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分爲《林戰》《突戰》《敵強》《敵武》《山兵》《澤兵》《少衆》《分險》等八篇,主要強調各種特殊的地形作戰中的戰術及其他應注意的問題。不但要佔據有利的地形,而且要善於利用各種地形,只有這樣,才能在戰場上爭取主動,從而取得作戰的勝利。
林戰第一:森林作戰,以守則固,以戰則勝
林間木疏,以騎爲輔,戰車居前,見便則戰,不見便則止。林多險阻,必置衝陣,以備前後。三軍疾戰,敵人雖衆,其將可走。更戰更息,各按其部,是爲林戰之紀。
武王問太公曰:“引兵深入諸侯之地,遇大林,與敵分林①相拒。吾欲以守則固,以戰則勝。爲之奈何?”
太公曰:“使吾三軍分爲衝陣②,便兵所處③,弓弩爲表,戟楯爲裡。斬除草木,極廣吾道,以便戰所。高置旌旗,謹敕④三軍,無使敵人知吾之情,是謂林戰。
“林戰之法,率吾矛戟,相與爲伍。林間木疏,以騎爲輔,戰車居前,見便則戰,不見便則止。林多險阻,必置衝陣,以備前後。三軍疾戰,敵人雖衆,其將可走。更戰更息⑤,各按其部,是爲林戰之紀⑥。”
①分林:敵我雙方各佔據一部分森林地帶。
②衝陣:即四武衝陣。
③便兵所處:指便於部隊進行戰鬥行動的處所。
④謹敕:嚴格地約束。
⑤更戰更息:輪番戰鬥,輪番休息。
⑥紀:原則,準則。
武王問太公說:“率軍深入敵國境內,遇到茂密的叢林,與敵軍各佔一方林地對峙。我想要防禦就能穩固,進攻就能取勝,應該怎麼辦?”
太公答道:“將我軍部署爲衝陣,安排在便於作戰的地方,在外層佈設弓弩,在裡層佈設戟楯,砍伐草木,開拓道路,以便於我軍行動。我軍要高掛旌旗,嚴格約束全軍,不能使敵軍瞭解我軍情況,這就是所說的林地作戰。
“林地作戰的方法是:將我軍使用矛、戟等不同兵器的士兵,混合編隊。如果林中樹木較少,就派騎兵輔助作戰,把戰車配置在前面,發現有利的機會就戰鬥,否則就停止。如果森林中險阻地段和突發狀況比較多,就必須部署衝陣隊形,以防備敵人偷襲我軍前後。如果敵軍來犯,必使全軍迅速勇猛地進行戰鬥,這樣,敵人即使人數衆多,也會被我軍擊退。我軍在戰鬥過程中要輪番作戰,輪番休息,各部均按編組行動,這就是林地作戰的一般原則。”
本篇詳細講述林野作戰的戰術方法。林野作戰要追求“守則固”“戰則勝”,在兵力分部上,部隊編爲“四武衝陣”。將弓箭部署在外,戟楯在裡層。外圍斬除草木,開闢道路以利於戰鬥。在行軍過程中,嚴格約束三軍不得透露我軍軍事部署,違者斬立決。在部隊部署上,矛戟部隊作爲戰鬥主力,劃分爲若干小隊,相互支援。
若林木稀疏,則騎兵平鋪兩翼,輔助戰車,若發現敵方,第一時間搶先機戰鬥。如遇被對方先發現、中埋伏等不利時機,便立刻撤退。若遇到林內險道時,將主力部隊變爲“四武衝陣”,防止敵人前後夾擊。如敵人從一方來攻,與敵接戰速戰速決,隨後換另一部隊前來支援,四路分隊輪流與敵交戰,輪流休息,方可取勝。
明末清初,北方蒙古族以漠西厄魯特蒙古、漠北喀爾喀蒙古、漠南蒙古三大部落爲首。厄魯特部落的準噶爾部勢力最強,爲其他三部之首。到噶爾丹爲首領時,準噶爾的勢力範圍已經悄然擴大,噶爾丹強盛的兵力使其分裂割據的日益膨脹。在沙俄的蠱惑下,噶爾丹發動了一系列分裂祖國的大規模兵變。康熙二十七年(1688),噶爾丹以日行千里的三萬鐵騎從伊犁向東行,繞過杭愛山,劍指喀爾喀。喀爾喀守軍看到敵軍兵臨城下,十萬火急地向清廷求助。康熙二十九年(1690)六月,康熙在警告無效後,御駕親征喀爾喀,在烏蘭布通擊退噶爾丹。噶爾丹奸詐無比,使金蟬脫殼計逃脫,但他分裂的野心並未覆滅,不久後再次召集亡命徒捲土重來。康熙三十四年九月,噶爾丹再率三萬鐵騎作亂,揚言借得俄羅斯鳥槍兵六萬,邊境情況危急。
在如此危急的形勢下,康熙決定身先士卒再次親征。次年二月,康熙集結九支軍隊,以東路爲先鋒,西路爲主將,以兩翼之勢策應中路大舉前進。東路九千人,由黑龍江將軍薩布素率領跨興安嶺西進,以克魯倫河爲界實行牽制性側擊。由撫遠大將軍費揚古爲統帥,率領四萬六千人由西路進發,過歸化、寧夏,越沙漠,並由此北上,徹底切斷噶爾丹西逃的路線。康熙御駕親征中路,與其他兩路夾攻,使其腹背受敵。噶爾丹連夜率部西竄。五月十三日,清西路軍進抵土剌河上游的昭莫多(今蒙古烏蘭巴托東南),在噶爾丹敗軍十五公里外紮營,欲守株待兔。
費揚古將部隊分散,以使敵方輕敵。他將一部依山列陣於汗東,一部死守土剌河佈防,主力騎兵隱蔽於樹林中且全部下馬,待聽到號角響起再上馬衝敵。孫思克作爲振武將軍率步兵居中,扼守山頂以獲取有利信息。而後,清軍略施小計,用四百騎兵前來誘敵,噶爾丹一路兵敗如山倒,看敵方區區百名騎兵也敢橫刀立馬於此,暴怒之下失去冷靜,率部大舉壓進,至昭莫多入伏。噶爾丹意圖強攻,企圖佔領清軍控制的山頂。孫思克將軍率兵據險死守,雙方酣戰一天,未分勝負。此刻,費揚古率領的沿河伏騎分兵一部已經迂迴到敵軍後方,另一部已經衝進敵軍陣營,強襲其家眷、輜重。據守山頭的孫思克看到敵軍後方的綠營軍,羣情激奮下也大呼出擊。三面夾擊之下,噶爾丹軍大亂,只得奪命北逃。清軍連夜追擊三十餘里,大敗敵軍,擊斃噶爾丹之妻,噶爾丹最後僅率數十人向西逃竄。
清軍利用昭莫多的特殊地理環境,以逸待勞,巧設伏兵,痛擊敵人,最終贏得大勝。
突戰第二:如何應對敵人突襲
敵人以我爲守城,必薄我城下。發吾伏兵,以衝其內,或擊其外。三軍疾戰,或擊其前,或擊其後。勇者不得鬥,輕者不及走,名曰突戰。敵人雖衆,其將必走。
武王問太公曰:“敵人深入長驅,侵掠我地,驅我牛馬;其三軍大至,薄我城下。吾士卒大恐;人民繫累①,爲敵所虜。吾欲以守則固,以戰則勝。爲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謂之突兵②。其牛馬必不得食,士卒絕糧,暴擊而前。令我遠邑別軍③,選其銳士,疾擊其後。審其期日,必會於晦④。三軍疾戰,敵人雖衆,其將可虜。”
武王曰:“敵人分爲三四,或戰而侵掠我地,或止而收我牛馬。其大軍未盡至,而使寇薄我城下,致吾三軍恐懼。爲之奈何?”
太公曰:“謹候敵人,未盡至,則設備而待之。去城四里而爲壘,金鼓旌旗,皆列而張。別隊爲伏兵。令我壘上多積強弩,百步一突門⑤,門有行馬。車騎居外,勇力銳士隱伏而處。敵人若至,使我輕卒合戰而佯走;令我城上立旌旗,擊鼙鼓,完爲守備。敵人以我爲守城,必薄我城下。發吾伏兵,以衝其內,或擊其外。三軍疾戰,或擊其前,或擊其後。勇者不得鬥,輕者不及走,名曰突戰⑥。敵人雖衆,其將必走。”
武王曰:“善哉。”
①繫累:拘禁、縶縛。
②突兵:擔任突擊作戰任務的部隊。
③遠邑別軍:駐紮在遠處的另一支部隊。
④晦:陰曆每月的三十日爲晦日。此處意爲無月光的黑夜。
⑤突門:在城牆或壘壁上預先開設的便於部隊出擊的暗門。一般由城牆內向外挖,外面留四五寸不挖透。部隊出來時,臨時將其推倒,突然出擊。
⑥突戰:突然出擊。
武王問太公說:“敵人**,侵犯我國,掠奪我國牛馬,敵軍蜂擁而至,兵臨城下。我軍士卒極爲恐慌,民衆被拘禁成爲俘虜。在這種情況下,我想進行穩固的防守,進行必勝的戰鬥,該怎麼辦?”
太公答道:“這樣的情況,稱爲‘突兵’。這種軍隊的牛馬必定缺乏飼料,士卒必定缺乏糧食,所以才瘋狂地進攻我軍。在這種情況下,應命令我駐紮在遠方的其他軍隊,精心挑選強壯的士兵,迅速偷襲敵人的後方,一定要詳細計算並確定會攻的時間,務必使其在黃昏時與我軍會合,兩軍聯合猛烈地和敵人作戰。這樣,即使敵人衆多,敵將也會成爲我軍的俘虜。”
武王問:“如果敵軍分爲三四部分,以一部分兵力向我進攻,侵佔我方土地,以一部分兵力掠奪我方牛馬財物,它的主力部隊還未完全到達,而一部分士兵進逼我城下,使我全軍恐慌,應該怎麼辦?”
太公答道:“我方應仔細觀察情況,在敵人未完全到達前就作好準備,嚴陣以待。在離城四里的地方築起營壘,把金鼓旌旗都佈列張揚起來,並派一支部隊埋伏在附近。令我營壘上的軍隊多集中強弩,每百步設置一個暗門,以便部隊出擊,門前安置拒馬等障礙物,在營壘外面佈置戰車、騎兵,將精銳士卒埋伏起來。如果敵人來到,先派我輕裝部隊與敵交戰,假裝戰敗逃跑,並令我守軍在城上豎立旌旗,擂鼙鼓,作好充分的防守準備。敵人就會認爲我主力在防守城邑,必然進逼城下。這時,我軍突然出動伏兵,攻入敵軍陣內,或攻擊敵軍陣外。同時再令我全軍迅猛出擊,勇猛戰鬥,一部分攻擊敵人前方,一部分攻擊敵人後方,使勇敢的敵人無法戰鬥,輕裝騎兵也來不及逃跑。這種作戰方法稱爲‘突戰’。敵人雖然衆多,其將領也必定會戰敗逃走。”
武王說:“說得太好了!”
本篇講述反擊敵軍突然襲擊以及誘敵攻城而突襲敵人制勝的戰法。首先論述敵人**攻擊我方城池,謹記“守則固”“戰則勝”,必須針對敵軍因長途跋涉而造成的身體疲乏,以及攜帶糧草不多、兵器運送不及時的弱點,令我軍遠方的精銳部隊截斷其退路。然後,再同城內被圍部隊約定會攻日期,儘量選擇月光晦暗的黑夜,對敵實行內外夾擊。
接着進一步論述敵人分路來襲、侵略我營或已攻至城下而大軍尚未到達的情形,應先弄清敵情,作好準備,在城外設置伏兵。同時完善城防設置,裝做極力守城的樣子,引誘敵軍攻城。這時我軍快速發劫伏兵,四面包圍,讓其進退不得,即可大敗敵軍。
在城池被敵軍包圍的情況下,要想取得守城戰的勝利,有兩個條件:第一是城內部隊頑強防守,爭取時間,拖垮攻城敵軍;二是以最快速度爭取援助,這樣裡應外合,內外夾擊,即可擊敗敵軍。
滿寵,字伯寧,山陽昌邑人,三國時期魏國將領。
黃初六年(225)十月,大將軍滿寵隨魏文帝曹丕南征東吳。曹丕率領部隊進軍至精湖宿營時,滿寵率諸軍在前,與吳軍隔江相望,這時正巧趕上“夕風甚猛”的天氣。
滿寵告誡諸將:“今天晚上風很大,敵人必定會來火燒我軍營寨,大家作好準備。”然後部署部隊認真作好了應敵突襲的準備。
到了半夜,吳軍果然派十路人馬前來偷襲燒營。等吳軍一到,滿寵便率軍突然出擊,打敗前來偷襲的吳軍,創造了以突襲反偷襲的成功戰例。
突襲作爲一種戰術,良將用之可破敵一萬,愚將用之可自損八千。
敵強第三:敵強我弱,如何退敵
明哉!王之問也。當明號審令,出我勇銳冒將之士,人操炬火,二人同鼓。必知敵人所在,或擊其表,或擊其裡。微號相知,令之滅火,鼓音皆止。中外相應,期約皆當。三軍疾戰,敵必敗亡。
武王問太公曰:“引兵深入諸侯之地,與敵人衝軍①相當。敵衆我寡,敵強我弱。敵人夜來,或攻吾左,或攻吾右,三軍震動。吾欲以戰則勝,以守則固。爲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謂之震寇②。利以出戰,不可以守。選吾材士強弩,車騎爲之左右,疾擊其前,急攻其後;或擊其表,或擊其裡。其卒必亂,其將必駭。”
武王曰:“敵人遠遮我前,急攻我後,斷我銳兵,絕我材士。吾內外不得相聞,三軍擾亂,皆敗而走,士卒無鬥志,將吏無守心。爲之奈何?”
太公曰:“明哉!王之問也。當明號審令,出我勇銳冒將之士,人操炬火③,二人同鼓。必知敵人所在,或擊其表,或擊其裡。微號④相知,令之滅火,鼓音皆止。中外相應,期約皆當。三軍疾戰,敵必敗亡。”
武王曰:“善哉。”
①衝軍:突擊的軍隊。
②震寇:使我軍感到震恐的敵軍。意爲在夜間對我實施強襲之敵。
③炬火:火把。
④微號:暗號。
武王問太公說:“帶兵深入敵國境內,與敵軍短兵相接,敵衆我寡,敵強我弱,而敵人又在夜裡偷襲我軍,有的攻我左翼,有的攻我右翼,使我全軍恐慌。我想進行必勝的進攻、穩固的防禦,應該怎麼辦?”
太公答道:“這樣的狀況叫做‘震寇’。對付這樣的敵人,我軍出戰有利,而不適宜防守。我軍應該挑選強兵勁弩,以戰車、騎兵爲左右兩翼,兇猛地攻擊敵人正面和敵人側後。或者攻擊敵人陣外,或者攻擊敵人陣內。這樣敵軍陣勢必然混亂,敵方將領也一定會驚恐失措。”
武王問:“敵軍如果在遠處阻截我軍前方,迅速地攻擊我軍後方,阻斷我方精銳部隊,阻止我方援軍,使我軍前後方失去聯繫,導致全軍混亂,四處逃散,士兵失去鬥志,將帥無心固守,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