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表白

草草吃完早飯,對自己部隊那些速成班畢業的司機有些不放心的楊震想要親自駕車,卻被李延平和總指揮給攔了下來。李延平見他一夜未眠,便堅決反對他親自駕車。在幾經爭取無果後,楊震只得服從,將方向盤讓給了司機。

同樣一夜未眠的林總精神卻是比楊震想象的好。上了車他也沒有休息,而是沉默的望着車窗外莽莽的興安嶺,誰也不知道他在想着什麼。只是在中途準備停車休息吃午飯的時候,他才說了幾句飯先不急着吃,等到地方以後再說。

因爲他這句話,楊震便主隨客便,一路上未作任何聽停留,直接開回了他設在興山要塞的司令部。而下車後,這位林總做的第一件事情也不是吃飯,填飽自己的肚皮,而是直接走到訓練場上看起集中在此地的補充團訓練。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只不過剛看了幾眼補充團的訓練,便看出今天的訓練課並不是專門爲自己安排的林總,便轉過頭來對楊震投過來讚賞的眼光。其他將帥也紛紛的豎起了大拇指。

看着幾位將帥投過來的讚賞目光,楊震這個汗。這個訓練大綱本來就是大部分照抄的後世解放軍六七十年代訓練大綱,只不過針對某些地方按照現有的條件進行了一定的改變而已。除了因爲時間緊迫,而訓練強度大增之外,在本質上卻沒有什麼區別。

一夜未眠,此刻卻仍舊精神勃勃的林總在看了足足半個小時訓練後,才轉過頭來對楊震道:“你們平日裡都是這個訓練強度?戰士們的身體能受得了嗎?”

楊震點點頭道:“是的,我們平日裡都是這麼訓練的。東北敵情複雜,相對關內殘酷的多。我軍在東北不僅僅裝備,就連兵力也佔據絕對的劣勢。在周邊處於日僞軍包圍下,在新兵數量過多的情況之下,爲了能儘快形成戰鬥力,只能加大日常的訓練。畢竟小鬼子留給我們的整訓的時間不會太多。”

“我一直很認同一句話:平時少流汗,才能戰時少流血。只有日常的訓練跟上去,我們纔能有效的降低在戰鬥中的傷亡。小鬼子單兵作戰能力極強,我們雖然在短時間之內還無法趕上。但我們要做到儘量可能做到單兵素質向其靠攏,至少差距別太大。”

“如果我們的單兵素質能達到小鬼子的一半,甚至更多。再加上合理有效的戰術組合與配置,我想應該可以有效的降低敵我傷亡比例。而且從羣策山以及石頭廟子連續兩場戰鬥來看,這個加大訓練量的決定效果還是蠻不錯的。至少敵我的傷亡比例沒有那麼驚人了。”

“像關內那種拼兵力的做法,在地廣人稀的東北,尤其在這人煙稀少的北滿我們根本就拼不起。要想有效的解決部隊補充的問題,除了想盡一切辦法打出去之外,就是要不斷的增強部隊的戰術素養。”

對於楊震的回答,林總滿意的點點頭後,從一個衝鋒槍手手中要過一支外型與之前警衛身上攜帶的,以及自己之前見過的被稱爲花機關槍的衝鋒槍渾然不同,彈匣插在槍身一側,好像用一堆金屬管子組合成的衝鋒槍道:“這種武器是你們自己造的?”

看着林總愛不釋手的盯着手中的衝鋒槍,楊震笑笑道:“這種槍是我們自己設計製造的,其結構簡單,生產方便,可以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快速的大量生產。只是我們手頭缺乏九毫米手槍彈,所以目前只能使用經過改進的日式八毫米手槍彈代替。”

“不過我們已經從江北訂購了一條蘇制七點六二毫米託卡列夫手槍彈,準備用來替換威力小,而且經過幾次戰鬥後庫存已經不多的南部八毫米手槍彈。這種武器近戰時候火力密集歸密集,就是太消耗子彈了。”

“咱們拼刺刀拼不過小鬼子,而打近戰又是我們打破日軍優勢火力的最大法寶。所以我們設計了這種衝鋒槍,以利用其密集的近戰火力,抵消掉小鬼子白刃戰的威力。”

說罷,楊震又從身邊的警衛員身上拿出之前林總他們看過的衝鋒槍道:“這種武器也是我們自己設計的。只是採取的七點六三毫米毛瑟手槍彈。這種武器同樣結構簡單,極爲便於生產。”

“這兩種衝鋒槍一種配備給步兵的正副班長、炮兵用作近戰以及自衛火力。一種配給警衛、偵察等從事特殊任務的部隊。雖然這兩種武器分別使用兩種不同的彈藥,但我們在製造的時候,都留下了改進的餘份。”

“尤其使用南部式手槍彈的這種,隨時可以改成使用七點六三毫米毛瑟彈或是蘇制託卡列夫手槍彈。只是因爲我們的生產工藝有限,太複雜的武器要麼無法制造,要麼生產出來的無論是重量還是體積都大大的超過了原始設計,要麼就是原材料的消耗極大。”

“沒有辦法,在相對複雜一些的武器還暫時無法生產的情況之下,我們只能先將精力放在這兩種結構相對較爲簡單,便於生產,而部隊又急需的武器身上。”

聽罷楊震的話,林總感嘆一聲:“你們能在這麼艱苦的條件之下,還能想辦法自行設廠,生產針對日軍特點的武器,真是不容易。”

對於林總的感嘆,楊震笑了笑道:“不容易也得做。這天上沒有掉餡餅的美事,就算掉也不會掉到我們頭上。再說吃人家嘴短,從人家那裡拿援助,就要受人家的控制。爲了獨立自主的開展抗日遊擊戰爭,我們就只能想辦法自力更生了。”

“林總,之前與你們一同渡江的那些生產設備和原材料可不是人家白給的,是我們用繳獲的整整一噸的黃金以及三種新式武器圖紙換回來的。”

“要是還有另外的選擇餘地的話,我也不會從江北購買。他們可夠黑的了。一噸黃金加上三種新式武器圖紙只換回了一些快要報廢了的二手貨。壟斷經營果然是霸道。”

楊震這番話無疑是向中央表明一個心跡,明確的告訴中央,自己不會受到江北的控制。依舊是中央領導下的獨立自主的部隊。對於江北的人,自己並不信任。而且在與他們交換的時候,還吃了很大的虧。

聽到楊震這番不是表白的表白,林總轉過頭看了看身後的秦秀華夫妻,面色有些微微古怪的笑了笑,卻沒有答話。雖然不明白楊震口中的壟斷經營是什麼意思,但楊震話中想讓他知道的他聽明白了。

儘管楊震這番話只是對中央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但他卻不知道自己這一番話,徹底的打消了中央的疑慮。 他還不知道,中央爲了防止他們被江北控制,可以說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他的這個表態,無疑是中央最想聽到的。

說到這裡,楊震看着仔細打量着自己手中的衝鋒槍沉默不語的林總,又轉過頭看了看站在人羣中的抗聯中唯一設置兵工廠,可以自行設計、製造一些簡單武器的十一軍軍長祁致中道:“說到兵工廠,我還得感謝一下祁軍長。”

“正是我們在羣策山日軍秘密倉庫中,解救了在日軍對十一軍七星砬子兵工廠進行圍剿中被俘的原十一軍兵工廠的幾位技師,我們的兵工廠才能如此之快的投入生產。要不是他們,我們繳獲的那些機器設備,恐怕就只能閒置着。大批的原材料因爲無法投入使用,也只能慢慢的廢棄。”

楊震這幾句發自內心的感謝話,總算讓自蘇聯回國後一言不發的祁致中開了口道:“楊副總指揮,這沒有什麼。十一軍的兵工廠損失掉了,但他還能在你們這裡延續下來,相信那些爲了保護兵工廠而犧牲的戰士和工人在天之靈見到後一定會感覺到慰藉。”

只說完這幾句話,祁致中看了看一邊同樣在回國後沉默寡言的趙尚志後,又一次的陷入了沉默,不在發一言。而其他三路軍的高級幹部,也同樣陷入了沉默並未發一言。

昨晚便感覺到原三路軍將領之間極其詭異關係的楊震,卻沒有想到讓他們單獨談話後,關係非但沒有改變,相互之間未見緩和卻變得更加微妙。

很明顯在得知趙尚志與林總是黃埔同期同學,尤其在一見面林總便宣佈代表中央撤銷北滿省委開除趙尚志黨籍的決議後,這些幹部對待他的態度並未隨之改變,反倒是更加敬而遠之。

見到三路軍將領之間無言的隔閡,楊震微微的嘆了一口氣,卻什麼也沒有說。總指揮在得知他一見面便抓起了三路軍的一個師長後,已經狠狠的批評他處理事情的過於極端態度。對於三路軍的事情,他不想再插手。

他已經想好了,如果趙尚志不想回三路軍,看樣子他也已經回不去了。如果他願意,就留他在二路軍工作。當然要是一路軍的楊靖宇提出邀請,趙尚志本人同意的話,楊震也不會有什麼意見的。

因爲自己暫時抽不出時間來,楊震本來想委託總指揮找他談一談,勸說一下,爲了避免三路軍分裂,還是儘量不要回去工作。但他沒有想到還沒有等他與總指揮提起,晚飯剛一過後,趙尚志卻先找上了他。

看着這個曾經在北滿縱橫馳騁數年,一手創建了抗聯直屬幾個軍中兵力最多,也是戰鬥力最強的三軍,打的日僞軍心驚膽寒。現在卻因爲在江北受到長期關押,而返回國內後又無人理睬,顯得異常憔悴的抗日英雄。

想起後世自己瞭解的他的犧牲經過,楊震可謂極其感慨。這個無論面對的日軍再強大,面臨的形勢在險惡,也從未低下頭顱的抗日英雄,卻被黨內複雜的路線鬥爭給弄成了這個樣子。

還未等楊震開口,趙尚志卻是先道:“楊副總指揮,我先感謝你和周總指揮。要不是你們,也許我現在還在江北關着。多虧你們與他們溝通,能使我重新返回國內的抗日戰場。謝謝了。”

等說完感謝的話後,他又開門見山的道:“楊副總指揮,雖然你不是三路軍的,我們更是初次見面,但有句話我還是想對你說。我回來是爲了抗日,爲了打鬼子來的,不是爲了狹私報復。更不是想爭權奪勢,要找某一個人算後賬來了。”

“沒錯,我與林總是黃埔同期同學這沒有錯,但我沒有在背後向他打過任何一個人的小彙報。有什麼事情,我都會當面提出來。背後下刀子的事情,我做不出來。可他們,你也見到了。不僅僅他們防着我,就連一般的幹部、戰士都對我避而遠之。”

“三路軍我恐怕是回不去了,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你能幫我在二路軍中安排一個工作,只要是打鬼子,就是讓我當一個班長也行。”

聽罷他的話,楊震沉默了一下後道:“趙總司令,關於恢復你的黨籍的事情,是我向中央爭取的,這一點和你無關。中央雖然不瞭解你,但通過之前北滿省委以及三路軍調回關內的同志,也知道一些你的情況。所以在我將你的情況稟明後,中央便決定由中央代表親自向三路軍的幹部宣佈。如果需要的話,這個我可以去和三路軍解釋,”

“趙總司令,你們三路軍之間的事情我不想過問,也無法評價,因爲很多事情我並不清楚。我之所以向中央提出恢復你的黨籍,是我個人對你的敬仰,而並不是想插手三路軍的事情。”

“不過,對於你要是來二路軍工作,我絕對舉雙手歡迎。我們正準備在鳳山、通河一帶成立第三軍分區,如果你不嫌棄,這個軍分區司令員由你擔任怎麼樣?這個軍分區管轄的部隊雖然少了一些,只有一個五百人的基幹團。要怎麼發展,還要靠你自己努力,但是我感覺很適合你。”

第四百一十二章 義務不等於餓肚子第二百九十五章 是時候發起總攻了第九十五章 反覆爭奪第四百二十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三百七十九章 屁大點的事情第一百八十章 日軍之間的矛盾與算計第三百七十六章 這是糖衣炮彈第二百一十五章 冷血的決定第一百八十九章 吃撐到了第四百二十章 是羣毆還是單挑第三百三十一章放下架子的關東軍第九十七章 楊震的警覺第二百四十九章 無法說出的原因第三百八十二章 李延平的擔憂第二十五章 行動(5)第二百零三章 感覺與惱火第三百三十七章 威懾手段第五十二章 遇險(1)第三百三十二章 他該殺,你該死第二百零三章 最大一次考驗第九十章 這次發大發了第一百七十三章 三個能不能第五百六十章 囚徒的困境第一百零五章 按照你的思路來第二百八十四章 完不成任務殺我的頭第六十五章 首戰(1)第三百七十一章 來龍去脈第一百九十章 三次抗命第八十一章 一條肥魚?第二百六十二章 讓四十聯隊好好放放血第三百四十三章 砸鍋賣鐵第四百五十九章 越快越好第三十四章 挺進軍的徵兵辦法第一百五十九章 提醒第四百六十九章 可怕的感覺第一百二十三章 白宮的意圖第三百零四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一百三十九章 日租界的秘密第六十七章 瞬息萬變的戰局第四百零七章 連帶的其他影響第一百零三章 後手如何第二百一十五章 魏拯民第一百二十一章 重任第三百九十二章 無奈的航空兵第四百零四章 王德耀的打算第一百八十一章 歸綏之戰(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進(1)第二百九十章 只能內線作戰第三百三十三章 更加慎重第三百一十二章 爲下一場戰爭做準備第二百五十九章 態度堅決第二百零二章 是戰是撤第二百四十八章 整訓第一百五十六章 鏖戰湯原(3)第一百九十章 拿鬼子步兵開刀第二百五十二章 收尾與落幕第五百五十六章 猶豫和代價第二百一十九章 旗幟應該怎麼樹?第一百六十一章 杜開山的不理解第二百七十六章 蘇聯人的意圖第三百五十章 吉本貞一的分析第三百零九章 必須打的準,打的狠第二百零三章 感覺與惱火第四百五十六章 進退兩難的國崎登第七十六章 部署與期望第一百五十一章 楊震最強勁的對手第一百五十六章 豫中之戰(二)第一百三十章 苦怕了的關內部隊第三百九十二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四百二十二章 人民幣之困第一百零六章 餘波的後續發展第三百三十二章 未雨綢繆第一百六十二章 所剩時間不多了第二百六十八章 永遠都是一家人第二百九十章 太平我不來第三百九十三章 苦撐第二百八十七章 祁志標的壓力第三百零九章 對手外加最好的學生第二百三十二章 表白第五十八章 翻身仗第二百零九章 你不能再帶兵了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百姓信心的體現第一百三十九章 真正解決困境的方法第三百六十六章 建川二三的直覺第七十章 同志們殺鬼子第一百七十三章 烽火羣策山(5)第二百二十九章 中央代表團第三百零八章 馬家寨之戰(三)第二百三十四章 晚了一步的內山英太郎第二百七十八章 楊繼財的不同看法第十六章大本營的最低要求第二百四十章慎重、再慎重第二十四章 郭炳勳的思路第四百五十一章 都沉住氣第二百一十五章 祁口之戰(三)第一百六十五章 博取最大利益第四百三十二章 二十三師團的困境第二百一十四章 祁口之戰(二)第四十章 焦頭爛額的岡村寧次第一百七十八章 授勳的原因
第四百一十二章 義務不等於餓肚子第二百九十五章 是時候發起總攻了第九十五章 反覆爭奪第四百二十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三百七十九章 屁大點的事情第一百八十章 日軍之間的矛盾與算計第三百七十六章 這是糖衣炮彈第二百一十五章 冷血的決定第一百八十九章 吃撐到了第四百二十章 是羣毆還是單挑第三百三十一章放下架子的關東軍第九十七章 楊震的警覺第二百四十九章 無法說出的原因第三百八十二章 李延平的擔憂第二十五章 行動(5)第二百零三章 感覺與惱火第三百三十七章 威懾手段第五十二章 遇險(1)第三百三十二章 他該殺,你該死第二百零三章 最大一次考驗第九十章 這次發大發了第一百七十三章 三個能不能第五百六十章 囚徒的困境第一百零五章 按照你的思路來第二百八十四章 完不成任務殺我的頭第六十五章 首戰(1)第三百七十一章 來龍去脈第一百九十章 三次抗命第八十一章 一條肥魚?第二百六十二章 讓四十聯隊好好放放血第三百四十三章 砸鍋賣鐵第四百五十九章 越快越好第三十四章 挺進軍的徵兵辦法第一百五十九章 提醒第四百六十九章 可怕的感覺第一百二十三章 白宮的意圖第三百零四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一百三十九章 日租界的秘密第六十七章 瞬息萬變的戰局第四百零七章 連帶的其他影響第一百零三章 後手如何第二百一十五章 魏拯民第一百二十一章 重任第三百九十二章 無奈的航空兵第四百零四章 王德耀的打算第一百八十一章 歸綏之戰(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進(1)第二百九十章 只能內線作戰第三百三十三章 更加慎重第三百一十二章 爲下一場戰爭做準備第二百五十九章 態度堅決第二百零二章 是戰是撤第二百四十八章 整訓第一百五十六章 鏖戰湯原(3)第一百九十章 拿鬼子步兵開刀第二百五十二章 收尾與落幕第五百五十六章 猶豫和代價第二百一十九章 旗幟應該怎麼樹?第一百六十一章 杜開山的不理解第二百七十六章 蘇聯人的意圖第三百五十章 吉本貞一的分析第三百零九章 必須打的準,打的狠第二百零三章 感覺與惱火第四百五十六章 進退兩難的國崎登第七十六章 部署與期望第一百五十一章 楊震最強勁的對手第一百五十六章 豫中之戰(二)第一百三十章 苦怕了的關內部隊第三百九十二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四百二十二章 人民幣之困第一百零六章 餘波的後續發展第三百三十二章 未雨綢繆第一百六十二章 所剩時間不多了第二百六十八章 永遠都是一家人第二百九十章 太平我不來第三百九十三章 苦撐第二百八十七章 祁志標的壓力第三百零九章 對手外加最好的學生第二百三十二章 表白第五十八章 翻身仗第二百零九章 你不能再帶兵了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百姓信心的體現第一百三十九章 真正解決困境的方法第三百六十六章 建川二三的直覺第七十章 同志們殺鬼子第一百七十三章 烽火羣策山(5)第二百二十九章 中央代表團第三百零八章 馬家寨之戰(三)第二百三十四章 晚了一步的內山英太郎第二百七十八章 楊繼財的不同看法第十六章大本營的最低要求第二百四十章慎重、再慎重第二十四章 郭炳勳的思路第四百五十一章 都沉住氣第二百一十五章 祁口之戰(三)第一百六十五章 博取最大利益第四百三十二章 二十三師團的困境第二百一十四章 祁口之戰(二)第四十章 焦頭爛額的岡村寧次第一百七十八章 授勳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