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勤政殿議洋務(上)

“李大人對洋務倒是很精通的!”寶鋆笑眯眯的說到。

寶鋆這話粗聽是在稱讚李明峰,但是到倭仁等人耳中,味道卻不一樣了。精通洋務,這個詞語不難讓人聯想到李明峰曾經的身份——洋人翻譯。

李明峰也注意到了這個詞的挑撥意味,果然,老李仔細一瞧,倭仁、祁雋藻等人不是面帶嘲諷,就是飽含怒色。

一個假洋鬼子,竟然做起了一品總督,還敢將洋人那套拿到直隸來!這比割地賠款更不能讓他們接受。

“既然李卿家已經到了,寶鋆,你就把剛纔咱們議的事情說說吧,讓李大人給出出主意。”慈禧好似沒有發覺氣氛的詭異一般,坦然說道。

寶鋆應了一聲道:“李大人,現在北京大局已定,洋人又找了上來,要求咱們兌現去年的承諾。現在洋人在北京指了幾個地方,想要修建公使館。還要求設立通商大臣,管理商業,還要求咱們建立同文館,培養能聽得懂洋話,認得出洋文的學徒。這不,爲了這點事,幾位大人也是爭持不下,就等你來定奪了!”

李明峰連連搖手,道:“不敢,不敢!在下也就是提提意見、談談自己的看法罷了,至於事情到底如何做,還是要請議政王,六王爺做主!”

李明峰知道,奕?肯定是同意設立同文館、使館的。但是這事在倭仁、祁雋藻等正途科舉出身的保守派眼中卻是大逆不道的,誰要是表明態度贊同,誰就成了衆矢之的。所以這幫人才將李明峰推出來,讓他當這箭靶子。

老李想要後退,卻也不行,因爲他現在在保定所做的一切都看在大家眼中,他要是主張排洋,那豈不是打自己嘴巴子?一會別人提起來保定的事情,他就騎虎難下了。所以形勢逼得他必須贊同洋務,並且要爲發展洋務找出足夠多的理由。

這就是寶鋆的精明之處,將你推出去,你還只能硬着頭皮往前衝,絲毫不能後退。但是老李也不是善茬子,最後還是提醒了那些保守派一句:我只是提建議,最終事情都是要由奕?做主的。假如真的通過了發展洋務的決議,那主要責任也是奕?的,不在我!

不理會神色不善的奕?,李明峰繼續說道:“公使館的事情,那是《北京條約》上寫的清清楚楚的,而且那是外務,我是疆臣,所以我就不多說了!

通商大臣和同文館,我是同意設立的。現在天津、廣州、上海等諸口已經開了,以後華洋之間貿易肯定不斷,假如不設通商大臣,恐怕衆多事物無法理順。

同文館實際上就是培養翻譯的,以後華洋貿易,中外友好,若是連語言都不通,如何交往?”

三個問題,李明峰避重就輕,挑最簡單的,同樣也是對他來說最重要的分析回答。通商大臣一旦設立,這個位置肯定是落到他的身上,因爲天津畢竟是他的管轄地,朝廷不可能將其另劃出去。

至於同文館,他在保定已經設立了,所以他也不可能在這裡提出反對意見。這樣一來,這兩個問題李明峰只能堅決的表態支持。

但是,實際上衆人分歧最大的公使館問題,李明峰卻避開了。

公使館的設立,嚴重的挑動了保守派的神經,爲他們所不容。當初《天津條約》簽訂之後,朝中就因爲公使館問題吵成一團,最終咸豐帝聽從了保守派的建議,撕毀了條約,直接導致了英法聯軍進攻北京。

這次《北京條約》中詳細的寫上了在京設立公使館,但是朝中最頑固的倭仁等人仍然不能接受這個條款。他們認爲,大清乃是萬國之首,四方蠻夷只需上貢來朝,一切事物由理藩院辦理便可,要公使館何用?

而且條約上寫的清清楚楚,以後華洋平等,洋人的公使見皇帝都不需下跪,這豈不是將大清的顏面丟的一乾二淨?這些保守派認爲這一條已經嚴重的損害了皇帝威嚴,君辱臣死,某些極端的大臣,甚至已經做好了拼死進諫的準備。

倭仁、祁雋藻等人對這一條真是恨之入骨。但是這條和李明峰無關,北京設不設公使館都不影響保定的工業化進程,所以老李很明智的迴避了這個問題。

“李大人的意思是說通商大臣和同文館很有必要設立,但是公使館卻可以不用設立?”新任的兵部尚書文祥問道。

“通商大臣和同文館本官是贊成設立的,至於公使館的事情,屬於外務,理當有禮部尚書寶鋆大人和總理衙門領班大臣六王爺決定。根據祖宗家法,下官是地方上的官員,無權插手這事!”李明峰道。

奕?等人就等着李明峰說“同意”或者“不同意”,但是老李卻死活不肯鬆口。

實際上衆人心中都明白,公使館是必須設立的,因爲條約上寫的清清楚楚。一旦反悔,勢必會惹怒洋人,到時候英法聯軍捲土重來,事情恐怕就不僅僅是北京被攻破,圓明園被燒燬這麼簡單了。

不過,心裡明白是明白,但這個“賣國”的罪名還是需要有人來背的。奕?、文祥、寶鋆都不想背,所以衆人就把這個“重任”交給李明峰了。但是現在李明峰卻不去接手這個“重任”,衆人也不知該如何將這齣戲演下去了。

“六王,哀家想聽聽你的意見。”慈禧太后對衆人心裡的小算計瞭如指掌,她一出言就將恭親王這個幕後黑手推到了前臺。

李明峰對着慈禧太后微微一笑,算是感謝她在關鍵時刻替自己解圍,慈禧也微微一笑,點了點頭。

聽到聖母皇太后點名讓六王說話,頑固派的倭仁、祁雋藻、周祖培都將目光轉向了他。

奕?皺着眉頭從椅子上站了起來,略一猶豫道:“回聖母皇太后,本王認爲公使館設也可,不設也可!從咱大清的角度考慮,當然還是能不設爲好,但若是不設,恐怕要被洋人抓住把柄,說咱們不講信譽。

本王也知道,衆位大人都想不設公使館,但是這事的主要問題不在咱們,在洋人。只要洋人放棄了這個條款,咱們自然不用設立。”

倭仁頗爲不悅的說道:“那些洋鬼子自高自大,傲慢無比,讓他們乖乖的放棄,怎麼可能?老夫看,只有武力驅逐洋鬼子纔是最可行的!”

去年和英法聯軍進行的北京和談是奕?全權主持的,《北京條約》也是奕?簽訂的,在倭仁等頑固派眼中,奕?本身也不是什麼好鳥。

因爲奕?和洋鬼子廝混在一起,又奸猾無比,所以頑固派衆人才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做——“鬼子六”。

奕?早知道倭仁對他有意見,所以此刻聽到他話中帶刺,也不在意,繼續說道:“直隸總督李明峰大人向來與洋人交好,本王提議,不如讓李明峰大人去找洋人說項,讓他們取締這條算了!”

慈禧將目光落在李明峰的身上,輕聲道:“李大人的意思?”

李明峰剛剛坐下卻又站了起來,朗聲說道:“古人云,位卑未敢忘憂國,況臣身居朝堂呼?臣一切以兩宮太后和恭王爺馬首是瞻!

假如恭王爺說不讓洋人設立使館,臣就去洋人那裡轉達朝廷的意思。假如朝廷準備武力驅洋,臣也願爲馬前卒,先將保定的洋人全部驅逐出境!”

沒等衆人開口,兵部尚書文祥先怒斥道:“胡扯!恭王爺何時說不讓設公使館了?李明峰!假如因爲你假傳王爺的命令,引起華洋衝突,到時候小心你吃罪不起!”

文祥當初親自率領豐臺大營的士兵去圓明園圍攻洋人,結果差點全軍覆沒。那次戰役徹底的震撼的文祥,從此之後,他從一個主戰派變成了主和派。原因無他,就是因爲他已經明白,大清實在不是洋人的對手,即便再打十次,也是有敗無勝。

此刻文祥聽到李明峰提出要武力驅洋,而且還把這個提議的主人換成了恭親王。假如真的華洋再起戰事,那恭親王豈不成了罪人?他豈能不急?

李明峰笑着說道:“本官人微言輕,豈敢假傳王爺命令?但是王爺讓臣去說項,臣卻不知王爺立場,這該如何去說?”

奕?語氣生硬的答道:“本王的立場當然是儘量不設公使館,你就按這個去說。最好連賠的銀子也讓洋人再還回來!”

奕?此刻已經有些近乎無賴了,他交給李明峰的任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別說那些已經送出去的銀子了,就是公使館的事情李明峰也辦不了。

但是隻要老李接下了這個任務,到洋人那裡去說項,老李肯定會因此得罪洋人。得罪洋人倒無妨,問題是得罪了洋人之後,事情也辦不下來,到時候奕?還可以藉口李明峰辦事不利,給他來個不小的處分。

反正無論是恭王黨還是頑固派,都看李明峰這個假洋鬼子不順眼,只要有人提出將李明峰降個一兩級,想必一定是滿朝文武都是齊聲贊同。

假如李明峰不同意去找洋人說項,鬼子六又可以把“賣國”“媚洋”的帽子拋給老李。

所以,李明峰是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

但是今天的李明峰早非吳下阿蒙了,奕?要想這麼簡單就陰到他,那他這些年也白混了。

李明峰神情嚴肅的說道:“要讓洋人放棄設立公使館,共有三條路可走。第一,就是武力驅洋,將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洋人徹底的絞殺,禁止中外交往;第二,就是以利誘洋,也就是割地賠款,換取外國公使不駐京;第三,以仁義化洋,就是用仁義之道感化洋人,讓他們自動退去。

臣認爲第三條最爲可行,到時候只要請倭中堂、祁大人、周大人到洋人面前講一通仁義道德,肯定會將他們感化。沒準洋人的國王聽了他們公使的轉述,還能因爲仰慕我天朝文化,而率衆來朝呢!”

李明峰此言一出,倭仁、祁雋藻等人臉色通紅,本想反駁,卻不知如何開口。他們雖然迂腐,但是可不傻,李明峰提議帶着他們去講仁義道德,好感化洋人,這純粹就是在取笑他們。

李明峰不理會臉色難看的衆人,繼續說道:“諸位大人,明峰的提議都講的清清楚楚了,至於到底選擇以武驅洋,還是以利誘洋、以仁義化洋,那還是需要諸位做主的。只要諸位把事情定下,明峰就可以去執行了!”

李明峰言畢就退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再也不吭聲了,留下滿堂的大臣面面相覷,誰也不知該如何說。

李明峰這一招用的很絕,從他的表態上看,他簡直就是個最頑固、最強硬的主戰派,但是他卻又充分的利用了自己權職不高的特點,將一切事物都推了出去。

“老子就是個執行工具,你們怎麼決定,老子就怎麼幹!誰也挑不出老子毛病!只要你們敢和洋人翻臉,敢和洋人打仗,老子也捨得將洋人從保定都趕出去!”李明峰心中暗想。

“什麼以利誘洋?純粹就是賣國!本官不同意!”脾氣暴躁,性情耿直的文祥先表態了。

“洋人性同犬羊,和他們談仁義,純粹就是對牛彈琴,荒謬的很,這個辦法也不可行!”寶鋆也說道。

“對!洋人性同犬羊,不識禮儀,不可以仁義教化!”祁雋藻連忙說道。

否定了這兩條,那就只剩下武力驅洋一個辦法了,這個問題太過敏感,談到這,衆人也不吭聲了,目光都瞧向了奕?。

他是議政王,這種大事還是要看他的表態。

第297章 反叛第298章 血戰阿克蘇第17章 黴運連連第290章 近代醫學鼻祖第177章 小村談判(下)第61章 景德鎮之戰(三)第261章 再見慈禧第203章 鐵帽子王第165章 勤政殿議洋務(下)第119章 跋扈的贊鑲大臣第65章 景德鎮之戰(七)第184章 營破第349章 幕府內鬥(上)第13章 再遇敲詐第356章 江戶城破第138章 僧格林沁第160章 容閎第311章 密議第143章 乾清宮第118章 朝會第54章 夜談(下)最終章中華帝國第51章 韋志俊第91章 激辯第84章 再遇額爾金第9章 貪得無厭第361章 東山密談第129章 逃離第257章 交易第164章 勤政殿議洋務(上)第317章 政治掛帥第1章 外國精神病患者第250章 聖庫第282章 英國也不是個好鳥第354章 江戶城下第239章 決戰前夕(中)第264章 東北開禁第99章 恭王府第215章 天王上朝第357章 各有打算第290章 近代醫學鼻祖第276章 沙俄的野心第330章 朝鮮局勢進展(上)第331章 朝鮮局勢進展(中)第26章 議和大臣第196章 意外 絕對是意外第282章 英國也不是個好鳥第95章 禮部第218章 廬州城下第150章 得罪一批人第45章 抵達第15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下)第155章 保定第3章 身負血海深仇的大清貴族第76章 密談第113章 再入北京第25章 北上第82章 長春園第232章 羣策羣力第133章 各路援軍第97章 回京第231章 全才第315章 討價還價第104章 廬州戰役(二)第205章 英雄末路第254章 《資政新篇》第137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83章 老熟人第167章 隱秘第155章 保定第337章 抵達神戶第184章 營破第230章 意外第228章 韋志俊的勸說第163章 入京第18章 再回林家第327章 風俗第89章 戰前準備第44章 請纓第166章 大敗第15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下)第54章 夜談(下)第178章 兄弟相聚第75章 英國首相第212章 商議出征第86章 通州之戰第231章 全才第283章 改變戰略第176章 小村談判(上)第323章 勸降第266章 內部矛盾第146章 圍攻崇文門第254章 《資政新篇》第280章 刀客楊嘉第100章 簽訂《北京條約》第272章 再見龔橙第15章 逃命第三百四十八章第145章 醉仙樓(下)
第297章 反叛第298章 血戰阿克蘇第17章 黴運連連第290章 近代醫學鼻祖第177章 小村談判(下)第61章 景德鎮之戰(三)第261章 再見慈禧第203章 鐵帽子王第165章 勤政殿議洋務(下)第119章 跋扈的贊鑲大臣第65章 景德鎮之戰(七)第184章 營破第349章 幕府內鬥(上)第13章 再遇敲詐第356章 江戶城破第138章 僧格林沁第160章 容閎第311章 密議第143章 乾清宮第118章 朝會第54章 夜談(下)最終章中華帝國第51章 韋志俊第91章 激辯第84章 再遇額爾金第9章 貪得無厭第361章 東山密談第129章 逃離第257章 交易第164章 勤政殿議洋務(上)第317章 政治掛帥第1章 外國精神病患者第250章 聖庫第282章 英國也不是個好鳥第354章 江戶城下第239章 決戰前夕(中)第264章 東北開禁第99章 恭王府第215章 天王上朝第357章 各有打算第290章 近代醫學鼻祖第276章 沙俄的野心第330章 朝鮮局勢進展(上)第331章 朝鮮局勢進展(中)第26章 議和大臣第196章 意外 絕對是意外第282章 英國也不是個好鳥第95章 禮部第218章 廬州城下第150章 得罪一批人第45章 抵達第15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下)第155章 保定第3章 身負血海深仇的大清貴族第76章 密談第113章 再入北京第25章 北上第82章 長春園第232章 羣策羣力第133章 各路援軍第97章 回京第231章 全才第315章 討價還價第104章 廬州戰役(二)第205章 英雄末路第254章 《資政新篇》第137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83章 老熟人第167章 隱秘第155章 保定第337章 抵達神戶第184章 營破第230章 意外第228章 韋志俊的勸說第163章 入京第18章 再回林家第327章 風俗第89章 戰前準備第44章 請纓第166章 大敗第15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下)第54章 夜談(下)第178章 兄弟相聚第75章 英國首相第212章 商議出征第86章 通州之戰第231章 全才第283章 改變戰略第176章 小村談判(上)第323章 勸降第266章 內部矛盾第146章 圍攻崇文門第254章 《資政新篇》第280章 刀客楊嘉第100章 簽訂《北京條約》第272章 再見龔橙第15章 逃命第三百四十八章第145章 醉仙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