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特戰集訓(一)

很快華北的日軍做出了重大的調整,隨着國內補充兵團的到來,華北方面軍兵力匱乏的局勢有所緩減,第一批到來的並沒有軍部答應調撥給華北方面軍的六個師團的援軍,但是卻送來了五萬人的補充兵。

隨着這些補充兵陸續被補充進了各師團,以筱冢義男的第十師團爲首的八個建制不全的日軍師團總算是恢復了一點元氣,但是儘管如此多田駿心裡也沒底,原來的華北方面軍在整個中國派遣軍中也可以算得上強橫,整整38萬大軍,劍鋒所指所向披靡,忻口會戰時板垣徵四郎的第五師團只動用了半個師團就將當面中國國民『政府』第二戰區的三十幾個師擊潰,隨後又將閻錫山經營了大半輩子的太原給佔了,那是何等的威風。

但是此時的華北方面軍已經是雄風不再,連續的大敗使得中隊不僅是在戰場上將日軍擊敗了,更在信心上將日軍擊敗了。儘管根據潛伏在塞北韓雲華所部的控制區內的線人傳回來的情報表明,前一段時間的大戰也給支那韓雲華所部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根據現任親眼所見,說運送傷員的汽車整整有幾百輛,而且連續運輸了十多天。

作爲一個有經驗的指揮官,多田駿很清楚戰爭結束後並不是所有的傷員都需要運輸會總部救治的,只有那些傷勢嚴重必須進行長時間修養或者是短期內需要手術的傷員纔不得不運輸回總部救治,至於那些輕傷員只需要留在現役部隊修養就可以了。按照線人所說,這場戰役韓雲華所部的重傷員就應該有好幾萬,哪怕上只有兩萬人,按照輕重傷員5:1的比例計算,多田駿欣喜的發現韓雲華所部前一段時間單單受傷的士兵就多達十萬人以上,再加上那些直接在戰場上死亡的,韓雲華所部損失的兵員應該在十三萬到十五萬之間。

但是多田駿自己也清楚這只是他自己的猜想,到底事實如何誰也不清楚。然而不管人家那邊情況怎麼樣,自己家裡的情況自己確是很清楚,要是軍部答應的那六個師團不能到位的話,華北地區的局勢很難控制住這種頹廢的趨勢。蓋因此時的華北方面軍四周都是中隊,儘管這些中隊內部矛盾重重,但是在面對大帝國的時候態度卻是一致的,現在這些了中隊都看出了方面軍的虛弱,儘管北面的韓雲華所部近段時間沒有針對方面軍的行動,而且根據特高科的分析短時間內塞北的那位是不可能有針對帝國的趨勢,當然特殊情況除外。

但是不管是國民『政府』蔣的嫡系中央軍還是第二戰區閻的晉綏軍這段時間卻是動作頻繁,就連一直龜縮在東條山的衛立煌所部也開始蠢蠢欲動,部分部隊已經走出了東條山。而晉東南的八路軍也不甘落後,近段時間像打了雞血一樣亢奮,頻頻對山西的第一軍發動襲擊,這一切都讓多田駿感覺到了嚴重的威脅。

和中隊打了近三年,多田駿很清楚中隊的習『性』,要不是非不得已中隊是不會和帝國精銳死磕的,更不會主動發起大規模攻擊,但是現在中隊頻頻出擊只能說明一個道理,那就是他們已經有了一個共識——帝國士兵的戰鬥力下降了。

這一發現讓多田駿很擔心,別人也許不清楚,但是一直就在前線作戰的多田駿又怎能感覺不出來部隊的變化,要說37年的帝隊像非洲草原上的雄獅一樣所向披靡無人可擋,那麼此時的帝國部隊就是老年的獅子,連八路軍這樣的土狗也敢正面同帝隊叫板了。多田駿很明顯的感覺到帝隊的戰鬥力下降了,而且下降的幅度很大,他也試着分析了一下戰鬥力下降的原因,老兵損失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中隊的進步很大,其戰鬥力以及野戰能力明顯增強了,此消彼長之下就顯得帝隊的戰鬥力下降了不少。

鑑於中隊短時間內不會給方面軍休整的時間,多田駿命令各防區的部隊短時間內不要同支那部隊發生大規模衝突,儘量將戰鬥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同時多田駿又以華北方面軍司令部最高指揮官的名義向軍部的高層連續發了六封緊急電報,電報內容只有一個,那就是援軍必須在十月20日之前到達天津港,不然北支那的局勢必將進一步糜爛。

多田駿這段時間的連續動作雖然不大,但是卻暫時成功的將華北的軍事穩定了下來,儘管冀南、晉東南、晉西北、魯東南都尚在交戰,但是規模都不大,甚至連大隊一級的規模都談不上,所以軍部對於多田駿的表現還是很滿意的。

而且軍部的參謀本部也很贊同多田駿的分析,所以在軍部實際掌控者閒院宮載仁親王的親自指示下準備調撥給華北方面軍的六個乙等師團迅速在東京裝船。

華北方面軍的行動也沒有刻意隱蔽,更談不上是軍事絕密,所以很快韓雲華的書桌上就出現了一份華北方面軍近期活動的情報,其中包括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多田駿的資料。

對於多田駿這段時間的一舉一動韓雲華還是很關注的,畢竟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內軍區要和這位中將打交道,瞭解對手是必須的。不過看完錢壯飛的情報部門收集到的關於這位原第三軍司令官的個人資料後,韓雲華眉頭不由得皺了起來。

錢壯飛的情報部組建的時間確實有些短,儘管有韓雲華的大力支持,但是確實是底蘊不夠深厚,所以對於華北地區之外的事情關注力還是很差勁的。就拿上一次韓雲華可以交代給錢壯飛,讓他盯着歐洲方面的動向,尤其是盯着德國。但是直到德國突襲波蘭兩天後韓雲華纔得到確切的消息,而國民『政府』的軍統部門當天晚上就得知了這一消息,並且迅速傳回了國內。

這次韓雲華看完情報部門收集到的關於多田駿的資料後也有些納悶,要是其他人韓雲華也許不清楚,但是對於歷任的華北方面軍司令官他還是很清楚的,除了首任司令官寺內壽一大將以及最出名歷時最長的岡村寧次大將外,韓雲華最瞭解的還是多田駿這位在華北任職不到一年,但是卻戰果“輝煌”的日軍中將。因此和自己的記憶中關於多田駿的資料一對照就發現了很多錯誤,據韓雲華所知多田駿是個中國通出身的軍人,曾經三次到北京的陸軍大學任教官。第一次是在1917年還是個大尉的他第一次到北京陸大任教,當時是北洋軍閥執政時期。1926年已晉升爲中佐的他再次來到北京陸大,此時北京『政府』的權利掌握在張作霖的手裡。第三次是在九一八事變前夕,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已在名義上統一了全國,北京也已改名爲北平。七七事變後基本沒有在陸軍中央任職經驗的他在石原莞爾的推舉下擔任參謀次長,和陸軍軍務科長的柴山兼四郎一起支持石原的不擴大方針,認爲對華戰爭只能消弱對蘇戰備,打下南京後,還一貫堅持跟蔣介石議和。38年5月臺兒莊戰役後,他也不主張動用關東軍進關作戰,而是主張就近轉用華北和華中的兵力就夠了。在進行漢口攻略的作戰計劃討論時,他力主保留三個師團的主力在臺灣待機,等大戰正酣時放出勝負手,出奇兵直搗廣州,爲此編組了古莊幹郎的第21軍。

多田駿真正意義上步入中國戰場還得從1938年說起,之前的多田駿一直都是在國內任職,但是武漢會戰結束後,多田駿和新任陸軍次官東條英機不睦,經常發生意見對立。同年12月,多田駿被趕出了中央,調到滿洲琿春任第3軍司令官。後任北支那方面軍司令,但是諾門坎事件後,證明多田駿這一派的擔心是正確的,阿部信行組閣時由多田擔任陸相的呼聲很高,但昭和天皇先派阿南惟幾找了當時的11軍司令岡村寧次,岡村說他寧願呆在前線,天皇於是內定了侍從長畑俊六任陸相,使他未能上任。他在北支那方面軍任上,大搞囚籠政策,對抗日根據地實行密集分割,使得八路軍的迴旋餘地大爲縮小。但因爲主力部隊都擺在黃河邊和衛立煌的中央軍對抗上,讓八路軍抽冷在他後方打了一個百團大戰。深感兵力不足的他在得到增援的一個師團後,打了一箇中條山戰役,肅清了中國中央系軍隊在華北的勢力,使至少三個師團的日軍騰出手來,兵力有了很大的寬裕,爲他的後任岡村寧次對敵後抗日根據地的掃『蕩』打下了基礎。

但是對於多田駿的結局韓雲華也清楚,東條山戰役華北方面軍確實打出了威風,但是卻不能改變多田駿本人的命運。彭總在華北整的那個百團大戰不但刺激到了蔣介石更刺激到了高層,對於讓土八路發展成爲數十萬大軍的“罪魁禍首”的多田駿,大本營採取了雪藏的辦法,晉升多田駿爲陸軍大將,並且升任軍事參議,實際上就是一個閒職,就這樣多田駿被打入了冷宮。

儘管這些東西也只有韓雲華本人知道,錢壯飛以及他的情報部門是查不到的,但是連其中一些最基本的東西也沒有搞清楚卻是讓韓雲華很不滿,所以韓雲華第一次批評了錢壯飛以及整個情報部門。

對於韓雲華的批評錢壯飛表示接受,因爲這段時間軍區部隊整編、軍官調任等等事情一大隊,而這些都必須經過情報部門的審覈,而且新俘虜的大批日軍也需要甄別,僞軍需要搜尋其軍官等等,所以情報部門人手嚴重不足,因此對於外部的情報收集能力有所下降。

韓雲華也知道錢壯飛說的是事實,因此也沒有過分斥責錢壯飛,只是要求他儘快收集關於華北方面軍以及多田駿的情報。因爲韓雲華知道這個多田駿可不是表面上表『露』的那麼和善,歷史上真正對八路軍敵後戰場造成威脅的“囚籠政策”就是此人提出並且被岡村寧次“發揚光大”的,而且也正因爲被多田駿『逼』得太緊了,所以彭總纔會冒險發動百團大戰。

不過很快韓雲華就很少關注多田駿這隻沒牙的老虎了,他知道要是沒有半年的休整,整個華北方面軍是恢復不了戰鬥力的,就算是軍部給多田駿一百萬的援軍也是白搭。所以韓雲華很快就將注意力轉移到了軍區內部,現在內軍區各部門各司其職,效率極爲快速,所以需要韓雲華指示的東西並不多。

但是這並不是說韓雲華可以閒下來了,事實表明至從兩天前韓雲華將李雨涵從後方總院接回來後就再也沒有回過家了,因爲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對特戰部隊的集訓上了。

隨着華北會戰的結束,內軍區特戰隊也陸續歸建,到1939年10月,內軍區共有特戰隊員五千三百一十二人,其中第一批716名特戰隊員只剩下412人,其餘的人則是已經以身殉國了。第二批特戰隊員人數有一千五百多人,但是由於並不是韓雲華親自訓練的,所以戰鬥力並沒有達到韓雲華的標準,再加上內軍區對於特戰隊一直都是採取以戰代練的方式訓練,所以這一批的特戰隊員到華北會戰結束的時候只剩下1023人,至於第三批特戰隊員則是剛剛從塞北軍事指揮學院畢業的學員,尚未得到韓雲華的認可,所以韓雲華準備利用部隊休整的這一有利時間對全軍進行三個月的集訓,而他自己親自帶隊訓練特戰隊。

參加這次集訓的包括第一批特戰隊的四百餘人在內的所有特戰隊員,擔任教官的是李定國、魏鵬、孔洋、王小虎等人,但是所有的訓練大綱卻都是韓雲華親手製定的。根據韓雲華制定的集訓計劃,整個集訓分爲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爲體能訓練,第二階段爲技能訓練,第三階段爲綜合能力實踐。

第一階段的具體的訓練方法都一樣,所有的技術兵種都是早晨5:30起牀,在每人身上加上20公斤的重物跑5000米。8:00訓練掛勾梯上下300回。穿越30米鐵絲網來回300趟。10:00野外體能訓練:扛着原木進行五公里越野。13:30抗暴曬形體訓練:平舉着ak47,槍口用繩子吊着一塊磚頭,一動不動曬2個小時。16:00訓練『射』靶1個小時,之後練倒功散打,硬氣功等。

同時每天飯後半個小時,繼續負重20公斤跑5000米。3天一次游泳訓練:穿着厚厚的軍裝,和解放鞋一口氣游完5000米。5天一次中國式鐵人三項:負重跑步2000米,游泳2000米,騎自行車2000米。7天一次25公里負重30公斤越野行軍訓練。

第一階段的訓練主要是針對體能訓練,所以韓雲華將部隊都集中到了歸綏郊區的兵營內進行,而且還制定了嚴厲的處罰制度,對,確實叫處罰制度,做好了沒有獎勵,但是如果完成不了訓練任務,那麼從完成不了訓練的士兵到負責帶隊的軍官都要受到嚴厲的處罰,輕則加大訓練的強度和訓練的時間,重則直接踢出提戰隊。儘管這些特戰隊員都是經過千挑萬選並且還經過最少一年的嚴格訓練的精英,但是卻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完成如此變態的訓練,尤其是扛着上百斤原木進行長途越野,這一項就刷下不少人。

如果能做到這些,僅僅是剛跨進特種兵門坎,要想成爲真正的特種兵,還有進行第二階段的專業訓練。第二階段的訓練就專業的多了,這一階段都是按照作戰分工不同分成不同的方隊進行的,機槍手訓練機槍手,刺殺組訓練刺殺組,而狙擊手訓練組則是由韓雲華親自訓練。

韓雲華是特種兵出身,所以他對特戰隊當中所有的兵種組成都很瞭解,可以說一個戰鬥小組中作用雖然不同,其重要『性』也不盡相同,但是韓雲華認爲最重要的還應該是狙擊手。狙擊手主要的作用是對有價值的目標實施精確打擊,象敵指揮官以及諸技術兵種等戰略目標等,另外還有像敵炮火觀察員,通訊設施等都是狙擊手狙殺的目標。而且狙擊手的另外一個作用就是尋找和殲滅敵方的狙擊手,因爲對付狙擊手的最好辦法就是狙擊手對抗,儘管使用火炮進行大面積轟炸也可以起到對付狙擊手的作用,但是那樣的代價還是太大了,像電影《兵臨城下》場景中的那樣的狙擊手對抗纔是對付狙擊手的最佳方式。

以最小的成本使敵軍付出最大的代價,這是韓雲華不遺餘力對狙擊手大加訓練的根本目的。狙擊手常常執行的命令包括指定狙殺、巡邏狩獵、非硬『性』裝備破壞、隨隊觀察警戒及火力支援。狙擊手的目標不僅僅只是殺傷對方的人員,實際上他們往往可以起到普通步兵無法達到的戰術作用。例如狙擊手可以通過對坦克成員,車輛的油箱、水箱、輪胎,直升機的主旋翼與尾旋翼、光電觀測器、機載彈『藥』,潛望鏡和通訊設備的『射』擊使其喪失戰鬥力;可以通過毀傷關鍵設備來遲滯敵方基地的作戰行動等。另外,類似於彈『藥』庫、油料庫、指揮部等薄弱環節也非常容易成爲狙擊手的高價值戰術目標。油庫的狙擊可以先用1發包鉛的軟彈『射』穿油桶,等燃油外瀉遍地皆是時,再用1發燃燒彈或曳光彈加以引爆,一定會造成不可收拾的混『亂』局面。之前韓雲華對於所有特戰隊員的訓練都還停留在很粗淺的程度,就算是第一批特戰隊員經過韓雲華兩次訓練,但是也無法達到韓雲華對特戰隊的要求,所以這一次韓雲華專門抽出大量的時間對特戰隊尤其是對狙擊手進行集訓,希望可以訓練出一支真正的特種部隊。

第232章 冀南反掃蕩(一)第343章 戰冀南(三)第296章 景陽岡反掃蕩(四)第441章 張家口攻防戰(一)第210章 華麗的演出(一)第382章 華北會戰(二十八)第297章 景陽岡反掃蕩(五)第455章 華北無戰事(一)第466章 華北無戰事(十二)第590章 委員第376章 華北會戰(二十二)第27章 大青山二次保衛戰(六)第191章 武漢會戰之完美演講第139章 升官第660章 最後之決戰(六)第348章 戰冀南(八)第397章 中央視察(一)第22章 大青山二次保衛戰(一)第374章 華北會戰(二十)第428章 1940年的開年的大戲(十)第478章 戰山東(八)第305章 景陽岡反掃蕩(十二)第443章 張家口攻防戰(三)第325章 山東大風起(四)第297章 景陽岡反掃蕩(五)第467章 華北無戰事(十三)第98章 亂戰(二)第487章 韓雲華的想法第205章 難得的平靜(二)三月份打賞名單第140章 風雲再起(一)第175章 武漢會戰之兩大師團的覆滅(一)第216章 華麗的演出(七)第579章 東征之東北人民解放軍雄起(三)第540章 戰德州之尾聲第127章 落幕(二)第104章 震撼出擊(二)第362章 華北會戰(九)第349章 戰冀南(九)第585章 東征之中國北方空軍第六百四十八 戰略大包圍第490章 中央的決定第40章 復仇行動(二)第6章 大練兵第560章 有便宜不佔王八蛋第410章 日軍的小動作(二)第226章 爭執第165章 武漢會戰之進佔彭澤(四)第194章 武漢會戰之撤軍北上第30章 擴軍備戰(三)第203章 景陽岡反掃蕩(十一)第117章 冀東事變(八)第341章 戰冀南(一)第521章 收拾龐瘸子第45章 中日戰力對比第238章 冀南反掃蕩第575章 東征之忽悠美國佬(二)第19章 聶榮臻的驚訝第226章 韓雲華的日本女兒(一)第9章 保衛大青山(二)第517章 劍指河南第348章 戰冀南(八)第556章 東北人民解放軍第511章 潛心發展之冀中軍分區第340章 汪僞豔電(二)第四三百三十六章 第三十三師團覆滅記三第570章 東征之日軍的雙遼危機(三)第11章 挺進晉北第114章 冀東事變(五)第351章 佈局華北(一)第16章 佔陽原(二)第9章 保衛大青山(二)第302章 景陽岡反掃蕩(十)第556章 東北人民解放軍第422章 1940年的開年大戲(四)第89章 巔峰對決(三)第11章 挺進晉北第634章 暗流涌動第504章 潛心發展之別離第93章 巔峰對決(七)第57章 倒黴的谷壽夫(三)第130章 落幕第207章 晉綏軍觀察團(二)第121章 冀東事變(十二)第391章 華北會戰第333章 歷史的原點(二)第492章 提前出現的報告第190章 武漢會戰之完美演講(三)第391章 華北會戰第488章 必須給個交代第473章 戰山東(三)第453章 備戰華北(一)第333章 歷史的原點(二)第421章 1940年的開年大戲(三)第559章 美援蘇援第233章 冀南反掃蕩(二)第8章 保衛大青山(一)第670章 揚刀躍馬入東京(四)第193章 武漢會戰之撤軍北上(二)第555章 小小地共產黨、大大地韓雲華
第232章 冀南反掃蕩(一)第343章 戰冀南(三)第296章 景陽岡反掃蕩(四)第441章 張家口攻防戰(一)第210章 華麗的演出(一)第382章 華北會戰(二十八)第297章 景陽岡反掃蕩(五)第455章 華北無戰事(一)第466章 華北無戰事(十二)第590章 委員第376章 華北會戰(二十二)第27章 大青山二次保衛戰(六)第191章 武漢會戰之完美演講第139章 升官第660章 最後之決戰(六)第348章 戰冀南(八)第397章 中央視察(一)第22章 大青山二次保衛戰(一)第374章 華北會戰(二十)第428章 1940年的開年的大戲(十)第478章 戰山東(八)第305章 景陽岡反掃蕩(十二)第443章 張家口攻防戰(三)第325章 山東大風起(四)第297章 景陽岡反掃蕩(五)第467章 華北無戰事(十三)第98章 亂戰(二)第487章 韓雲華的想法第205章 難得的平靜(二)三月份打賞名單第140章 風雲再起(一)第175章 武漢會戰之兩大師團的覆滅(一)第216章 華麗的演出(七)第579章 東征之東北人民解放軍雄起(三)第540章 戰德州之尾聲第127章 落幕(二)第104章 震撼出擊(二)第362章 華北會戰(九)第349章 戰冀南(九)第585章 東征之中國北方空軍第六百四十八 戰略大包圍第490章 中央的決定第40章 復仇行動(二)第6章 大練兵第560章 有便宜不佔王八蛋第410章 日軍的小動作(二)第226章 爭執第165章 武漢會戰之進佔彭澤(四)第194章 武漢會戰之撤軍北上第30章 擴軍備戰(三)第203章 景陽岡反掃蕩(十一)第117章 冀東事變(八)第341章 戰冀南(一)第521章 收拾龐瘸子第45章 中日戰力對比第238章 冀南反掃蕩第575章 東征之忽悠美國佬(二)第19章 聶榮臻的驚訝第226章 韓雲華的日本女兒(一)第9章 保衛大青山(二)第517章 劍指河南第348章 戰冀南(八)第556章 東北人民解放軍第511章 潛心發展之冀中軍分區第340章 汪僞豔電(二)第四三百三十六章 第三十三師團覆滅記三第570章 東征之日軍的雙遼危機(三)第11章 挺進晉北第114章 冀東事變(五)第351章 佈局華北(一)第16章 佔陽原(二)第9章 保衛大青山(二)第302章 景陽岡反掃蕩(十)第556章 東北人民解放軍第422章 1940年的開年大戲(四)第89章 巔峰對決(三)第11章 挺進晉北第634章 暗流涌動第504章 潛心發展之別離第93章 巔峰對決(七)第57章 倒黴的谷壽夫(三)第130章 落幕第207章 晉綏軍觀察團(二)第121章 冀東事變(十二)第391章 華北會戰第333章 歷史的原點(二)第492章 提前出現的報告第190章 武漢會戰之完美演講(三)第391章 華北會戰第488章 必須給個交代第473章 戰山東(三)第453章 備戰華北(一)第333章 歷史的原點(二)第421章 1940年的開年大戲(三)第559章 美援蘇援第233章 冀南反掃蕩(二)第8章 保衛大青山(一)第670章 揚刀躍馬入東京(四)第193章 武漢會戰之撤軍北上(二)第555章 小小地共產黨、大大地韓雲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