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九三九年的山寨武器

對於賣了一個關子的總指揮,楊震笑笑也不在意,親自動手將箱子打開。當箱子被打開之後,看着裡面擺放的幾支外形古怪,無論是外表,還是結構都是兩種渾然不同的衝鋒槍,讓楊震不由的喜笑顏開。楊震伸手將箱子內的兩種衝鋒槍都拿出來,分別拉了幾下槍栓之後又扣動了扳機。

聽着槍機滑落的清脆動靜,楊震愛不釋手的打量着手中的這兩種剛剛生產出來不久,風格卻渾然不同的嶄新衝鋒槍,摩挲着打磨的光滑異常的烤藍欣喜的道:“真沒有想到,這麼快就生產出來了?”

楊震手中拿的這兩種自己兵工廠生產的衝鋒槍,儘管出現與原始設計出現了一些變化,但楊震一眼就認出這正是自己憑藉回憶,交給兵工廠的部分山寨武器圖紙中的兩種。也是二戰期間兩種結構最簡單、最容易生產的衝鋒槍。

一種是英國的九毫米斯登衝鋒槍,一種是蘇聯的PPSH四三式衝鋒槍。這兩種衝鋒槍結構簡單那,很多家庭作坊都可以生產。現在手頭有了全套生產設備,而又急需大量衝鋒槍的楊震自然而然的便想起來這兩種武器。

雖說後世楊震當兵的時候,這兩種武器早已經被淘汰。但在一些戰亂頻生的國家,這兩種武器還有少量的存貨。楊震在後世參加反恐作戰的時候,曾經在中國西部一個鄰國繳獲過這兩種衝鋒槍。

不過自己在後世見到的這兩種衝鋒槍除了少量的PPSH四三衝鋒槍當年蘇聯扶植該國親蘇政權時候援助的蘇聯原廠貨之外,大部分可不是英國與蘇聯原產的。一種是中國當年秘密援助給該國民衆武裝抵抗侵略者的以改槍爲藍本仿製的五四式衝鋒槍。

一種是該國南方鄰國一個以生產槍械聞名,而又與該國部分民族同文同種的部族小作坊生產的。當然與該國大量流通,幾乎所有生產國都能找到的AK47來說,這兩種古董武器,數量很稀少。

不過拜存在便是真理這句話所賜。這兩種使用、生產簡單,幾乎無需刻意保養的武器,在這個國家還是有他的市場的。不僅這兩種武器,便是更古老一些的武器,那個打了幾十年仗的國家一樣能見到。

對於這兩種古董槍械,在那個國家楊震還見到過的更古老的英國造恩菲爾德與蘇聯造莫辛納幹這兩種手動步槍之後,以及大量二戰時期的各種武器之後也就見怪不怪了。那個戰亂叢生的國家,幾乎可以被稱作一個槍械博物館了。

自己在後世早已經淘汰,只能在博物館見到的各種武器,那裡幾乎應有盡有。尤其是各種生產簡單,堅固耐用的各種蘇制武器,從最老的手動步槍,到最新式的AK七十四自動步槍都有。甚至還有蘇軍在二戰繳獲的各種德制武器。從早期的蘇制DP輕機槍到德制MP40衝鋒槍都可以看到,甚至使用過。

當然這些武器在後世已經是早以被淘汰的老古董。除了那些對武器如飢似渴,只要能開火、殺人便來者不拒的當地軍閥之外,沒有一個國家還會裝備。當然除了中國西南那個狂妄自大,腦袋上纏着大塊的布當作鋼盔使用的國家之外。

但是對於他眼下處於的這個還是以使用手動步槍爲主,只有幾個國家研製的少量的半自動步槍還沒有實用的時代來說,卻還是先進的裝備。

當年對於繳獲的這兩支古董楊震可是異常的喜愛,若不是國家有規定私人不許私藏槍械,楊震真想將與繳獲的PPSH1式衝鋒槍一起收藏起來。不過再上繳之前,楊震可是好一陣擺弄。按照他對武器的掌握,複製出圖紙來還是沒有問題的。

若不是與PPSH四三式衝鋒槍系出同門的PPSH四一式衝鋒槍相比,PPSH四三式衝鋒槍更加註重生產的簡便和成本的低廉,並主要對後者的缺點進行了改進。而且其使用的彈匣生產也要比後者使用的彈鼓簡單,重量也更適合中國人使用,楊震會毫不猶豫的選擇那種裝備了七十一發彈鼓的後者。

總指揮看着正愛不釋手打量着兩種衝鋒槍的楊震,笑道:“你設計的這兩種衝鋒槍構造太簡單了,很容易生產。我們手中的設備完全可以快速的生產。除了因爲原材料有些短缺,而暫時不能大量生產之外,在技術上沒有任何的問題。”

“我真不知道你這腦袋是怎麼長的?能打仗不說,居然還能設計出構造這麼簡單,但威力卻一點不比那些從比利時、德國進口的花機關槍小,結構卻簡單的多。在來東北之前,我也在很多部隊都呆過。見過多種花機關槍。我早年呆過的滇軍,就裝備了大量外購或是自制的花機關槍。”

“但從歐美進口的武器也好,國內各派系武裝自行設廠生產的也好,這麼簡單,容易生產武器還是第一次見到。我以爲花機關槍就夠簡單了,沒有想到你還能射擊出更簡單的武器出來。”

說罷,總指揮拿起其中一支彈匣插在槍身一側的衝鋒槍道:“這支使用的日式南部式手槍彈。你要求的九毫米手槍彈我們一發也沒有,而七點六五毫米勃朗寧手槍彈的數量也不多。在考慮彈藥來源之後,因爲庫存的日軍南部式手槍彈數量很大,便改爲採用八毫米南部式手槍彈。”

“不過,鑑於南部式手槍彈雖殺傷力大,但穿透力弱。爲了保證彈藥威力,我們對準備配發該槍的彈藥進行了改進。雖然口徑沒有變,但使得威力比原有的南部式手槍彈大的多。畢竟在成品上面改制,要比重新生產簡單的多。不過爲了發射南部手槍彈,你設計的這種衝鋒槍根據彈藥的種類不同,做了一定的修改。”

放下手中的衝鋒槍,總指揮又拿起另外一種彈匣在槍身下的衝鋒槍。也就是PPSH四三式衝鋒槍道:“這種衝鋒槍使用的是快慢機使用的毛瑟七點六三口徑手槍彈。這種子彈我們的庫存還很大,暫時應該足夠使用一陣子。而且這種子彈,只要能在戰場之上回收,我們可以做到復裝。”

“不過我們因爲缺少鋼材,我們現在又位於林區,最不缺乏的便是木材。所以軍工請示我之後,爲了節省我們手頭不多的原材料,將你原來設計的金屬槍托改爲了木質。不過由於時間上的倡促,這兩支槍我們直接採取的經過修改的三八式步槍的槍托。”

對於總指揮的介紹,楊震點了點頭。兵工廠剛剛開始生產,繳獲的原材料庫存雖然不少。但大多都是爲生產日軍制式武器準備的。至於其他口徑的彈藥一時還生產不出來。能利用原來庫存大量的南部八毫米手槍彈改進,作爲彈藥使用,倒是一個好的辦法。

楊震將手中的兩種衝鋒槍交給一邊的郭炳勳之後,又拿起箱子內的幾枚手榴彈看了看。這種手榴彈是利用部隊現在大量使用的日軍九七式手榴彈改造的。利用日軍九七式手榴彈的彈體,加裝了木柄,改爲拉火擊發。

只是這種改造過的手榴彈並不是像自己抄襲後世的六七式手榴彈那樣。安裝不長的木柄在彈體的上側,並不是用來投擲的,只是爲了容納拉髮式引信而已。

不過,改進了之後總比原來的九七手榴彈總比原來那種用之前,還得在堅硬的物體上狠狠的磕一下。丟出去之後,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爆炸強得多。

看着手中改進的手榴彈,楊震不由的苦笑。剛剛自己還說部隊對採用撞擊式引信的九七式手榴彈不熟練,造成了不少的傷亡。總指揮馬上就給自己解決了這個問題。

見到楊震對生產的衝鋒槍與改造的手榴彈愛不釋手,總指揮笑了笑,揮手將另外一個木箱子打開,從裡面拿出了一挺外表與部隊大量使用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一樣,但原來側面彈斗的位置上卻插着一支九六式輕機槍使用的彈匣。

總指揮指了指眼前的輕機槍道:“我們部隊中歪把子機槍的數量很多,使用日軍改進的九六式輕機槍的數量不多。歪把子機槍彈鬥式供彈方式複雜,一旦損毀整支槍便失去了使用能力。兵工廠便參照繳獲的九六式輕機槍,對歪把子機槍進行了一些改造。”

“這種改造並不複雜,我們的工廠完全可以在短時間之內完成。經過大量的實驗,這種改造過的輕機槍的可靠性大大的增加了,其使用的複雜性也降低了很多。至少戰士們不用再因爲壓子彈不熟練,而造成火力中斷。到時候只需要更換彈匣便可。很適合我們眼下部隊之中新兵過多的情況。”

聽罷總指揮的介紹,楊震沉思了一下道:“總指揮,衝鋒槍的產量怎麼樣?現在生產了多少支?多長時間能才能完全滿足部隊裝備的需要?”

“這種改造過輕機槍,改造一挺需要多少時間?彈匣的生產數量能不能跟的上。您知道,一挺輕機槍至少要配備三個以上的彈匣。還有手榴彈改造的數量與進度怎麼樣,能不能滿足部隊的使用?”

對於楊震的詢問,總指揮搖頭苦笑道:“你也太心急了。咱們的兵工廠纔開始生產,合格的工人數量又嚴重的不足。原材料的數量也不夠。就算這兩種武器結構簡單,容易生產。限於原材料與人手不足的限制,現在一天只能分別生產二十餘支這種衝鋒槍。不過八毫米彈藥與手榴彈改造的速度還是很快的。畢竟這兩種物資儲備還是足夠的。”

“至於對歪把子機槍的改造,平均一天只能改造兩到三挺,進度還算可以。不過彈匣的生產速度,因爲我們採取了整體衝壓的工藝,只要原材料充足,平均一天可以生產二十多個。”

“還有你不知道吧?兵工廠的工人在幾個師傅的指導之下,在兵工廠旁邊的一條山間河流上利用這裡的水泥構築了一個簡易的堤壩。利用拆卸的汽車發動機加上自己鑄造的渦輪片改裝了兩部小型水利發電機。今後只要河流不封凍,我們可以節省大量的用來發電的汽油。”

“我們庫存的子彈發射藥雖然不少,但是我們缺乏合格的槍鋼。這裡的軍工原料大多都是已經成型的半成品。原材料並不多,單純的槍鋼只有幾百噸。根本無法滿足大規模生產的需要。”

“不過兵工廠那些從原十一軍兵工廠出來的師傅說利用鐵路使用的軌道鋼可以改造。這次劉長順帶回來的大量鋼軌對緩解原材料緊缺的情況起了相當大的作用。有了這批原材料,這種新式衝鋒槍生產的進度可以大大的加強了。我想有一兩個月便能滿足部隊目前的需要。”

說到這裡,總指揮拿出來了楊震交給兵工廠的另外兩張圖紙道:“你這兩張圖紙上的武器,說實在的我們暫時先在還生產不出來。雖然結構同樣簡單,但生產工藝卻比這兩種衝鋒槍高的多。”

“首先我們沒有你圖紙上要求的這個口徑的槍彈。即便用日製七七口徑重機槍彈改造,至少現在還有些困難。幾乎相當於重新生產一次。還有機匣採用整體鋼材衝壓工藝,我們現在倒是能製造出來。”

“但是合格的槍管,卻是造不出來。雖然鍍鉻的設備我們有,庫存的鍍鉻原材料卻是不多。而且鍍鉻工藝比較繁瑣,我們一時只能保證對衝鋒槍的生產。據那幾個軍工師傅講,生產這種需要大量的鉻,我們根本就無力滿足。”

“我們用九二式重機槍槍管,改造過一支。使用少量的經過改進的七七子彈實驗過。其射速極佳,而且點射的精度幾乎不比歪把子輕機槍差。但我們總不能將所有的庫存的九二式重機槍管全部改爲生產這種武器吧?對於火力貧弱的我們來說,重機槍還是一個極爲重要的支援武器。”

“我們也曾經用其他的材料試製過一支,不過只打了幾百發子彈槍管便發紅過熱。打到一千多發子彈的時候,槍管便已經變型、報廢。這種武器的射速太快,對槍管的生產要求的工藝較高。即便是使用九二式重機槍槍管改造的,也只能發射幾千發,槍管便報廢。我們手頭只有少量的鉻,除非將衝鋒槍全部停產,否則根本就無法保證這種武器的生產。”

“不過幾個工人師傅說過,這種武器生產簡單,堅固耐用。只要有合格的原材料,短時間之內便可大量的生產。只是使用日式七七口徑的子彈有些不太適用。但這並不算什麼問題。只需在一些零部件上做一點小小的改動便可。”

“至於這個什麼反坦克火箭筒,我們至少現在還沒有這個條件生產。首先製造發射筒使用的高強度合金鋼我們沒有,現在也沒有辦法制造。我們即沒有鍊鋼設備,也沒有鍊鋼人才。”

“而彈體、風帽、彈底蓋我們雖然能生產出來,但缺乏所需的薄鋼板。錐角爲70°的這個紫銅藥型錐我們生產不出來。還有這個機械慣性發火引信,以及彈性鋼尾翼我們都無法生產出來。更別提空心裝藥等其他配件了。楊副總指揮,至少這個武器,除了作爲發射藥使用的黑火藥之外,其餘的至少是短時間之內,我們無法生產出來。”

說罷,總指揮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道:“楊副總指揮,我看這兩種武器,我們暫時先不要生產,還是集中全力生產急需的衝鋒槍與改造歪把子機槍,以及復裝子彈的問題。至於其他,還是等以後有條件再說。”

“尤其是這種新式自動步槍,好是好,但射速太快,對子彈的消耗也太厲害。一支這種槍,幾乎比我們使用的日式輕重機槍還要耗費彈藥。按照我們現在只能使用繳獲的日軍原材料生產子彈來看,一旦大量裝備,我們的兵工廠的產能根本就無法滿足需要。”

總指揮指的這兩種武器便是楊震交給兵工廠的後世著名的AK47步槍與RPG2反坦克火箭筒這兩種武器。這兩張武器,楊震原本就是爲了與北面那個老大哥用來做交易的東西,只是不生產出一些樣品來,終歸還是缺乏說服人家的有利證據的。

聽罷總指揮的話,楊震並沒有急於回答他。而是沉默了下來。臉上忽明忽暗的不知道再想着什麼。

見到楊震聽罷總指揮的勸告,卻沉默下來。以爲楊震有些想法的李延平接過話題道:“司令員,我們的兵工廠能這麼快生產出需要的武器,這與總指揮的重視分不開。兵工廠的生產都是總指揮一直親自在抓。我們的實力有限,原材料除了一些日式武器的材料之外,全部短缺。能做到眼下這個地步已經是最大的努力了。”

聽到李延平的勸解,楊震知道他有些誤會了,便微微笑道:“政委,你這可是誤會我了。我可不是對總指揮有什麼意見。我只是在想一些問題。總指揮、政委,你們看,這兩種武器我們暫時無法生產出來,但不代表有人生產不出來。”

楊震這話一說,總指揮、李延平,包括郭炳勳在內,馬上便都反應過來他指的某些人是那些人。他們很清楚,這些武器圖紙楊震不可能交給日本人。自己又孤軍陷在敵後,可謂是四面楚歌的滿洲,這圖紙也不可能交給別人。這個人只能是北面那個老大哥。

只是有些摸不清楚楊震真實意圖,幾個人沒有胡亂猜測。只是將期待的目光看向楊震。希望這個傢伙別像現在這樣吞吞吐吐的,早點將自己的想法講出來。

第二百二十三章 請慎重考慮之第七十一章 炸橋還是不炸?第三百一十八章 狗急跳牆的梅津美治郎第二百二十二章 判斷上的失誤第二百七十一章 楊震的抱怨第三百六十九章 空戰後的插曲第三百零九章 一個都不能少第三百零二章 楊震很不滿意第四百零六章 這一仗我打定了第三百二十九章 談話之兩難第一百零八章 日落冀中(一)第三十三章 我們不能連鍋都端走第一十二章 臨陣磨槍第一百四十七章 前兆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下(8)第四百一十三章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第二百一十章 艱苦的東線第一百六十七章 軍人一諾重千斤第一百八十五章 日軍真正的戰略意圖第三百三十三章 百合會第三百九十二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三百零一章 不要再討論了第四百一十一章 威脅和警告第三百七十七章飛機和坦克的改裝第三百六十二章 時局如棋第一百四十四章 那是迷惑手段第三百零二章 楊震很不滿意第一百五十四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二百二十二章 戰地觀戰團第四十三章 越快越好第六十九章 做好最後一戰的準備第五十三章 遇險(2)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外之喜第一百五十二章 魄力有餘、出奇不足第二百五十四章 無力迴天的日軍第一百二十六章 並不受歡迎的T三四第四百四十七章 缺乏靈性第四百六十九章 你要有心理準備第二百五十七章 政委的擔憂第三百二十三章 投降第七十章 我們補償不起第三百三十九章 終究還是一場空第一百六十一章 黎明的心思第六十四章 紀律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這是本末倒置第一百四十七章 前兆第三百三十七章 人事調整第二百八十一章 平靜的不正常第十一章 涇渭分明的兩派第六十二章 無賴戰術第三百七十九章 力量倍增器第二百六十五章我只給他們三天時間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 下(3)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響第二百三十章 中央的小手腕第八十五章 定策(3)第一百九十五章 援軍到了第九十七章 到此爲止第三百八十三章 解惑第三章 整訓第一百九十一章 接受與調整第二百二十章 決定第一百二十八章 去大鬧天宮第二百一十二章 這個任務我接了第一百三十八章 險境第一百七十四章 奇襲(二)第三百零七章 馬家寨之戰(二)第八章 惡魔城堡七三一(3)第三百七十四章 苦口婆心第五十二章 還算靈敏的直覺第三百零四章 太急躁了第二百章 日軍的反應第一百八十五章 失敗的陸航第三百一十三章 防着這個傢伙第三百七十章 堅持與反對第二百五十四章 必須要打第四百四十六章 難以磨滅的印象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下(3)第三百五十八章 要明白戰友兩個字的含義第二百九十六章 始料不及第二百四十九章 大戰序幕第五十六章 敵蹤初現第一百九十六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三百五十章 都有傲氣第八十九章 是我忽略了第五十四章 從天而降的死神第十九章不退則進的日軍第一百三十八章 輝煌的開端(6)第五百六十四章 絕不會賴賬第三十章不能說的秘密第四十四章 敵情第二十九章 攻勢發起第一百六十九章 主攻方向第四十四章 血戰的序幕第一百二十八章 我們更需要錢第十二章 最後的準備第二百九十章 只能內線作戰第四十八章 黎明(2)第一百四十四章 輝煌的開端 (12)第250章 棘手的戰場
第二百二十三章 請慎重考慮之第七十一章 炸橋還是不炸?第三百一十八章 狗急跳牆的梅津美治郎第二百二十二章 判斷上的失誤第二百七十一章 楊震的抱怨第三百六十九章 空戰後的插曲第三百零九章 一個都不能少第三百零二章 楊震很不滿意第四百零六章 這一仗我打定了第三百二十九章 談話之兩難第一百零八章 日落冀中(一)第三十三章 我們不能連鍋都端走第一十二章 臨陣磨槍第一百四十七章 前兆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下(8)第四百一十三章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第二百一十章 艱苦的東線第一百六十七章 軍人一諾重千斤第一百八十五章 日軍真正的戰略意圖第三百三十三章 百合會第三百九十二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三百零一章 不要再討論了第四百一十一章 威脅和警告第三百七十七章飛機和坦克的改裝第三百六十二章 時局如棋第一百四十四章 那是迷惑手段第三百零二章 楊震很不滿意第一百五十四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二百二十二章 戰地觀戰團第四十三章 越快越好第六十九章 做好最後一戰的準備第五十三章 遇險(2)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外之喜第一百五十二章 魄力有餘、出奇不足第二百五十四章 無力迴天的日軍第一百二十六章 並不受歡迎的T三四第四百四十七章 缺乏靈性第四百六十九章 你要有心理準備第二百五十七章 政委的擔憂第三百二十三章 投降第七十章 我們補償不起第三百三十九章 終究還是一場空第一百六十一章 黎明的心思第六十四章 紀律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這是本末倒置第一百四十七章 前兆第三百三十七章 人事調整第二百八十一章 平靜的不正常第十一章 涇渭分明的兩派第六十二章 無賴戰術第三百七十九章 力量倍增器第二百六十五章我只給他們三天時間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 下(3)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響第二百三十章 中央的小手腕第八十五章 定策(3)第一百九十五章 援軍到了第九十七章 到此爲止第三百八十三章 解惑第三章 整訓第一百九十一章 接受與調整第二百二十章 決定第一百二十八章 去大鬧天宮第二百一十二章 這個任務我接了第一百三十八章 險境第一百七十四章 奇襲(二)第三百零七章 馬家寨之戰(二)第八章 惡魔城堡七三一(3)第三百七十四章 苦口婆心第五十二章 還算靈敏的直覺第三百零四章 太急躁了第二百章 日軍的反應第一百八十五章 失敗的陸航第三百一十三章 防着這個傢伙第三百七十章 堅持與反對第二百五十四章 必須要打第四百四十六章 難以磨滅的印象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下(3)第三百五十八章 要明白戰友兩個字的含義第二百九十六章 始料不及第二百四十九章 大戰序幕第五十六章 敵蹤初現第一百九十六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三百五十章 都有傲氣第八十九章 是我忽略了第五十四章 從天而降的死神第十九章不退則進的日軍第一百三十八章 輝煌的開端(6)第五百六十四章 絕不會賴賬第三十章不能說的秘密第四十四章 敵情第二十九章 攻勢發起第一百六十九章 主攻方向第四十四章 血戰的序幕第一百二十八章 我們更需要錢第十二章 最後的準備第二百九十章 只能內線作戰第四十八章 黎明(2)第一百四十四章 輝煌的開端 (12)第250章 棘手的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