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楊震的警覺

等到柴世榮帶着人手火速向北門增援,離開前指之後,楊震才擡起頭將手中的紅藍鉛筆往地圖上一丟,眉頭深深的皺了起來。任丘縣城突然遭遇到襲擊,楊震雖說嘴上說的輕鬆,表現的很是不在意,但是那只是表面上的平靜。

可在他心裡面雖說並未在乎自己指揮部,所在的位置受到襲擊而過於在意,或是說很生氣,更不會因此而慌亂。無論日軍來偷襲的究竟是什麼樣的部隊,他對於自己的警衛部隊,還是很有信心的。

但是對於楊震來說,日軍在此次偷襲戰之中採取的戰術,卻讓他內心之中多少產生了一絲絲的警覺,或是說壓迫的感覺。這不是日軍慣用的普通戰術偵察,以及滲透式的偷襲與破壞戰術。

這股日軍不管從哪個方向摸來的,但居然能在距離周邊日軍最近控制區,都在上百公里的情況之下,神不知鬼不覺的摸進了屬於戰線縱深的任丘縣城附近。這種模式的戰術運用,對於他來說簡直是太過於熟悉了。

日軍在戰場上慣用化妝偵察深入戰線縱深,爲炮兵與航空兵指示目標,破壞對手的指揮系統以及後勤基地,這一點是日軍在作戰的時候慣用的手段,到是不足爲奇。在東北作戰的時候,抗聯就不止一次的遭遇過。

但通常日軍的這種行動,一般都是在戰線的淺縱深活動。除非攻擊重點在側翼,並採取大規模跳躍式滲透攻擊戰術,否則一般不會深入戰線縱深十五公里左右。因爲一般的炮兵陣地、補給點,外加指揮部一般都在縱深五到六公里。

日軍所有的行動,都是配合正面部隊突破。打擊敵軍的炮兵陣地、指揮系統,以及戰術補給點,控制交通咽喉部位,以冷槍狙殺敵軍官兵。在守軍的縱深製造混亂,給正面部隊突擊創造條件。

即便是少部分的化妝,深入守軍防線縱深的偵察行動,也是與周邊正在衝鋒或是圍攻上來的日軍部隊配合。如果深入再遠的距離,以及周邊無日軍重兵合圍或是衝擊的行動話,。對日軍來說也就失去了配合其突破行動的意義了。

眼下以孤軍在周邊無策應與支援的情況之下,居然敢深入進入整個戰線百餘公里,這就很不符合日軍的習慣了。而且日軍除了化妝成平民之外,化妝成對手的時候雖說也不少,但是一般輕易不會更換武器。

也就是說日軍一般在執行戰術偵察的時候,通常使用的還都是日軍制式的武器。畢竟在軍事行動之中,部隊對武器彈藥的使用,一般都是越熟悉越好。除非是經過特殊訓練的部隊,否則日軍即便在敵後滲透式的行動之中,一般使用的還是自己的制式武器。

雖說使用敵軍的武器裝備時候也有,像郭炳勳當年被俘的時候,就是因爲遭遇日軍化妝成自己人的偵察部隊。帶隊指揮的那個連長,正是因爲看上了那部分僞裝成東北軍的日軍偵察部隊,手中的比利時造步機槍,才被少量的日軍偵察部隊所迷惑而趁虛而入。

不過這只是極個別的情況,大多數的時間之內,日軍一般都是使用自己的制式武器。而且也是以散兵的形式,利用守軍防線的縫隙鑽入之後,再行集結於破壞。以前日軍單兵作戰能力相當的強悍,即便是滲透進去十幾個日軍士兵,一般也會在淺縱深造成很大的破壞。

而派遣部隊化妝成對手,深入敵軍縱深也不是沒有。但是數量並不多,而且一次性投入的兵力也不是很多。主要是沿着交通幹線活動,或是混在難民之中行動。同時活動的縱深,也相當有限的。

在此之前日軍之前最大的一次,也勉強算是初步特種作戰的行動。就是在四一年日軍對華北根據地的大掃蕩之中,由山西日軍駐軍派出的,專門尋找以及破壞太行山內的十八集團軍總部的益子挺進隊,當時在太行山區的活動。

從那次整個戰局來看,這支全套裝備十八集團軍軍裝,以及使用輕武器裝備的日軍特別部隊,的確給當時的十八集團軍造成很大的破壞。但真正的破壞,並不是直接進攻或是吃掉了十八集團軍總部。

這支部隊取得的戰果,遠沒有他們吹噓的那麼大。其自身取得的戰果,不能說是寥寥無幾,而是相當的有限。那次作戰行動之中,他們帶來的真正威脅,是利用自己的戰術素養與偵察能力,以及自身的僞裝。

繞過十八集團軍總部警衛部隊的警戒線,與外圍正在快速四面合圍的部隊配合,咬住了十八集團軍總部。並不斷的將十八集團軍總部的行動方向,引導日軍航空兵與炮兵實施遠程火力打擊。並通報周圍合圍的日軍重兵集團,對十八集團軍總部的包圍。

郭家峪一戰十八集團軍總部損失不輕,十字嶺突圍行動損失那麼慘重,就是這個益子挺進隊引導日軍航空兵反覆轟炸,以及日軍遠程炮火外加重兵快速合圍。導致了十八集團軍總部的警衛部隊,將大多數的精力都放在了應對四面合圍來的日軍重兵,而沒有精力顧及這支日軍小部隊的結果。

儘管那個益子挺進隊,在四一年的作戰之中,採取的戰術已經初具特種部隊的雛形了,但畢竟不是真正的特種作戰。而眼下這支日軍部隊,僅僅從眼下的交手情況來看,與之前日軍所有的偵察作戰模式都根本不同。

其身上不僅穿的都是抗聯的軍裝,手中拿着的都是抗聯的制式武器,居然還輕鬆的繞過了外圍晉察冀部隊的各個警戒點。除了晉察冀的兄弟部隊是新部隊,缺乏經驗之外。就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日軍肯定已經接受並掌握了一定的特種作戰理念。

而楊震有這個想法,這不單單是掌握中國話,熟悉抗聯自身特點,以及配備抗聯武器裝備的原因。而是這支日軍部隊一反慣例,長途奔襲並滲透自己縱深如此遠的距離,說明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特種作戰的概念,儘管楊震並不認爲這支部隊,在相當規模的情況之下,其所謂的滲透行動在奔襲上百公里,又是在周邊不是老根據地,就是人口稠密地區的特點之下,不會一點蛛絲馬跡都沒有暴露,同時也沒有遭遇到任何發現他們破綻的部隊。

但在這種哪怕就是殺人滅跡,都很難做到悄無聲息的情況之下。這支日軍部隊居然沒有掀起大的波瀾,一路幾乎是順風順水的摸到任丘,這個眼下整個冀中戰場縱深的地帶。只能說其除了計劃周密,行動嚴謹之外,肯定是受到嚴格的特別訓練。

眼下任丘縣城外邊的這股子日軍,應該是日軍按照與抗聯特種部隊交手時候,積累的經驗訓練出來的部隊。不過很明顯這些日軍雖說也算經過了特殊訓練,但是在使用上還明顯是日軍偵察與破壞部隊那一套,在整體戰略上並未有較大的改變。

最關鍵的是,眼下日軍的行動表明,其最多也就算是摸到了門檻上,還遠未真正的掌握特種作戰理論和精髓。這支日軍特種作戰部隊,從眼下的行動來看,不如說更像一支敢死隊。三百人的規模,特種部隊深入敵後作戰,無論目的是什麼,也沒有一次投入這麼多兵力的。

在周邊強敵環飼的情況之下,非但沒有做到速戰速決、一擊之後無論有沒有得手,都快速脫離。如果沒有能夠得手再尋找戰機的要求,反倒是偷襲不成便強攻硬拼。這特種作戰部隊可沒有這麼使用的?

四一年那個益子挺進隊其所謂的成功,當時保護十八集團軍總部的部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周邊快速合圍的日軍大部隊身上。日軍在四一年之中,對太行山區大掃蕩的目標很明確,就是爲了消滅十八集團軍總部。

不僅採取多種技術手段,尤其是通過對十八集團軍電臺的監聽,始終大致鎖定了十八集團軍總部所在的位置,而且調動重兵利用自身在機動上的優勢,對十八集團軍總部活動範圍進行四面合圍。

使得保護十八集團軍總部的部隊,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應付四面合圍的日軍重兵。反倒是忽視了跟在自己身後的這支日軍小部隊。而且總部和機關以及後勤部門過於龐大,始終未能擺脫這支益子挺進隊的追蹤。

要是單憑這個所謂的益子挺進隊一百多人,在四周沒有日軍裝備和兵力,都佔據絕對優勢的重兵集團,快速行動配合的情況之下。在十八集團軍腹地活動這麼多天,早就被吞的連渣滓都剩不下了。

要知道當時這個益子挺進隊,早在進入根據地沒有多長時間就暴露了行蹤。只是因爲當時華北部隊的通訊聯絡手段太過於落後,再加上十八集團軍總部的規模也過於龐大,不僅行動遲緩而且反應速度過慢,才讓其抓到了機會。

至於其與兩千多十八集團軍部隊,打了一天白刃戰才輕傷兩個人,這牛吹的就更大了。當時的十八集團軍總部機關加上後勤,再加上北方局黨校以及什麼新聞、銀行一類的人員的確比這個數字還要多。

但是即便連一二九師抽調的掩護部隊在內,所有的作戰部隊全部加在一起。就算有槍的都加在一起,恐怕也沒有兩千人。更何況就算當時部隊處在混亂的情況之下,這個挺進隊的日軍戰鬥力再強。一百多人與兩千人打白刃戰,對手就算是稻草人也不能只輕傷兩個人。

一百多人與兩千部隊打了一天的白刃戰,在拋出其中基本上無戰鬥力的十幾個漢奸,居然基本上可以說毫髮無損,這一點別說只是半瓢水都趕不上的這個益子挺進隊,就連楊震親手訓練出來的抗聯特種部隊都做不到。

那個益子挺進隊的這個戰績,恐怕有八成是給自己臉上擦煙抹粉。也許當時的十八集團軍部隊,並這支日軍小部隊並未重視。或是說在日軍重兵正在快速合圍的情況之下,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周邊的日軍主力身上。與這支日軍小部隊交手之後,也就沒有在搭理他們。

第二百一十二章 六月挫折第二百零八章 那只是表面原因第一百八十七章 亂戰的開局第九十二章 德械化第四十一章 今非昔比的抗聯第九十二章 打草驚蛇第二百一十六章 祁口之戰之釜底抽薪第十八章 中央的戰略意圖第四百二十五章 名譽之戰?第三百九十一章 第七師團地獄之旅開端第二百三十二章 表白第三十九章 就按照你的思路打第二百八十六章 反擊時機的選擇第一百八十七章 血肉雙城(八)第四百零五章 軍銜風波第六十一章 瓷器店內打老鼠第九十八章 錙銖必較第二百一十一章 斯大林的答覆第三百四十七章 他會挺過去的第三百四十章 新東北大學第四百零三章 底氣第二百三十七章 楊震的最終目的第二百八十一章服部卓四郎的眼光第二百一十三章高田泰宏的思維第三百二十章 過於保守的日本人第六十九章 奔襲(2)第四百五十章 一寸都不能讓第八十五章 先打好預防針第一百八十三章 歸綏之戰(三)第三百零一章 不要再討論了第三百四十四章 意料之外第十五章 什麼叫做真正的變態第一百九十八章 以恐怖對恐怖第三十五章 毒氣障礙第三百八十九章 千里眼第七章 虛張聲勢第一章 一切儘可能的手段第五百三十八章 通遼外圍爭奪戰(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問題出在自己這第三十章 毀滅 (2)第二百九十三章 陳龍的秘密任務第三十章 接二連三的打擊第五百七十章 險象環生第二百七十六章 總攻第二十九章 蘇聯人更着急第二百零三章 救兵如救火第二百零三章 植田謙吉的結局第一百六十八章 急紅眼的大本營第一百四十八章 雛鷹初啼第二百七十二章意外中的意外第二十五章恐怕是一枚苦果第二百八十六章 職責與使命第一百六十章 楊繼財的聯想第二十章 新裝備的作用第一百五十六章 判斷失誤第一百四十一章輝煌的開端(9)第四十九章 坪島支隊的覆滅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終決定權第二百五十一章 八十九聯隊的噩夢第二百四十七章 交易還是敲詐第四百章 激情後的尷尬第一百二十四章 醜話說到前面第229章 東寧要塞的秘密第258章 批評與自我批評第一百六十九章 妥協第二十三章 走後門的航空兵第六十九章 奔襲(2)第二百七十一章 最新敵情第二百二十六章 那些船上的寶貝第八十八章 撲敵背後第二章 終止攻勢第三百零四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一百五十六章 豫中之戰(二)第六十四章 總算露出狐狸尾巴第四十六章 極有創造力的襲擊第三百五十七章 我認爲還不夠多第二百七十八章 三手貨的威力第三十六章 諸葛亮會第九十六章 楊震不滿意的原因第二百八十二章 爲了今後的大發展第五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五百零七章 楊震也頭疼第三百八十五章 煮酒論飛機第三章 郭邴勳的不同建議第二十八章 決斷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二人選第一百七十六章 要有足夠的耐心第二百五十二章 內戰的風險第二百八十九章 打瞎他們的眼睛第一百九十一章 血戰的前兆第一百一十九章 處 置第三百二十一章 餘波之掃蕩第二百一十四章 只能是空歡喜一場第一百六十七章 兩害相權取其輕第一百四十八章 總算鬆了一口氣第一百八十八章 內山英太郎的思路第三百三十一章 談話之超常待遇第二百七十章 真正的釜底抽薪?第一十五章 腐敗帶來的危害第二百九十七章 楊震重視的原因
第二百一十二章 六月挫折第二百零八章 那只是表面原因第一百八十七章 亂戰的開局第九十二章 德械化第四十一章 今非昔比的抗聯第九十二章 打草驚蛇第二百一十六章 祁口之戰之釜底抽薪第十八章 中央的戰略意圖第四百二十五章 名譽之戰?第三百九十一章 第七師團地獄之旅開端第二百三十二章 表白第三十九章 就按照你的思路打第二百八十六章 反擊時機的選擇第一百八十七章 血肉雙城(八)第四百零五章 軍銜風波第六十一章 瓷器店內打老鼠第九十八章 錙銖必較第二百一十一章 斯大林的答覆第三百四十七章 他會挺過去的第三百四十章 新東北大學第四百零三章 底氣第二百三十七章 楊震的最終目的第二百八十一章服部卓四郎的眼光第二百一十三章高田泰宏的思維第三百二十章 過於保守的日本人第六十九章 奔襲(2)第四百五十章 一寸都不能讓第八十五章 先打好預防針第一百八十三章 歸綏之戰(三)第三百零一章 不要再討論了第三百四十四章 意料之外第十五章 什麼叫做真正的變態第一百九十八章 以恐怖對恐怖第三十五章 毒氣障礙第三百八十九章 千里眼第七章 虛張聲勢第一章 一切儘可能的手段第五百三十八章 通遼外圍爭奪戰(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問題出在自己這第三十章 毀滅 (2)第二百九十三章 陳龍的秘密任務第三十章 接二連三的打擊第五百七十章 險象環生第二百七十六章 總攻第二十九章 蘇聯人更着急第二百零三章 救兵如救火第二百零三章 植田謙吉的結局第一百六十八章 急紅眼的大本營第一百四十八章 雛鷹初啼第二百七十二章意外中的意外第二十五章恐怕是一枚苦果第二百八十六章 職責與使命第一百六十章 楊繼財的聯想第二十章 新裝備的作用第一百五十六章 判斷失誤第一百四十一章輝煌的開端(9)第四十九章 坪島支隊的覆滅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終決定權第二百五十一章 八十九聯隊的噩夢第二百四十七章 交易還是敲詐第四百章 激情後的尷尬第一百二十四章 醜話說到前面第229章 東寧要塞的秘密第258章 批評與自我批評第一百六十九章 妥協第二十三章 走後門的航空兵第六十九章 奔襲(2)第二百七十一章 最新敵情第二百二十六章 那些船上的寶貝第八十八章 撲敵背後第二章 終止攻勢第三百零四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一百五十六章 豫中之戰(二)第六十四章 總算露出狐狸尾巴第四十六章 極有創造力的襲擊第三百五十七章 我認爲還不夠多第二百七十八章 三手貨的威力第三十六章 諸葛亮會第九十六章 楊震不滿意的原因第二百八十二章 爲了今後的大發展第五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五百零七章 楊震也頭疼第三百八十五章 煮酒論飛機第三章 郭邴勳的不同建議第二十八章 決斷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二人選第一百七十六章 要有足夠的耐心第二百五十二章 內戰的風險第二百八十九章 打瞎他們的眼睛第一百九十一章 血戰的前兆第一百一十九章 處 置第三百二十一章 餘波之掃蕩第二百一十四章 只能是空歡喜一場第一百六十七章 兩害相權取其輕第一百四十八章 總算鬆了一口氣第一百八十八章 內山英太郎的思路第三百三十一章 談話之超常待遇第二百七十章 真正的釜底抽薪?第一十五章 腐敗帶來的危害第二百九十七章 楊震重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