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噩耗

因爲那場特大暴風雪,已經與總部失去聯絡數日的李明瑞在五天前終於重新與總部取得了聯繫。原來他們的行程因暴風雪阻隔,而耽擱了數日。生怕部隊在這場對面都看不清楚人的大雪中迷路,李明瑞只能先找一個山洞休整,等雪停了再繼續南下。

只是沒有想到,這場雪後,山中積雪過深,有些路線已經無法通行,只能重新尋找路而耽擱了行程不說,因氣溫劇降電臺也出現了一些小毛病。攜帶的手搖發電機,怎麼弄都不啓動。爲了搶回失去的時間,李明瑞只能便想辦法修,便行軍。

好在郭炳勳給他配的那個報務員的水平還是有的,經過幾天的努力總算見到了點成效。不過即便這樣,也是直到五天前,罷工了數日的手搖發電機才勉強恢復工作後,才重新與總部取得聯繫。

不過,手搖發電機雖然勉強修好還能勉強使用,但電臺又不知道出現了什麼毛病,信號時斷時續的。所以對李明瑞那邊的情況,楊震與郭炳勳也知道的不太清楚。但有一點,兩人還是知道的。

李明瑞經過在沒腰深的積雪中經過數日的艱難跋涉,雖已經進入敦化境內,卻還沒有能找到董平與黃大力帶領的其他的部隊。而且李明瑞彙報在山中幾次遇到日僞軍小股部隊。經過仔細觀察,這些日僞軍應該是進山,爲下一步行動做準備的先頭部隊。

因爲電臺出了一點小毛病,信號時斷時續的,李明瑞只能在有限的通信時間之內,先彙報敵情以及尋找黃大力、董平的情況,至於自己現在的情況,卻是半點沒有說。

現在山中氣溫下降劇烈,積雪沒腰,行動異常艱難。各支小分隊已經在山中活動相當長的時間,補給恐怕早已經用光。讓他們在山中繼續堅持下去,很是讓楊震有些擔憂。

聽到楊震有些遲疑,郭邴勳沉思了一下後道:“這樣,反正我們還需要休整個一兩天,製作乾糧、調劑彈藥、對部隊的建制做最後的調整,不能立即出動。至於他們的情況,等晚上到了與他們聯繫的時間到了時,與他們溝通一下,徵求一下他們的意見,再下最後決心吧。”

聽到楊震即將率部隊南下敦化境內作戰的想法,總指揮卻提出了反對的意見。在總指揮看來,既然已經選擇出擊,那麼不妨將出擊的目標選擇的遠一些,打出去。這樣才能更好的調動敵人,也更有利於保護秘營。

總指揮的意見顯而易見,他建議楊震將出擊的目標選在下江地區,可以與目前北撤的七軍以及四軍、五軍餘部,以及可能還活動在吉東地區的二軍部隊協同作戰。這樣相互有一個依靠,對於部隊活動會更加方便。

而且隨着日僞軍對下江地區的清剿進入尾聲,下江地區的日僞軍很有可能已經陸續撤回,這樣一來下江地區的敵情相對來說會有一定的緩解。下江地區與目前自己所在的位置山水相連,南可以與一路軍留在吉東地區的部隊相互策應,北可以與三路軍的部隊取得聯繫,可以說部隊出擊下江地區不算孤軍作戰。而且下江地區是抗聯二、三路軍主要活動地區,羣衆基礎也要好的多。

在總指揮看來,出擊下江無論是敵情還是我情來說,在目前的情況之下無疑都是一個最佳的方案。最關鍵的是跳出外線作戰,可以有效的調動對下一步很有可對老黑頂子秘營展開清剿行動的日僞軍,保護好這塊根據地。

對於總指揮的建議,楊震琢磨了一下才道:“您的建議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總指揮,現在三路軍與一路軍活動在吉東地區的部隊我們多長時間能夠與其取得聯繫,您能在短時間之內找到他們嗎?”

“至於七軍,總指揮,您認爲他們還有主動向敵人發起攻擊的實力嗎?對於七軍來說,現在更需要的是修養身息,儘快的恢復實力。日僞軍對下江地區雖然已經進入了尾聲,但總指揮進入尾聲,不代表日僞軍會在短時間之內從下江撤軍。”

“的確,作爲對下江清剿的日軍主力。其第四師團第八聯隊已經調回,但現在下江地區還有多少日僞軍我們並不清楚。目前唯一清楚的是,日軍對我們的清剿並未動用其下江地區的部隊。所以我認爲日軍也許會將日軍部隊撤回來,但僞滿軍非但不會調離,弄不好還會增加兵力。”

“下江地區背靠蘇聯,是關東軍未來對蘇作戰的一個重點方向。日軍必定會在此重點設防。甚至都有可能我們認爲日軍會從下江地區會是我們的一廂情願。下江地區是要出擊的,但必須先打一仗在走。”

“一是給敵人造成以我軍因秘營已經暴露,而不得不轉移的印象。二,也是爲了能更好的調動下江地區的日僞軍兵力。想辦法在將下江地區的日僞軍吸引過來一部分。給部隊外線出擊,帶來更大的便利。”

“而且最根本的一條是,我們出擊下江,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現在我們對下江的形勢很陌生,那裡現在究竟怎麼樣,我們一無所知。所以這一仗,我們必須要打。鬼子第八聯隊剛剛從下江地區撤回來,對於那裡的形勢應該很清楚。只要抓到俘虜,我想我們應該能得到一些有用的情報。”

對於楊震想要通過審訊俘虜獲取下江地區情報的想法,別說總指揮,就連郭邴勳、李延平、彭定傑等幾個人都感覺到荒唐。總指揮與李延平等幾個抗聯出身的人都知道抓獲日本警察也許還相對容易些,若是想抓一個日軍俘虜,卻是難上加難。

尤其是這個第四師團,是日軍正規野戰師團,是號稱明治大帝創建新式陸軍以來第一批正規陸軍師團。其資格之老,在日軍陸軍之中絕對數一數二。想要在這種日軍部隊抓戰俘,根本就不可能。至少抗聯在東北地區已經活動了數年,但抓獲的俘虜卻是還連一個巴掌都能數的出來。

抓獲的這些俘虜還大多數都是戰鬥意志遠不如那些日本兵堅韌的日本警察。正規軍的俘虜不能說沒有,但是幾乎少的可憐。而這些俘虜,即便是被俘的了,這嘴巴也很難撬開。這一點倒是與抓獲的日僞軍特務有着天壤之別。

總指揮與李延平等幾個抗聯出身的人雖然感覺到楊震的這個想法有些荒唐,但看着自信滿滿的楊震好賴沒有張嘴問出來。而郭邴勳卻是直接道:“團長,您想抓日軍俘虜獲取情報,這在理論是一個想法。可在實際操作之中會很難。”

“自去年七七事變中日全面戰爭爆發以來,仗到我們被俘的時候已經打了將近一年。但日軍士兵意志之頑強、堅韌,爲諸國之罕見。即便對於一向以意志堅定的德軍來說,也遠遠不如。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之下,寧願自殺,也很少有甘心就俘的。國軍數百萬部隊,打了幾次大會戰,抓獲的俘虜卻極少。而且這些戰俘極難馴服,很難從其口中套取到有用的口供。”

“在徐州會戰期間,我聽在二戰區與十八集團軍配合作戰過的川軍袍澤曾提起過,你們十八集團軍在平型關戰役的時候,曾爲想抓幾個俘虜付出過不小的代價。我們不能讓悲劇在我們的部隊身上上演,爲了幾個死不開口的俘虜讓部隊白白的付出犧牲。”

對於幾個人的憂慮,楊震笑了笑道:“若說對付別的日軍部隊,我還真沒有這個底氣。但是面對這個第四師團的部隊,只要我們打的順利,我想弄幾個日軍俘虜還是沒有什麼問題的。而且我保證,只要我們能抓到俘虜,他們就一定能開口。”

對於楊震的這種肯定能抓到俘虜的自信從那裡來,幾個人雖然不太清楚。但既然他堅持從日軍俘虜從獲取情報,別人也就不好再說什麼。畢竟仗還沒有開打,一切皆有可能不是。到時候看情況,自己再想辦法勸解吧。

只是讓幾個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南下敦化的這幾戰,楊震抓俘虜的諾言不但實現了,還弄了不少。而且讓幾個人感覺到吃驚的是,這些幾乎就不像他們印象中頑強的日軍士兵,只捱了幾鞭子,便有什麼說什麼。

其骨氣之低,便是連那些僞滿軍警都遠遠不如。當然這都是後話,眼前對幾個人來說,既然勸不住楊震,那麼現在最關鍵就該是怎麼琢磨打好這一仗了。

就在楊震與郭邴勳調整部隊,爲南下出擊敦化做着最後準備的時候,從已經北撤至同江、富錦地區的七軍來派來與總指揮聯絡的交通員帶來的七軍人員給總指揮帶來了一個噩耗。這個噩耗,幾乎將總指揮擊垮。

雖然北撤至富錦、同江地區以避日軍鋒芒,但北撤的七軍部隊面臨的困境卻沒有從根本上緩解。雖然七軍依靠有利的情報支撐,集中小股部隊在烏蘇里江上擊斃了一名日軍少將,但自身也遭到了日僞軍近似瘋狂的報復。

入冬以來,七軍在日軍的嚴密封鎖與圍剿之下,損失極爲慘重。不僅所有秘營在日僞軍的圍剿之下全部喪失,而且自身也損失大部。北滿地區已經進入酷寒,但七軍始終未能籌集到足夠了棉衣,部隊幾乎無法過冬。

在嚴峻的形勢之下,爲了給戰士們籌集到棉衣以及過冬的給養,無奈之下,七軍剛剛上任不到一個月的代理軍長只能冒險在敵情嚴峻的情況之下集中主力冒險去打日僞軍重兵聚集的集鎮。

對於情報尚算靈通的七軍來說,他們知道鬼子的封鎖計劃與年初相比又有了極大的變化。日僞軍將所有物資都集中到了其重兵駐守的較大村鎮,按人頭分配供給數量。自己就算是打下幾個集團部落也籌集不到足夠的給養。

爲了能在北滿近似乎殘酷的冬季中讓部隊生存下來,就算這位代理軍長明知道是龍潭虎穴也只能硬着頭皮去闖。不過這位代理軍長倒也算是一員虎將,採取調虎離山的辦法,虛張聲勢將駐紮在目標的日僞軍大部調離,自己親自指揮七軍的一個主力師趁虛攻克了目標。

此戰雖然籌集到了足夠的給養與物資,但在撤退的途中被日僞軍騎兵追上。爲了掩護這些保障七軍過冬的物資,這位代理軍長親自帶領兩個主力團斷後。

經過半天苦戰,物資雖然保住,但終歸因爲實力過於懸殊,掩護部隊全軍覆滅。這位代理軍長與大部戰士犧牲,少部分戰士被打散。

這些被打散的三十多名戰士後在一名團政委收攏之下雖重新集結起來,但因後路被切斷只能南下尋找二路軍總部。

經過艱苦的長途跋涉,在方正以東南山區一處新建的秘營中找到了總指揮留下的少數留守部隊。而此時,南下的三十多名戰士,因爲飢寒交迫,極難籌集到給養,到達方正的時候,因爲凍餓犧牲甚多,已經不足半數。

爲了向總指揮彙報七軍的情況,也因留守部隊本就不充足補給維持自身尚且困難,在根本就解決不了七軍部隊的給養。這位團政委只能帶着這個七軍主力師剩下的最後這十五人由二路軍總部交通員護送南下,繼續尋找總指揮。

因爲日僞軍對寧安西南山區封鎖極嚴,他們對地形又不熟悉,在封鎖線整整轉悠了十日,才從一名採參老客的口中,得知一條進山的小路。而僅僅就在這幾天中,僅剩的十餘名戰士因爲凍、餓,又犧牲了四名。等他們在楊震處找到總指揮後,七軍的兩個建制最完整的主力團已經剩下不到十人。

聽到這位團政委的彙報,在看看眼前作爲七軍主力三師的兩個團僅剩的這不到十名戰士,總指揮的眼前一黑,幾乎暈倒。對於已經損失餘燼的二路軍來說,在五軍部分西征失散部隊還不知道去向的時候,還勉強保持着建制的七軍幾乎是總指揮戰鬥下去的唯一希望。

雖說七軍在今年日僞軍對下江地區的大舉清剿中損失慘重,部隊實力由千餘人急劇將至目前的二百多人,但總體實力卻依舊是二路軍中最多的,同時也是建制最完整。

雖然七軍在撤到同江、富錦地區後,因部隊損失巨大而縮編成了兩個師,但實力和骨幹尚存。尤其在四軍全軍覆滅,五軍大部損失,一部下落不明,唯一一個西征時留守在下江的三師也幾乎全部損失的情況之下,成爲二路軍中人數最多,實力最強的一個軍。

但這一次七軍二百多人,卻一下去折損近半,軍長也陣亡,這一下子七軍本來就已經很不足的元氣又一次大傷。縮編後的五個團,僅剩下了三個。甚至可以說十去其四。這還是自己知道的傷亡,還有作爲佯動的其餘部隊傷亡,還沒有包括在內。刨除此戰傷亡的部隊,七軍僅剩下的這一百多人,在如此嚴峻的形勢面前能起到多大的作用,總指揮心知肚明。

總指揮現在心中最擔憂的在七軍嚴重受挫,曾經兵強馬壯的二路軍部隊已經所剩無幾的情況之下,下江地區的抗戰局勢究竟該如何走向何方。而七軍剩餘部隊的安危,對於總指揮來說反倒不是太過於憂慮。

七軍軍長雖然陣亡,但自己那位兼任七軍黨特委書記的雲南講武堂同學,七軍創始人的參謀長還在。只要有他在,七軍剩餘部隊應該不會出現什麼大的問題。但對於總指揮來說,七軍今後的出路卻是他急需面對的。

第一百九十五章 援軍到了第七十二章 猶豫的不僅僅是他們第二百七十四章 調整第一百九十章 三次抗命第三百八十二章這種仗我們打不了第256章 天大的任務第三百九十七章 匪患第五十章 調你們的原因第四百二十九章 制裁帶來的衝擊第267章從善如流第二百五十三章 提前埋下的伏筆第三百一十二章 記住你是最棒的第三百六十六章 影響之滑頭第二十六章 懊悔的町尻量基第三百三十七章 人事調整第三百四十一章 刨日本人的祖墳第四百三十九章 不見得是壞事第三百三十一章 談話之超常待遇第三百零四章 狡猾的本鄉義夫第三百二十八章 遠水救不了近火第二百八十三章 攥成一個拳頭第一百二十四章也算歪打正着第二百三十八章 優勢與劣勢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下(6)第三十九章 就按照你的思路打第263章準備迎接最困難的時候第二百六十五章我只給他們三天時間第二百八十九章 意外的開場白第四百六十七章 王光宇的幻覺第五十二章 還算靈敏的直覺第一百五十二章 摸清對手的心理第一百三十四章 餘波第四十二章 都失去了耐心第三百二十五章 求賢若渴第三百八十章 不是什麼好消息第三百一十五章 海上游擊戰第五十八章 印象的改變第二百五十四章 必須要打第一百二十六章 並不受歡迎的T三四第一百零五章 情報第九十六章 特訓第十四章 武居中佐的判斷第二百八十六章 職責與使命第246章 零式的憂慮第一百七十五章 烽火羣策山(7)第二百三十七章 形勢突變第一百三十五章 交待第一百五十六章 豫中之戰(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真的決定錯了?第一百零三章 探討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網大魚第四百一十九章 你必須要習慣第四百零四章 搜救戰術第一百三十六章 險棋第三百三十七章 人事調整第三百六十一章 戰後影響(二)第五百四十章 海敬清的底氣第八十七章 英國人的雞肋第一百七十四章 日本人的天分第二百六十二章 不是避重就輕第一百九十章 拿鬼子步兵開刀第八十六章 定策(4)第三百一十七章 郭炳勳的擔憂第六十四章 瀨戶啓二的心思第四百二十一章 繼續你沒做完的事第一百九十章 要賭就賭的大點第九十二章 以菜論勢、以酒喻人第四十五章 酒井康的意圖第三百四十九章 對關東軍的最終要求第三百八十六章 參謀們的野心第四百八十五章 需要幾代人的努力第二百四十六章 伏擊戰(二)第二百六十三章 最好的選擇第一百三十四章 餘波第十四章 炮戰的結果第262章 也曾和你一樣第四十八章 黎明(2)第二百八十一章 悲催的關東軍第八十二章 一場經典的夜間伏擊戰(5)第三百三十八章 遼西之戰之影響第一百六十九章 鐵路輸送第一百零七章 人才的問題第三百七十九章 永遠不要忘記第四百二十八章 陰溝裡翻船第八十一章 你是在炫耀嗎第一百四十八章 我是感覺不正常第三百二十四章 北野高津的價值第一百九十二章 千葉熊治的感覺第四十七章 黎明(1)第一百零九章 更要成爲動力第二百一十八章 捅他一傢伙第二百八十章 不擇手段第一百八十七章 血肉雙城(八)第五百六十一章 玉碎準備第四百二十二章 人民幣之困第三百六十一章 戰後影響(二)第五十四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三百二十八章 遠水救不了近火第九十五章 他們纔是真正的功臣第三百零九章 組成一臺絞肉機
第一百九十五章 援軍到了第七十二章 猶豫的不僅僅是他們第二百七十四章 調整第一百九十章 三次抗命第三百八十二章這種仗我們打不了第256章 天大的任務第三百九十七章 匪患第五十章 調你們的原因第四百二十九章 制裁帶來的衝擊第267章從善如流第二百五十三章 提前埋下的伏筆第三百一十二章 記住你是最棒的第三百六十六章 影響之滑頭第二十六章 懊悔的町尻量基第三百三十七章 人事調整第三百四十一章 刨日本人的祖墳第四百三十九章 不見得是壞事第三百三十一章 談話之超常待遇第三百零四章 狡猾的本鄉義夫第三百二十八章 遠水救不了近火第二百八十三章 攥成一個拳頭第一百二十四章也算歪打正着第二百三十八章 優勢與劣勢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下(6)第三十九章 就按照你的思路打第263章準備迎接最困難的時候第二百六十五章我只給他們三天時間第二百八十九章 意外的開場白第四百六十七章 王光宇的幻覺第五十二章 還算靈敏的直覺第一百五十二章 摸清對手的心理第一百三十四章 餘波第四十二章 都失去了耐心第三百二十五章 求賢若渴第三百八十章 不是什麼好消息第三百一十五章 海上游擊戰第五十八章 印象的改變第二百五十四章 必須要打第一百二十六章 並不受歡迎的T三四第一百零五章 情報第九十六章 特訓第十四章 武居中佐的判斷第二百八十六章 職責與使命第246章 零式的憂慮第一百七十五章 烽火羣策山(7)第二百三十七章 形勢突變第一百三十五章 交待第一百五十六章 豫中之戰(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真的決定錯了?第一百零三章 探討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網大魚第四百一十九章 你必須要習慣第四百零四章 搜救戰術第一百三十六章 險棋第三百三十七章 人事調整第三百六十一章 戰後影響(二)第五百四十章 海敬清的底氣第八十七章 英國人的雞肋第一百七十四章 日本人的天分第二百六十二章 不是避重就輕第一百九十章 拿鬼子步兵開刀第八十六章 定策(4)第三百一十七章 郭炳勳的擔憂第六十四章 瀨戶啓二的心思第四百二十一章 繼續你沒做完的事第一百九十章 要賭就賭的大點第九十二章 以菜論勢、以酒喻人第四十五章 酒井康的意圖第三百四十九章 對關東軍的最終要求第三百八十六章 參謀們的野心第四百八十五章 需要幾代人的努力第二百四十六章 伏擊戰(二)第二百六十三章 最好的選擇第一百三十四章 餘波第十四章 炮戰的結果第262章 也曾和你一樣第四十八章 黎明(2)第二百八十一章 悲催的關東軍第八十二章 一場經典的夜間伏擊戰(5)第三百三十八章 遼西之戰之影響第一百六十九章 鐵路輸送第一百零七章 人才的問題第三百七十九章 永遠不要忘記第四百二十八章 陰溝裡翻船第八十一章 你是在炫耀嗎第一百四十八章 我是感覺不正常第三百二十四章 北野高津的價值第一百九十二章 千葉熊治的感覺第四十七章 黎明(1)第一百零九章 更要成爲動力第二百一十八章 捅他一傢伙第二百八十章 不擇手段第一百八十七章 血肉雙城(八)第五百六十一章 玉碎準備第四百二十二章 人民幣之困第三百六十一章 戰後影響(二)第五十四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三百二十八章 遠水救不了近火第九十五章 他們纔是真正的功臣第三百零九章 組成一臺絞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