四十歲年紀,褐發藍眼睛,鷹鉤鼻,性情暴躁,衝動狂妄,用兵素來有進無退,做戰只講勇力而不思計策。
五萬騎兵作爲主力前鋒,休旬王高興壞了,因爲首場擊敗燕軍,他的威望將再次提升,還可以分配到很多戰利品,財寶和奴隸,橫掃燕軍,是他一直以來的期待。
因此得知燕軍在前方列陣相迎之後,迫不及待地下令繼續趕路,大軍馬不停蹄,爆發出沖天狂吼,白旗揮舞,青銅馬刀在陽光下閃爍,他們如草原上無邊無際的狼羣,向數十里外的燕軍主力猛撲而去。
辰凌得知軍情之後,早已在第一防線之前,列好陣法。
兩萬重甲兵擺成了魚鱗陣,統帥和大將位於陣形中後,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結,分作若干魚鱗狀的小方陣,包含先鋒陣、策先鋒陣、大陣、前陣等,按梯次配置,前端微凸,能很好地迎接對方的衝擊波。
魚鱗陣的前方是一萬弩機手,都是遠程腳撐弩機,陣法兩翼各有五千弓箭手,弓箭手之後,是車兵和騎兵隊伍,作爲兩翼的砥柱,及時變陣或包抄。
重甲兵密密麻麻如同魚鱗一般,這兩萬甲士,身上穿着燕國特質的鎖子甲,鐵質甲葉用皮條或甲釘連綴而成,屬於典型的札甲,其防護範圍包括全身,防禦只比板甲低一些,但是相比之下,移動要靈活一些,而且都是鐵質鎧甲,重三十公斤,長三米的白蠟蟲紅纓重槍,成四十五度角斜指前方,如槍林一般,鋒芒畢露。
荊燕、陸丁山等將來都暗暗佩服起燕王來,想不到他對於佈陣也有了解,短期內訓練了甲士們兩個陣法,成效似乎很不錯。
這樣的戰陣,沒有那許多花哨,也沒有繁褥,說到底,陣法其實就是諸兵種的合理分配,擔負不同任務的諸軍營的合理排布,不是多詭異難測才叫陣法,就是讓士卒攻守保持隊型的一種必要手段而已,否則數萬人數十萬人一旦同時投入戰鬥,馬上就會變成一場毫無秩序的混戰,根本無從調度指揮發揮威力了。
轟隆隆——
地面開始劇烈震顫起來,接近着,就看到遠方一片黑壓壓的烏雲從遠處席捲而來,使天地間也爲變色,巨大的馬蹄聲彷彿是烏雲中夾雜的悶雷。
東胡騎兵奔跑起來,可以將他們騎兵的優勢發揮的淋漓盡致,五萬人一起衝鋒,那氣勢驚天動地,足以將對手壓成一塊薄餅,摧毀一切。
“嘶嘶——”
燕軍的戰馬似乎感到大戰來臨的恐懼,一陣不安的嘶吼,畢竟他們的戰馬沒有經過血火的熔鍊,不經歷真正的廝殺大戰,馬匹的膽子還不夠大,東胡的戰馬明顯有一股兇猛狠勁。
“君上,東胡先鋒來了——”
“擂戰鼓!”
“喏——”傳令官傳出將令,頓時擂鼓聲和號角聲響徹方陣。
胡人來了,遠處一根長約數裡的黑線出現在曠野盡頭,然後越來越清晰放大。
漫天的塵沙似是天際突降的烏雲,他們的速度,比想像中的還要快上數倍,那萬匹戰馬奮力嘶鳴,馳騁在大漠上的壯觀場景,讓人心驚膽顫。
東胡騎軍越來越近,休旬王眼見擺兵佈陣的燕兵似乎比他們人多,但他們的鐵騎竟是絲毫不懼,根本沒把中原人的步兵放在眼內,一時間興奮地叫囂着,吶喊着。
“屠光燕人,這羣中原豬——”
“殺——”地動山搖中,無數戰馬掀起的塵煙,東胡騎兵人如虎、馬如龍,挾着一股摧毀一切的剽悍銳氣向燕軍大陣猛撲過來,試圖一戰而沖垮燕軍的陣列,殺豬宰羊一般把他們殺個乾淨。
對面的燕軍方陣正“鏗鏗鏗”地向前挺進,一步一步,雖然很緩慢,但是七八萬人的大軍微微一動,如泰山之傾,舉步重重一踏,鏗聲入耳,在千軍萬馬的大集團對陣作戰中,這種閱兵式的結陣前移,實際上就是馬上開戰的徵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