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沒有什麼可擔心的

第一戰區這個時候選擇出兵收復豫東,不僅很有可能會遭遇到日軍新增援的兵力,甚至還有可能反倒是將日軍的反擊重點,從抗聯身上拽到他們自己的身上。除非他們調動一切的精銳參戰,否則很有可能會偷雞不成,反倒是蝕把米。

這個結果並不是楊震自己那裡沒有任何根據,只是憑藉胡猜亂想,而胡亂判斷出來的。而是從整個亞洲與太平洋戰場的整體戰局,眼下的形勢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做出的預判,以及對重慶方面的瞭解,而得到的答案。

現在眼下的東南亞戰場,並無任何的大戰。美國人的反擊,主要還是集中在西南太平洋和中太平洋之上。在東南亞戰場,除了在印度戰場以及滇西戰場,眼下戰火正炙之外,其餘的無論是荷屬東印度羣島,還是其他戰略方向都相當的寧靜。

而東南亞本地那些不僅沒有將日軍視爲入侵者,反倒是將其視爲解放者的英法荷前殖民地居民。自身的進行抵抗運動雖然不能說沒有,但也幾乎可以說忽略不計,根本就無法起到任何牽制日軍的作用。

反倒是趁機組建的各種所謂的軍隊,相當緩解了控制被佔領區的治安等方面的壓力。可以說眼下駐法屬印度支那與荷屬東印度羣島的日軍,是整個日軍體系之中,日子過的最舒服的一部分,而且軍事壓力也最小的一部分。

眼下北非戰場雖然已經落幕,但已經登陸意大利本土的英軍,與其英屬各個殖民地軍隊的精銳,重點還是始終歐洲戰場。至於亞洲戰場上的部分精銳,眼下都集中在印度戰場。只要印度還在打,亞洲戰場上的精力有限的英軍,就顧及不到東南亞。

澳軍的主力,眼下也被牽制回了澳大利亞。至於美軍,除了在澳大利亞戰場上投入大量的兵力,照應自身實力不足的澳大利亞軍隊,以及部署在印度戰場上部分之外。剩餘的還在西南太平洋與中太平洋,慢吞吞的玩着跳島的戰術。

更何況美軍與英軍一樣,重點還要放在歐洲戰場。眼下陷入僵持的意大利戰場,讓美國人在亞洲戰場,根本就沒有太多的精力。而在印度方面陷入僵持的戰局,也牽扯到了美軍太多的精力。

短時間之內,美軍是沒有進攻東南亞的能力,尤其是日軍布放的重點荷屬東印度羣島。亞洲與歐洲戰場有着相當大的不同,亞洲戰場以海軍爲主,太平洋戰場又是以島嶼爭奪戰爲主,無論是後勤方面還是戰場的侷限性,都擺不了太多的兵力。

而在歐洲戰場上,與實力和裝備都遠超過日本陸軍的德軍作戰,才真正是硬碰硬的大戰。所以重心在歐洲戰場的美國陸軍,在太平洋投入的兵力會很有限。而單靠海軍陸戰隊,是沒有能力多方面同時發起攻擊的。

也就是說短時間之內東南亞戰場上,日軍還是可以抽調出相當部分的兵力的。同時作爲重中之重的中國戰場,日軍大本營就算在不情願,也只能想盡辦法抽調援軍增援。至少從東南亞戰場上,短時間之內再抽調兩個師團的兵力,並不是一件太過於困難的事情。

更何況,日軍在其本土還有大量新編成的師團,始終留在本土而未投入到任何的戰場上。這些新的師團,一樣可以隨時投入到中國戰場上。之前日軍援軍試圖在塘沽港登陸,直接增援華北戰場,便已經說明日軍不會放棄對中國大陸戰場的增援。

雖說在塘沽港已經擊沉了一部分的運輸船隊,送第一批日軍援軍中的絕大部分,去渤海龍王那裡做客。但日軍依舊未必不會繼續從本土抽調援軍,增援眼下已經很危急的華北戰場。塘沽港被封鎖,可日軍還有青島港一樣可以使用。

以日本人一貫百折不撓,撞了南牆也不回頭的性格來說,一次增援的失敗,絕對不意味着他們會馬上就此收手。增援還是肯定的,而且隨着冀中戰場的規模不斷擴大,增援的兵力也會越來越多。

日軍在塘沽、秦皇島登陸,那麼不用想肯定是針對自己的。可一旦一戰區這個時候,在豫東發起全線的反擊。那麼在青島登陸日軍援軍,最終會選擇哪個方向作爲自己的目標,那可就說不準了。

如果重慶在這個時候選擇發起反擊,很可能等待他們的,並不是眼下只剩下部分兵力的三十五師團,到是很有可能會是日軍大本營增援的新銳。以及在東南亞戰場上,休養生息已久的師團。

不過重慶在這個時候發起反擊,雖說有可能碰的滿頭是包,但是也正好可以幫助自己分擔一部分的壓力。想來日本人對重慶方面收復豫東的舉動,絕對不會坐視不理的。因爲一旦豫東丟失,引發的可是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豫東丟失,豫北肯定難保。豫北與豫東一旦丟失,重慶將控制區拓展到津浦鐵路,那麼日軍不是自己找不痛快嗎?再說豫北丟失,日軍在冀中投入的援軍無論數量再多,恐怕也要面臨兩面夾擊的危險。

儘管日本人知道中國人內部的問題複雜性,更知道眼下的兩方面在戰場上,恐怕配合的力度基本等於零。但恐怕日本人也絕對不會傻到,對一戰區前出豫魯交界處而坐視不理,等着享受現成的。

日本人可不是那種將希望放在別人身上的軍隊,無論他們多麼希望中國人自己打內戰,也不會將刀把子送到重慶方面手中。更何況他們大量的兵力都部署在冀中,這個時候更不可能把自己的屁股,送到重慶的槍口下面。

一旦一戰區真的向豫東發起全面的反擊,那麼日軍肯定會投入部分兵力反擊。到時候,減輕壓力的反倒是自己。而如果他們能徹底的解決豫東、豫北之日軍,並吸引、分散部分的日軍援軍。等到他們那邊落幕的時候,自己這邊恐怕早就已經解決問題了。

所以從軍事上來看,楊震對於重慶方面眼下實力充足的一戰區,選擇華北日軍大部被自己牽制在冀中的時候動手,向豫東反擊可能會引發的連鎖反應,並未感覺到有什麼可擔心的。至少他認爲眼下沒有這個必要,去爲有人主動去當活雷鋒,分擔壓力有什麼可擔心。

最關鍵的是對於重慶的行動,作爲一個長期在一線作戰的高級指揮員,他並不是很看好。除了日軍在華北戰場上,最終會投入多少血本這個相當的不確定因素之外,重慶方面內部的自身上問題更多。

七七事變之後的連戰連敗,並不全都是槍炮不如人,軍隊的素質不如人。還有相當一部分,是重慶方面內部的原因。派系太多,協同作戰能力差。不各個雜牌軍不僅要提防給別人,尤其是給中央軍當了炮灰,還要擔心別被友軍繳械、吞併。

作戰的時候,心存雜念太多,甚至是出工不出力。一場戰役下來,在部署上不僅要提防當面的日軍,還要提防周邊的中央軍。更要防止部隊被打殘了,直接被中央軍吞併。這種情況之下,雜牌軍與中央軍在作戰配合上,能夠默契就怪了。

而且別說中央軍與雜牌軍之間相互提防,就是其所謂的中央軍內部,也相當的不團結。不說別的,現在的一戰區那兩位正副指揮官之間,就是矛盾重重。上邊是這樣,下邊的各個軍之間因爲分屬不同派系,也相互之間有隔閡。友軍有難不動如山,可說的不單單是針對雜牌。

這種情況之下,即便加上那位驍勇善戰的八戰區副司令官,但是隻是在本就很多的派系之中,不過又多了一個派系而已。對於戰鬥力的提升不能說沒有,恐怕這提升的力度,會是相當的有限。

雖說眼下已經兩年沒有經歷過大戰的一戰區,現在是整個重慶方面各個戰區之中,實力最完整的一個戰區。整體裝備來看,也屬於中上的水平。但內部相互之間的傾軋與不合,至少要降低三分之一的戰鬥力。

同時其所屬的各軍師之間,戰鬥力和裝備差別也太大,實力過於不均衡。強者過強,弱者又過於弱了。所轄的中央軍幾個精銳軍,戰鬥力和裝備都不錯,甚至達到了精良的地步,已經遠遠超過了戰前的那些德械師。

但是雜牌軍裝備普遍很差,甚至個別的部隊,裝備上更是差到了極點,就連重機槍都沒有幾挺。同時各個不同派系的部隊,因爲軍官的素質差別,訓練方式的不同,導致了戰鬥力相差也很大。這種過度的不平衡,自然也影響到了兵力的配置以及戰場上的表現。

在加上原本兩位就不對付,相互看不上眼的正副司令官,更加加劇了內部的不和。所以楊震認爲重慶方面的計劃,雖說理想很豐滿,但是現實卻很殘酷,並沒有什麼可擔心的。甚至在楊震看來,重慶的反擊非但成功的希望不大,反倒是搞不好自己很有可能會損兵折將。

至於重慶玩的那一手陽謀,楊震則交給了中央去處理。他並沒有那個耐心,眼下更沒有那個精力,與重慶方面去打什麼交道。這些戰場之外的事情,還是讓中央去處理吧。自己還是將所有的心思,都放在自己眼下正在進行的這場賭血本的戰役之中,更爲恰當一些。

在給中央發回自己對這件事情的看法之後,楊震並沒有在這件事情上,投注太多的精力。他還是將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冀中戰場上。尤其是在後續部隊抵達之後,根據形勢的變化,對整個冀中戰場的調整上。

至於對於重慶方面的插手,還是等他們先真正拿下豫東之後再考慮吧。而眼下對於這方面的某些擔心,還是有些太早了。現在自己工作上的重點,還是應該放在達成此次戰役的最終目的上。

拿下了冀中,就勢可以前出冀南,徹底的打通與山東,甚至蘇北之間的聯繫。即便是一戰區收復豫東,那也沒有什麼可擔心的。拿不下冀中,說什麼也都沒有用。自己就算是想要擔心,也擔心不到哪裡去。

第五百六十九章 手榴彈還能這麼用?第一百三十四章 最難解決的是心結第五百七十四章 新的敵情變化第五十九章 你站着說話不腰疼第四百二十三章 老而彌堅第三百六十九章 值得第二百四十六章 交換的想法第一百五十四章 鏖戰湯原(1)第五百零八章 還是算了吧第一百一十五章 南下(5)第六十一章 瓷器店內打老鼠第十八章 谷壽夫的節操第一百二十九章 我還是任參謀長第二百五十七章 政委的擔憂第一百二十三章 白宮的意圖第二百九十二章 硬碰硬的硬仗第二百五十二章 內戰的風險第一百五十六章 熱情高漲的炮兵第一百二十章 必須丟掉第四百三十九章 不見得是壞事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空中打擊第一百五十章 楊繼財的麻煩第八十三章 定策(1)第二百五十九章 態度堅決第二百四十一章 拉開序幕第二十四章 新武器的威力第四百零四章 王德耀的打算第二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三十章不能說的秘密第一百七十二章 烽火羣策山(4)第二百九十章 太平我不來第二百三十九章 宣佈任命第三百六十九章 我們都會打到底第三百八十九章 借窩下蛋第四百一十九章 你必須要習慣第三百一十八章 機會有的是第八十章 迂迴部隊遭遇的麻煩第一百一十六章 轟炸前的準備第一百九十一章 接受與調整第二百二十六章 不是一點希望都沒有第一百九十八章 地雷的使用是有學問的第三百七十二章 一枝獨秀不是春第七十三章 血色殘陽(1)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守西攻的關東軍第二百六十五章我只給他們三天時間第一百三十八章 主戰坦克第一百四十章 砸鍋賣鐵的何志山第二百四十七章 隔閡第七十七章 秋後算賬第三百三十七章 到此爲止了第七十四章 不動如山第一百八十二章 火海戰術第二百一十章 莫斯科一九三九第二百二十七章 代司令的叮囑第四百七十一章 機會難得第二百一十三章高田泰宏的思維第六十五章 敲山震虎的戲第四百零九章 只能給你們一個小時第二百七十九章 和平安寧第二百一十二章 難堪的第一天第一百三十八章 捅他一傢伙第一百六十章 楊繼財的聯想第三百六十五章 偶然的遭遇戰第十一章 涇渭分明的兩派第八十四章 第六感做出的決策第一百四十一章 毒狼第二章 終止攻勢第九十五章 益子重雄第三十二章 總算可以勉強喘口氣第五百三十章 原因要從自身找起第八十八章 人選第三百六十七章 日軍唯一的好消息第三百九十五章 那一聲久違的呼喊第一百零五章 按照你的思路來第二十章 楊震的態度第四百九十七章 恐怕沒有那麼簡單第四百三十六章 機動優勢第二百零七章 興奮的高田泰宏第一百零四章 敵情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能撒的太開第一百七十章 事在人爲第三百七十七章飛機和坦克的改裝第三百零三章 牛奶也會有的第三百四十八章 江北態度的轉變第四百八十章 也是一種壓力第一百九十三章 血戰之初第八十章 活人不能讓尿憋死第一百零八章 餘波中的中美海戰第三百零六章 馬家寨之戰(一)第225章 一號最看重什麼第二百七十九章 驚天的賭局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能撒的太開第二十三章 行動(3)第二百五十三章 決戰序幕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瓦廖夫的真實身份第三百零四章 廢物的價值第十九章不退則進的日軍第四十九章 試探一下第四百五十二章 已經來不及了第八十八章 毒計(1)
第五百六十九章 手榴彈還能這麼用?第一百三十四章 最難解決的是心結第五百七十四章 新的敵情變化第五十九章 你站着說話不腰疼第四百二十三章 老而彌堅第三百六十九章 值得第二百四十六章 交換的想法第一百五十四章 鏖戰湯原(1)第五百零八章 還是算了吧第一百一十五章 南下(5)第六十一章 瓷器店內打老鼠第十八章 谷壽夫的節操第一百二十九章 我還是任參謀長第二百五十七章 政委的擔憂第一百二十三章 白宮的意圖第二百九十二章 硬碰硬的硬仗第二百五十二章 內戰的風險第一百五十六章 熱情高漲的炮兵第一百二十章 必須丟掉第四百三十九章 不見得是壞事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空中打擊第一百五十章 楊繼財的麻煩第八十三章 定策(1)第二百五十九章 態度堅決第二百四十一章 拉開序幕第二十四章 新武器的威力第四百零四章 王德耀的打算第二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三十章不能說的秘密第一百七十二章 烽火羣策山(4)第二百九十章 太平我不來第二百三十九章 宣佈任命第三百六十九章 我們都會打到底第三百八十九章 借窩下蛋第四百一十九章 你必須要習慣第三百一十八章 機會有的是第八十章 迂迴部隊遭遇的麻煩第一百一十六章 轟炸前的準備第一百九十一章 接受與調整第二百二十六章 不是一點希望都沒有第一百九十八章 地雷的使用是有學問的第三百七十二章 一枝獨秀不是春第七十三章 血色殘陽(1)第三百二十九章 東守西攻的關東軍第二百六十五章我只給他們三天時間第一百三十八章 主戰坦克第一百四十章 砸鍋賣鐵的何志山第二百四十七章 隔閡第七十七章 秋後算賬第三百三十七章 到此爲止了第七十四章 不動如山第一百八十二章 火海戰術第二百一十章 莫斯科一九三九第二百二十七章 代司令的叮囑第四百七十一章 機會難得第二百一十三章高田泰宏的思維第六十五章 敲山震虎的戲第四百零九章 只能給你們一個小時第二百七十九章 和平安寧第二百一十二章 難堪的第一天第一百三十八章 捅他一傢伙第一百六十章 楊繼財的聯想第三百六十五章 偶然的遭遇戰第十一章 涇渭分明的兩派第八十四章 第六感做出的決策第一百四十一章 毒狼第二章 終止攻勢第九十五章 益子重雄第三十二章 總算可以勉強喘口氣第五百三十章 原因要從自身找起第八十八章 人選第三百六十七章 日軍唯一的好消息第三百九十五章 那一聲久違的呼喊第一百零五章 按照你的思路來第二十章 楊震的態度第四百九十七章 恐怕沒有那麼簡單第四百三十六章 機動優勢第二百零七章 興奮的高田泰宏第一百零四章 敵情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能撒的太開第一百七十章 事在人爲第三百七十七章飛機和坦克的改裝第三百零三章 牛奶也會有的第三百四十八章 江北態度的轉變第四百八十章 也是一種壓力第一百九十三章 血戰之初第八十章 活人不能讓尿憋死第一百零八章 餘波中的中美海戰第三百零六章 馬家寨之戰(一)第225章 一號最看重什麼第二百七十九章 驚天的賭局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能撒的太開第二十三章 行動(3)第二百五十三章 決戰序幕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瓦廖夫的真實身份第三百零四章 廢物的價值第十九章不退則進的日軍第四十九章 試探一下第四百五十二章 已經來不及了第八十八章 毒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