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禮部

三個朝廷大員,寶鋆是禮部侍郎兼內務府大臣,兩個職都是正二品銜,陳孚恩的兵部尚是從一品,而桂良是正一品的東閣大學士。再加上桂良是恭親王奕?的岳父,身份尊貴。所以,今天談判,朝廷方面,仍然是桂良這老賊做主。

“李老弟帶來的洋人口信,恭王爺已經知道了。巴夏禮在刑部受了傷,朝廷賠付點醫藥費倒也在情理之中,這事,恭王爺已經許了。”桂良說到。

“那就最好,這筆銀子付的越早,談判也能越快進行”李明峰說到。

“李老弟從圓明園過來,那裡局勢到底如何?”桂良問到。

李明峰沉吟了一下,還是決定實話實話,讓這些人認識到事情的嚴峻纔好,否則他們再生出其他心思,事情又會繼續惡化。

“圓明園已經被英法聯軍攻破,裡面的太監宮女基本全被殺死,無一活口。明峰從圓明園來時,英法聯軍正在其中搶掠,恐怕等到和議達成,朝廷接收回來時,休想再見到一件珍寶。”李明峰沉聲說到。

三人聽了這話,臉上陰雲密佈,兵部尚陳孚恩更是冷哼到:“哼洋人性同犬羊,不知禮儀…….”

沒等陳孚恩繼續說下去,寶鋆在旁邊連忙咳嗽了一聲。

“無妨,無妨”李明峰知道,寶鋆如此做就是把自己當成洋人那面的人了,這可不是他希望看到的情形。

“在下畢竟是食的是朝廷俸祿,受的是聖上恩典,對朝廷絕對是忠心不二。至於在洋人帳下效力,也是爲了朝廷着想。”李明峰說到。

看這三人都露出了驚訝的表情,李明峰繼續解釋到:“諸位大人,今年初,我被下了大獄,罪名沒有別的,就是說我勾結洋人,出賣大清。實際上,諸位大人也都知道,我出海長達一年,哪有時間出賣大清呢?更何況,我一個小小的副將,又哪有出賣大清的權力呢?”

看到三人都露出了一絲絲微笑,李明峰繼續說到:“把我拿了,無非就是因爲我與洋人關係頗爲緊密罷了。但是,在下之所以交好洋人,就是因爲看到朝廷中有些人極力主戰,才被迫如此。”

陳孚恩也是主戰派,聽了李明峰這麼說,反問到:“你勾結….恩….你交好洋人,與朝廷中的大人們主戰有何關係?”

“當然有關係”李明峰理直氣壯的說到:“桂中堂知道,我曾經做過洋人的翻譯,對洋人的力量所知甚深。如今的英格蘭與法蘭西,國力之強,遠非朝廷那些庸官可以想象。與洋人求和,尚且可以損失些許利益,換來和平無事。與洋人開戰,結局嗎,大家也都看到了,大清精銳之師損失過五萬,京師被攻陷,天子北狩,圓明園也被劫掠。當然這只是現在的結局,如果要是再戰,那…….呵呵。”

李明峰面露微笑,不再繼續說了,不過,他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再戰下去,大清都可能滅亡了。

聽了這話,陳孚恩臉色非常之不好看,桂良和寶鋆也皺眉沉思。

“在一些大人眼中,與洋人媾和是賣國,所以他們想砍了在下。可是在明峰眼中,最該被砍的,是那些主戰的庸官若無他們,天子豈能蒙塵?若無他們,京師豈能被陷?若無他們,圓明園豈能遭劫?”李明峰越說聲音越大,最後竟然站了起來。

老李一連三個反問,陳孚恩最開始有些怒氣,後來卻嘆了口氣,低頭不語。雖然不滿李明峰所說,但是事實勝於雄辯,經過北塘之戰,大沽之戰,通州之戰,八里橋之戰,圓明園之戰,經過這一連串的戰役,陳孚恩也不得不承認,洋人確實不可力敵。

這些戰役,綠營上陣了,蒙古八旗上陣了,滿洲八旗也上陣了,就連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都動用了,仍然是一敗再敗。此時,任何人都不能否認洋人的力量強橫了。

看到成功爲自己脫了‘漢奸’的罪名,李明峰繼續說到:“諸位大人,如今可不能再生其他心思了,只要老老實實的與洋人談判,京師不日就可平定,到時候,再恭迎聖駕回鑾,諸位也是大功一件啊。假如再出其他差錯,洋人定會一把火焚了圓明園,那時再和談,可就晚了”

桂良嘆了口氣,說到:“哎今日聽李老弟一番話,覺老弟仗義執言,確實是忠君愛國之臣。和談一事,聖上也從熱河下了上諭,要求抓緊辦理。恭親王也認爲應該從解決,奈何洋人前些日子總是不願與我等談判,只是一味勒索,這可如何是好?”

前幾日,恭親王派人求和,要求聯軍退回通州,然後再談判。額爾金爲了儘快達成協議,所以宣稱只有放聯軍入城纔可談判,最後,恭親王並未應允。今天,朝廷將巴夏禮送還,聯軍也入了城,本以爲可以開始和談,哪料到,洋人竟然絕口不談撤軍的事,單單隻要求賠付白銀。桂良等人實在是摸不透洋人到底是如何想的,心中也是忐忑不安。

李明峰暗自偷笑,看來洋人着急和談,朝廷也着急。這樣,兩方總算有共同點了。李明峰就可以偷偷的利用這點來從中撈點好處了。

“諸位大人,洋人重利,要想和談儘快達成,還需要多使銀子,疏通關節”李明峰說到。

桂良說到:“銀子的問題不大,洋人在圓明園劫掠一場,我大清損失的銀子起碼是幾千萬兩,只要洋人儘快撤軍,花些銀子倒是無妨。不過,我等不熟路徑,恐怕還要仰仗老弟了。”

“爲朝廷效力,明峰義不容辭”李明峰說到。

“那明日,我們便押送五十萬兩的賠銀和疏通用的財物一起赴聯軍軍營,你看如何?”寶鋆問到。

“如此甚好,只要諸位大人配合,明峰定要促成此事,好讓天子早日迴鑾”李明峰朗聲說到。

第257章 交易第303章 新疆行省第307章 啓程赴京第152章 列強有多強第194章 保定大改制第61章 景德鎮之戰(三)第295章 犯險第232章 羣策羣力第102章 上海紀事第21章 再遇秦誠第225章 曾國藩第330章 朝鮮局勢進展(上)第33章 再會二相第283章 改變戰略第269章 美國公使第58章 浮樑城第185章 又一支洋槍隊第239章 決戰前夕(中)第149章 垂簾之爭第237章 密會第232章 羣策羣力第342章 小慄忠順第149章 垂簾之爭第140章 請罪第203章 鐵帽子王第136章 困境第45章 抵達第205章 英雄末路第228章 韋志俊的勸說第12章 大成國第18章 再回林家第82章 長春園第223章 安慶城外第175章 容閎來投第16章 林家父子第42章 淘汰品第39章 毀約最終章中華帝國第120章 罷工第100章 簽訂《北京條約》第224章 重逢司馬第164章 勤政殿議洋務(上)第76章 密談第19章 家法第108章 安慶外圍戰第23章 廣州富商第196章 意外 絕對是意外第277章 到達嘉峪關第299章 南征喀什第49章 撤退第142章 入宮第54章 夜談(下)第154章 出乎意料第288章 西征緣由第18章 再回林家第128章 自曝身份第85章 天子上諭第201章 河南戰局第153章 柏葰案第217章 安徽戰事第276章 沙俄的野心第302章 阿古柏之亡第106章 經略壽春第283章 改變戰略第234章 朝陽門第83章 老熟人第291章 攻佔迪化第71章 故人復東來第180章 蘇天福第255章 王爵封濫第246章 巷戰第274章 新疆叛亂第三百六十四章 第118章 朝會第197章 麻煩第361章 京都城外第123章 落難第85章 天子上諭第191章 再遇故人第44章 請纓第98章 暫居林家第54章 夜談(下)第321章 罪孽滔滔第249章 遇刺第231章 全才第89章 戰前準備第152章 列強有多強第174章 大清洗(下)第153章 柏葰案第295章 犯險第71章 故人復東來第272章 再見龔橙第64章 景德鎮之戰(六)第80章 探監第172章 出宮第289章 輸血第187章 老李親征第70章 改組第19章 家法第6章 城破
第257章 交易第303章 新疆行省第307章 啓程赴京第152章 列強有多強第194章 保定大改制第61章 景德鎮之戰(三)第295章 犯險第232章 羣策羣力第102章 上海紀事第21章 再遇秦誠第225章 曾國藩第330章 朝鮮局勢進展(上)第33章 再會二相第283章 改變戰略第269章 美國公使第58章 浮樑城第185章 又一支洋槍隊第239章 決戰前夕(中)第149章 垂簾之爭第237章 密會第232章 羣策羣力第342章 小慄忠順第149章 垂簾之爭第140章 請罪第203章 鐵帽子王第136章 困境第45章 抵達第205章 英雄末路第228章 韋志俊的勸說第12章 大成國第18章 再回林家第82章 長春園第223章 安慶城外第175章 容閎來投第16章 林家父子第42章 淘汰品第39章 毀約最終章中華帝國第120章 罷工第100章 簽訂《北京條約》第224章 重逢司馬第164章 勤政殿議洋務(上)第76章 密談第19章 家法第108章 安慶外圍戰第23章 廣州富商第196章 意外 絕對是意外第277章 到達嘉峪關第299章 南征喀什第49章 撤退第142章 入宮第54章 夜談(下)第154章 出乎意料第288章 西征緣由第18章 再回林家第128章 自曝身份第85章 天子上諭第201章 河南戰局第153章 柏葰案第217章 安徽戰事第276章 沙俄的野心第302章 阿古柏之亡第106章 經略壽春第283章 改變戰略第234章 朝陽門第83章 老熟人第291章 攻佔迪化第71章 故人復東來第180章 蘇天福第255章 王爵封濫第246章 巷戰第274章 新疆叛亂第三百六十四章 第118章 朝會第197章 麻煩第361章 京都城外第123章 落難第85章 天子上諭第191章 再遇故人第44章 請纓第98章 暫居林家第54章 夜談(下)第321章 罪孽滔滔第249章 遇刺第231章 全才第89章 戰前準備第152章 列強有多強第174章 大清洗(下)第153章 柏葰案第295章 犯險第71章 故人復東來第272章 再見龔橙第64章 景德鎮之戰(六)第80章 探監第172章 出宮第289章 輸血第187章 老李親征第70章 改組第19章 家法第6章 城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