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剛剛看到“寧曉佳”書友的五萬大賞,風月感動涕零,今天所有書友的打賞風月都看到了,沒說的,加更,等會兒還有一更。
。。。。。。。。。。。
劉浪放過了第六師團,直奔熱河北部。
老對手第八師團的殘部還在熱河北部苟延殘喘,但也不是劉浪他們三個人所能撼動的。
那就只能找幫手,劉浪要找的人,可不少。
現在尚在長城團軍中的雙面大間諜何益之給他提供了一個很重要的信息,讓劉浪想起了那個自己一直比較佩服的傢伙,原來,他還是和曾經的時空中一樣,來了。
與其說劉浪這次帶着兩名特種兵北上不斷給第六師團添麻煩,還不如說劉浪其實只是因爲要北上熱河的順道而爲之。
換句話說,如果阪本政右衛門晚一天出發,劉浪算是沒時間在這裡和他墨跡,早就撒丫子走人了。
再不走,老對手第八師團就要吃飽喝足跑路了。
不提劉浪三人星夜朝熱河北部狂奔。
經過凌洪等人偵察,日軍主力除了留了一個聯隊擔任後續部隊在喜峰口又駐紮了一天,其餘大部兵力都已經去往承德。又過了一天,擔任後隊的日軍步兵聯隊也陸續出關,整個喜峰口再無一名日軍。
在青龍山又等了一天一夜的承德百姓和長城團兩個步兵營及炮兵連輜重連共計1500餘人才離開青龍山,朝北平出發。
而此時的阪本政右衛門正被劉浪三人騷擾的火冒,根本不知道長城山脈中不僅有長城團兩千大軍還有近兩萬承德老百姓,等他到了承德終於知道的時候,已經爲時已晚。
之所以岡村寧次嘆息說這是消滅劉浪最好的機會,指的就是兩萬承德百姓,如果他早知道,長城團必然是他的甕中之鱉。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鑽入大山很可怕,但如果帶上兩萬百姓,那無疑就是自縛手腳,只要第六師團堅定的搜下去,行動緩慢的兩萬百姓絕對藏不了太久,相應的,不能丟掉百姓的長城團絕對逃不脫近四萬大軍的圍剿。
而等阪本政右衛門和岡村寧次他們醒悟過來的時候,卻已經是四天以後了。
在長城團的全軍護送下,龐大的人羣已經走了二百多裡地,都快到北平了。
早已獲得消息的北方軍事委員會派出了爲數不多的汽車,來幫着轉運從熱河省撤退過來的百姓。
長城團在出發的第二天,才向北方軍事委員會發了電報,電報中所說的百姓數量差點兒沒把還在主持全局的何上將嚇了一個踉蹌。
長城團能打仗,這何上將知道,但這個帶着兩萬百姓從熱河撤退到平津,可就不是能打仗就能完成的事兒。
那得天大的膽子和智慧。
不過,想想膽大包天的劉浪這一個月來的所作所爲,又有那一件事兒膽小過?何上將也只能無奈的苦笑,若不是那貨託病不來,他還真想馬上看到那個膽大包天的傢伙,上次在淞滬他沒能親自給胖子戴上青天白日勳章,這次,絕不會留下遺憾。
但短暫的驚訝之後就是興奮,極度的興奮。
給南昌行轅的老頭子發完電報,何上將就直接下令將長城團電文列爲一級機密,除他之外,不能向任何人彙報。
直到又過了一天,確定長城團和百姓已經走出上百里地,進入了十數萬大軍的防區,何上將才下令早已準備好的汽車全體出動接應。
出於安全的原因,北方軍事委員會將這個消息秘而不發,但不僅派出了自己僅有的雖然爲數不多的汽車幫助老百姓進行物資的搬運和婦孺老幼的運送,甚至還派出了第二十九軍一個旅來武裝護送。
可以說,國民政府從未對一陷落之城的百姓如此重視過,搞得承德百姓們都有點兒受寵若驚了。
但這,還並不是承德百姓和長城團所享受的榮耀。
在數萬人即將抵達北平前的一天,阪本政右衛門和岡村寧次遙望着長城嘆息的那一天,北平所有的報刊雜誌都在頭版頭條登出了同一條標題:歡迎回家。
是的,國民政府用最大的熱情在宣傳承德百姓從熱河撤退到平津這一事件,甚至可以說,他們在竭盡所能。
並不是說這兩萬百姓多麼值得國民政府如此大張旗鼓,兩萬人口對於一個小國來說固然很多,但對於擁有四萬萬人口的中國來說,絕對只是滄海一粟。這兩年從北方逃過來的流民遠超過兩萬的數目,也沒見國民政府這麼激情四射過,甚至爲流民準備的施粥棚裡的粥,都能照得見人影。
人,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其迴歸的意義,更重要的是,可以轉移視線。
是的,身在前線的劉浪並不知道,因爲他將第八師團打的大敗,國民政府依舊像曾經的時空中一樣簽訂“塘沽協定”惹起了怎樣大的民憤。
如果可以,幾位大佬甚至希望他劉浪沒這樣勝利過,一場大敗之後簽訂屈辱條約,他們身上遭受的口水可能還少那麼一點兒。
沒錯,很悲哀,但這就是現實,殘酷的現實。
所有的戰爭行爲,首先得爲骯髒的所謂政治服務。
曾經的時空中,大敗之後簽訂屈辱條約已經讓幾位大佬隔空都能感覺到沸騰民衆口中的唾沫星子,更何況橫空出世的劉浪這次還打出瞭如此光芒萬丈一次又一次的勝利。
大佬們這幾天差點兒沒被文人們口誅筆伐的罵死不說,一個城市又一個城市的民衆上街遊行示威都已經跟喝開水一樣普遍。
尤其是在北方,最大的城市北平,在最爲激進的學生帶領下,遊行示威的民衆甚至把北方軍事委員會的辦公區域都包圍了個水泄不通。
何上將,都已經兩天沒出門了。若不是還有中央師的一個師在北平城內坐鎮,搞不好何上將的辦公室大門都被民衆踹爛了。
在這個各位長官們猶如天天坐在火山口的當口,兩萬承德百姓回來了。
整整一座城的百姓不屈從日寇的統治,決意迴歸祖國,不顧日寇的刺刀和槍口,徒步數百里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這對於此時被沸騰的民意折騰的焦頭爛額的國民政府來說,完全可以稱之爲及時雨。
必須宣傳,大力宣傳,再加上“英雄團”長城團的迴歸,雖然關於長城團的消息在報紙上只佔了很小的一個篇幅。
但如同老辣的政客們所料,這則被政治文人們用盡筆力渲染的“歡迎回家”的報道,成功的將民衆視線進行了轉移。
整個北平沸騰了,家家戶戶張燈結綵,像過年一樣歡迎從熱河撤退而來的兩萬承德百姓,以及,那個在這場可謂是失敗的戰爭中將日寇打得節節敗退的英雄團。
所有人,暫時忘記了愚蠢的政府簽訂的屈辱條約。
對數十里地外的龐大人羣翹首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