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很難被說服的楊震

猶豫了一下,韋維爾上將端起酒杯輕輕的與楊震碰了一下杯子道:“楊,儘管我很討厭飲酒,也很少飲酒,但是你這番話明顯打動了我。我想我們不應該單單爲了這兩件事情乾杯,我們還應該再加上一份我們都期待的勝利,期待着我們共同戰勝我們敵人。”作爲軍人,明顯沒有霍普金斯那樣政治家花花腸子的韋維爾上將,以軍人一貫簡單習慣說的這番話,楊震相當愉快的接受並率先乾了杯中的酒。見到楊震沒有絲毫猶豫的一口乾了杯中的酒,韋維爾上將也只能硬着頭皮將杯中的酒同樣一口乾掉。

不過這位韋維爾上將,也許是喝慣了白蘭地一類的由葡萄釀成的水果酒酒,或是啤酒一類的低度酒,明顯不太適合杯中的這種烈性中國白酒。儘管只有半杯,但是這半杯下去,也讓他很是感覺到難受。

看到韋維爾上將有些難過的樣子,楊震笑笑連忙給他盛了一碗魚湯,讓他壓制住心中的酒氣之後才道:“韋維爾上將,這酒感覺怎麼樣?這我們中國東北的烈性酒,不次於俄國的伏特加吧?”

對於楊震的明知故問,連喝了幾口魚湯才勉強壓制住酒氣沒有當場上涌,出現難堪的韋維爾上將苦笑道:“你們中國這種酒,簡直是太辛辣了。比我們英國的蘇格蘭威士忌,還要辛辣的多。這不是酒,這是酒精。很抱歉,我已經很多年沒有喝過這樣的烈酒了。”

看着一臉苦笑的韋維爾上將,楊震笑道:“韋維爾上將,這杯酒是我們東北人日常飲用的酒。俗話說,酒品如人品。酒性烈,說明我們的人品也像這白酒一樣剛烈、寧折不彎。中國人的習慣,就是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沒有人能夠逼着我們去做。”

說罷,楊震又給韋維爾上將倒了半杯酒道:“韋維爾上將,我們兩軍在戰略上的配合,就像我們在酒桌上喝酒一樣,相互之間都得尊重對方纔能喝得開心不是嗎?如果相互都在耍心機,逼着沒有那麼大酒量的對方硬着頭皮去喝。”

“那麼我們這頓酒喝的只能給自己找不愉快。我們在喝酒,是爲了開心,並不是要將對方喝倒下或是喝多。如果偏離了這個主題,那麼我們的這酒我看就沒有繼續喝下去的必要不是嗎?我們中國人雖然喜歡與別人共同分享美酒,但在必要的時候我們也是可以自斟自飲的。”

楊震舉起酒杯道:“韋維爾上將,我希望我們能真誠的做朋友,而不是抱着彼此利用的目的坐在這裡。這杯酒,如果您拿我們當做真誠的朋友,我希望您喝下去。如果您不想再喝了,我也不會強求。”

“我這個人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從來不勉強別人。尤其在酒桌上,我從來都不逼迫別人喝酒。還是那句話,我不希望我們的這頓慶功酒,喝的很不愉快。忘了再說一句,我只和我可以放心的在戰場上,將我後背能放心的交給他的朋友或是兄弟喝酒。”

“在今天,我們即將面對一個共同敵人的情況之下,韋維爾上將,我們能放心的在作戰時候將我們的後背交給你們嗎?而不是單純的只想相互利用?我覺得們現在是一個戰壕內的戰友,應該相互信任。”

“韋維爾上將,我們中國人能釀出不次於伏特加的烈酒,說明我們中國人的本色並不比蘇聯人有任何的差別。百餘年來的積弱,是因爲中國人內部不團結。一旦中國人真正團結起來,爆發出來的戰鬥力不會輸給任何一個民族。”

“我一直堅定的認爲一旦我們中國人覺醒起來,他們骨子裡面的血性,不會比任何人少。你們西方的巨人拿破崙不是曾經評價過嗎,中國人是一頭沉睡的雄獅,它一旦醒來將會讓全世界顫抖。”

“而現在這場全民族面臨的危機,已經點燃我們祖先流傳下來,但我們以爲我們已經失去的捍武精神。韋維爾上將,我期待着能與你們成爲朋友。但是並不意味着我們必須要爲你們去做,我們根本就無力做到的事情。”

“我們之間應該做的是攜起手來,一同戰勝我們共同的敵人,眼光應該放的長遠一些。韋維爾上將,在軍界之中你的我們的老前輩。我相信您是那種擁有長遠戰略眼光,而不是不計較一城一地得失的人。我們作爲帶兵之人不應該追逐眼前那點微末之利,而是要更應該的看重的是長效投資。”

這番話說完,楊震就舉着酒杯在那裡看着面前的韋維爾上將。而他的這番話落下,這張桌子上的所有人,也不約而同的將視線都集中到了韋維爾身上。特別是霍普金斯,也在用別有深意的眼光同時在看着楊震與韋維爾兩個人。

對於英軍駐印度總司令韋維爾上將,在這個時候來東北的真實意圖,霍普金斯心裡面是很清楚的。而且在剛剛調任駐蘇大使的哈里曼協調之下,美國駐抗聯軍事觀察團,也曾經試圖替英國人出頭,試圖逼迫也好,或是提出要求也好。希望抗聯能夠按照英國人的想法來,配合英國方面在東南亞的行動。

但就霍普金斯個人來說,他並不是很贊同英國人的這種做法。他不認爲這個時候,抗聯有實力來出兵東南亞來,萬里迢迢的去增援英國人。相對於眼下還沒有那麼多的兵力,以及要獨自承擔面對日軍最強大戰略集團的抗聯來說,他們目前有限的實力,無法讓他們的胳膊抻的太長。

不過英國人堅持不與重慶方面合作,而非要這支距離東南亞幾千公里之遙的軍隊,出兵東南亞的真實想法,霍普金斯同樣很清楚。對於英國人這種狹隘以及自私的做法,霍普金斯個人是很不贊同的。

對於眼下實力還並不強的抗聯來說,首先是在短時間之內儘快的增強自己的實力。以保證一旦日軍入侵東南亞,他們能在北方吸引更多的日軍精銳師團無法南下。霍普金斯很清楚,一旦作爲日軍最大,也是裝備最好的戰略集團關東軍,被日軍在不遠的未來投入到太平洋的戰場上,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在談判之中楊震的那番話,的確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但是對於霍普金斯來說,真正能讓他下決心改變白宮想法的原因,還是考慮到作爲整個對日戰局相當重要一部分的抗聯,需要承擔的責任。

但考慮到美英目前的戰略同盟關係,霍普金斯也並未對這件事情提出太強烈的反對。畢竟相對於抗聯來說,英國人在美國的戰略格局之中位置更加的重要。最終經過仔細的衡量之後,霍普金斯的內心的天平還是偏向了英國人的一面。

只是對於英國人的這個有些齷齪的想法,霍普金斯至少在表面上還是站在中立的立場上。他即沒有反對,當然自然不會贊同。其實他不知道,他不表態已經是最大的表態了。作爲美國全權負責《租借法案》的人,他不表態對英國人的心中也產生了一定的壓力。

對於目前同樣在全力爭取美國物資的英國人來說,儘管他們的首相與白宮那位主人私下關係相當的密切。但是對於霍普金斯個人,他們還是很看重的。至少在這件事情,他們不想與霍普金斯搞的太僵硬。

不過在與楊震第一次交談過後,內心之中對楊震這個年輕中國人異常欣賞的霍普金斯。反倒是希望這個年輕人,能夠說服英國人放棄自己並不現實的想法。如果這個年輕人,能夠做到這一點,倒是讓霍普金斯感覺到自己可以避免陷入兩面爲難的境地。

之前皮爾遜在莫斯科的彙報,他已經清楚的知道抗聯領導人對於英國人建議的答覆。而且通過幾天來的瞭解,他知道眼前的這個年輕統帥,是一匹根本就無法馴服的烈馬。他如果堅持不出兵東南亞,別人是很難說服他的。

而相對於霍普金斯來說,看着面前楊震舉起的酒杯,聽明白楊震話中含義的韋維爾上將,知道自己很難說服他出兵東南亞協防。猶豫了良久,到了眼下他已經清楚的知道,自己此行之前首相交給的最大任務已經無法完成,自己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兩個人輕輕的碰了一下杯子,這次卻是韋維爾上將先幹掉了杯中的酒。只是這杯酒,在韋維爾上將口中,卻是分外的苦澀和辛辣。首相的意圖無法實現,也就意味着東南亞的英軍,只能自己面對日本人的壓力。

兩面作戰的英國人心中很清楚,抗聯拒絕出兵東南亞。那麼英國方面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之下,只能將防禦的重點放在新加坡和印度。而且如果要防守印度,英國人也只能向重慶方面的幫助。這使得英國人在某些方面,只能放棄部分讓自己垂涎三尺的利益。

這讓剛剛接任印度英軍總司令的韋維爾上將,很難從內心之中接受。但是作爲軍人世家出身,腳踏實地一步步的走上來的英國陸軍上將,他心中也很清楚。如果日本人將其在關東軍的幾十萬裝備精良的軍隊,投入到東南亞戰場上,對兩面作戰的英軍來說,將會是一個災難性的後果。

別說關東軍這幾十萬大軍投入東南亞,就是現在已經在泰國、越南境內的日軍南方軍部隊,就已經是東南亞英軍難以抵擋的。對於英屬東南亞殖民地軍隊的真實戰鬥力,韋維爾上將心中還是很清楚的。能依靠堅固工事,守住新加坡就已經很給力了。

至於與泰國相連,兩面臨海、地形狹窄的馬來亞半島,對於英國人來說,只能做牽制性的抵抗。因爲日本人在東亞有着強大的,高居世界第三的海軍艦隊。一旦從馬來亞半島任何地點登陸,都將會對馬來亞的守軍形成致命的威脅。

也正是這個原因,韋維爾上將堅持將原本調往香港的一個加拿大旅調往新加坡,以增強這個東方直布羅陀的防禦力量。而不是同意那位即將調離的東南亞英軍總司令,按照首相的要求,將這個加拿大旅調往香港。

第四百五十一章 都沉住氣第一百二十一章 老帥們的不贊同第三百七十二章 雷霆手段第四百四十五章 變生肘腋第二百三十二章 表白第十九章 做好傷亡十幾萬的準備第五十八章 翻身仗第三百七十六章 卡脖子第一百八十章 血肉雙城(一)第二百一十七章 這是什麼武器?第三百六十一章 空中遭遇戰第一百七十二章 悲催的艦載航空兵第二十章聰明反被聰明誤第一百三十三章 輝煌的開端(1)第四十三章 隱憂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工廠與未婚妻第八十二章 一場經典的夜間伏擊戰(5)第三百四十九章 時機還不到第七章 被先開刀的第十師團第四百七十章 全部都打出去第二百一十七章 岡村寧次的想法第一十九章 與初衷不相符第二十六章 日軍內部的分歧第一百八十八章 內山英太郎的思路第六十九章 做好最後一戰的準備第三百一十六章 真正的影響第243章 今昔類似第七十二章 聲西擊東第225章 一號最看重什麼第一百七十六章 烽火羣策山(8)第二百七十八章 楊繼財的不同看法第四十章 焦頭爛額的岡村寧次第二百九十五章 陳翰章的判斷第三百七十四章 大本營的算計第230章 發了瘋的日軍第四百零一章 是爲了報復你第二百三十章 中央的小手腕第三百一十九章 王光宇的黑虎掏心第二十六章 行動(6)第三百六十七章 影響之影響第十章 幸虧有了你第三百二十九章 改變路線第五百零六章 頭疼的李延平第一百三十三章 正處於關鍵位置第二百七十九章 驚天的賭局第五百二十五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三百五十四章 離去第三百一十八章 楊震的自信第二十七章 行動(7)第二百二十三章 請慎重考慮之第一百四十九章 現代化空戰第三百八十九章 有意識的暴露第一百三十四章 餘波第四百三十四章 細菌戰部隊的覆滅第三百三十二章 我不信第二十九章 變陣選將第二百四十章慎重、再慎重第一百四十五章 輝煌的開端(13)第二百四十五章 伏擊戰(一)第三百二十六章 生路未必就是生路第四百八十五章 需要幾代人的努力第五百七十九章 距離太近了第三百一十章 三十軍的覆滅第一百七十四章 戰局的走向第一百零八章 考慮不足第二十九章 毀滅(1)第四百八十三章 要給予極高的警惕第三百三十六章唯一的選擇第十九章不退則進的日軍第二百二十二章 你們拿我們當二逼啊第八十二章 出乎意料的戰果第一百八十六章 血肉雙城(七)第三百四十二章 楊震的建議第四百五十二章 已經來不及了第七章 軍婚保護法第七十二章 蘇聯人的出賣第239章 最後一次機會第五百零八章 還是算了吧第二百九十八章 力不從心的日軍第一百三十九章 真正解決困境的方法第二百二十六章 那些船上的寶貝第三百四十二章 使用的極限第一十三章 大戰前的諜影第五十四章 從天而降的死神第一百六十三章 馬春生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惜一切待機第三百五十三章 梅津美治郎的怒火第四百七十一章 機會難得第一百一十章章 南下(1)第三百零三章 心狠手辣第二百八十八章 祁志標的冒險第一百三十六章 任重而道遠第一百五十七章 火力伏擊戰第二百八十六章違令調兵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 下(3)第三百九十章 兩頭蠢驢帶來的危害第二百零七章 輕敵的日本海軍第七章 虛張聲勢第三十一章 戰場之外的博弈第三百二十二章 事後餘波之衝突
第四百五十一章 都沉住氣第一百二十一章 老帥們的不贊同第三百七十二章 雷霆手段第四百四十五章 變生肘腋第二百三十二章 表白第十九章 做好傷亡十幾萬的準備第五十八章 翻身仗第三百七十六章 卡脖子第一百八十章 血肉雙城(一)第二百一十七章 這是什麼武器?第三百六十一章 空中遭遇戰第一百七十二章 悲催的艦載航空兵第二十章聰明反被聰明誤第一百三十三章 輝煌的開端(1)第四十三章 隱憂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工廠與未婚妻第八十二章 一場經典的夜間伏擊戰(5)第三百四十九章 時機還不到第七章 被先開刀的第十師團第四百七十章 全部都打出去第二百一十七章 岡村寧次的想法第一十九章 與初衷不相符第二十六章 日軍內部的分歧第一百八十八章 內山英太郎的思路第六十九章 做好最後一戰的準備第三百一十六章 真正的影響第243章 今昔類似第七十二章 聲西擊東第225章 一號最看重什麼第一百七十六章 烽火羣策山(8)第二百七十八章 楊繼財的不同看法第四十章 焦頭爛額的岡村寧次第二百九十五章 陳翰章的判斷第三百七十四章 大本營的算計第230章 發了瘋的日軍第四百零一章 是爲了報復你第二百三十章 中央的小手腕第三百一十九章 王光宇的黑虎掏心第二十六章 行動(6)第三百六十七章 影響之影響第十章 幸虧有了你第三百二十九章 改變路線第五百零六章 頭疼的李延平第一百三十三章 正處於關鍵位置第二百七十九章 驚天的賭局第五百二十五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三百五十四章 離去第三百一十八章 楊震的自信第二十七章 行動(7)第二百二十三章 請慎重考慮之第一百四十九章 現代化空戰第三百八十九章 有意識的暴露第一百三十四章 餘波第四百三十四章 細菌戰部隊的覆滅第三百三十二章 我不信第二十九章 變陣選將第二百四十章慎重、再慎重第一百四十五章 輝煌的開端(13)第二百四十五章 伏擊戰(一)第三百二十六章 生路未必就是生路第四百八十五章 需要幾代人的努力第五百七十九章 距離太近了第三百一十章 三十軍的覆滅第一百七十四章 戰局的走向第一百零八章 考慮不足第二十九章 毀滅(1)第四百八十三章 要給予極高的警惕第三百三十六章唯一的選擇第十九章不退則進的日軍第二百二十二章 你們拿我們當二逼啊第八十二章 出乎意料的戰果第一百八十六章 血肉雙城(七)第三百四十二章 楊震的建議第四百五十二章 已經來不及了第七章 軍婚保護法第七十二章 蘇聯人的出賣第239章 最後一次機會第五百零八章 還是算了吧第二百九十八章 力不從心的日軍第一百三十九章 真正解決困境的方法第二百二十六章 那些船上的寶貝第三百四十二章 使用的極限第一十三章 大戰前的諜影第五十四章 從天而降的死神第一百六十三章 馬春生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惜一切待機第三百五十三章 梅津美治郎的怒火第四百七十一章 機會難得第一百一十章章 南下(1)第三百零三章 心狠手辣第二百八十八章 祁志標的冒險第一百三十六章 任重而道遠第一百五十七章 火力伏擊戰第二百八十六章違令調兵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 下(3)第三百九十章 兩頭蠢驢帶來的危害第二百零七章 輕敵的日本海軍第七章 虛張聲勢第三十一章 戰場之外的博弈第三百二十二章 事後餘波之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