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影響之內部傾軋

在產能比不上損失,軍隊因爲戰局所需又不斷在擴編,武器裝備始終不夠用的情況之下。就算眼下的嫡系中央軍那些精銳一場大戰之後,即便損失再大,能得到這個補充數量的都實在不算多。要知道就算這位委員長的那些心頭肉,都得不到這種數量補充。

當然美國人給的部分美製裝備,他是堅決不會給這二位一支步槍、一發子彈的。數量也不足的美械裝備,中央軍都不夠分,那裡會輪到那些地方實力派?美械想都不要想,那是留着給中央軍的。

即便這些美製M一九一七步槍,連英國人轉交過來的幾萬支在內數量也不算少。但這批美製輕武器,有想當一部分在緬甸還沒有來及運回國內,就因爲緬甸戰局潰敗的速度過快而被日軍繳獲。

還有一部分在日軍抵達之前被英國人搶運到印度,直接給了撤到印度的遠征軍。再加上運輸途中,被日軍空襲炸燬的一部分。以及英國人轉交過來的部分之中,很大一部分因爲保養不善已經無法使用。實際上可以立即裝備軍隊的,數量並不是很多。

所以運到國內的美械,在連補足中央軍戰損與擴軍缺口,都遠遠不夠用的情況之下,那些地方的實力派更是想都不要想。別說二馬這樣雜牌中的雜牌,就是已經中央化了的西北軍和湘軍那種中央軍中的雜牌別想。

眼下能分到這批美製步機槍的,也就是中央軍的第一軍、第二軍、十八軍、七十四軍、一百軍等幾個王牌軍。但也不過每個軍給了兩千五百支步槍,外加十五支湯姆遜衝鋒槍,補足原有的缺額而已。

真正現在換裝爲美械軍的,只有雖然穿過野人山返回國內。但是在緬甸丟光了重武器,人員也損失大半,原來全蘇械的第五軍。這支他的心頭肉,是唯一現在全部換裝美製輕武器的部隊。

不過這支美械部隊的標準,是步槍是美製M一九一七式三手步槍,輕機槍爲國產捷克式輕機槍。至於重機槍,則是美製勃朗寧水冷重機槍。另外全軍還裝備了一百五十支湯姆遜衝鋒槍。

軍直屬炮兵團,裝備的還是十二門美製七五山炮。下屬步兵師都是沒有裝備一門火炮,都是以國造八二迫擊炮爲主。唯一的亮點是,每個師裝備了六門美製三七戰防炮。這支所謂的美械部隊,最多也就算三分之二美械輕裝軍。

而美英提供的這種M一九一七式步槍,還是一戰時期製造和生產的。到整個二戰爆發的時候,美軍還有一百萬的庫存量。除了給英國人十萬支之外,其餘的挑選了一批全部給了重慶方面。

雖然美國人自己的春田步槍性能更好,但是在美軍也在大規模擴編,M一半自動步槍纔剛剛開始量產,還遠遠無法滿足需要的情況之下。美國人從自身利益考慮,給中國人的都是這些一戰時期製造,還有着大量庫存的英制步槍美國型號。

而等春田式步槍進入中國,還是四三年美軍已經裝備清一色M一半自動步槍之後的事情了。大批量進入中國,則是那位讓這位最高當局吃足了苦頭的史迪威老兄,被美國人撤換之後的事情了。而這個時候,已經是四四年底了。

不過美國人的製造水平和工藝,還是真沒的說,再加上製造這些武器優質的鋼材。雖然近三十年過去了,但這些挑選出來的步槍,質量還是要好於使用國產槍鋼的中正式步槍。一個國家的工業體系,決定了一個國家戰時的生產能力。

這種美國人庫存的舊貨,對張嘴就要三十萬支步槍,一萬兩千挺輕機槍的重慶方面來說,只是一種無奈的選擇。雖說也不愛要,但是也沒有別的選擇。不過這批質量還算不錯的步槍,有總比沒有強。至少可以補足那些因爲生產能力跟不上,連步槍都配不齊軍隊。

而這位最高當局更想不到的是,他與那位醋性子喬之間的糾紛,這才僅僅是一個開始。在今後幾年之中,他與這位自大又相當自戀的美國人打交道的時候,可謂是吃足了苦頭。美國人給的有限援助,大部分被這位老兄給浪費到了緬甸。

而這批美製輕武器,也是他在四三年底之前,得到了唯一大批量的武器裝備。剩下的都是今天空運進來一千支步槍,明天運進來五百支卡賓槍,最多在加上幾百支衝鋒槍,後天空運進來一批彈藥。

直到四三年底、四四年初,第一批五千挺加拿大製造的七九口徑的布倫輕機槍空運到位,得到的武器援助數量才大幅度開始提升。到了四四年,他的幾個精銳的中央軍,已經清一色換裝爲美製裝備。

甚至就一些連戰鬥力比較強中央軍中的雜牌,比如的西北軍三十三集團軍,也換裝成了半美械部隊。但步槍依舊爲M一九一七或是春田式步槍,只不過卡賓槍和衝鋒槍的數量大幅度提升。

到了四四年美製三七、五七戰防炮和一零七重迫擊炮,M一七五山炮、M一型一零五山炮,美軍淘汰的仿製法國七十五毫米野炮,也開始大批的進入中國。輕武器的數量,也遠遠的超過了之前的兩年。

而這個時候也正是美國人代替英國人,開始大量給予抗聯地面武器,主要是重裝備援助的時間。雖說給抗聯大量地面武器援助開始的時間,早於給予重慶方面。但是數量增長,卻比較緩慢。

再加上楊震與重慶方面要求的不同,堅決要求轉讓製造技術,讓美國人一直都很惱火。美國人始終認爲楊震不地道,給了你飯可你還要連鍋都端走。在技術轉讓問題上,爆發的爭吵一直持續了整個戰爭,這也變相讓美國人援助的效率變得很拖沓。

雖說在戰局的要求之下,美國人最終也給了一批技術,但是整體的技術性能,始終處於二流。好在這批技術雖然對美國人來說,已經處在二流地步,但是對於當下的中國來說,還算是超一流的。

尤其是B二十四轟炸機的製造技術,爲後來與蘇聯人一同逆向仿製B二十九轟炸機,打造了相當好的基礎。P四零戰鬥機使用的艾莉森發動機技術,爲仿製後期其他蘇制發動機創造了有利條件。這款在美國已經落後的發動機,則成爲中國第一代活塞式直升機發動機的技術來源。

而這場戰爭之中,中國人無論是北方的抗聯,還是南方的國民政府雖說要求不同。但在這場援助爭奪戰之中,都是處在絕對的劣勢,甚至排在了連國家都丟了的法國人身後。還有雖然對日德宣戰,但還在打醬油之中的美洲國家。

不過眼下這位重慶方面的最高當局,還沒有考慮到未來的繼續艱難,更沒有考慮到他與那位美軍中國戰區參謀長,全權負責美援的美國將軍爭鬥,會相當大的影響到了美援的進入。除了美械被他留給自己的眼珠子中央軍之外,這些意大利貨也被他用來收買雜牌的本錢。

在還要利用這些雜牌軍的情況之下,這批性能實際上很差,製造水平也不高。最關鍵的是彈藥口徑特殊,即便是眼前殘缺不全的中央軍,也實在不愛要的意大利輕武器,就成了重慶方面拉攏雜牌軍賣命的首選武器。

而對這些中央軍也不愛要的意大利貨,那些自抗戰以來很少獲得補充,用飢不擇食都不足以形容他們的雜牌軍來說,有總比沒有要強的多。但即便是這些意大利武器性能很差,補充的時候也要看人下菜碟。

那些可以戰鬥力比較強,服從性好的,在戰場上也比較賣命的雜牌軍,比如桂軍還是要給一些的。桂系第七軍就有淘汰了所有老式的老套筒和粵造元年式步槍,近一半的兵力換裝意械,成爲了第一支意械軍。

而川軍精銳二十軍和二十一軍,湘軍系統的二十八軍,這樣比較有戰鬥力,戰場上也比較賣命的雜牌也是要補充一些的。再加上有些人是四川的草頭王,拉攏他們不起內訌多少也得給點。

至於剩下的那些小雜牌,甚至雜牌中的雜牌,想要補充一部分槍械,那就看各人的手段和財力了。要是拿出足夠的現大洋或是金條,打通上層門路或是買動實權人物說話,也不是說就一點不給的。

像那位川軍中有名的傻兒師長任軍長的八十八軍,爲了補充一些裝備和彈藥。足足送了五百兩黃金和一堆古董買通了被稱爲福將的,深得這位最高當局信任的重慶衛戍總司令給說情,那位最高當局纔給補充了五百支意大利造步槍,十五挺佈雷達輕機槍和十萬發六五子彈。

不過軍政部雖然給批了五百條步槍,但是那位興匆匆去領槍的軍長,到了三戰區兵站卻還是碰了一鼻子灰。槍可以給你這絕對沒有問題,不過這每支槍十塊大洋,彈藥還得另外算錢。

這批彈藥明碼實價,子彈一塊大洋二十發,手榴彈一塊大洋五枚。而且那位兵站站長不斷貶值中的法幣是堅決不收的,只收現大洋和金條。錢貨兩清,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絕對不欺詐。

當然如果你能在多付一些錢的話,兵站部門還可以在多給你一些彈藥。別說十萬發子彈,就是二十萬發都沒有問題。關鍵就看你能夠出多少價碼,只要出的起錢什麼都好說,倉庫裡面彈藥貨底子有的是。

不付錢槍可以給你,但是彈藥你想都不要想。長官是批了十萬發子彈給你們,但是兵站部門的人也需要吃飯。無奈之下那位老兄又出了一萬五千塊大洋,將這批本就該給他們的步槍和彈藥買了回來,並額外又買了五萬發七九子彈和一批手榴彈。

要不然怎麼辦?總不能讓弟兄們兩手空空的去和日本人作戰去吧。關鍵這批意大利造六五步槍,子彈除了兵站部之外,就沒有別的地方去搞。與駐地相鄰福建當年北洋軍殘餘改過來的保安部隊,倒還有一批同樣裝備。可人家自己都不夠用憑啥給你?不花這一萬大洋,這批自己花了大價錢買回來的槍,就是一堆廢鐵。

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工廠與未婚妻第一百六十七章 英軍貢獻的威脅第二百八十一章 有些代價註定是要付的第二百八十一章 一片空白第三百九十七章 匪患第四百三十九章 臧式毅的嗅覺第一百五十八章 倒計時第四百四十三章 警訊第二百五十一章 我親自掛這個帥第十六章 計劃(1)第五章 雞生蛋的道理第一百七十四章 儘量想到前邊第五十五章 馬春生的三個要求第四十五章爲什麼你們沒有那些毛病第四百章 激情後的尷尬第二百九十八章 血色本溪湖(三)第一百八十四章 換一個角度看問題第235章 楊震的目的第二百八十六章 生駒林的野望第六十九章 做好最後一戰的準備第三百七十八章 你們是希望第250章 棘手的戰場第四百零八章 是誰毀約在先第三百三十二章 我不信第三百零四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二百六十五章 青津大佐不安的來源第四百四十三章 警訊第二百六十九章 最危險的局面第一百七十六章 烽火羣策山(8)第三百三十六章 遼西之戰(四)第三百三十五章 美國人的意圖第一百九十七章 挺進軍面臨的五無第二百一十章 祁口之戰(一)第三百七十九章 平底鍋?第一百一十一章 突破國境第九十章 爲誰而戰(1)第一百五十二章 賭徒性格第三百零八章 魚也要、熊掌也要第四百零三章 命運的安排第二百一十二章 想要打臉的日本海軍第八十五章 先打好預防針第一百九十章 三次抗命第六十七章 瞬息萬變的戰局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須要下一些好餌第二百六十四章 做的如此徹底第五十三章 遇險(2)第二百九十六章 始料不及第五百二十五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一百一十一章 日落冀中(四)第三百五十一章 我堅持第五十九章 積蓄實力(2)第三百六十九章 戰略調整第五十二章 英國人的想法第四百三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五十二章 魄力有餘、出奇不足第一百五十九章 提醒第五百六十二章 就這麼散着打第三百九十一章 第七師團地獄之旅開端第二百二十九章 太原城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下(6)第二百五十章不能在重演了第三百九十六章 天方夜譚?第六十一章 血戰的開端第一百一十五 才女第二百零九章 虧了大本的日本海軍第一百九十一章 關鍵在一個快字第246章 零式的憂慮第七十一章 不動如山第三百六十章 戰後影響(一)第二百八十二章 漏算的一點第二百六十一章 總撤退第九十一章 蜂蜜山前第258章 批評與自我批評第五十八章 印象的改變第一百七十七章 機不可失第三百二十五章 求賢若渴第二百九十一章 陳翰章的錯誤第三百一十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二百零六章 尾巴收斂一些第十六章 你前面打的太順了第二十五章 砸鍋賣鐵的穆長秋第三百四十九章 尊嚴是要靠實力打出來的第二百三十八章 最壞的打算第二百一十章崔四虎的感覺第三百零二章 新戰法第三百一十七章 飲鴆止渴的牧達夫第四百一十四章 無法壯士斷腕第二百二十章 老鐵山水道第二百九十七章 總攻擊第五百七十九章 距離太近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去大鬧天宮第一百五十四章 圍魏救趙的日軍第五百三十章 原因要從自身找起第六章 架勢一定要拉足第二百二十九章 中央代表團第二百一十四章 祁口之戰(二)第243章 今昔類似第三十六章 諸葛亮會第一百一十五 才女第五十五章 用足突出部
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工廠與未婚妻第一百六十七章 英軍貢獻的威脅第二百八十一章 有些代價註定是要付的第二百八十一章 一片空白第三百九十七章 匪患第四百三十九章 臧式毅的嗅覺第一百五十八章 倒計時第四百四十三章 警訊第二百五十一章 我親自掛這個帥第十六章 計劃(1)第五章 雞生蛋的道理第一百七十四章 儘量想到前邊第五十五章 馬春生的三個要求第四十五章爲什麼你們沒有那些毛病第四百章 激情後的尷尬第二百九十八章 血色本溪湖(三)第一百八十四章 換一個角度看問題第235章 楊震的目的第二百八十六章 生駒林的野望第六十九章 做好最後一戰的準備第三百七十八章 你們是希望第250章 棘手的戰場第四百零八章 是誰毀約在先第三百三十二章 我不信第三百零四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二百六十五章 青津大佐不安的來源第四百四十三章 警訊第二百六十九章 最危險的局面第一百七十六章 烽火羣策山(8)第三百三十六章 遼西之戰(四)第三百三十五章 美國人的意圖第一百九十七章 挺進軍面臨的五無第二百一十章 祁口之戰(一)第三百七十九章 平底鍋?第一百一十一章 突破國境第九十章 爲誰而戰(1)第一百五十二章 賭徒性格第三百零八章 魚也要、熊掌也要第四百零三章 命運的安排第二百一十二章 想要打臉的日本海軍第八十五章 先打好預防針第一百九十章 三次抗命第六十七章 瞬息萬變的戰局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須要下一些好餌第二百六十四章 做的如此徹底第五十三章 遇險(2)第二百九十六章 始料不及第五百二十五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一百一十一章 日落冀中(四)第三百五十一章 我堅持第五十九章 積蓄實力(2)第三百六十九章 戰略調整第五十二章 英國人的想法第四百三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五十二章 魄力有餘、出奇不足第一百五十九章 提醒第五百六十二章 就這麼散着打第三百九十一章 第七師團地獄之旅開端第二百二十九章 太原城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下(6)第二百五十章不能在重演了第三百九十六章 天方夜譚?第六十一章 血戰的開端第一百一十五 才女第二百零九章 虧了大本的日本海軍第一百九十一章 關鍵在一個快字第246章 零式的憂慮第七十一章 不動如山第三百六十章 戰後影響(一)第二百八十二章 漏算的一點第二百六十一章 總撤退第九十一章 蜂蜜山前第258章 批評與自我批評第五十八章 印象的改變第一百七十七章 機不可失第三百二十五章 求賢若渴第二百九十一章 陳翰章的錯誤第三百一十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二百零六章 尾巴收斂一些第十六章 你前面打的太順了第二十五章 砸鍋賣鐵的穆長秋第三百四十九章 尊嚴是要靠實力打出來的第二百三十八章 最壞的打算第二百一十章崔四虎的感覺第三百零二章 新戰法第三百一十七章 飲鴆止渴的牧達夫第四百一十四章 無法壯士斷腕第二百二十章 老鐵山水道第二百九十七章 總攻擊第五百七十九章 距離太近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去大鬧天宮第一百五十四章 圍魏救趙的日軍第五百三十章 原因要從自身找起第六章 架勢一定要拉足第二百二十九章 中央代表團第二百一十四章 祁口之戰(二)第243章 今昔類似第三十六章 諸葛亮會第一百一十五 才女第五十五章 用足突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