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 移交時的勾心鬥角

在給集中起來的白俄家屬,每個人發給一張標示了每個月可以領到的一定數量的麪粉、糖、油脂等物資的,蘇聯專門在戰時經濟管制時期內國內作爲軍屬發放的戰時物資供應憑證之後,直接全部留在了那所集中的軍營之中一個都沒有帶走。

將這些老人、婦女、孩子全部都丟給了當時負責交接,而被蘇聯人此舉目瞪口呆的抗聯人員。看着前來接收這批白俄的蘇聯人此舉,無論抗聯交接人員再三交涉,蘇聯人卻只是回答莫斯科的命令,只要適合服兵役的人和特別名單上的人。

而那些現在對他們沒有什麼利用價值,回去還要特別看押的蘇聯僑民,現在正在進行一場殘酷戰爭的蘇聯方面實在無力全部接受,還請中國同志幫助照顧一段時間。等到戰爭結束之後,蘇聯方面會選擇恰當的時間接收這些同胞回國的。

至於蘇聯人給青壯男人被拉走之後,剩下的老弱婦孺發放的那張物資供應憑證,只是爲了安撫被拉走那些人的軍心。至於那張蓋着蘇聯遠東軍區內務部大印,足夠三年配給量的,原來只能在蘇聯國內使用物資供應憑證上的物資。

在哈爾濱這個異國他鄉,到哪裡去領去必要生活物資,蘇聯人就不操心了。這張物資供應憑證,在抗聯的根據地之內,根本就不被承認。北滿抗聯根據地,是抗聯自己打下來的,又不是你們蘇聯人的傀儡國,沒有義務和職責在自身也困難的情況之下,承擔這些負擔。

幾萬人數量的白俄,雖說並不是什麼太大的數目。但是時間一長,養活這些人所需的物資,對於抗聯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數目。蘇聯人的主意打的很明顯,有着在國內作戰的家屬牽制,這些人想跑也跑不了。

而在蘇聯本身也正處於異常困難的時候,這些人還是讓抗聯先養活着可以減輕蘇聯人的負擔。所以蘇聯人在此次只是將適合服兵役的人拉走,甚至就連普遍的國際國籍慣例都顧不上,中蘇混血兒也要強行索要。但是將那些老弱婦孺,卻丟在給了抗聯。反正中國同志,也不會讓他們餓死。

在幾番交涉蘇聯人卻壓根就不理會的情況之下,東北局只能先將這批人又送回了在哈爾濱的家中。否則還能怎麼樣?將那些老弱婦孺丟在那所軍營之中不管,任由他們就在哪裡自生自滅?

蘇聯人提供的那些物資供應卡,抗聯自然無法承認。但是在蘇聯方面同意可以抵消一部分欠蘇方債務的情況之下,也算是默認了。而這些白俄回國的事情,卻是直到戰後才完全的解決。

不過雙方雖然對人員交換問題上,儘管達成了一個相互之間還是大致都能遵守的協議,但是除了這件事情之外,中間交換的時候因爲其他的事情卻也紛爭不斷。甚至有幾次在涉及到關鍵問題上,因爲雙方互不讓步,鬧到了抗聯要將進入哈爾濱接收的蘇軍內務部的那個團繳械的地步。

實際上雙方在這件事情上,最大的分歧不是那些老弱婦孺的安置,而是那些分佈在哈爾濱各地的東正教神職人員。楊震擔心蘇聯人用這些神職人員,作爲在白俄撤離之後打入抗聯根據地內的楔子,所以堅決要求全部遣返或是對根據地內施加影響。

利用宗教的問題對別國下手,並不是沒有什麼先例,蘇聯人也不是沒有幹過。蘇聯人插手新疆的時候,就曾經利用過宗教方面的某些藉口。儘管他們在中亞地區,對中亞民族原有信仰的宗教採取了高壓的政策。

但這並不妨礙他們以宗教爲藉口,插手其他國家的內政。爲了以絕後患,徹底的切斷蘇聯人插手抗聯的藉口,楊震堅決要求將所有在北滿根據地的東正教神職人員,全部移交給抗聯。

楊震這個人雖說講究宗教信仰自由,更不太乾涉宗教信仰。但是對於別國利用宗教作爲藉口插手自己內部,卻是相當的提防和敏感的。尤其是北滿根據地內的東正教會,與蘇聯國內的東正教會,並未徹底的斷絕聯繫。

表面上是獨立於蘇聯教會,實際上的聯繫還是相當密切的。事實上沒有蘇聯人的支持,這些東正教會根本存在不下去。即便在日踞時期,日本人也是因爲這些東正教會或多或少的背後有蘇聯方面的影子,而對於進行了嚴格的限制,嚴格禁止哈爾濱東正教會在中國人之中發展信徒。

所以楊震提出要求在北滿的所有東正教會的俄籍神職人員,除了在哈爾濱保留三名爲留在根據地內的白俄繼續服務之外,全部遣返回國。而留在哈爾濱的這三人,蘇聯方面在戰爭結束之前不得更換。

蘇聯方面不得在對留下來的神職人員和教堂,繼續提供財政上的援助。由東北人民政府每年從財政上撥付一部分資金,作爲其活動和維修教堂所用。作爲交換,抗聯並不干涉中國人中東正教徒的信仰問題。這是楊震的堅決態度,也是不可更改的態度。

但是對於蘇聯人來說,則早就接到了命令除了老弱婦孺,那些俄籍東正教的神職人員是一概不要的。很明顯眼下正在全力進行戰爭的蘇聯方面,一樣擔心這些人回去會給他們搗亂。儘管很多在東北的東正教會,背後都有蘇聯人的影子。

不過將他們放在中國是一回事,接回國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即便是因爲目前處於戰爭時期,蘇聯方面爲了鼓舞士氣適當的放鬆了對國內東正教的控制和鎮壓,但是他們卻明顯不希望這些神職人員回國。

在蘇聯方面現在又無力顧及怎麼處置這些人情況之下,還是將他們留在中國比較放心一些,至少不用擔心他們回國之後搗亂。至於將這些神職人員留在中國還有沒有其他的心思,那就是楊震目前還不知道了。

最後還是楊震發了火,警告來接受的蘇聯人不把這些人帶走,他們所需要的白俄一個也別拉走,蘇聯人這才同意接收抗聯遣返的全部神職人員。至於這些在蘇聯領導人眼中一貫的堅定反蘇分子回國之後的遭遇是什麼就無人所知了,而對於楊震來說,他更不想知道。

不僅僅是神職人員的移交,雙發出現了對立和衝突。甚至蘇聯人還強行要求將那些白俄流落到中國,與中國人結婚之後生育的,已經到了其所謂服兵役年齡的混血兒,也全部移交給蘇聯方面。

這與抗聯原來制定的,對於這些跨國婚姻產生的後代來去自由,認爲自己是蘇聯人的,願意返回蘇聯的提供手續。認爲自己是中國人的,不願意返回蘇聯的。抗聯則給予中國國籍,並就地安置,除了就業有一定的限制之外其餘按照中國人相等待遇的政策採取了一定的衝突。

而在移交那些堅決不去蘇聯,堅決要去美國或是留在東北的波蘭人的時候,也出現了大量的麻煩。經過數次秘密談判、相互威脅和無數私下的交換,這些人的去向問題才得以逐步的解決。

蘇聯方面不在要求這些波蘭人堅決去蘇聯,而是可以允許他們經中國內地轉到歐美。但是抗聯要保證在最短的時間將這些波蘭人送走,而且在中國境內絕對不許出現任何反蘇的事情,或是發佈一些反蘇言論。

至於相對於波蘭籍僑民,留在哈爾濱的那一千多猶太人的事情,蘇聯人反倒沒有太過問。抗聯方面拒絕移交,他們也沒有堅決要。只是要求抗聯要限制他們的言論,不許禁止他們參加或是發起反蘇活動。其他的倒是沒有像處理那些波蘭人那樣,提出那麼多的要求。

儘管蘇聯方面放棄了對波蘭人的要求,但是卻堅決要求將波羅的海三國僑民,全部轉交給蘇聯人。雖然在北滿抗聯根據地之內的前波羅的海三國的僑民只有百餘人,而且大多數都是隨同白俄一同遷過來的,但是蘇聯人卻並未放過這些人。

蘇聯人在索要白俄的時候,將一張甚至包括剛出生嬰兒在內的詳細名單交給抗聯,要求他們全部回國。在對待波羅的海三國僑民的事情上,蘇聯人的態度史無前例的強硬,甚至遠遠超過對待波蘭人的強硬。

經過秘密交涉與勾心鬥角,蘇聯方面最終放棄了對這批猶太人的要求。而抗聯也同意將波羅的海三國僑民按照蘇聯僑民對待,並將其全部遣送回國。也許知道自己返回蘇聯之後可能的遭遇,這批波羅的海三國的僑民都是含着眼淚上的火車。

對於蘇聯方面的強硬態度,楊震也無可奈何。只能想辦法,在對這些人嚴密監控的蘇聯領事館的眼皮子底下,以這些人已經與中國人通婚爲藉口,將這批僑民中年以下的婦女,以及所有兒童保護了下來。

抗聯在各地的民政系統在接到蘇聯人的要求之後,在上級的秘密要求之下,以空前的速度爲那些人辦理了離婚手續。並在最短的時間之內,給這批現在已經是無國籍人事辦理了中國國籍,以及在最短的時間之內爲她們建立新家庭找到了新的丈夫。

那些明知道去蘇聯結局的三國僑民,在已經得到抗聯事先秘密通知的各自社團領袖工作之下,爲了保證家人的生命也默默的接受了抗聯的做法。除了少部分感情堅決,願意與丈夫一同去蘇聯同生共死的婦女之外,這批僑民之中的大部分婦女,都抗聯變相的被保護了下來。

面對楊震堅決的態度,也許已經實現了自己的目的,也許認爲留下的這點婦女兒童無法形成威脅。一向在民族政策上講究斬草除根的蘇聯人,這次少見的做出了讓步。

對於抗聯的這種做法,在得到楊震的保證這批人不會被送往第三國,而是終身只能留在中國。同時不會她們以及她們的後代,不會在中國境內從事任何反蘇活動之後,蘇聯人也就沒有在追究。

除了這些被楊震刻意保護下的婦女和兒童之外,其餘的人尤其是蘇聯點名要的僑民領袖最終還是連同在哈爾濱自願去蘇聯,組建捷克軍團爲光復祖國效力的捷克僑民遣返到了蘇聯。

第八章 吉本貞一的觀點第二百五十九章 態度堅決第三百一十六章 第四師團的整頓計劃第八十四章 萬鈞重擔第四百六十五章 秋風掃落葉第一百二十二章 穩 準 狠第一百七十八章 近距離伏擊戰(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不滿意第一百三十三章 輝煌的開端(1)第四十七章 楊震苦心的算計第一百一十六章 必須要考慮的事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惜一切待機第一百四十三章 輝煌的開端 (11)第四百七十八章 敲山震虎也是一種手段第十五章 反坦克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日軍內部的分歧第三百一十八章 修羅外道第一百六十七章 軍人一諾重千斤第二百零六章 是憤怒還是驚喜?第二十一章 四三年的戰略第六十六章 一起慢慢變老第三十八章 不會改變決心第五百三十九章 通遼外圍爭奪戰(三)第九十九章軍歌嘹亮(2)第三百九十章 兩頭蠢驢帶來的危害第246章 零式的憂慮第一百九十五章 有這個底氣的第七十二章 蘇聯人的出賣第九十一章 蜂蜜山前第二百九十三章 雷厲風行第九十三章 對策第三百八十八章補充協議第二百章 楊震的擔心第六十四章 皮爾遜的勸說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術調整第一百二十章 忐忑的杜開山第一百九十章 要賭就賭的大點第二百四十五章 強勁的對手第三十一章 戰場之外的博弈第十九章 計劃 (4)第四百零八章 部署第三百四十六章 我只不過是一個過客第一百零五章 餘波之百年海軍第三百二十八章 遠水救不了近火第三百零四章 狡猾的本鄉義夫第一百九十三章 血戰之初第三百六十六章 不可思議的轉變第一章 史上最黴的穿越者(1)第三百二十四章 大本營的判斷失誤第一百四十章 砸鍋賣鐵的何志山第一百五十八章 不許跑掉一個人第二百九十六章 一邊倒的坦克戰第三十一章 全線出擊第一百三十三章 輝煌的開端(1)第一百二十八章 失去的更多第二百三十七章 楊震的最終目的第五百二十一章 楊震的自問第一百一十五章 石頭落地第二百五十二章 收尾與落幕第三百二十三章 投降第三百五十六章 決心第二百一十章 艱苦的東線第四百七十章 全部都打出去第四百零八章 是誰毀約在先第三十三章 賭一把的金岡大佐第一百七十九章 海軍派來的刺頭第二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四章 攻擊發起時間第三十章 毀滅 (2)第一百一十六章 必須要考慮的事第二百六十二章 不是避重就輕第一百零二章 自己把自己搞亂的日軍第一百四十一章 毒狼第一百零二章 餘波之再算計第三百三十九章 磨刀石第一百一十章 日落冀中(三)第一百四十章 最終人選第一百零八章 備戰(2)第五百七十九章 距離太近了第三百五十六章 給我兩天時間第三十九章 總攻擊令第229章 東寧要塞的秘密第二百六十七章 這可都是老骨頭第六十九章 按住脈搏的人第一百一十六章 四一年版的武力強拆第四百一十九章 你必須要習慣第一百九十六章 楊震的思路第一百三十章 成交第三百四十三章 這個女人不簡單第一百九十章 要賭就賭的大點第一百五十四章 圍魏救趙的日軍第三百五十五章 代號一零一第四百一十四章 梗阻第八十章 急轉直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問題出在自己這第三百二十八章 落幕第二百一十六章 最頭疼的事情第一百五十八章 主子出面第一百六十九章 鐵路輸送第八十五章 定策(3)
第八章 吉本貞一的觀點第二百五十九章 態度堅決第三百一十六章 第四師團的整頓計劃第八十四章 萬鈞重擔第四百六十五章 秋風掃落葉第一百二十二章 穩 準 狠第一百七十八章 近距離伏擊戰(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不滿意第一百三十三章 輝煌的開端(1)第四十七章 楊震苦心的算計第一百一十六章 必須要考慮的事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惜一切待機第一百四十三章 輝煌的開端 (11)第四百七十八章 敲山震虎也是一種手段第十五章 反坦克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日軍內部的分歧第三百一十八章 修羅外道第一百六十七章 軍人一諾重千斤第二百零六章 是憤怒還是驚喜?第二十一章 四三年的戰略第六十六章 一起慢慢變老第三十八章 不會改變決心第五百三十九章 通遼外圍爭奪戰(三)第九十九章軍歌嘹亮(2)第三百九十章 兩頭蠢驢帶來的危害第246章 零式的憂慮第一百九十五章 有這個底氣的第七十二章 蘇聯人的出賣第九十一章 蜂蜜山前第二百九十三章 雷厲風行第九十三章 對策第三百八十八章補充協議第二百章 楊震的擔心第六十四章 皮爾遜的勸說第一百七十六章 戰術調整第一百二十章 忐忑的杜開山第一百九十章 要賭就賭的大點第二百四十五章 強勁的對手第三十一章 戰場之外的博弈第十九章 計劃 (4)第四百零八章 部署第三百四十六章 我只不過是一個過客第一百零五章 餘波之百年海軍第三百二十八章 遠水救不了近火第三百零四章 狡猾的本鄉義夫第一百九十三章 血戰之初第三百六十六章 不可思議的轉變第一章 史上最黴的穿越者(1)第三百二十四章 大本營的判斷失誤第一百四十章 砸鍋賣鐵的何志山第一百五十八章 不許跑掉一個人第二百九十六章 一邊倒的坦克戰第三十一章 全線出擊第一百三十三章 輝煌的開端(1)第一百二十八章 失去的更多第二百三十七章 楊震的最終目的第五百二十一章 楊震的自問第一百一十五章 石頭落地第二百五十二章 收尾與落幕第三百二十三章 投降第三百五十六章 決心第二百一十章 艱苦的東線第四百七十章 全部都打出去第四百零八章 是誰毀約在先第三十三章 賭一把的金岡大佐第一百七十九章 海軍派來的刺頭第二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四章 攻擊發起時間第三十章 毀滅 (2)第一百一十六章 必須要考慮的事第二百六十二章 不是避重就輕第一百零二章 自己把自己搞亂的日軍第一百四十一章 毒狼第一百零二章 餘波之再算計第三百三十九章 磨刀石第一百一十章 日落冀中(三)第一百四十章 最終人選第一百零八章 備戰(2)第五百七十九章 距離太近了第三百五十六章 給我兩天時間第三十九章 總攻擊令第229章 東寧要塞的秘密第二百六十七章 這可都是老骨頭第六十九章 按住脈搏的人第一百一十六章 四一年版的武力強拆第四百一十九章 你必須要習慣第一百九十六章 楊震的思路第一百三十章 成交第三百四十三章 這個女人不簡單第一百九十章 要賭就賭的大點第一百五十四章 圍魏救趙的日軍第三百五十五章 代號一零一第四百一十四章 梗阻第八十章 急轉直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問題出在自己這第三百二十八章 落幕第二百一十六章 最頭疼的事情第一百五十八章 主子出面第一百六十九章 鐵路輸送第八十五章 定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