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選擇東京的原因

說到這裡,楊震看着面前的這些老戰友,語氣異常嚴肅的道:“這次我決定對日空襲,對我們來說只是一個逐步積累經驗的開始。所有的事情和經驗,都需要點點的累積。我們不能指望一次性吃出一個胖子來,更不能指望我們所有的技戰術技能一步到位。”

“這次只是一個開端,至於未來是否繼續,那麼還是要看我們今後的發展而定。但是這一步,我們是必須要邁出去的。而這次日本陸海軍航空兵傾巢出動對付美英的機會,是我們在今後類似行動之中,唯一的能夠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戰果的機會。”

“等日本陸海軍航空兵完成對美英作戰,返回本土或是調回東北之後,我們再想進行類似的行動,這代價恐怕就要大的多了。以日本人一貫的效率來說,我們趁其不備捅了他們一刀之後,等他們反應過來之後再想以微小的代價,給他們同樣來那麼一下子,恐怕機會就不會再有了。”

“任何一支軍隊,甚至是一個人的成長,都要付出一定的代價。這世界沒有不勞而獲的好事。既然這個代價早晚要付出,那麼爲什麼不利用日本人目前麻痹的心態,以最小的,我們目前完全可以承擔的代價,去換取我們成長所必須的經驗?同志們,機會難得啊。”

當然楊震儘管嘴上說的很誠懇,但是他沒有將所有心中想的都講出來。他堅持此次空襲,就是爲了讓美國人在未來,至少在其收復馬里亞納羣島之前,將所有的對日空襲基地都放在抗聯的根據地之內。

只有這樣,抗聯才能化被動爲主動。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利用美國人急於報復,以及削弱日本戰爭潛力的想法。逼着美國人主動提供最新的導航、防空、遠程通信聯絡、電子戰,以及大型遠程轟炸機的相關技術和設備。

否則,美國人是絕對不會向抗聯提供這些技術和裝備的。整個二戰期間,美國雖說提供給了蘇聯人大量的作戰飛機,但是B十七一類的戰略轟炸機,他們一架都沒有提供。對於蘇聯人都這種待遇,更何況是中國人?

在那本美英兩國與抗聯簽訂的協議之中,雖說美英兩國答應提供一部分作戰飛機。但是對於飛機的種類和性能,卻沒有做出任何的規定。如果美英堅持只提供戰術飛機,抗聯也是無可奈何。

主動權在人家的手中握着,給不給你,給你什麼樣的飛機,還是人家說的算。況且戰略轟炸機這種大國利器,別說美英只不過是出於同一利益而暫時站在一起的臨時盟友而已,就是換了任何一個人都是輕易不會提供的。換了楊震自己,恐怕會做的更絕。

想要獲得攥在美英手中的大國利器,讓自己的航空兵獲得戰略進攻的手段,不採取一些辦法。只是自己被動的去等待,對於抗聯來說那是自己將主動權拱手與人。自己不去努力爭取,誰來替你爭取?

有着強大的航空工業的美國人,不是自己無法做到。如果人家想要拋開你,那麼不會有任何的障礙。以美國人的實力來說,對日本本土空襲晚上一兩年,對其整個戰略局面不會有什麼決定性的影響。但是這一兩年卻是抗聯等待不起的。

而抗聯如果在珍珠港事變之後,對日本本土實施一次象徵性的空襲,亡羊補牢的日本人勢必要加強對本土的空中防禦。這樣幾個月之後那位美國將軍如果利用航母起飛中程轟炸機,對日本本土實施的空襲行動不發生改變的話,恐怕面臨將會是毀滅性的打擊。

只有這樣自己才能一點點的逼着,美國人正確認識到抗聯北滿根據地,在對日作戰的時候所處的有利地位。而將空襲日本本土的基地,放在抗聯的根據地之中。而美國人對日空襲的基地放在抗聯的根據地內,纔是達成自己最終目的的所有前提。

引蛇出洞的戰術,不僅僅對自己的敵人可以使用,對於自己身邊的那三位心懷叵測的盟友,在必要的時候也是一樣的適用。主動出擊相對於被動等待,能獲得更多的利益。無論手段光彩與否,結果纔是最重要的。

談完自己堅持對日空襲的出發點之後,楊震頓了頓走到會議室牆壁上掛着的大幅日本民用地圖之前,指着地圖道:“我之所以將第一次空襲目標放在東京,最大的原因,就是對日本人心理的打擊。”

“我們的轟炸機數量有限,沒有英國人那樣的一口氣一次投入幾百架,甚至上千架轟炸機的能力。而與以木製建築爲主的日本城市相比,以鋼筋混凝土建築爲主的大型工廠,摧毀的難度會相當的大。”

“我們的力量有限,轟炸機的性能也不是很好。我們手中的伊爾四轟炸機,從我們北滿根據地起飛,到日本本土幾乎已經達到最大作戰半徑。按照目前的航程來計算,抵達日本本土最多不能攜帶超過七百五十公斤的炸彈。”

“即便是我們出動一百架轟炸機,一次投放的炸彈數量也會是有限的。七十多噸的炸彈,在還要計算精度與投彈偏差的情況之下。對於一個佈滿鋼筋混凝土的大型工廠來說,幾乎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與其採取隔靴捎癢的辦法,還不如利用日本本土以木製建築的特點,給他們的城市來上一把大火。日本的工業,除了化學、冶金方面之外,很多生產戰略物資的工廠,都是家庭作坊式的,集中在大大小小的城市之中。”

“他們的坦克、大炮、飛機等一些大型裝備是在大型工廠內生產。但是一些小型的零部件,依靠的卻是大量家庭作坊式的工廠生產。這些必要的零件很小,但是離開了這些零件他們的飛機和坦克,一樣無法開動。”

“既然我們目前對日空襲的力量有限,對各大軍工基地很難帶來毀滅性的打擊,無法從根本上削弱日本的戰爭潛力。那麼我們就選擇在心理上,給予日本人最大的打擊。讓他們知道什麼叫做戰爭的苦難,讓他們也品嚐到什麼叫做戰爭的別樣紅利。”

“同時我們利用燃燒彈,點燃日本的城市。即可以給他們帶來嚴重的心理上的打擊,也可以從另外一方面,摧毀他們這些佈滿城市的家庭作坊式的工廠。沒有了小,但是關鍵的零部件,他們的武器裝備一樣無法投入使用。最主要的是逼迫日本人對原來集中在城市內的工廠,向鄉村進行疏散。”

“這對於日本人來說,即是耗費精力,也是耗費資源。我們這是採取另外一種手段,削弱日本的工業生產能力。至少轉移過程之中,他們所有的生產必須要停止。同時也要調動大量的資源,來保證這種遷移順利進行。”

“同志們,打人不見得非得向着關鍵部位上去動手。我們可以一根根的切斷他們的毛細血管,慢慢的給他們放血。一次性的放血量雖說微不足道,但是日積月累,一樣可以要了他們的命。”

“而東京是日本的首都,是日本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的中心。住在哪裡的天皇,對日本人來說就是神。如果東京受到空襲,那麼對日本人的心理和士氣的打擊,將會是相當致命的。”

“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東京是日本的科技中心,大量的武器研發機構和高等教育機構都集中在這裡。相對於對他們兵工廠的空襲,打掉他們的研發機構,對他們的軍工生產能力威脅更大。這是我堅持將我們第一次空襲日本本的目標,定在了東京的最根本的理由。”

“另外也正是東京是日本的首都,是幾乎所有人眼中日本本土防衛最森嚴的地方,我才決定要從東京開始完成我們從防守到進攻的轉變。出其不意,可不僅僅是地面部隊纔可以使用的戰術。”

“我們火燒東京,不僅僅是要摧毀他們的政治、經濟、教育、科研的精華,更要將他們民衆的信心徹底的摧垮。我們要讓那些日本人知道什麼叫做玩火者自焚,知道中國人在被逼到牆角的情況之下,也會呲出自己的獠牙,伸出自己的利爪。”

這次楊震依舊沒有將話說全,還是隻講明瞭那些能夠說出口的理由。他決定轟炸東京,理由絕對不是表面上的這些。如果單純是這樣,那麼他不會將轟炸的核心放在日本東京帝國大學。而會將轟炸的重點,放在東京的工業區。

楊震在後世便一直認爲,無論二戰後日本在短時間之內恢復元氣原因有多少。最根本的就只有一條,那就是他在站前幾十年之內培養的科技人才,在二戰之中基本上沒有受到任何的損失,幾乎是完整的保留下來,這纔是日本經濟短時間之內恢復的最根本的原因。

相對於後來中國人工業化過程的異常艱難,日本經濟卻在短時間之內恢復並快速的起飛。除了有一部分政治原因,以及發達國家在技術和設備上的封鎖之外,更多的是在經濟和工業人才的基礎上。

軍事上的勝利,是無法徹底的摧毀一個國家的。哪怕是一個國家在戰爭之中,徹底的被夷爲平地。但是隻要他的人才尚存,這個國家依舊能夠短時間的恢復元氣。二戰後的西德、日本,無一不是這種國家。

想要徹底的摧毀一個國家,單靠軍事手段是無法解決的,徹底摧毀他的文化傳承和清洗人才基礎,纔是最有效的一種手段。這其中除了貴族、律師、醫生、高級官員等所謂的精英階層之外,教授和講師等科學人才是最關鍵的。

在佔領東波蘭之後蘇聯人大開殺戒,殺了幾萬波蘭軍官和所謂的精英階層。德國人將大批的波蘭科學家、工程師以及律師、醫生投入集中營和毒氣室的目的,就是抱着這樣的想法。

當然這種事情,別說抗聯還沒有佔領日本本土,就是佔領了楊震也不能像蘇德那樣去做。既然在地面上不能這麼做,那麼利用轟炸機從空中去抹平這些日本戰後復興的希望,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

第一百五十五章 不受歡迎的蘇制火炮第一百四十八章 岡村寧次的直覺第一百四十三章 咬牙階段第一百五十章 損失和代價第一百四十四章 血耗幹了第二百九十九章 不足之處第十五章 什麼叫做真正的變態第五百三十四章一個時代的恥辱第三十三章 毀滅(4 )第四百二十九章 制裁帶來的衝擊第三百八十三章 不過是相互利用而已第九十章 爲誰而戰(1)第一百七十章 事在人爲第三百零一章 不要再討論了第三百二十六章 生路未必就是生路第九十三章 對策第二百八十三章 攥成一個拳頭第五百六十五章 必須做到的第一百一十九章 遊擊習氣第三百九十四章 一木清直的雄心第三百六十八章 影響之勾心鬥角第一百三十二章 楊震的無奈第254章 一百分的努力不夠第二百一十章崔四虎的感覺第二百零八章 航空兵的反艦戰術第一百八十三章 無奈的交換物第二十四章 郭炳勳的思路第二百三十二章 表白第二百七十九章 驚天的賭局第六十三章 不歡而散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網大魚第二十八章 真的很不容易第二百八十三章 不滿意的松田巖第二百零五章 日本陸海軍的奇葩第三百七十五章 必然的結果第一百零九章 噩耗第一百三十二章 沒有資格按部就班第二百八十三章 平靜的背後第六十七章 全力一搏第三百二十四章 捱罵和喜訊第一百五十七章 鏖戰湯原(4)第二百零五章 未必是真的平靜第三百五十五章 梅津大將的保證九十五章 楊震挖的坑第三百六十八章 鬱悶的日本人第三百七十三章 我們的敵人不僅僅是倭寇第七十章 我們補償不起第四百五十四章 打的他們終生難忘第一百六十一章 細節決定命運第三百四十八章 唯一的選擇第四百一十八章 杜開山的壓力第四百三十七章 打草驚蛇也有區別第三百三十三章 更加慎重第二百四十八章 勢在必得第三百一十三章 防着這個傢伙第三百七十六章 卡脖子第三百七十六章 這是糖衣炮彈第三百六十一章 選對了時機第二百八十六章違令調兵第三百七十章 十年空軍第三百八十一章 曾經熟悉的身形第三百五十九章 最後的準備第三百二十七章 絕對不能離開這裡第四百九十四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第三百零一章 實戰化的裝甲兵指揮學校第三百一十三章 防着這個傢伙第二百七十九章 驚天的賭局第四百六十章 有殺錯,無放過第一百零八章 難得的機遇第一百七十七章 機不可失第一百五十八章 主子出面第三百九十三章 苦撐第三百六十四章 無事不登三寶殿第五百七十六章 激勵士氣的獎與罰第九十三章 對策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術調整第三百六十八章 影響之勾心鬥角第一百九十四章 顛倒的資源優勢第三百三十一章 裝備調整第二百七十三章 應變第三百三十章 百分之九十九點九都不行第五百八十二章 就地轉入防禦第三百零一章 憤怒的王光宇第十七章 計劃(2)第三百三十八章 生產建設兵團第四百五十四章 打的他們終生難忘第四百五十章 暴怒的邱金堂第三百四十八章 死命令第四百九十一章 我認爲是不恰當的第九十二章 德械化第三百四十六章 我只不過是一個過客第四百三十七章 老謀深算第五十五章 用足突出部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本營的警告第二百八十八章 祁志標的冒險第四十八章 蹊蹺的事情第三百七十八章 要面對現實第十九章不退則進的日軍第一百四十六章 輝煌的開端(14)第七十三章 你低估了日軍的瘋狂
第一百五十五章 不受歡迎的蘇制火炮第一百四十八章 岡村寧次的直覺第一百四十三章 咬牙階段第一百五十章 損失和代價第一百四十四章 血耗幹了第二百九十九章 不足之處第十五章 什麼叫做真正的變態第五百三十四章一個時代的恥辱第三十三章 毀滅(4 )第四百二十九章 制裁帶來的衝擊第三百八十三章 不過是相互利用而已第九十章 爲誰而戰(1)第一百七十章 事在人爲第三百零一章 不要再討論了第三百二十六章 生路未必就是生路第九十三章 對策第二百八十三章 攥成一個拳頭第五百六十五章 必須做到的第一百一十九章 遊擊習氣第三百九十四章 一木清直的雄心第三百六十八章 影響之勾心鬥角第一百三十二章 楊震的無奈第254章 一百分的努力不夠第二百一十章崔四虎的感覺第二百零八章 航空兵的反艦戰術第一百八十三章 無奈的交換物第二十四章 郭炳勳的思路第二百三十二章 表白第二百七十九章 驚天的賭局第六十三章 不歡而散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網大魚第二十八章 真的很不容易第二百八十三章 不滿意的松田巖第二百零五章 日本陸海軍的奇葩第三百七十五章 必然的結果第一百零九章 噩耗第一百三十二章 沒有資格按部就班第二百八十三章 平靜的背後第六十七章 全力一搏第三百二十四章 捱罵和喜訊第一百五十七章 鏖戰湯原(4)第二百零五章 未必是真的平靜第三百五十五章 梅津大將的保證九十五章 楊震挖的坑第三百六十八章 鬱悶的日本人第三百七十三章 我們的敵人不僅僅是倭寇第七十章 我們補償不起第四百五十四章 打的他們終生難忘第一百六十一章 細節決定命運第三百四十八章 唯一的選擇第四百一十八章 杜開山的壓力第四百三十七章 打草驚蛇也有區別第三百三十三章 更加慎重第二百四十八章 勢在必得第三百一十三章 防着這個傢伙第三百七十六章 卡脖子第三百七十六章 這是糖衣炮彈第三百六十一章 選對了時機第二百八十六章違令調兵第三百七十章 十年空軍第三百八十一章 曾經熟悉的身形第三百五十九章 最後的準備第三百二十七章 絕對不能離開這裡第四百九十四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第三百零一章 實戰化的裝甲兵指揮學校第三百一十三章 防着這個傢伙第二百七十九章 驚天的賭局第四百六十章 有殺錯,無放過第一百零八章 難得的機遇第一百七十七章 機不可失第一百五十八章 主子出面第三百九十三章 苦撐第三百六十四章 無事不登三寶殿第五百七十六章 激勵士氣的獎與罰第九十三章 對策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術調整第三百六十八章 影響之勾心鬥角第一百九十四章 顛倒的資源優勢第三百三十一章 裝備調整第二百七十三章 應變第三百三十章 百分之九十九點九都不行第五百八十二章 就地轉入防禦第三百零一章 憤怒的王光宇第十七章 計劃(2)第三百三十八章 生產建設兵團第四百五十四章 打的他們終生難忘第四百五十章 暴怒的邱金堂第三百四十八章 死命令第四百九十一章 我認爲是不恰當的第九十二章 德械化第三百四十六章 我只不過是一個過客第四百三十七章 老謀深算第五十五章 用足突出部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本營的警告第二百八十八章 祁志標的冒險第四十八章 蹊蹺的事情第三百七十八章 要面對現實第十九章不退則進的日軍第一百四十六章 輝煌的開端(14)第七十三章 你低估了日軍的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