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副總指揮的堅持

而戰術上改頭換面,出現的讓那些老兵都幾乎認不出來的變化,其實也很正常。形勢在發展和變化,部隊的自身也要有一個根本性的轉變,最起碼的戰術變化得與裝備相配。不能新問題,還用老辦法解決。

在部隊完成換裝,整體火力與原來相比,增加了幾倍甚至十幾倍。火力對比與以前相比,幾乎是天差地別之後。如果戰術運用還是老一套,還一成不變不變那就真的奇怪了。新瓶裡面,不能裝舊酒。

關內部隊在進入東北之後,從步兵班到各個旅一級,從上到下的裝備都進行了更新和擴編。除了原來編入挺進軍的部隊之外,所有出關的部隊第一次出現了無後坐力炮和火箭筒,這樣的直瞄火力。

同時大口徑機槍的配備,也第一次走進了團一級的部隊,營一級也第一次出現了六挺重機槍和兩門六零炮的火力配置。整個營一級的火力標準,幾乎超過了之前關內部隊任何一個團。雖說重機槍大部分還是九二式,但是火力基數相對來說上升了不止一個檔次。

團一級出現了固定編制八二迫擊炮的建制,旅一級普遍組建了一個四門山炮、六門步兵炮外加四門戰防炮編制炮兵營。火力配置在變,原來的戰術自然也要做出相應的調整。在戰術訓練上,以不變應萬變是根本不行的。

出關部隊武器配備的這些編制,都是抗聯總部與十八集團軍總部,根據挺進軍在察南作戰,以及多年與華北日軍軍作戰經驗。經過反覆研究磋商之後,根據十八集團軍現有的自身機動能力量身制定的,可以說都是用血的經驗換來的。

所有的火力配備標準,都是按照一個步兵旅能夠在與日軍作戰的時候可以在火力上,壓制日軍一個加強了炮兵等其他兵種,總兵力在一千五百人以下的步兵加強大隊,一個步兵團可以壓制一個日軍簡編大隊爲標準制定的。

其實按照挺進軍之前在察南的作戰經驗來看,這個估算的確有些保守。但是十八集團軍的那位副總指揮,堅持在這種計算上寧可保守一些,也不願意將自己評價的太高,而到時候在戰場上吃大虧。

集中優勢兵力斷其一指,是關內部隊常用的戰術。但是因爲缺乏火力和基本的彈藥供應,尤其是支援火力以及通訊設備,以及兩軍在戰鬥力上的差距。往往造成了即便集中兵力合圍了部分日軍野戰部隊,也很難達到殲滅目的。

能夠圍殲被包圍的日軍大部,已經就是很不錯的戰績了。現在火力提升上去了,但是以日軍一貫的反應效率來看,勢必會根據形勢的變化進行一定的調整。所以在估算的時候保守一些,並不吃虧。

在還要考慮到自身機動能力,以及彈藥供應能力的前提之下,那位性格耿直的副總指揮還是堅持寧可低估一些自己,也不要逞強在戰場上吃虧。畢竟關內部隊在作戰的時候,不可能得到抗聯那麼多的機動車輛和火車支援。

而且重裝備過多,也要影響到部隊的機動能力。使得部隊只能過於依賴公路運動,這很明顯並不太適合眼下的實際態勢。部隊重點應該還是運動戰爲主,攻堅戰最好還是作爲一些輔助手段。

所以在火力的配備上,下面的部隊還是應該以輕便爲主。連以下部隊,最好還是不要配備迫擊炮一類的火力。原有的擲彈筒還是應該給予保留,以儘可能的保證營以下部隊的機動性。儘可能的不要出現部隊作戰,過於依賴公路而限制機動能力的情況發生。

尤其是在彈藥和裝備的,運輸還主要靠人力的情況之下,營以下的部隊還是以輕裝爲主。如果的確需要加強營以下部隊的火力配置,完全可以在戰前由上級調整。但是在基本的武器配備上,儘可能的還是要以輕便爲主。

不僅團以下的部隊,武器配備要保證一定的機動能力。即便是旅一級的支援火力,在必要的時候也要能做到炮上肩,並儘可能的減少馱馬的配置。一是馱馬多了,大部分的騎兵都已經解散了的關內各個根據地實在養活不起。第二馱馬在山區作戰,也一樣不是很方便。

在副總指揮看來,挺進軍的編制雖說團一級,以及團以下部隊火力配備大大的加強,但是還是略微顯得笨重。各大軍區完全可以以原來挺進軍部隊,作爲重裝部隊使用,其餘的部隊還是作爲輕裝使用。

至於今後,隨着抗聯的軍工發展,以及部隊作戰形勢的改變,在裝備上的調整還可以隨時進行。但是在眼下,還是儘可能的保證部隊在山區的機動性。什麼山頭唱什麼歌,在現有關內各個根據地,還要以山區爲主要作戰區域的情況之下,裝備過於笨重還是會影響到部隊的機動性。

等到不遠的將來,部隊真正打出山區,到那個時候在調整也不遲。副總指揮的意思,當前主要面對的問題,還是要儘快的提高部隊的軍事素質。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改掉百團大戰暴露出來的毛病。

對於這一點楊震幾經猶豫和考慮之後,最終還是選擇了支持。所以在幾經商議之後,出關部隊原來計劃淘汰的擲彈筒保留。再加上抗聯從歷次大批戰利品中調撥的,每個步兵班配備一個。

給每個連配備了一個火箭筒班裝備三門火箭筒,作爲營以下部隊的直瞄火力使用,戰時下配到班排,以解決部隊缺乏最基本的攻堅能力的局面。將原有配備給連一級的六零迫擊炮,上調到每個營兩門。與原來的重機槍,統一編制爲重火力連。

團一級除了一個下轄四門八二迫擊炮,以及兩門一百二十毫米迫擊炮的連之外,還增編了一個八門制的無後坐力炮連和一個高機連。但是將原來規劃之中團屬的步兵炮連,全部編入旅一級的建制。原來旅屬山野炮營,改爲山炮、步兵炮與戰防炮混編的炮兵營。

原來配屬給旅屬山炮營的多餘炮兵,則組建了一批獨立的山炮部隊,在戰時由指揮員根據戰況的發展,進行火力上的調配。這個火力的配備與挺進軍相比,還另外有一些不同。主要是將大部分時間都需要依靠畜力的裝備,儘可能的編入旅一級。

同時旅以下部隊,增加了直瞄火力的編制。防空武器的配備,則是儘可能的以輕便的高射機槍爲主。這樣的火力配置,即保證了旅一級可以提供足夠的支援火力,也保證了團以下部隊的機動能力。

每個旅各級建制,營以上還是採取三三制。旅下屬三個步兵團和直屬炮兵,團下屬三個步兵營以及直屬炮兵部隊。每個步兵營下屬三個步兵連,以及一個火力連。步兵連每個班都有輕機槍和擲彈筒各一挺、衝鋒槍兩支,在需要的時候,可以得到營一級的重機槍支援。

不過根據武器來源的不同,這種編制調整不是一成不變的。這個編制是換裝日械部隊的編制,其餘的德械部隊還是不一樣。各部隊原有的馬克沁重機槍,捷克、比利時、法制的七九機槍,以及七九步槍在經過檢修之後,配備給單一部隊。

在蘇聯轉交的德軍武器裝備,數量滿足需要之前,作爲臨時替代品。這些七九槍械,尤其是最受歡迎的捷克式輕機槍和勃朗寧輕機槍,基本都保留了下來。在經過翻新之後,配備給德械部隊作爲班用機槍使用。

而原來的重機槍,除了部分保留的馬克沁和勃朗寧之外,其餘的由德制MG三四重機槍代替。衝鋒槍也是日械編制抗聯製造的衝鋒槍,改爲德制MP四零衝鋒槍。其餘的支援火力,基本不變。

雖說抗聯已經停止了日械輕武器彈藥的生產,但是依舊還有數量巨大的庫存。不算之前歷次作戰的繳獲與之前抗聯自己製造的,就是此次李明瑞實施的豐收者行動,就從奉天兵工廠搞來了一大批的彈藥。

僅僅六五和七七毫米子彈,就足以滿足將關內所有部隊全部換裝爲日械之後,三到五年使用的。再加上日械普遍因爲過於強調精度而射速慢,歷次作戰彈藥消耗量並不大。所以雖說日械武器彈藥已經停產,但是彈藥儲備數量依舊足以滿足所需。

反倒是現在開足馬力生產的德制七九口徑,卻是庫存數量不足只能加快生產速度,以滿足關內部隊換裝的需要。同時原計劃淘汰的九二步兵炮彈,在關內部隊堅持之下,又重新恢復了生產。而關內旅屬炮兵裝備的四一式山炮,炮彈也一樣恢復了生產。

至於對付日軍大隊以上規模的部隊,則以更高級建制之內的炮兵爲主。按照抗聯的規劃,給華北的三大軍區,相當於縱隊一級建制的每個二級軍區,都組建一個野炮團,一個山炮團,外加一個一零五榴彈炮營。

不過受制於現有裝備數量,除了山炮和野炮各到位一部分之外,其餘的重武器編制至少眼下還只能在紙面上。關內開到東北整訓、換裝的部隊,還是以旅一級建制爲主。至少短時間之內,還是先將出關部隊目前建制單位的武器裝備充實完整。

而且出現變化的不僅僅是武器裝備,通訊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出關的關內部隊,通訊設備全部按照抗聯的標準配備的。連一級全部都配備了無線報話機,營一級則配備了報話、發報兩用機,一級一部五門制的野戰電話交換機。

不在向過去一樣,在戰場上只能依靠旗語乃至人力通訊。在防禦作戰之中,團一級可以直接呼叫前線的連。除了單獨活動的部隊之外,旅一級在戰時可以隨時呼叫到所有的部隊。無論是效率,還是速度都遠遠不是過去只能靠兩條腿的通訊員,在戰場上來回奔跑傳達命令。

火力配備的增加,以及通訊設備的改進,勢必就要求部隊的戰術進行調整。原來在缺槍少彈的情況之下,各部隊依靠自身經驗總結出來的戰術,已經不太適合現在的標準。所以重新制定戰術訓練標準,也就是必然的事情。

第一百四十二章 不幸中的萬幸第三百九十九章 名古屋大空襲第四十四章 再造重創第二百一十四章 雷厲風行第三百一十九章 佯動計劃第三百二十一章 不能連續摔倒第三百二十九章 爲戰後做準備第三百三十四章 遼西之戰(二)第五百三十四章一個時代的恥辱第二百三十三章 形勢惡化第一百九十七章 挺進軍面臨的五無第二十二章 戰略上的短板第五百一十七章 不是我們的作風第三百四十九章 時機還不到第三百五十六章 給我兩天時間第八章 吉本貞一的觀點第四百四十九章 將計就計第一百八十章 總指揮的批評第七十五章 我還真沒有放在眼裡第四十章 偷雞不成蝕了老本第三百四十八章 江北態度的轉變第三百五十九章 全線轉入防禦第三百二十章 過於保守的日本人第三百六十章 戰後影響(一)第三百二十四章 氣質上的差別第三百零三章 意外第七十四章 不動如山第一章 郭邴勳的判斷第一百六十八章 打掃屋子好請客第三百二十四章 捱罵和喜訊第二百六十七章 合適的秘書人選第九章 惡魔城堡七三一(4)第一百九十七章 只能打着看第一百二十九章 這可不是笑話第五十七章 分兵南下第三百四十三章 這個女人不簡單第一百八十八章 血肉雙城(九)第一百零三章 餘波之再交換第八十四章 定策(2)第四百五十三章 徹底搞殘他第三百六十章 狗急跳牆的日軍第十四章 炮戰的結果第一百五十九章 鏖戰湯原(6)第二百一十一章 消耗品第四百七十一章 機會難得第二百一十章 蘇英奇的感受第五十四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一百章 打破慣例第一百九十二章 另外一種堅持第二百四十一章 豐收者計劃第一百九十五章 都保留下來第二百二十四章 不上當的日軍第三百四十七章 示威第五十四章 一號,我堅持第三百六十章 誤解第一百六十八章 黑巖少將的悲歌(5)第一百四十四章 輝煌的開端 (12)第三百四十章 心理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手短的日本炮兵第一百七十九章 海軍派來的刺頭第四百零三章 命運的安排第四百六十章 希望破滅第一百七十六章 烽火羣策山(8)第一百一十三章 楊震也有打怵的事第230章 發了瘋的日軍第五十六章 醋性子喬第五百五十七章 嚴重的損失第五十三章 一拳打在腰眼上第二百五十一章 水到渠成第四百七十章 當着真人不說假話第一百三十七章 不能在這麼死守下去第二百七十一章 無所謂第一百二十一章 要做就做好第五百二十九章 日軍的新戰法第三百五十四章 殺一儆百第二百二十章 戰場的選擇第三百九十章 書到用時方恨少第一百二十三章 白宮的意圖第三十章不能說的秘密第二十章 攻擊發起時間提前第二百三十七章 大將之才的杜開山第六十六章 重慶的壓力第十二章說好的戰果呢第四百七十二章 意外順利的敲竹槓第三百四十六章 楊震的堅持第三百五十六章 決心第三百七十七章 承諾第五百零一章 楊震的長遠規劃和目標第一百四十章危局第二百七十八章 永失吾愛第三百七十四章 苦口婆心第一百二十一章 重任第三百七十五章 英國人的算盤第七十二章 聲西擊東第十七章谷壽夫的下落第一百四十六章 鐵幕第二百二十一章 楊靖宇的疑惑第二百五十八章 你想的不是我想的第四百五十章 暴怒的邱金堂第一百三十七章 輝煌的開端(5)
第一百四十二章 不幸中的萬幸第三百九十九章 名古屋大空襲第四十四章 再造重創第二百一十四章 雷厲風行第三百一十九章 佯動計劃第三百二十一章 不能連續摔倒第三百二十九章 爲戰後做準備第三百三十四章 遼西之戰(二)第五百三十四章一個時代的恥辱第二百三十三章 形勢惡化第一百九十七章 挺進軍面臨的五無第二十二章 戰略上的短板第五百一十七章 不是我們的作風第三百四十九章 時機還不到第三百五十六章 給我兩天時間第八章 吉本貞一的觀點第四百四十九章 將計就計第一百八十章 總指揮的批評第七十五章 我還真沒有放在眼裡第四十章 偷雞不成蝕了老本第三百四十八章 江北態度的轉變第三百五十九章 全線轉入防禦第三百二十章 過於保守的日本人第三百六十章 戰後影響(一)第三百二十四章 氣質上的差別第三百零三章 意外第七十四章 不動如山第一章 郭邴勳的判斷第一百六十八章 打掃屋子好請客第三百二十四章 捱罵和喜訊第二百六十七章 合適的秘書人選第九章 惡魔城堡七三一(4)第一百九十七章 只能打着看第一百二十九章 這可不是笑話第五十七章 分兵南下第三百四十三章 這個女人不簡單第一百八十八章 血肉雙城(九)第一百零三章 餘波之再交換第八十四章 定策(2)第四百五十三章 徹底搞殘他第三百六十章 狗急跳牆的日軍第十四章 炮戰的結果第一百五十九章 鏖戰湯原(6)第二百一十一章 消耗品第四百七十一章 機會難得第二百一十章 蘇英奇的感受第五十四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一百章 打破慣例第一百九十二章 另外一種堅持第二百四十一章 豐收者計劃第一百九十五章 都保留下來第二百二十四章 不上當的日軍第三百四十七章 示威第五十四章 一號,我堅持第三百六十章 誤解第一百六十八章 黑巖少將的悲歌(5)第一百四十四章 輝煌的開端 (12)第三百四十章 心理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手短的日本炮兵第一百七十九章 海軍派來的刺頭第四百零三章 命運的安排第四百六十章 希望破滅第一百七十六章 烽火羣策山(8)第一百一十三章 楊震也有打怵的事第230章 發了瘋的日軍第五十六章 醋性子喬第五百五十七章 嚴重的損失第五十三章 一拳打在腰眼上第二百五十一章 水到渠成第四百七十章 當着真人不說假話第一百三十七章 不能在這麼死守下去第二百七十一章 無所謂第一百二十一章 要做就做好第五百二十九章 日軍的新戰法第三百五十四章 殺一儆百第二百二十章 戰場的選擇第三百九十章 書到用時方恨少第一百二十三章 白宮的意圖第三十章不能說的秘密第二十章 攻擊發起時間提前第二百三十七章 大將之才的杜開山第六十六章 重慶的壓力第十二章說好的戰果呢第四百七十二章 意外順利的敲竹槓第三百四十六章 楊震的堅持第三百五十六章 決心第三百七十七章 承諾第五百零一章 楊震的長遠規劃和目標第一百四十章危局第二百七十八章 永失吾愛第三百七十四章 苦口婆心第一百二十一章 重任第三百七十五章 英國人的算盤第七十二章 聲西擊東第十七章谷壽夫的下落第一百四十六章 鐵幕第二百二十一章 楊靖宇的疑惑第二百五十八章 你想的不是我想的第四百五十章 暴怒的邱金堂第一百三十七章 輝煌的開端(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