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節 西藏乃是重地

今天是上午去了常州剛回來,下午還要去單位補一個班,這章是半夜兩點起牀碼出來的,等會還有一章。看在我勤快的份上,

孫中山帶着同盟會元老訪問坤甸的消息見報後,熊克武與溫生纔等人也在商量着對策,同盟會與李秉衡集團的合作陷入低潮後,四川所幸有溫生才力主,雙方在四川的活動纔沒有半途而廢。尤其是辛苦拉起的一支隊伍仍然在溫生纔不遺餘力的支持下成爲了一個七千多人的加強旅,等到在會理開設的小型軍校成立後,經過軍官培養與擴編,該師將在明年正式升格爲一萬二千餘人的乙種師。

這個消息由溫生才傳達給熊成基與熊克武後,兩人都高興壞了,這預示着李秉衡開始正式在四川經營,如果說之前全是打基礎的話,那接下來該是大舉進入了。而孫中山對坤甸的造訪,也似乎預示着西南戰略即將重啓。幾人都不是笨人,這兩天一直在商議着接下來的工作安排。

溫生才義薄雲天,年齡又長,軍中從上到下沒有一個不敬服他的。忠厚的副旅長兼第二團團長熊克武常常告誡手下的川籍官兵,不能生出川人地域偏見,要堅決服從熊旅長等人的命令。其實不用他多加提點,川籍官兵也都知道熊成基與溫生纔等人的品格。

溫生才自幼失牯,嚐盡了人間冷暖,年齡又長,常以老大哥的身份對這幫在川西這個苦地方同甘共苦的兄弟們很是照顧,雖然不參加軍務,但在後勤上頗多照顧,盡心盡力,李秉衡常常體恤他,給他從南洋送來不少物事,常常剛到營地就隨手分給其他弟兄,用自己的錢給家裡窮苦的弟兄補貼家用,照顧對方家人,衆人都看在眼裡,常常感動萬分。

熊成基、熊克武、倪映典與佘英等人以親兄視之,幾人感情甚深,在四川的合作無間也讓他們培養出了足夠的默契。

“哥老會的兄弟請示是否在廣安發動起義,我之前覺得沒有必要,我們在這裡有更重的任務,這邊的鋼鐵廠與軍工廠建起來,比發動十場起義都管用。可如今孫先生到坤甸了,很有可能會重新發動西南幾省的同時起義,你們怎麼看?”熊克武是厚眼泡,看起來一臉忠厚,實際是個倔強之人,心中極有主見,也是標準的軍人,原則性極強。

溫生才笑着聽完,又看着熊成基說道:“味根呢?你是什麼看法?”

熊成基長笑一聲,說道:“我之前只知道軍事,如今跟着兄長建設的多了,才知道工業的緊要。即便我們一城一地之勝,但對全局無益,當以西南戰略爲主。不然就憑我們手中的兵力出其不意說不得能攻入成都,到時候還是無濟於事。當初我們安慶與杭州都攻了下來,最後還是形勢不由人。不能再幾十人幾百人就貿然的起事,憑添犧牲罷了。”

溫生才爲熊克武撣去肩膀上的灰土,笑着說道:“光華馬上要有大手筆,千萬將會理六縣看緊了,到時候這裡乃是建設要地。此外,在雲南、貴州兩地的護礦隊再增派過去些,那裡的幾處大礦都是光華反覆交代要抓在手裡的,如今我掌管西南數省的礦務,這幾省盜匪又多,礦務局多掌握些武力也是名正言順。讓那些會黨弟兄不要冒險,靠着護礦隊逐漸的掌握這幾省的地盤將我們這裡的土地政策推行,到時興辦工業,拉攏地方勢力,一呼百應,革命何愁不成?我們要着眼大事,不能憑着一腔熱血。沒遇見光華時,我也跟你們一般的不顧一切,如今有了更好的路,我們爲什麼不走?”

熊克武站的筆直,木訥的表情後面全是暖意在身周流動。

“明日我便回成都,等那邊公事完了,就去重慶碼頭,那邊又有一批東西從南洋過來,到時候有你們樂的。”

熊成基樂呵呵的搓着手,就連熊克武也是眼睛發亮,去年運過來的拖拉機等農業機械以及工程機械添了無上助力,早就聽說要過來一批重型卡車,根據這裡的路況將會專門設計軍用卡車,這就意味着到時候擁有大量重型火炮將成爲現實。

“我到這邊來轉了些日子,成都的那幫官僚恐怕早以爲我喪身於匪患中了,這次回去,怕是要驚他們一驚。”溫生才爽朗的笑道。

“哼,自從錫良出任雲貴總督後,那邊的一幫官僚越發的不像話了,不過錫良前幾天被授爲欽差大臣,總督奉天、吉林、黑龍江東三省的事務後,立憲派要員李經羲將接任,雖然之前我們與錫良合作了多次,但我們在雲貴的防備要加大,不能掉以輕心。”對錫良素有好感的熊克武說道。

溫生才嘆息道:“錫良此人正直清廉、勤政務實,是滿清官員中難得的政績頗佳,又仁慈友愛,作風樸實的的,我與他短短相交,若不是滿漢之爭,說不得將他當個知己好友。”

錫良到了雲南後,根據教育落後、財政拮据、外交棘手等情況進行了大力的整頓,重點抓了整頓吏治、興辦學校、整頓軍備、修築鐵路、禁止鴉片等工作,並且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李秉衡讓溫生才親自與他商談修建成昆鐵路一事,事情剛有眉目便調任,讓溫生纔多有遺憾。

“川滇邊務大臣趙爾豐多次鎮壓我革命起義,手上沾滿了我同志鮮血,他的兄弟趙爾巽如今又是四川總督,我們在藏西南的活動多有不便,要不是兄長與錫良交厚,手中又有武力,恐怕他們對我等的礦務也要橫插一手。”說起四川的官場,熊克武有些氣惱。

溫生纔好言安撫,嘆道:“我對革命同志的犧牲也是痛心不已,我曾向光華申請暗殺趙爾豐,但光華極力勸阻,趙爾豐乃是干將,各爲其主,他治川邊藏務有大功,爲民族計,斷不可逞一時之快。”

見幾人默然無語,又緩緩說道:“光華曾說過,英、俄等國對西藏虎視眈眈,企圖通過西藏進入中國內地,打通從長江上游到下游的通道,進而控制整個中華。從而使得西藏對於我中華戰略地位之重,川藏邊路的自然與人爲阻礙,直接導致了中央與西藏間政治、經濟、文化交往的不暢達及信息溝通的不靈,更是直接成爲滿清政府對西藏實施有效控制的障礙。前幾年英國人在背後搗亂,藏邊土司等貴族頻頻作亂,趙爾豐臨危受命,在昌都鐵腕治藏,卓有成效,盡心盡力,若貿然殺之,對我等無益。”

李秉衡對趙爾豐在昌都的動作一直保持着關注,在將四川與雲南、貴州等地的開發工作向孫中山等人介紹的同時,也向他們解釋對清廷川邊藏務的支持,“藏爲川滇之毛,康爲川滇之皮。藏爲川滇之脣,康爲川滇之齒,且爲川滇之咽喉。我等在西南大手筆經營,其實英國人與邊務是關鍵,滿清反而不足爲患。清廷尚知道‘保藏即所以保兩川,保兩川即所以保湘、鄂、皖、豫、寧、蘇六省之腹地,不可謂不重大’。趙爾豐除了修建道路,架設橋樑開;改土歸流,廢除繁重的農奴勞役;鋪設川藏郵政線路;另外在各個要地設塘站屯兵,並且在邊區練兵、興學、採礦、開墾,這些若都能辦成,將來對西藏的統治將是個關鍵基礎。我讓練才向趙爾豐要了採礦權,並且幫助開墾與興學,護礦隊與護墾隊都是自己訓練的武裝力量。疏通川藏道路與郵政乃是重中之重,練纔在那裡開設洋灰廠、鋼鐵廠以及軋鋼、鋼絲廠,這邊與西門子合資的郵政公司前往該地區幫助架設郵政線路,都是爲了早日便利川藏往來。若是幾年後有了成就,資金也充足,我意架設川藏鐵路,從成都修到拉薩,將西藏牢牢的掌握在我中華手中。不僅是西藏,蒙疆、西北邊疆將來都是大患,當提前籌謀。”

衆人早對溫生纔在四川的種種神往不已,又聽得溫生才已插手川邊藏務,就連謝持、汪精衛等對李秉衡極爲不屑之人也是欽佩不已。

孫中山大聲叫好,連連稱讚道:“我一直說光華是個實幹家,做事都深謀遠慮,若是不說我們竟不知道已埋下這麼大一番伏筆,川邊藏務能理順,實乃我中華之幸。”

謝持等人紛紛問道:“川邊藏區艱苦,想必萬事不易,不知那邊可有什麼難處,我同盟會同志也好從旁相助。”

李秉衡誠懇說道:“其他都好辦,就是有兩個難處不得辦法,一是在那邊興學不易,缺少人才,沒人願意去那苦地方。二是醫療衛生條件差,雖然南洋這邊去了不少醫生,帶去不少醫藥,但這邊發展尚嫌不足,無法過多顧及那邊。”

孫中山認真的聽着,仔細記下,對着汪精衛等人說道:“我們也要儘儘力,多發動革命青年支援川邊,我看光華做的很對,熱血青年委實不易因革命起事而犧牲,應該讓他們的知識與才能用到實處,造反這些活計,還是交給我們這些亡命之徒的好。”

聽到他後面開起了玩笑,衆人都輕鬆的笑了起來。

汪精衛笑着說道:“我們慢慢想辦法,至於醫療,我看可以拜託在上海的張竹君女士,她在南市上海醫院任監院(院長),在上海醫學界頗有名望,又是展堂(胡漢民字)等人的好友,讓她登高一呼,定能有不少醫學人才願意入川。”

衆人紛紛應是,這些事須有有名望之人動員方能達成,讓張竹君出面正合適。

李秉衡聽得提起張竹君,不由想到:莫非就是那位女權運動的傑出女士?

第3章 產業規劃 第四節 洗衣機第437節 鬼子增稅了第390節 接收北京第139節 股災前的佈局第514節 登陸臺灣第484節 日本之牢籠第2章 初露鋒芒 第十五節 銀行第350節 瘋狂的好戰者第3章 產業規劃 第一節 歸來第353節 農業現代化第529節 終於第354節 收復唐努烏梁海第335節 政治難題第485節 戰爭前的默契第314節 江浙獨立第289節 數錢到抽筋第412節 土着軍團第161節 別後訴衷腸第468節 英國人發招了第457節 安西都護府第2章 初露崢嶸 第二節 轉移第531節 西北民族問題第4章 打造財團 第十六節 輕紡機械第298節 阿薩姆第206節 民族工業復興的號角第520節 李秉衡是朝鮮人第379節 西伯利亞的七寸第5章 蘭芳復國 第十八節 英國人的態度第235節 攝政王與總理第497節 能源佈局第510節 渾水摸魚第317節 漢口失陷第364節 中華元的首戰第318節 外圍襲擾第316節 定計川藏第110節 大族往事第486節 琉球海戰第297節 崖山之後無中華第137節 英國人的動向第285節 西康建省第111節 強力智囊第3章 產業規劃 第四節 洗衣機第1章 南洋盛舉 第十二節 徒弟們第374節 詭異的政府繼承第279節 停戰條約0第255節 滅絕的手段多種多樣第349節 聚焦東北第523節 血債血償第163節 華族後人第196節 打仗是爲了賣武器第331節 蛙跳戰術第452節 中亞種族仇殺第562節 混亂的格局第514節 登陸臺灣第415節 焦土政策第351節 公使團密會第339節 民族政策第286節 生了個兒子第258節 繼續訪問越南第127節 艦炮引來了日本人第464節 以直報怨第348節 北大倉第516節 北方四島第148節 年輕而瘋狂的國家第385節 四面楚歌第302節 飛機與飛艇第276節 以華工的名義(0)第357節 外交戰第381節 最後通牒否第200節 南華民主共和國第412節 土着軍團第5章 蘭芳復國 第一節 復國第一師第470節 美國有公主嗎第470節 美國有公主嗎第381節 最後通牒否第5章 蘭芳復國 第二十五節 重創敵軍第425節 狡兔三窟第289節 數錢到抽筋第170節 暴走的日本人第358節 外交立場第270節 新加坡大海戰第159節 一下子多了兩個老婆第530節 賑災第253節 南洋華人的報復第241節 英國入侵蘭芳的起源第452節 中亞種族仇殺第111節 強力智囊第479節 準備對鬼子動手第2章 初露鋒芒 第十一節 冰火兩重天第411節 讓步第1章 南洋盛舉 第十一節 過年第3章 產業規劃 第十二節 懲奸第465節 漁翁得利第218節 養活四萬萬人的大問題第173節 南沙羣島第528節 地震前兆第560節 經濟危機第264節 “強大”的意大利軍艦第410節 毒氣戰第114節 地頭蛇的心思
第3章 產業規劃 第四節 洗衣機第437節 鬼子增稅了第390節 接收北京第139節 股災前的佈局第514節 登陸臺灣第484節 日本之牢籠第2章 初露鋒芒 第十五節 銀行第350節 瘋狂的好戰者第3章 產業規劃 第一節 歸來第353節 農業現代化第529節 終於第354節 收復唐努烏梁海第335節 政治難題第485節 戰爭前的默契第314節 江浙獨立第289節 數錢到抽筋第412節 土着軍團第161節 別後訴衷腸第468節 英國人發招了第457節 安西都護府第2章 初露崢嶸 第二節 轉移第531節 西北民族問題第4章 打造財團 第十六節 輕紡機械第298節 阿薩姆第206節 民族工業復興的號角第520節 李秉衡是朝鮮人第379節 西伯利亞的七寸第5章 蘭芳復國 第十八節 英國人的態度第235節 攝政王與總理第497節 能源佈局第510節 渾水摸魚第317節 漢口失陷第364節 中華元的首戰第318節 外圍襲擾第316節 定計川藏第110節 大族往事第486節 琉球海戰第297節 崖山之後無中華第137節 英國人的動向第285節 西康建省第111節 強力智囊第3章 產業規劃 第四節 洗衣機第1章 南洋盛舉 第十二節 徒弟們第374節 詭異的政府繼承第279節 停戰條約0第255節 滅絕的手段多種多樣第349節 聚焦東北第523節 血債血償第163節 華族後人第196節 打仗是爲了賣武器第331節 蛙跳戰術第452節 中亞種族仇殺第562節 混亂的格局第514節 登陸臺灣第415節 焦土政策第351節 公使團密會第339節 民族政策第286節 生了個兒子第258節 繼續訪問越南第127節 艦炮引來了日本人第464節 以直報怨第348節 北大倉第516節 北方四島第148節 年輕而瘋狂的國家第385節 四面楚歌第302節 飛機與飛艇第276節 以華工的名義(0)第357節 外交戰第381節 最後通牒否第200節 南華民主共和國第412節 土着軍團第5章 蘭芳復國 第一節 復國第一師第470節 美國有公主嗎第470節 美國有公主嗎第381節 最後通牒否第5章 蘭芳復國 第二十五節 重創敵軍第425節 狡兔三窟第289節 數錢到抽筋第170節 暴走的日本人第358節 外交立場第270節 新加坡大海戰第159節 一下子多了兩個老婆第530節 賑災第253節 南洋華人的報復第241節 英國入侵蘭芳的起源第452節 中亞種族仇殺第111節 強力智囊第479節 準備對鬼子動手第2章 初露鋒芒 第十一節 冰火兩重天第411節 讓步第1章 南洋盛舉 第十一節 過年第3章 產業規劃 第十二節 懲奸第465節 漁翁得利第218節 養活四萬萬人的大問題第173節 南沙羣島第528節 地震前兆第560節 經濟危機第264節 “強大”的意大利軍艦第410節 毒氣戰第114節 地頭蛇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