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節 養活四萬萬人的大問題

“識華,有個問題直想問廖仲愷本正經的問一

連何香凝也是將詢問的眼光投向他。希望能夠得到解答。

“當初爲何並不認識我,就能把這個基金會交給我來打理?我們素昧平生,又無相交,你居然敢這麼膽大?說你魯莽好呢?還是怎的?”

李秉衡故作神秘的一笑,總不能告訴他們是從後世的歷史資料上看到他高風亮節兩袖清風,所以才放心任用他吧。

“着它,不過是曾經讀過廖先生的詩詞,知道有雙清樓罷了。”

他說的是廖仲愷當年岡結婚後的往卓,由於經濟窘迫,成親後只能修整兄嫂家屋頂曬臺上的破屋作爲“新房”這間房子矮小簡陋,是一間名副其實的斗室,但它高處獨居,完全不受樓下侄兒侄女們嬉笑打鬧的干擾。

何香凝和廖仲悄白天在這裡研讀詩文、談論時事,夜晚一起觀賞清淨明澈的月色。

中秋佳節,皎潔月色給他們斗室灑下一片清輝。何香凝觸景生情。寫下了“願年年此夜,人月雙清”的詩句。

他倆自得其樂,爲了紀念這種既可讀書又便賞月的幽靜愜意的讀書環境,把這間小屋命名爲“雙清樓”

何香凝不知道剛纔他們討論的乃是經濟之事,以爲是尋常家長裡短一些往事罷了,笑着說道:“想不到李先生也知道此典故,見笑了。不過是自娛自樂的安慰,年少時只求理想之高遠,心境之淡遠,一心求知識。”

“這基金會也好,復興大學也好。讓我們的思想卻變了,知道原來自己也可以做些事情,而不是遺世獨立。所以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正是此理。”

何香凝不同一般富家千金,整日熱衷打牌穿戴,她愛讀書。但是在“女子無有便是德”的社會氛圍裡,她不能進私熟讀書的。

“那時我便天天軟磨硬求父親,終於進女館讀了幾個月書。後來。我又找來哥哥們的讀本自學。就這樣,才認識了不少字,並接觸到一些資產階級維新派宣傳的婦女解放等新知識。直到後來嫁給仲愷,他又教了我許多。我如今用心教學生,也鼓勵一些上海的女子上學,乃是明白婦女也應當平等獨立的道理。”

“如今我又仍是自學美術,邊在大學裡教些國畫,也算是爲教育盡些力,又能致力於婦女運動。”

廖仲愷也問道:“如今外界議論頗多,認爲大學當注重商,尤其是西洋強國之科技,理化數學等,這文藝更是不受待見。你是從不過問這邊學校與基金會的,卻不知爲何光力主文理並重,毫不偏頗?我是極贊成的,科技固然要學,但老祖宗的文化精華也斷然不能棄之。”

“如今潮流提倡都學理科,不重視文理兼修。但我認爲學理科的也要有一些繪畫和音樂等文化的薰陶。”

“只重理科,那麼只能風光一時,因爲我們培養出的都是專才,確實可以迅速的提高科技水平,幫助工業強大起來。但我認爲專才並不是傑出人才,專才創新能力不夠,無法滿足我中華強盛的需求。”

“我中華落後太多,列強不會放任我們強大,一直對我們進行技術保密與封鎖。當年北洋初建,買的艦艇還是能夠得到技術,但是後來隨着朝廷致力於模仿自造,連艦艇圖紙都拿不到手。我們工業需求的機器設備也是如此,不說賣到我國的都是淘汰落後機器,就連工藝技術也保密的緊。”

“將來的時代是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的教育底子又薄弱,如果沒有一批能夠創新的傑出人才涌現,那麼我們永遠只能落後於人,而且差距越拉越大。”

“創新要走科學與藝術結合之路,人才培養的基本途徑是把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結合起來,着力培養高素質的複合型人才,讓傑出人才、領軍人物脫穎而出,把國家建設的更加強大。這便是創新型人才的作用。即便列強對我們封鎖,我們仍然能夠自強自立,自力更生,不依賴於列強而將我國建設起來。”

“像我,你們也都知道,時機械與冶金等有專長,但是我也鍾情藝術,並把科學與藝術的結合作爲創新之魂的執著追求。我喜歡多種文化,音樂也好,美術也好,西方的,我國傳統的,只要能夠讓我的靈魂產生共鳴我都喜歡。比如德國的古典音樂,裡面所包含的詩情畫意和對於人生的深刻理解,使得我豐富了對世界的認識,學會了藝術的廣闊思想方法。或者說,正因爲我受到這些藝術方面的薰陶,所以我才能避免思想僵化,想問題能夠寬一些、活一些。”

“最重要的,我們的人生觀與世界觀可以得到完善,而不是走彎路。信仰問題,永遠是人類生存最爲重要的問題其中之一。擁有淵博的科學知識,也有着豐厚的文藝修養。從而使傑出人才能在優秀傳統文化中認清自我、堅定愛國,在人文精神的培育中珍愛生命、懂得擔當,在藝術的天空中放飛想象、憧朵犬許,讓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相的茲彰、創造奇蹟。不斷幟小士女明成果轉化爲智慧的源泉和創新的力量。”

最後,李秉衡意猶未盡的說道:“國家多難,民族唯艱,我們的人才更應該發憤圖強,擁有堅定的信心與非凡的膽略,挽救民族危亡,而不是淪爲漢奸走狗。”

“說的好,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我雖不才,但也要爲民族國家浴血奮戰,死不足惜。我們不能培養出來的人才淪爲漢奸走狗,光華這番言論當可稱爲新文化運動的旗幟。”

廖仲愷激動的點着頭,與朱佩珍等人一同鼓起掌來。

“光華對漢奸一詞似有定論。莫非南洋的那些與政府對抗的勢力都被你定性爲漢奸?”朱佩珍稍後提出了他一貫的對南洋排除異己手段的不認同。

“不錯!敵未退出我國土即言和當以漢奸國賊論!”李秉衡忽然想起了後世陳嘉庚的一句名言。

“我們在與荷蘭人、英國人交戰時。在後安妄圖投機到把,擾亂金融市場,禍害國家經濟的,又陰謀攪亂政局的,都是漢奸,這母庸置疑。而與政府對抗,要求政府與外國妥協,甚至簽訂不平等條約的,也是漢奸。

他們忘記了,婆羅州是誰的?是我們從荷蘭人手中搶來的!還有富庶的蘇門答臘,也是搶來的。這都是於華人於民族大有益處的,那幫商人照理也可以獲利的,但是他們要跳出來搗亂,這不是漢奸是什麼?”

“荷蘭人也好,英國人也好。不是一個個被我們打服了?葡萄牙人在澳門稱王稱霸,不是照樣在南洋被揍的服服帖帖?我可以說,光婆羅洲與蘇門答臘兩地,掌握在華人手中,可以養活如今的四萬萬人口,將來可以使我華人受益百年。如此重大之事,所有華人都能受益之事,爲了洋主子的一些好處,就能完全忽視,這樣的人不是漢奸是什麼?”

這倒是實話,如今滿清治下的可耕種土地不過八千多萬公頃,如今蘇門答臘就起碼有可耕種土地一千三百萬公頃,婆羅洲森林覆蓋率蹦。但可耕種土地仍有一千兩百多萬公頃,蘇拉威西島兩百多萬公頃。棉蘭老島土地肥沃,有四百多萬公頃良田。

後世的印尼不算上伊裡安查亞就有四多萬公頃的土地,而且婆羅洲、蘇拉威西與伊裡安查亞還未盡開發,土地肥沃,自然環境優越,遠遠超過中國。

“南洋還遠遠沒有愕到開發。大部分的可耕種土地都是閒置在那裡。如今南洋的農業遠遠超過國內。人口稀少,只用小部分的土地就能養活,大部分的土地都是種植經濟作物。爪哇開發程度是最高的,我們連日惹大農業區都拿了下來,南洋膏腴之地盡在手中。多年戰亂。南洋人口連四千萬都不到爪哇不算在內,如今的土地人均舊畝都不止。若是開發出來,那麼能養活多少人?”

“南洋的工業我就不說了,光這土地與農業,我國是最有認識的,農業搞不好,對工商業的危害有多大。”

在場衆人聽說南洋竟然有如此多的耕地,委實吃了一驚,便是不發展工業,光這土地上的出產就能國強民富了。

“怪不得荷蘭人鐵了心的要奪回南洋,英國法國都在不斷施壓。要逼迫南華將爪哇與蘇門答臘交還給荷蘭。”周作民在南洋時正是鬧的不可開交的時候,也知道南洋如今的局勢。

“不錯,南洋土地肥沃,沒有自然災害,正適合農業生產,只是由於洋毛子強逼着華人與土著種植香料、油籽等經濟作物,糧食出產並不驚人,但從中也可見南洋土地之富餘,用很少的十地就能養活幾千萬人口,又能出口糧食到各個國家,委實是個寶地。”

朱佩珍繼續說道:“想我國每年都缺糧食,不乏餓死人的事情發生。耕地又少,人口又多,哪裡養的起。若說棉仿發展不起來。任由洋人傾銷,我到要說,我們哪裡來的這麼多良田作棉田?即便是豐收年份。在購買土地種植棉種的成本上也是極高的,這就使得投資棉仿業的人更加少。要是土地富餘,糧食足夠吃飽,不用你操心,農民會自己去種起棉花,哪個不懂這個道理?”

“若是我國的耕地能夠多上兩成。那麼即便土地兼併,官神勾結圈地,這天下局勢足可一緩,朝廷也能有力氣有時間去改革。”

李秉衡深深的看了他一眼,立憲派的勢力根深蒂固,在國內市場很大,還是需要慢慢施加影響。

“南洋人口八成聚集在蘇門答臘與爪哇兩地,英國人佔的馬來等地不算,南洋人口雖然難以統計,但總數應在七千萬上下。蘇門答臘人口最近統計了大概數字,本來以爲不足千萬,但現在約有一千兩百多萬。我華人只有四百多萬。我準備號召國內向蘇門答臘移民,每人分給土地,以那裡土地之肥沃,不出幾年便能生息起來。將來華人的數量要超過其他民族,才能牢牢的掌控那片土地。”

直在旁邊靜聽的周卜比樂道!“不知是否可以紋們將無法盡數控制的錢畦…改組爲儲蓄銀行,主要面向農民、手工業者、小商人、農產品加工產業以及農村作坊,支持這一移民計劃。目前國內就是這樣,規模小些的錢莊便是小工廠與小商人的融資渠道。這樣可以作爲南洋金融市場的補充。又可以分擔南洋銀行的擴張壓力。”

李秉衡忽然想到,將來移民後,新興的移民區肯定要涉及到儲蓄與貸款,尤其是農業貸款,後世有不少理論與資料揭示過儘早建立農村儲蓄與融資體系的重要性,對該地區開發的推動性。

由於農業生產者和小商品生產者對資金需要存在季節性二零散、小數額、小規模的特點,使得小生產者和農民很難得到銀行貸款的支持,南華各家銀行業沒有這個精力完全兼顧,這就制約了將來移民區或是如今的農業區的發展。

生奕和流通的發展又必須解決資本不足的困難,移民區與農業區都有農民儲蓄與融資的需求,便然要求出現專門爲這些羣體服務的金融機構。

南華又是農業大國,不管將來工業發展的如何,始終擺脫不了農業國的身份,在農村中成立農業金融機構將是重中之重。

像以繳納股金和存款方式建立的互助、自助的信用組織也就是農村信用合作社等機構都是可以借鑑的。當然,國家沒有辦法全面兼顧的話。除了信用合作社小型農村銀行也就成爲了重要的補充。

“我想聽聽你的細則,如何能使得這些私人錢莊自願進入農村市場。”李秉衡目光灼灼的盯着他。滿是期待。

周作民溫和的笑了笑,說道:“只要你李先生髮一聲話,用政策、法令以及行政,給移民區與農業區特殊對待,並在財稅是上給予大的優怠,還怕各方面的資金不進入這些地方?”

知道他是想聽聽自己有沒有詳細的說明,於是又緩緩說道:“新的移民區在農稅上肯定是要照顧的吧?婆羅洲爲了開發尖地,在農業上投入了許多機器、技術與資金所以富商資本家與社會閒散資金也青睞農業開發,而移民區也是如此,又有大量的生活需求,因爲我們不能指望幫移民把房子與鍋碗瓢盆全部搬來,會有人看得到其中的巨利,尤其是婆羅州有成例。”

看到李秉衡點頭後,又笑着說道:“移民區目前一窮二白,還要建房子,農具、飼料,起居用品,都要國家花錢補助,但是人一多就架不住。爲何不讓那些工商業資本家們提供呢?國家向他們採購,但是以銀行擔保除欠,將來移民們有了產出還給銀行,讓這麼龐大的資本投入變成銀行與工商業之間的正常業務往來。而國家只需要做什麼?給這些肯擔保的銀行優惠與扶助,那麼。你說那些錢莊會願意嗎?”

看着衆人都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又說道:“我們還可以鼓勵在農村興辦農產品加工企業,甚至是其他產業,只要對農業企業、農村個體經營戶等出臺所得稅收減免政策,並結合採取財政貼息、財政補貼銀行貸款的方式,吸引工商企業和社會閒散資金投入,國家又可以省去許多的財力與精力。”

得到了李秉衡讚許目光的鼓勵,他又趁熱打鐵,說道:“最好走出臺法令,給這些移民些好處,讓他們看到前途與希望,比如你剛纔所說的保護私人財產不給侵犯。”

李秉衡微笑着說道:“不錯不錯。說的很好。最後那點我可以補充下,南洋的黃仲涵先生這兩年一直在致力於南洋的福利與保障體系,雖然時日尚短,國力所限,國民受益也有限,但是這項政策將會堅決的推行下去。將來可以在移民區探索建立農業風險補償機制,完善農村保險體制等,通過社會保險方式解決農民後顧之憂,減輕財政負擔。

而且,我也準備發行農業國債,專門加大對農業的財政投入。”

“加大對農業的財政投入,其實好處也很多。農民生活改善了社會也穩定,最重要的是他們也擁有了購買力,農民的購買力是最穩定也最現實的,增添農業生產資料,尤其是建房屋,這是農民一輩子的事情。中國的農民曆代如此,也成爲了南洋工業增長的一個保障點。生產資料、生活用品、房屋,可以刺激機械、鋼鐵、洋灰、磚窯以及輕工業的發展。將來農村更是可以興辦實業,發展地方經濟。”

後世的中國農村就是因爲這一特質,使得國內市場始終保持着因農村刺激而產生的需求與增長點,國家既不用在農村投入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又可以保持穩定的經濟增長。保持了社會的穩定。

李秉衡自己也沒想到,一場拜訪變成了經濟與農業的熱烈討論。

不過,周作民的才華與能力還是在他頭腦中形成了深刻的印象,如果能收爲己用,倒是意外之喜。

第5章 蘭芳復國 第二十六節 輝煌勝利第258節 繼續訪問越南第550節 普魯士王國第293節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第541節 工業援助之前提第5章 蘭芳復國 第二十四節 貓爪山之戰第109節 統治基石第182節 蘿莉們應該上學第329節 南方來的好消息第1章 南洋盛舉 第十一節 過年第438節 搖擺不定的日本第416節 施裡芬計劃第323節 以身爲餌第382節 大西北第442節 中亞第512節 徐錫麟很難熬第5章 蘭芳復國 第五節 輕紡一條龍第464節 以直報怨第357節 外交戰第116節 地頭蛇的刺殺第154節 摘了你的狗官帽第5章 蘭芳復國 第二十四節 貓爪山之戰第325節 取消厘金第190節 伊裡安查亞第339節 民族政策第5章 蘭芳復國 第二十六節 輝煌勝利第409節 赤塔鏖戰第282節 日不落帝國我來了..第2章 初露鋒芒 第十五節 銀行第502節 旅順戰略第396節 西疆北疆第2章 初露鋒芒 第十一節 冰火兩重天第129節 一箇中華一個聲音第3章 產業規劃 第二節 人才荒第371節 生產建設兵團第412節 土着軍團第1章 南洋盛舉 第二節 穿越了第509節 香港第434節 政敵第4章 打造財團 第十三節 香菸戰爭第129節 一箇中華一個聲音第403節 巴伐利亞親王第184節 胡家的集體匯演第2章 初露鋒芒 第十三節 搶馬第548節 德國投降第4章 打造財團 第十一節 槍桿子出政權第202節 龐大的國內市場第462節 爲黃金而隱忍第5章 蘭芳復國 第六節 荊棘鳥第506節 婊子養的國家第333節 資產收集組第2章 初露崢嶸 第一節 安慶起義第349節 聚焦東北第4章 打造財團 第六節 西式過年第473節 尼古拉二世的野望第112節 大白艦隊第4章 打造財團 第七節 軍校之議第400節 兩線作戰(0)第576節 無恥的暗殺第564節 懷蛇的農夫第538節 鐵礦石更令人發狂第185節 徐大哥搶親第135節 關於一戰前的規劃第266節 中華兒女炎黃子孫第445節 居然虐待華工第387節 全面戰爭第154節 摘了你的狗官帽第479節 準備對鬼子動手第524節 此消彼長第327節 東京大海嘯第143節 鍋鏟與糞叉齊飛第333節 資產收集組第279節 停戰條約0第472節 沙皇脫困第210節 德國皇帝做廣告第4章 打造財團 第九節 拒買日貨第559節 道威斯計劃第494節 中華正統第131節 蘭芳的教育第139節 股災前的佈局第129節 一箇中華一個聲音第541節 工業援助之前提第539節 工業援助第441節 東線之狂想曲第214節 印度阿三集體發神經..第526節 海軍戰略第1章 南洋盛舉 第七節 印鈔第119節 英荷聯軍第303節 巴爾幹軍火買賣第107節 日本人的野心第278節 合成氨技術第241節 英國入侵蘭芳的起源第379節 西伯利亞的七寸第172節 南海,我們的海第411節 讓步第295節 通貨膨脹第349節 聚焦東北第194節 這裡是蘭芳的海第350節 瘋狂的好戰者第221節 溫生有之初體驗
第5章 蘭芳復國 第二十六節 輝煌勝利第258節 繼續訪問越南第550節 普魯士王國第293節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第541節 工業援助之前提第5章 蘭芳復國 第二十四節 貓爪山之戰第109節 統治基石第182節 蘿莉們應該上學第329節 南方來的好消息第1章 南洋盛舉 第十一節 過年第438節 搖擺不定的日本第416節 施裡芬計劃第323節 以身爲餌第382節 大西北第442節 中亞第512節 徐錫麟很難熬第5章 蘭芳復國 第五節 輕紡一條龍第464節 以直報怨第357節 外交戰第116節 地頭蛇的刺殺第154節 摘了你的狗官帽第5章 蘭芳復國 第二十四節 貓爪山之戰第325節 取消厘金第190節 伊裡安查亞第339節 民族政策第5章 蘭芳復國 第二十六節 輝煌勝利第409節 赤塔鏖戰第282節 日不落帝國我來了..第2章 初露鋒芒 第十五節 銀行第502節 旅順戰略第396節 西疆北疆第2章 初露鋒芒 第十一節 冰火兩重天第129節 一箇中華一個聲音第3章 產業規劃 第二節 人才荒第371節 生產建設兵團第412節 土着軍團第1章 南洋盛舉 第二節 穿越了第509節 香港第434節 政敵第4章 打造財團 第十三節 香菸戰爭第129節 一箇中華一個聲音第403節 巴伐利亞親王第184節 胡家的集體匯演第2章 初露鋒芒 第十三節 搶馬第548節 德國投降第4章 打造財團 第十一節 槍桿子出政權第202節 龐大的國內市場第462節 爲黃金而隱忍第5章 蘭芳復國 第六節 荊棘鳥第506節 婊子養的國家第333節 資產收集組第2章 初露崢嶸 第一節 安慶起義第349節 聚焦東北第4章 打造財團 第六節 西式過年第473節 尼古拉二世的野望第112節 大白艦隊第4章 打造財團 第七節 軍校之議第400節 兩線作戰(0)第576節 無恥的暗殺第564節 懷蛇的農夫第538節 鐵礦石更令人發狂第185節 徐大哥搶親第135節 關於一戰前的規劃第266節 中華兒女炎黃子孫第445節 居然虐待華工第387節 全面戰爭第154節 摘了你的狗官帽第479節 準備對鬼子動手第524節 此消彼長第327節 東京大海嘯第143節 鍋鏟與糞叉齊飛第333節 資產收集組第279節 停戰條約0第472節 沙皇脫困第210節 德國皇帝做廣告第4章 打造財團 第九節 拒買日貨第559節 道威斯計劃第494節 中華正統第131節 蘭芳的教育第139節 股災前的佈局第129節 一箇中華一個聲音第541節 工業援助之前提第539節 工業援助第441節 東線之狂想曲第214節 印度阿三集體發神經..第526節 海軍戰略第1章 南洋盛舉 第七節 印鈔第119節 英荷聯軍第303節 巴爾幹軍火買賣第107節 日本人的野心第278節 合成氨技術第241節 英國入侵蘭芳的起源第379節 西伯利亞的七寸第172節 南海,我們的海第411節 讓步第295節 通貨膨脹第349節 聚焦東北第194節 這裡是蘭芳的海第350節 瘋狂的好戰者第221節 溫生有之初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