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喋血長安城(三)

酉時正牌,天色漸漸地黑了下來,原本繁華無比的長安城此刻卻顯得有些冷清,偌大的城市中往來的行人極少,縱或有之,也都是些急着往家趕的路人,至於那些個往日裡總是在此等時分開始一天中最美好時光的浪蕩公子哥們則全然不見的蹤影,無他,今日一早的大抓捕早已將滿長安的人們都嚇壞了——太子下獄,朝中百餘大小官吏被擒,刑部大獄爲之爆滿,京師百姓人人驚慌,本就無心在此等敏感時刻尋歡作樂,更何況內廷早已下達了宵禁令——戌時正牌起,無中書省下發之文碟,任何人不得擅自出行,違令者殺無赦,自是無人敢拿自家的小命來開玩笑,因着此點,夜幕下的長安城呈現出一派詭異的死氣,雖平靜卻不過是暴風雨將至前的寧靜罷了,而各種陰謀則在夜幕的籠罩下悄然地進行着。

沒有人流自然就沒有生意,這一條對於滿長安的歌樓酒肆來說都是一樣的,即便是號稱京師第一酒樓的萬花樓也不例外,整整一日,川流不息的客人渾然不見了蹤影,除了午間還有些老熟客來用膳之外,其餘時辰全是空白,到了天黑時分,營生已是做不下去了,滿樓上下數百位夥計除了留守的二掌櫃孫邈及數十名夥計外,餘者也只能是匆匆離樓各自回家。待得人流散盡,一名夥計裝束的壯漢走到正百無聊賴地斜靠在店堂的櫃檯之後打着瞌睡的孫邈面前低聲稟報道:“孫掌櫃,人都清光了。”

原本佝僂着身子的孫邈霍然而起,眼中閃過一道精光,一股煞氣陡然而生,瞥了那名夥計一眼,揮了下手,沉着聲道:“好,關店門!”

隨着孫邈一聲令下,十數名夥計轟然應命,萬花樓兩扇厚實的黑漆大門緩緩地關了起來,孫邈呆呆地看着緊閉的大門看了一陣,突地揮了下手,也不作聲,領着衆夥計直奔酒樓的後院而去,一路急趕,來到一座假山之前,但見孫邈伸手在假山上一陣摸索,一陣機關運轉的咯吱聲響了起來,偌大的假山竟然平平地移了開來,露出了一個黝黑的地道口,隨即,一陣腳步聲從地道里響了起來,不多時,數百名手持火把的甲士簇擁着一名身着朱袍、頭戴平天冠的儒雅男子從地道內走將出來。

“臣等叩見皇上!”孫邈等人一見到那名身着帝王服飾的男子,立時跪倒在地,大禮參拜起來。

皇上?此人雖着帝王服飾,相貌也與一代大帝李世民頗有幾分相似之處,但卻沒有李世民那等藐視天下的氣概,也沒有李世民那等英武之形,倒是多了幾分儒雅之氣,這人正是當今漢王李元昌,也正是萬花樓背後那神秘莫測的主人!

“都起來罷,朕能不能奪回被逆賊篡了去的帝位,尚需諸位幫襯,倘若大事能成,朕不吝賞賜,諸位都將是我大唐開國之元勳!”火把的光亮中,李元昌環視了一下身周諸人,虛擡了下手,語氣平緩地說了一句。

“老臣等願爲陛下效犬馬之勞。”孫邈等人恭恭敬敬地三叩九拜,這才起了身,沿着地道口排成一線,個個挺胸而立,一派昂然之狀。

“好!”見手下諸人精神狀態極佳,李元昌很是滿意地點了點頭,這才矜持地轉過了身去,看着一名站在暗處,始終不出一言的白鬚老者,一擺手,很是客氣地道:“侯公爺,請!”

那名身着一身青衣的便裝老者輕笑了一聲,走到了火把的光亮處,顯露出了真容,赫然正是失蹤了的英國公侯君集!

“老臣不敢,還請陛下先行,老臣跟着便是。”侯君集躬了下身子,很是恭敬地回了一句。

“哎,侯公爺何須如此,朕說過,只消能奪回帝位,朕便封愛卿爲一字並肩王,朕與愛卿共治天下,何須如此生分,來,朕與愛卿攜手而行。”李元昌很是隨意地一伸手,挽住侯君集的胳膊,笑呵呵地說道。

侯君集眼中淚光點點,一副感激涕零的樣子道:“陛下厚恩,老臣當以死相報!”

“哈哈哈……,罷了,不說這個了,今夜一戰,尚需愛卿多加費心,走,上樓說去!”李元昌似乎很滿意侯君集的表現,哈哈大笑地挽着侯君集的手便往萬花樓的主樓行去,“君臣”兩人一路談笑風生地便徑直上了四樓,徑自行進了鬆韻軒中。

“臣等叩見皇上!”早已等候在其中的十數名將軍服飾的漢子一見到李元昌等人的到來,立時跪倒在地,各自叩首請安,侯國忠、侯國孝兄弟倆赫然也在其中。

李元昌鬆開了挽住侯君集的手,滿臉子激動狀地掃視了一下跪倒了一地的諸將,很是動感情地躬着身子,拱手爲禮道:“朕自受先皇遺詔以來,始終兢兢業業,恪守遺訓,諸般委屈,萬般忍耐,就是爲了能驅除篡位之逆賊,償先皇之遺願,而今時日已至,逆賊授首就在眼前,朕多謝各位將軍之赤誠相待了!”

“驅除逆賊,還我大唐!驅除逆賊,復我江山!”跪伏於地的諸將各自高呼了起來。

“衆卿平身,今夜一戰有我無敵,望衆卿各自盡力,剿滅篡位逆賊,還我大唐之朗朗乾坤,朕在此拜託諸位了!”,面對着諸將誓死效忠的表態,李元昌淚流滿面,抱拳作了個團團揖,語帶哽咽地說道:“來人,請先皇遺詔!”

李元昌話音一落,一名老宦官從人羣中走了出來,展開手中捧着的聖旨,用尖細的嗓音宣道:“聖天子有詔曰:茲有不孝子秦王世民者,殺兄弒弟,逼迫父皇,其行也逆,其罪難馨,人神共憤……幸有七子元昌,爲人純孝,品行純良,當可以江山託之,朕大行在即,無力討賊,特傳此詔於元昌,望諸大臣共佐之,驅除惡賊,還我乾坤!欽此!”

遺詔剛宣畢,諸將尚未回過神來之際,卻見李元昌突地老淚縱橫,跪倒於地,痛心疾首地雙拳捶地,大哭道:“父皇,兒臣不肖,時至今日,尚未能完成父皇之遺願,賊子猖狂依舊,兒臣便是死了,也無顏去見父皇您啊,兒臣罪該萬死啊,父皇……”

“陛下不可如此啊。”一見李元昌大動感情,侯君集忙跪了下來,磕着頭,溫言勸慰道:“陛下之心,先皇已知,若能克服此難,大功告成之日,先皇在九泉之下也能安心了,如今大戰在即,陛下快快請起,老臣等誓死追隨陛下。”

“臣等誓死追隨陛下!”滿屋子跪着的諸人見侯君集如此說,自是個個拜伏於地,人人口稱誓死效忠不已。

“好!”李元昌雖還是滿臉的淚水,卻顧不得擦上一下,豁然而起,一揮手道:“能得諸位相助,朕心甚慰,此戰必勝!侯公爺,開始罷!”

“是,老臣尊旨!”侯君集高聲應答了一句,磕了個頭,起了身,掃視了一下兀自跪倒在地的諸人,語氣平緩地道:“諸位都起來罷,‘勤王行動’即刻開始,孫邈,爾先行彙總一下各方動態。”

“是,末將遵命!”孫邈上前一步,躬身行了個禮,大步走到房中一幅大沙盤前,指點着沙盤道:“現已查明情況如下:長安城中目下共有南衙諸軍九千八百人衆,其兵力部署爲春明門(東門)一千五百餘人,由左金吾衛郎將喬克明統領;金光門(西門)一千七百人,由右威衛郎將肖成功統領;明德門(南門)一千七百餘衆,由左領軍衛郎將林耀武統領;永寧門(北門)一千九百餘衆,由右驍騎衛將軍秦懷玉統領,餘下三千餘衆目下集中在皇宮中,由程知節統領,據內線回報,其主要防區在東宮乃至通訓門一帶,另有從隴州調來了三千餘隴州兵也在皇宮中,由禮部尚書李道宗節制,其主要防區爲承天門、廣運門一帶,至於兩萬餘羽林軍除開宿衛宮中各處以及執行宵禁之兵力外,餘者約八千餘衆全部集中在玄武門一帶。”

“很好。”侯君集面色沉穩地點了下頭,緊接着追問道:“京中諸王可有何異動?”

“稟陛下,公爺,據目前所得消息來看,魏王、吳王如今已是全府戒備,暫時未曾有異動,其中魏王府公有甲士一千九百餘人,再加上其府中所暗藏的力量,能調動的兵力約爲三千人左右,吳王那頭也大致如此,據查,兩府目下均未定下動與不動的策略,尚在觀望之中;越王如今已率府中親衛一千兩百餘衆會同一千羽林軍上街宵禁,目下在南大街一帶轉悠,疑似與蜀王有私下溝通之可能,據線報,今日午時、申時蜀王曾兩次上越王府拜訪,其中申時蜀王曾與越王在越王府密會,具體所談事項不詳,據推斷,二王所談之事極有可能是衝着陛下而去的。”

“哼,這個小六果然是心生反骨,該死的狗東西!”一聽說蜀王私會越王李貞,李元昌的臉色立時有些子不好看了起來,冷着臉哼了一聲。

“陛下息怒,蜀王殿下此舉乃是出自老臣的授意,只因事情緊急,來不及稟明陛下,此乃老臣之過失。”侯君集見李元昌臉色不好看,忙躬身作答道。

“這……,侯公爲何如此?”李元昌沒想到侯君集會如此說,立時愣住了,忙不迭地追問道。

侯君集笑了笑道:“陛下明鑑,蜀王向有異志,並非與陛下一條心,其勢力如今大損,早已不堪重用,其賊心卻依舊不死,這一條老臣心中早已有數,在老臣看來此人已是如同死人一般,根本不值一提,倒是李貞小兒卻是輕忽不得,其能調用之兵力絕非表面上那麼點人手,不過,老臣以爲越王此人亦不是個甘居人下之輩,故此,老臣事先安排蜀王府中之內應,慫恿蜀王去找李貞小兒結盟,只消李貞小兒應承了下來,那麼,今夜之戰,其便有可能起了坐山觀虎鬥之心,勢必不會全力救援皇宮,於我等之大事乃是好事一樁,待得我等獲勝之後,自可以大義之名分去除此子,一了百了,何樂而不爲?”

“好!侯公神機妙算,真乃當世之諸葛也,朕歎服,侯公請繼續罷。”李元昌一幅恍然大悟的樣子,鼓了下手掌,很是興奮地說道。

“老臣尊旨。”侯君集躬身行了個禮,這纔回過了身來,一雙眼銳利如刀般地掃了下躍躍欲試的諸將,沉着聲道:“而今形勢已明,雖說如今長安守備空虛,可按總兵力而言,依舊是敵衆而我寡之局面,然無論形勢多艱難,我等只須用命,自可一戰而勝之!”

“某等願戰,請公爺下令!”衆將各自躬身,異口同聲地答道。

“好,某命令:侯國孝、林龍、林虎聽令!”侯君集很是滿意地點了下頭,一揮手,突地擡高了聲調道。

“末將等在!”侯國孝一聽自家老爺子率先點到了自個兒,立時興奮地站了出來,高聲地應答了一句,另兩名身材魁梧,相貌相似的壯漢對視了一眼,也忙站了出來,恭敬地行禮,等候侯君集下達作戰命令。

侯君集冷着臉,看着站在面前的三將,沉着聲道:“爾三人各領五百人馬,多帶弓弩、火種,到東、西、北門監視此三門的守軍,一待此處掛出紅燈籠,即刻在此三門處大肆放火,展開佯攻,一待火起,城外自會有接應,爾等不可強攻,只求絆住守軍即可,若是守軍打算強行增援皇宮,爾等務必死戰,絕不能令一兵一卒通過爾等之防線,有敢後退者殺無赦,只消能堅持到天明,便算爾等大功一件!”

“是,屬下遵命!”林龍、林虎兄弟倆各自上前接過了侯君集手中的令箭,退將下去,可侯國孝卻遲疑着未動。

“侯國孝,爾竟敢不領命,來人,拖下去,砍了!”侯君集絲毫也未因侯國孝是自己的兒子而有絲毫的仁慈,冷着臉,斷喝了一聲,立時有數名全副武裝的甲士衝上前來,準備動手拿人,嚇得侯國孝忙高叫道:“且慢,末將並非不接令,而是想起了一事——南門守軍!父帥,南門守軍目下無人阻擋,況且李貞小兒也在南門一帶,若是南門回援皇宮該當如何?”

“嗯,爾能慮及此事也算是用了心了,南門之事爾無需多慮,只管好你的北門便是,須知秦懷玉乃是員虎將,得小心其拼命,去罷!”侯君集揮手示意甲士們退下,不動聲色地說了一句,侯國孝不敢再行遲疑,忙上前一步,接過了將令,退到了一旁。

“王風,李宗,程賀聽令!”侯君集面無表情地繼續點着將。

“末將等在!”三名身着明光鎧的戰將站了出來,躬身應命道。

侯君集掃了眼三將,點了下頭,這才冷聲道:“爾等三人率三千兵馬,等三門火起之後,即刻強攻東宮,直取通訓門,老夫令‘黑衣軍’一部配合你部行動,務必於子時四刻前拿下東宮,而後不計代價強攻通訓門,限丑時四刻拿下通訓門,威逼大內!”

“黑衣軍”正是李元昌手中培植了多年的暗底勢力,其中能人異士不少,大多是李元昌這些年依靠着萬花樓的滾滾財源而收羅來的各路好手,王風等人雖從不曾見識過“黑衣軍”,可私底下卻沒少聽說“黑衣軍”的厲害,原本一聽要用三千人去強攻東宮,正自發愁,再一聽能有“黑衣軍”相助,立時喜出望外,忙各自上前領命不迭。

待得王風等人退下之後,侯君集看了眼始終不言不語,顯得有些子落落寡歡的自家長子,暗自嘆了口氣,這才提高了聲調道:“侯國忠聽令!”

侯國忠始終不贊成侯君集造反,平日裡也沒少私下進諫,怎奈他根本就說服不了侯君集,直到東宮案發,侯家滿門抄斬就在眼前,侯國忠這纔不得不跟着自家父親走上了這條造反之路,只是心中始終不怎麼放得開,心氣自然也就高不到哪去,此時見自家父親點到了自己的名,猶豫了一下,還是站了出來道:“末將在!”

身爲侯國忠的父親,侯君集自是很清楚侯國忠的心態,原本還擔心侯國忠會抗命,此時見侯國忠領命而出,暗自鬆了口氣,麪皮一陣抽動之後,沉着聲道:“皇宮八門,玄武最重,然其守衛之羽林軍人數雖多,卻不堪一擊,爲父料定宮中守衛定以玄武爲重,那些個羽林軍不過是擺在面上做樣子的罷,其後定然有大軍坐鎮,爲父令爾率三千兵馬,多帶雲梯、弓弩強攻玄武門,不求攻破此門,但求能擊潰羽林軍,迫使宮中隱藏之重兵出動,便算爾立了一大功,待得宮中伏兵出後,爾立刻以煙花爲信號,爲父自有安排。”

“是,孩兒遵命!”侯國忠猶豫了片刻,還是伸手接過了令箭,躬了下身子,退到了一旁。

“已接令之諸將即刻出發,本公在此恭候諸位佳音,都下去準備罷!”待得侯國忠退了下去,侯君集大手一揮,下達了行動開始的命令,諸將見狀,各自轟然應命而去,京師血夜就此拉開了帷幕……

第四十三章印之爭第四百三十九章風雪故人來第四百五十三章西北風雲起第二百四十九章軒然大/波(四)第三百七十九章京師劇變(三)第一百零七章取捨之間(上)第一百一十一章麻煩的朝議第五百三十一章血洗安市城(二)第三百五十九章風雲詭變之終須一戰上架公告第二百四十一章碧血染黃沙(九)第二百三十三章碧血染黃沙(一)第二十七章秘密武器第三百九十七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四百八十九章博弈(中)第三百九十章衝冠一怒爲紅顏(上)第九十章應對的策略(上)第一百七十六章決戰皇城之巔(五)第五百三十一章血洗安市城(二)第一百九十三章長孫世家之變(四)第四百四十八章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下)第三百八十七章離別安西(下)第三百二十四章意外軍情(上)第四百零二章暗渡陳倉(一)第二百章大婚?打昏?(下)第四百七十九章爲山九仞第七十七章不好吃的甜頭第四百九十一章試槍(上)第三百一十章風雪夜歸人(下)第八十九章驚天口供第二百零六章何望隆的期盼第五百零一章針鋒相對(三)第一百九十六章虛晃一槍(下)第二百四十八章軒然大/波(三)第三百九十三章除惡務盡第一百一十一章麻煩的朝議第三百三十八章狼蹤初現第二百二十七章各方算路(下)第一百一十四章紛來迭至(下)第五百四十四章京師風雲錄(三)第三百八十四章定海神針(下)第二百六十九章背/叛(下)第三百零七章京師裡的躁動(五)第四百四十七章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中)第二百七十七章龜茲王的決斷第九十九章心動不如行動第三百一十五章分贓協定(中)第三百六十一章風雲詭變之意外的對決(下)第一百九十二章長孫世家之變(三)第一百六十八章喋血長安城(九)第二百四十二章托克遜河谷之戰(上)第三百一十章風雪夜歸人(下)第一百一十一章麻煩的朝議第三百八十章京師劇變(四)第一百九十六章虛晃一槍(下)第五百二十三章血戰周留城(二)第三百九十六章捨我其誰(下)第四百二十四章臨時抱佛腳第五百四十九章京師風雲錄(八)第四十五章朔州驚變第二百六十八章背/叛(上)第二百八十四章大漠鐵流(下)第一百六十四章喋血長安城(五)第四百九十七章亂之兆第五百四十六章京師風雲錄(五)第二百三十一章奇兵出擊第四百七十五章圍城血戰(三)第一百七十二章決戰皇城之巔(一)第五百一十四章契丹豪騎逞威風第二百九十一章龜茲攻略(一)第三百三十四章李貞之煩惱第一百九十二章長孫世家之變(三)第三百五十八章風雲詭變之王見王第二百一十二章反客爲主(上)第二百八十九章破城之戰(下)第五百零七章獅老雄心在第二百三十二章鬥智第十九章小尾巴與算盤第一百三十九章是與非(上)第五十八章血戰(五)第四百六十章安市之殤(三)第二百一十八章星星峽之戰(四)第二百九十二章龜茲攻略(二)第四百零五章暗渡陳倉(四)第二百一十三章反客爲主(中)第四百七十七章圍城血戰(五)第二百三十五章碧血染黃沙(三)第五百零四章針鋒相對(六)第五百三十七章惡戰白村江(三)第二百七十章塔瓦庫勒湖會戰(一)第一百四十七章攘外必先安內(二)第十四章?顧茅廬第四百零二章暗渡陳倉(一)第五百五十二章決戰平壤城(二)第二百零五章一路向西第三百六十四章清水河會戰(三)第二百八十二章意志的較量(下)第二百五十一章驚濤駭浪(一)第三百八十六章離別安西(中)第一百五十一章收網
第四十三章印之爭第四百三十九章風雪故人來第四百五十三章西北風雲起第二百四十九章軒然大/波(四)第三百七十九章京師劇變(三)第一百零七章取捨之間(上)第一百一十一章麻煩的朝議第五百三十一章血洗安市城(二)第三百五十九章風雲詭變之終須一戰上架公告第二百四十一章碧血染黃沙(九)第二百三十三章碧血染黃沙(一)第二十七章秘密武器第三百九十七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四百八十九章博弈(中)第三百九十章衝冠一怒爲紅顏(上)第九十章應對的策略(上)第一百七十六章決戰皇城之巔(五)第五百三十一章血洗安市城(二)第一百九十三章長孫世家之變(四)第四百四十八章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下)第三百八十七章離別安西(下)第三百二十四章意外軍情(上)第四百零二章暗渡陳倉(一)第二百章大婚?打昏?(下)第四百七十九章爲山九仞第七十七章不好吃的甜頭第四百九十一章試槍(上)第三百一十章風雪夜歸人(下)第八十九章驚天口供第二百零六章何望隆的期盼第五百零一章針鋒相對(三)第一百九十六章虛晃一槍(下)第二百四十八章軒然大/波(三)第三百九十三章除惡務盡第一百一十一章麻煩的朝議第三百三十八章狼蹤初現第二百二十七章各方算路(下)第一百一十四章紛來迭至(下)第五百四十四章京師風雲錄(三)第三百八十四章定海神針(下)第二百六十九章背/叛(下)第三百零七章京師裡的躁動(五)第四百四十七章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中)第二百七十七章龜茲王的決斷第九十九章心動不如行動第三百一十五章分贓協定(中)第三百六十一章風雲詭變之意外的對決(下)第一百九十二章長孫世家之變(三)第一百六十八章喋血長安城(九)第二百四十二章托克遜河谷之戰(上)第三百一十章風雪夜歸人(下)第一百一十一章麻煩的朝議第三百八十章京師劇變(四)第一百九十六章虛晃一槍(下)第五百二十三章血戰周留城(二)第三百九十六章捨我其誰(下)第四百二十四章臨時抱佛腳第五百四十九章京師風雲錄(八)第四十五章朔州驚變第二百六十八章背/叛(上)第二百八十四章大漠鐵流(下)第一百六十四章喋血長安城(五)第四百九十七章亂之兆第五百四十六章京師風雲錄(五)第二百三十一章奇兵出擊第四百七十五章圍城血戰(三)第一百七十二章決戰皇城之巔(一)第五百一十四章契丹豪騎逞威風第二百九十一章龜茲攻略(一)第三百三十四章李貞之煩惱第一百九十二章長孫世家之變(三)第三百五十八章風雲詭變之王見王第二百一十二章反客爲主(上)第二百八十九章破城之戰(下)第五百零七章獅老雄心在第二百三十二章鬥智第十九章小尾巴與算盤第一百三十九章是與非(上)第五十八章血戰(五)第四百六十章安市之殤(三)第二百一十八章星星峽之戰(四)第二百九十二章龜茲攻略(二)第四百零五章暗渡陳倉(四)第二百一十三章反客爲主(中)第四百七十七章圍城血戰(五)第二百三十五章碧血染黃沙(三)第五百零四章針鋒相對(六)第五百三十七章惡戰白村江(三)第二百七十章塔瓦庫勒湖會戰(一)第一百四十七章攘外必先安內(二)第十四章?顧茅廬第四百零二章暗渡陳倉(一)第五百五十二章決戰平壤城(二)第二百零五章一路向西第三百六十四章清水河會戰(三)第二百八十二章意志的較量(下)第二百五十一章驚濤駭浪(一)第三百八十六章離別安西(中)第一百五十一章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