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這種仗我們打不了

領袖斬釘截鐵的話,讓第一次與中央領導見面,還沉浸在興奮中的李延平微微一愣道:“主席,這些裝備都是軍區特地從儲備中調撥,給中央警衛團換裝的。這是軍區常委會的決定,我必須執行。”

主席卻是一擺手道:“你們處於無後方作戰,面臨幾十萬的日本關東軍。形勢要比關內惡劣的多。我們在大後方,安全的很。這些裝備我們不能要,你們全部運回去。這麼多的彈藥,夠長征的時候打兩次湘江之戰了。”

說罷轉身對着身邊的警衛團團長、政委道:“這些武器一支槍、一粒子彈也不許要,全部退回去。想要好裝備,你們自己到戰場上去繳獲。你們誰要是敢要,我就處分你們。”

聽到主席湖南口音中的堅決,又見到警衛團長一副不捨的表情,李延平連忙勸解道:“主席,我們現在有兵工廠可以自行生產大量的武器、彈藥。尤其輕武器,數量充足。產能足夠我們使用,甚至還可以達到一定的儲備。”

“最近我們又從江北購買了其去年波蘭軍事行動中繳獲的大批二手武器裝備,僅僅七九子彈其數量足夠我們使用幾年了。而且這些捷克造武器,並不是我們的制式裝備。我們手中的數量不多,我們沒有必要專門爲其製造零部件。對於我們來說,這些捷克式裝備好是好,但形不成規模,用處並不大。”

“這些裝備留在我們手中用處不大,但是關內使用量較大,彈藥口徑也通用。我們當初選擇這些捷克造,也是考慮到通用性的因素。至於那些美國造湯姆遜手提機關槍,也是同樣的道理。這種手提機關槍的點四五子彈,我們現在根本就不生產,庫存彈藥打光了,就成了廢鐵了。”

“中央在大後方,與國內其他地方有陸路交通聯繫,同樣比較好補充。還有那些七六三手提機關槍都是我們自己製造的,產量很大,每個月都在一千餘支左右,足夠我們使用了。請主席和中央放心,我們絕對不幹打腫臉充胖子的事情。”

“這些裝備留在中央,發揮的用處更大。陝北離日佔區只有一河之隔,中央警衛團以及留守部隊的裝備又實在太破了,都是些老套筒、漢陽造、遼十三一類的老槍,要不就是老式的駁殼槍。這些武器怎麼能保證中央的安全?這些裝備既然已經運到延安了,就還是都留下吧。”

說到這裡,李延平琢磨了一下道:“主席,我們的裝備真的很充足,有能力爲中央提供部分急需裝備。這次我帶來了我們上次作戰時,蘇聯同志幫我們拍攝的一部紀錄片。中央首長看過之後,就會明白我們了。”

聽到楊震還拍了戰地紀錄片,領袖很是感覺到興致勃勃。連忙讓人準備好場地,到晚飯過後將在延安的所有領導都找了過來。觀看的時候,還特地將李延平安排到自己身邊,以便一邊看一邊爲自己解說。

一場真實的戰場記錄片看下來,幾乎所有中央領導,尤其是來自各大主力的主要首長都感覺到異常震撼的同時,也體會到了什麼叫做現代化的戰爭。而領袖卻也從興致勃勃,變得很沉默。

散場後,心懷各異的首長中離去後,領袖留下了正副總指揮、三個主力師中在延安的正副師長等主要軍事幹部回到自己住處開會。待警衛員上完茶水退出去後,領袖掃了一眼在座的幾位道:“你們是黨內的主要軍事幹部,也是久經考驗的老同志了。”

“對他們播放的這部戰場紀實片感覺怎麼樣?聽那個李延平和我說,爲了拍好這部戰場紀實,蘇聯方面犧牲了數位電影工作者。他跟我保證這裡面的所有東西都是真實的,而且大部分都是在主戰場拍攝的。我把你們找來,想問問你們對這種作戰方式的體會。”

總司令聞言點了點頭,卻又搖了搖頭道:“主席,這種作戰模式,我們不會打,也打不起。他們一個連有九挺輕機槍,營有六挺重機槍,團有輕重迫擊炮、步兵炮、速射炮各一個連,旅有一個十二門制的山野炮營。他們一個旅的火力頂的上我們開赴抗日戰場之前,三個師的所有火力數量了。”

“這還不算他們手中掌握的直屬炮兵,尤其是那種新式十二聯裝的速射火炮,一門炮我看足以頂上一個山炮營。我聽那個李延平提起,他們從去年開春的羣策山作戰開始,到秋季戰役結束,一年之內僅僅山野炮彈就消耗了十餘萬發。”

“到秋季戰役結束,幾乎所有儲備炮彈消耗餘燼。這還不算在歷次作戰中繳獲的上萬發野山炮彈和消耗的迫擊炮彈。主席,這種作戰模式,不用多打上兩天就足夠將我們全軍的彈藥儲備全部打光。”

“咱們那個團要是有上一門迫擊炮,那可是主力中的主力了。他們一個團的火力配置都趕上我們的一個師了。整個十八集團軍手裡就一個十二門在山西撿晉綏軍丟棄的十二門晉造七五老式山炮,就那麼幾發炮彈,打一發還得總部批准。”

“我看了一下他們那些自造的衝鋒槍,就是我們說的手提機關槍。其構造簡單,比我們之前內戰時從國民黨軍繳獲的花機關和湯姆遜手提機關槍都輕便。性能和質量也要好於國內仿造的花機關槍。”

“我們現在雖然組建了一批兵工廠,也能少量的生產輕武器。可我們的那些輕武器跟人家的沒有辦法比。原材料使用的都是軌道鋼,強度不夠,擊針容易斷裂。那些手榴彈還是以黑火藥、鑄鐵爲原材料,很多都是一炸兩半的。”

“武器裝備上的巨大差距,加上彈藥始終匱乏,這種戰鬥我們還是不要想了。況且,從我們目前訓練的程度上來看,就是我們有他們的裝備,我們也無法打出這樣的仗來。我們一個新兵訓練只能打上一兩槍熟悉一下槍的性能,因爲彈藥匱乏大部分的新兵只能在戰場取得作戰經驗。”

“對於炮兵的使用,在大部分的部隊幾乎都是一片空白。他們的電臺在戰時可以加強到營一級,營以下還有有線電話。我們一個主力團都沒有一部電臺。甚至有些後組建的軍分區都沒有電臺。”

“而他們一個士兵的訓練彈藥基數是二百發,這樣的代價我們承擔不起。基礎訓練的不足,通訊手段的匱乏,使得我們就算有他們的裝備,要想打一場這種規模的戰役,一年之內也做不到。”

“主席,他們的步炮協同戰術、炮兵的彈幕射擊技術,野戰工事的構築、機槍火力的配置,這些我們現在無論如何也是做不來的。就算國軍中最精銳的德械部隊與之相比,也差上一些。”

說到這裡,總司令搖搖頭道:“我真想不出來,他們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之下,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北滿雖然物產豐富,但地廣人稀,基礎薄弱。又處於日僞軍重點控制的滿蘇邊境地區。”

“而他們不僅建立了一支強大的部隊,還建立了一個規模那麼大的兵工廠。可以生產出質量優良的武器和彈藥。就算有兄弟黨的支援,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之內發展到這麼大的規模,也算是一個奇蹟了。”

總司令的話音落下,那邊一二九師的劉師長也點頭道:“先不說裝備上的差距,就只是作戰技能上,我們和他們的差距太大了。我在蘇聯留過學,他們那種步兵散兵線緊貼炮兵打出的彈幕攻擊的水平,恐怕蘇軍也達不到這個標準。”

“剛剛的記錄片中我重點看了一下他們的炮兵,除了火炮數量和配置合理之外,我看的更多的是他們的炮兵技術。其火炮從行軍進入作戰狀態的轉換時間、火炮陣地的佈置,都是相當有水平的。除了單炮射擊精度還有些略差之外,其炮兵的技戰術已經是超過蘇軍的水平了。”

“而這些沒有經過嚴格的訓練,是根本就不可能做到的。從他們發展的時間來看,他們的炮兵能做到這一點,只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的訓練強度恐怕要極高,而且在訓練之中彈藥的消耗量也會極大。當然,這也不排除他們在戰鬥中也會吸取大量的經驗。”

“從現在看,除了直屬炮兵的數量還不如日軍之外,以及沒有航空兵、裝甲兵之外,其武器裝備已經達到日軍一線野戰師團的標準。而戰鬥素質,雖然與日軍老牌常備師團還有一些差距,但已經不大。與日軍新編成的師團相比,其戰鬥素養已經可以說是持平。”

“人比人氣死人那。他們在北滿撲騰了一年半,從叫花子變成了大財主,我們還是老樣子。我的一二九師,出征時近萬人步馬槍加在一起纔有四千多一點,就這些武器還分成四五個口徑。”

“有晉造的仿三八、國造的漢陽造、老套筒,子彈互相不能通用。就這樣也還纔有四萬多發子彈,平均每支槍不到十發子彈。刺刀寒酸到東挪西湊,才五五把。平均一百七十支槍纔有一把刺刀。輕重機槍加在一起才一百多挺,總歸纔有六門迫擊炮。”

“雖說出徵時路過山西閻老西給補充了部分和幾部十五瓦的電臺,總部又下撥了幾十挺蘇制輕機槍,可這和人家山野炮齊全,輕重迫擊炮還是沒法比。要是我們有他們一半的裝備,也就不用有些人總說我們遊而不擊了。”

“就是現在部隊發展到了幾萬人,可全部火力加在一起也比不上他們的一個團。看着他們這些全套的日式裝備。主席,我可給您丟臉了。我這個當師長的,論環境和部隊的老底子,可都比他們好的多。”

“咱們現在的部隊都是以三個主力師爲骨幹發展起來的。這些骨幹可都是經歷過長征的老紅軍,底子可是比他們好的多。雖然在敵後活動,但是羣衆基礎也要好的多,尤其是人口基數要比他們那邊大的多。可幾年下來,我們這些老前輩大多數混的可遠不如當初我手下的這個連長。”

劉師長的這些話說的頗爲有些自嘲,但也是實情。部隊原有裝備就不足,再加上挺進敵後大量的擴編,裝備和彈藥奇缺。要想打這樣的一場戰鬥,恐怕將三個師的老底子都劃了、劃了,也打不起。

對於劉師長的自嘲,領袖擺了擺手道:“這個你們還真沒有辦法比。他們一出山就繳獲了日軍一個大型的軍火庫。聽他們說,這個軍火庫是關東軍對蘇作戰戰備倉庫,單單七十五毫米山野炮彈就儲備了十多萬發。他們去年的作戰,主要就是依靠這個倉庫中的武器和彈藥。”

“除了山東部隊和新四軍負責人因爲路途遙遠和日僞軍封鎖嚴密之外,而沒有能來之外。在座的幾乎覆蓋了我軍所有大區的諸侯。這次將大家從前線請回來,一是聽聽他們的經驗介紹,而也是中央要代表他們向諸位化緣。”

“剛剛老總已經說了,滿洲尤其是他們現在所處的北滿地廣人稀,兵員補充困難。他們目前雖然佔據了僞滿三江省十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但總人口只有一百多萬。在這種情況之下,他們根本就不敢放手徵兵。眼下他們的補充兵員極爲匱乏。”

“他們現在部隊的基礎是以勞工和僞滿國兵俘虜擴編的。諸位也明白,這並非長久之計。因爲被日軍掠奪到東北的勞工數量雖多,但大部分不在他們控制區內。所以他們提出希望中央幫助解決部分兵員和幹部。作爲補償,他們將在今後的一段時間之內爲大家空運部分裝備。”

“經過中央研究,晉察冀軍區出兩個團,一二九師成建制的抽調七七二團、十四團,並從太行軍區、太嶽軍區各抽調一個團的地方部隊。一二零師兼晉西北軍區抽調七八九團

,決死縱隊工衛旅、一縱隊一個旅。同時陝甘寧邊區留守部隊抽調一個團。整建制的空運東北。”

“另外中央決定由晉察冀軍區、晉西北軍區,一一五師、一二九師,以及山東部隊抽調精幹人員,分別組成兩個架子團,一併調撥東北。同時中央也會從抗大抽調部分幹部,調撥東北。”

“此次北運的兵力攻擊兩個旅零八個團,各師以及各軍區要抽調得力幹部指揮。另外,各部隊原有武器裝備全部留下,到東北之後由吉東軍區另行補充。各位老總,你們這次可也算是變相的發了大財了。留下的這些裝備,好不好兩說,不過手中終歸寬敞了很多不是?”

第一百九十五章 援軍到了第二百七十九章 和平安寧第五百七十七章 李賀搞不懂的日軍傘兵第二百八十章 將計就計第二百零四章 關東軍的撤退計劃第一十一章 老帥的憂慮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變計劃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車風波第三百三十四章 揭開面紗第三百四十章 心理戰第四十二章 何去何從第三百零四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九十章 別樣的動員會第九十六章 楊震不滿意的原因第八十八章 山東日軍的困境第二百四十九章 來日方長第二十三章 一鼓作氣的戰略設想第一百二十五章 這個決心很難下第五十八章 翻身仗第二百七十八章 永失吾愛第一百九十一章 關鍵在一個快字第五百一十章 白俄的問題第一百六十三章 馬春生第二章史上最黴的穿越(2)第250章 棘手的戰場第三百五十四章 大本營究竟是什麼意思?第一百四十二章輝煌的開端(10)第三百一十四章 大家都一樣第二百九十三章 陳龍的秘密任務第三百九十一章 選址的問題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機會第七十五章 更符合美國的利益第九十八章 站在門檻處的日軍第六十五章 敲山震虎的戲第四百六十七章不一樣的味道第一百九十八章 地雷的使用是有學問的第一百六十六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二百四十九章 大戰序幕第七十二章 凝固汽油彈的威力第五百零七章 楊震也頭疼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傷第三百二十三章 讓他們多流一些血第六十七章 瞬息萬變的戰局第一百八十七章 血肉雙城(八)第二百三十二章 暴躁的上月良夫第四百二十二章 人民幣之困第三百九十章 讓人意外的保密原因第三百八十六章 參謀們的野心第七十七章 讓你去的作用第三百八十二章 李延平的擔憂第六十二章 把不可能變爲可能第一百二十八章 我們更需要錢第一百九十八章 一場難啃的戰鬥第八十章 我們要給與足夠的信任第七十四章 開花結果第三百三十二章 談話之決不允許第二百二十章 按時起爆第二百四十六章 交換的想法第三百一十八章 賭一把第九十一章 蜂蜜山前第三百四十八章 死命令第一百九十章 要賭就賭的大點第四百六十三章 戲一定要做足第二百零四章 起到最大的作用第三百一十八章 賭一把第三百四十九章 時機還不到第一百六十六章 圖窮匕見第九十三章 對策第二百一十二章 難堪的第一天第一百四十二章 日軍內部的分歧第十二章說好的戰果呢第一百七十一章 全面打響第三百五十八章 雪崩與落幕第一百七十七章 無法放手去打第三百九十一章 反正我是不用第五十二章 還算靈敏的直覺第一百二十六章 並不受歡迎的T三四第二百六十九章 打他的土豪第六十四章 紀律第三百九十六章 天方夜譚?第九十三章 攻堅戰術第三百六十一章 空中遭遇戰第二十二章 行動(2)第二百四十五章 先機以失第三百一十四章 大家都一樣第三百四十七章 別樣的味道第五十二章 誤會第二百三十五章 南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風雲突變(三)第六十九章 奔襲(2)第三百四十二章 糧食的問題第三百七十七章 求援與爲難第一十六章 引誘對手犯錯誤第三百一十三章 那就再做足一點第五百三十六章 解救與難題第五百零二章 德國戰俘的貢獻第九十二章 還是搞錯了第三百八十八章 能買到飛機的原因第四百二十三章 腦袋越要清醒第三百三十九章 磨刀石
第一百九十五章 援軍到了第二百七十九章 和平安寧第五百七十七章 李賀搞不懂的日軍傘兵第二百八十章 將計就計第二百零四章 關東軍的撤退計劃第一十一章 老帥的憂慮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變計劃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車風波第三百三十四章 揭開面紗第三百四十章 心理戰第四十二章 何去何從第三百零四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九十章 別樣的動員會第九十六章 楊震不滿意的原因第八十八章 山東日軍的困境第二百四十九章 來日方長第二十三章 一鼓作氣的戰略設想第一百二十五章 這個決心很難下第五十八章 翻身仗第二百七十八章 永失吾愛第一百九十一章 關鍵在一個快字第五百一十章 白俄的問題第一百六十三章 馬春生第二章史上最黴的穿越(2)第250章 棘手的戰場第三百五十四章 大本營究竟是什麼意思?第一百四十二章輝煌的開端(10)第三百一十四章 大家都一樣第二百九十三章 陳龍的秘密任務第三百九十一章 選址的問題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機會第七十五章 更符合美國的利益第九十八章 站在門檻處的日軍第六十五章 敲山震虎的戲第四百六十七章不一樣的味道第一百九十八章 地雷的使用是有學問的第一百六十六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二百四十九章 大戰序幕第七十二章 凝固汽油彈的威力第五百零七章 楊震也頭疼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傷第三百二十三章 讓他們多流一些血第六十七章 瞬息萬變的戰局第一百八十七章 血肉雙城(八)第二百三十二章 暴躁的上月良夫第四百二十二章 人民幣之困第三百九十章 讓人意外的保密原因第三百八十六章 參謀們的野心第七十七章 讓你去的作用第三百八十二章 李延平的擔憂第六十二章 把不可能變爲可能第一百二十八章 我們更需要錢第一百九十八章 一場難啃的戰鬥第八十章 我們要給與足夠的信任第七十四章 開花結果第三百三十二章 談話之決不允許第二百二十章 按時起爆第二百四十六章 交換的想法第三百一十八章 賭一把第九十一章 蜂蜜山前第三百四十八章 死命令第一百九十章 要賭就賭的大點第四百六十三章 戲一定要做足第二百零四章 起到最大的作用第三百一十八章 賭一把第三百四十九章 時機還不到第一百六十六章 圖窮匕見第九十三章 對策第二百一十二章 難堪的第一天第一百四十二章 日軍內部的分歧第十二章說好的戰果呢第一百七十一章 全面打響第三百五十八章 雪崩與落幕第一百七十七章 無法放手去打第三百九十一章 反正我是不用第五十二章 還算靈敏的直覺第一百二十六章 並不受歡迎的T三四第二百六十九章 打他的土豪第六十四章 紀律第三百九十六章 天方夜譚?第九十三章 攻堅戰術第三百六十一章 空中遭遇戰第二十二章 行動(2)第二百四十五章 先機以失第三百一十四章 大家都一樣第三百四十七章 別樣的味道第五十二章 誤會第二百三十五章 南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風雲突變(三)第六十九章 奔襲(2)第三百四十二章 糧食的問題第三百七十七章 求援與爲難第一十六章 引誘對手犯錯誤第三百一十三章 那就再做足一點第五百三十六章 解救與難題第五百零二章 德國戰俘的貢獻第九十二章 還是搞錯了第三百八十八章 能買到飛機的原因第四百二十三章 腦袋越要清醒第三百三十九章 磨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