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以進爲退(下)

皇位繼承人的擁立問題永遠是皇朝的一件大事,支持哪位王子可以說是個人選擇的問題,至於參與不參與那就是態度問題了,只要你是朝臣,那麼躲便是躲不開的,尤其是在皇帝老子放了話,說是要公開討論的時節,那就更無處躲去了,別說躲了,哪怕你病得起不來牀了,爬也得爬着來,若不然,一頂不作爲的大帽子一蓋將下來,就算是真有幾條命也不夠抵的,這不,一大早地,滿朝文武全都緊趕慢趕地往宮裡蹦躂着去了,呵,那等爭先恐後的架勢頗有些子鄉下人趕集的味道,不過麼,與趕集者總是興高采烈不同的是:絕大部朝臣們全都是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哪怕臉上帶着笑,卻也假得很,那眼神裡可全是憂慮之色來着。

大事件就是大事件,半點都不含糊,這不,朝都還沒上呢,一道選擇題便赤/裸裸地擺在了大傢伙的面前——朝房,朝臣們等候上朝時小休的地兒,房有東西之分,大體上來說三品以上的官員一般在東朝房等候上朝,而三品以下的官員一般待在西朝房,雖說從無相關之明文規定,可也算是約定成俗的事兒,沒什麼人會去刻意違犯,可今兒個老慣例卻不靈了,咋地?哈,瞧,西朝房擠進了不少三品以上的高官,芩文本、閻立本都在着呢,內裡的朝臣大多不是魏王黨就是吳王一脈,至於東朝房麼,更不得了,習慣來遲一步的司徒長孫無忌今兒個可是一早就到了,會同着中書令蕭瑀正在那兒“親切交談”着呢,內裡的朝臣倒是不老少,可三品以上的卻是不多,再仔細瞅瞅,卻全都是長孫世家與蕭家門下客,這回麻煩了不是?來得稍遲一步的朝臣們全都傻了眼,愣是不知道該往哪邊走纔好了,更有意思的是李千赫率領着越王一系的文官連同以程咬金爲首的一大幫子武將就站在東西朝房間的空地上聊着大天呢,如此一來,大傢伙能去的地方可就不多了,大多數朝臣們猶豫了一陣,也就跟着感覺走地閉着眼選了一地兒去湊個熱鬧,剩下些實在是不想參合進黨爭中的,或是心中另有算計的朝臣只能跑到兩儀殿那疙瘩蹲着去了,還別說,蹲兩議殿門口那一疙瘩人裡高官還真不老少的,房玄齡、李績都在其中,就這麼着,一個原本好端端的朝議還沒開始呢,滿皇宮裡就火藥味十足了,那等赤膊上陣的架勢簡直跟後世幼兒園小朋友過家家一般熱鬧。

當然,熱鬧歸熱鬧,可大傢伙畢竟都是高官,是斯文人,倒也不至於真兒個地墮落到潑婦罵街的份上,也就是自己人湊一塊閒聊之際,言語間諷刺一下其他集團之人罷了,大面子上還是過得去的,只苦了那些個蹲兩儀殿門口的主兒們——兩儀殿邊上就是低等太監、宮女們住的掖庭宮,那幫子早起準備進宮忙活的下人們見着一起子大老爺們旁的地方不去,湊兩儀殿那麼個沒人氣的地兒蹲着,還不得指指點點地圍觀一番,堂堂朝中高官竟然成了太監們圍觀的“猴子”,卻又怎個“尷尬”了得,好在不多會太極殿那頭便傳來了太監們喊朝的聲音,一起子尷尬萬分的朝臣們總算是得了解脫,略顯得有些子狼狽地跑回了朝房前的小廣場,混入上朝的大隊人馬中,一道往太極殿趕去。

朝房那兒的事雖說有些子出人意料,但畢竟是各集團造勢的需要,道理上是說得過去的,可等文武百官們進了太極殿卻都有些子傻眼了,無他,李世民竟然一早就已經端坐在龍椅上了,這個是件稀罕事嘍——按朝廷體制,上朝的規矩可是複雜得很,朝臣們須得在朝堂上在站着等候皇帝的駕臨,而後三磕九拜地呼萬歲,等皇帝喊了平身之後,才能謝恩而起,可現如今李世民卻沒按體制走程序,竟然比朝臣們還先到了,這豈不是亂了套,一時間習慣了舊例的朝臣們全都不知該如何是好了,這跪也不是,不跪也不是,麻煩大了不是?好在走最前頭的長孫無忌與房玄齡都算是心思靈動之輩,只不過愣了片刻之後,立時反應了過來,率先趴倒在地,磕頭呼起萬歲來,後頭那一幫子朝臣們也就有樣學樣地跟着照辦,可因着個人反應靈敏度的不同,這頭就磕得不怎麼整齊,至於呼萬歲的聲音也就因此亂哄哄地顯得參差不齊,渾然沒半點兒氣勢勁頭。

“平身罷。”李世民對於這個下馬威的結果倒是滿意得很,絲毫都不曾在意朝臣們的狼狽勁兒,虛虛一擡手,很是平靜地說道。

“臣等謝主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一幫子大臣們一邊猜測着李世民突如其來的這麼一個下馬威的意味何在,一邊謝恩起身,這會兒有了準備之後,呼萬歲之聲倒是整齊了不少,可還沒等朝臣們轉過腦筋來,卻見文官隊列裡突地竄出了一人,手抱着本章,搶在所有大臣之前率先高呼道:“微臣有本啓奏陛下,臣要彈劾司徒長孫無忌無禮非法之事。”

長孫無忌身爲百官之首,並不是沒被人彈劾過,不過嘛,先前彈劾長孫無忌者皆採用的是密摺上呈,還從不曾有人當庭彈劾長孫無忌,這可是件大新聞來着,滿朝文武吃驚之餘,全都將目光看向了那名膽大包天之徒,卻猛然發現那名上本言事的五品小官兒竟然是長孫無忌一系的官員——諫議大夫劉述,立時全都來了興致,個個眼巴巴地盯着李世民,看李世民會如何發落此事。

諫議大夫,看名稱似乎是負責規諫皇帝之官,實際上這諫議大夫只是個閒職罷了,專門用來安置一些閒散官員的,並無實際職權,貞觀一朝諫議大夫每每有數十人之多,內裡大多是些等候着實缺的官吏,一般而言,這等官吏在朝議之時總是最謹小慎微之輩,唯一的一個例外人物就是也曾擔任過此職的魏徵,無他,真要是在朝議上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那實缺就不知道何時能降臨到自個兒的頭上了,至於劉述其人,本是長孫無忌門下的一個清客出身,因其小有才學,又是關隴小貴族之後,與長孫世家略有些子沾親帶故,貞觀十年被長孫無忌以人才之名推薦給李世民,從戶部主事做起,熬了七年才得以晉升爲五品官,這纔剛有上朝的資格沒多久呢,不過因着其長年在長孫無忌門下奔走之故,在朝中倒也能勉強算得上有點兒名堂,若說他要爲長孫無忌吹捧大傢伙都信,無他,畢竟他劉述乃是長孫無忌的心腹之一,可這會兒劉述卻當庭彈劾起長孫無忌來了,這等怪事可不是時時能遇到的,別說一幫子朝臣們的好奇心被吊了起來,便是李世民也有些子反應不過來了,愣了好一陣子,這才皺着眉頭道:“講!”

李世民的話音裡充滿了不耐,無他,今日的早朝本該是議太子入東宮之事的,李世民先給朝臣們來一個下馬威就是爲了把握住朝議的主動權,卻沒想到會冒出劉述這麼個二愣子,彈劾的還是自己的恩主,着實令李世民噁心不已的,可問題是朝臣有上本彈劾的權力,即便李世民是皇帝也不能不讓人說話罷,當然,心情不好之下,李世民的臉色也就好看不到哪去了,可劉述倒好,一點都不在乎李世民的黑臉,恭恭敬敬地磕了個頭道:“陛下明鑑,微臣要彈劾長孫司徒,實因其身爲百官之首,卻未能爲朝臣之表率,如今太子已年長,本不該再住深宮,可長孫司徒卻視而不見,始終未曾奏明陛下,此爲失職之罪也,惘負陛下之厚愛,其罪不小,微臣不敢不參!”

譁然,一片譁然,劉述之言尚未說完,滿朝已是一片大譁,任是誰都沒想到劉述竟然以長孫無忌未能及早奏明太子應入東宮爲理由來彈劾長孫無忌,一時間全都忘了李世民這個皇帝還高坐在上頭呢,全都七嘴八舌地亂議了起來,整個朝堂頓時噪雜得跟菜市場有得一比了,大傢伙泰半都猜不透劉述這唱的究竟是哪齣戲來着。

不好!在一片噪雜聲中,戶部侍郎蘇勖率先醒過了神來,頓時猛吃了一驚——此不過是以退爲進的苦肉計罷了,若是長孫無忌自承其罪,而後聖上再來個略加懲處,那就是說太子入東宮乃是理所該當的事情了,如此一來朝議之導向便定矣,再想扭轉只怕就難了,出此計之人毒矣!一念及此,蘇勖額頭上的汗便冒了出來,再一看隔着不遠的葉凌也一樣是有些子措手不及的樣子,心中頓時涼了半截,也顧不得去參合那些雜七雜八瞎議論,低頭沉思了起來。

果然不出蘇勖之所料,劉述這頭話音剛落,長孫無忌也不去理會朝臣們的亂議之聲,向前緊走了幾步,一頭跪倒在大殿前,顫着聲道:“陛下,此老臣之過也,老臣有負聖恩,還請陛下責罰。”

李世民本就是個曉事之人,雙眼在長孫無忌與劉述身上轉了轉,立馬明白了其中的蹊蹺之所在,不禁莞爾,笑着擡了下手道:“愛卿不必如此,聖人云: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爾既已知錯,朕便不罪爾了,只是太子年歲雖長,卻未曾歷練,與政務恐有生疏之所,爾須盡心輔助纔是。”

長孫無忌不愧是老江湖了,演起雙簧戲來可謂得心應手得很,李世民這頭話音剛落,他立馬接口道:“臣謝陛下不罪之恩,臣定當盡心盡力以佐太子,請陛下放心。”

得,這哥倆個一唱一和地就這麼輕輕鬆鬆地就要把事情給定下來了,下頭那幫子準備了好幾天準備大辯論一場的羣臣們可就傻眼了,滿心的不甘,可一時間又找不到反擊的理由,這會兒也顧不得瞎議論了,甚至連呼喝皇上聖明之類的稱頌話兒都給忘了,人人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的這一幕,嘴張得只差沒把下頜骨給掉地板上了,滿殿一片詭異的寂靜。

就在這一片詭異的平靜之中,原本端坐在殿前的太子李治飛快地起了身,搶在羣臣們尚未回過神來之前,一頭跪倒在地,接連叩首道:“兒臣願爲父皇分憂,自當聽從父皇與司徒大人的教誨,斷不敢胡亂行事,還請父皇放心。”

“陛下聖明,微臣以爲陛下所言極是,太子殿下年長,是該入東宮歷練,既能得長孫司徒全力輔助,當可有所成就,然微臣以爲陛下所言之太子殿下未曾經歷過政事亦是事實,陡然以大任付之,饒是司徒大人全力扶持,卻也難免會有疏失之所在,社稷重擔輕忽不得,此微臣之淺見耳,望陛下明察。”蘇勖眼瞅着太子入東宮之事已然無法阻擋,心中徒呼奈何之餘,不得不出頭給李治上點眼藥,以防止整個局勢被長孫無忌全盤把控住,此時不等李世民再次開金口,搶先插言道。

“陛下,微臣以爲蘇侍郎所言甚是,司徒大人固然是才識過人,胸中自有錦繡在,可所學之術爲臣下之道,雖能輔政,卻非帝王之道也,唯有英明如陛下者,方能授太子殿下帝王之道,是故,微臣以爲光靠司徒大人一人恐難擔起匡扶太子殿下之重責,望陛下明鑑。”蘇勖話音剛落,葉凌即刻站了出來,高聲呼和道。

蘇、葉兩名侍郎這麼一表態,下頭的朝臣們總算是回過神來了,立馬亂哄哄地全都站了出來,人人皆雲“陛下三思”、“陛下慎重”之類的話兒,呼啦啦百餘位官員這麼一鬧,聲勢還真是大得有些子嚇人的。

李千赫昨夜接到納隆傳來的指令,說是今日早朝太子入住東宮已成定局,讓李千赫等人不必強行阻止,但可以往爲太子攬權設置些障礙,可卻沒有具體說是怎麼回事,害得李千赫一大早也很有些子摸不清頭腦,待得眼瞅着先前長孫無忌唱出的那幕苦肉計之後,被嚇了一跳之餘,也隱隱猜出“旭日”手中必定是早已知曉了長孫無忌的全盤計劃,震撼之餘,也不免有些子沒受到重視的失落,可他也知曉似他這等半路加入越王府之人要想進入核心決策層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只有幹出了實績,方有可能,此時見吳、魏雙王的人馬都先後跳將出來了,他身爲越王一系在京的最高官員自是不能再保持沉默,忙將心中那些個微微的失落之意收了起來,大步行出隊列,亢聲道:“陛下,微臣以爲葉侍郎所言有理,唯有陛下這等聖明之君,方可爲太子殿下之師,他人是無此能耐的,太子者,儲君也,爲我大唐之社稷永固,唯靠陛下苦心方可,臣等不能爲陛下分憂,慚愧,慚愧!”

李千赫這麼一出頭,越王府一系的官員自是緊緊跟上,如此一來三王人馬已全部登場表明了態度,其他那些個看風色的朝臣們立時察覺出不對味了——此時要是再不緊跟,那就是同時得罪了三方人馬了,那樂子誰也承擔不起,呵,好傢伙,一呼嚕滿大殿的朝臣們全都爭先恐後地往外蹦,出了房玄齡、李績等幾個老成持重之輩外,餘者可全都跪倒在殿前了,那場面壯觀已極。

大唐武風盛,文臣們也都粗通武略,連帶着文臣們也都很有血勇之氣,每回朝廷議事,次次都爭得不可開交,還從未出現過如此這般大一統的狀況,朝臣們團結起來所形成的那等壓力還真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可李世民不愧是一代雄主,並沒有被朝臣們的氣勢所壓倒,只是淡然一笑,也不急着表態,只是面色平靜地掃了眼兀自跪在殿前的李治,很是平和地問了一句道:“稚奴,諸臣工之意爾都聽明白了麼?”

先前李世民與長孫無忌唱雙簧之際,李治眼瞅着好事將近,心中自是激動不已,喜形於色,可待得後頭羣臣紛紛出面設障之時,卻又顯得慌亂得很,此時臉色正自變幻個不停,尚未想明白該如何是好,一聽得李世民發問,忙不迭地磕了個頭,略帶一絲慌亂地回道:“父、父皇明、明鑑,兒臣都聽明白了。”

“明白了就好,爾之意如何?”李世民見李治先喜後驚的樣子頗爲不喜,可卻並沒有多說些什麼,只是揚了下眉頭,緊趕着追問道。

“兒臣全憑父皇做主,並無異議。”李治見李世民略有不悅之色,立時哆嗦了一下,忙不迭地磕着頭回道。

“也罷,那就這樣好了,爾一日在東宮跟長孫司徒、蕭中書等朝中大員學習政務,一日在宮中跟着朕罷。”話音一落,李世民不再給朝臣們出言的機會,起了身,大步轉入了後殿之中,隨着柳東河那聲“退朝”之言一出,這一日的早朝便算是匆匆結束了,衆朝臣們就算是再不甘也沒處講理去,而太子李治算是勉強得到了一個出頭的機會,至於能不能有所作爲,那就只有天才曉得了……

第一百零二章搶婚(下)第四百七十四章圍城血戰(二)第四百一十一章你方唱罷我登場(下)第四百九十六章是她不是她第一百一十九章武功縣之夜(中)第四百三十八章東宮添丁第一百五十四章緊鑼密鼓(上)第一百三十八章詭異的老六第一百九十六章虛晃一槍(下)第四百八十六章一石激起千層浪(四)第一百零五章一波三折(下)第二百一十四章反客爲主(下)第八十七章武庫遺失案(中)第二百七十八章割袍斷義第一百五十八章風雲突變第三百零九章風雪夜歸人(中)第四百二十二章混世小魔王第二百五十章軒然大/波(五)第三百零三章京師裡的躁動(一)第四百七十三章圍城血戰(一)第一百二十章武功縣之夜(下)第三百九十章衝冠一怒爲紅顏(上)第二百七十四章塔瓦庫勒湖會戰(五)第一百八十八章廷議之變(中)第一百五十五章緊鑼密鼓(下)第四百零四章暗渡陳倉(三)第四百八十七章一石激起千層浪(五)第一百九十九章大婚?打昏?(上)第二百零三章儲君立,諸王出(下)第四十八章巧入神武(二)第九十一章應對的策略(中)第三百三十三章十面埋伏(下)第四百六十七章毒蛇的獠牙(四)第一百二十二章仙人跳(中)第三百三十二章十面埋伏(上)第二百九十二章龜茲攻略(二)第一百一十七章各自算計(下)第五百五十七章決戰平壤城(七)第三百五十七章風雲詭變之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百三十四章各自定策第二十二章憂國不忘發財(中)第二百九十七章龜茲攻略(七)第一百八十三章佈局伊始(上)第二百二十八章血腥的開端(上)第二百九十二章龜茲攻略(二)第二百四十五章升級了第三百一十三章厚此不能薄彼第一百八十九章廷議之變(下)第三百零六章京師裡的躁動(四)第一百二十六章岐州諜影(三)第五十九章血戰(六)第十五章潛入李府第一百一十三章紛來迭至(中)第七章發財的門路(下)第一百八十七章廷議之變(上)第十章東宮失竊案(中)第二百五十六章以進爲退(下)第五百二十四章血戰周留城(三)第三百二十四章意外軍情(上)第四百一十五章洛書之爭(二)第一百四十二章指東打西第一百九十章長孫世家之變(一)第一百零三章一波三折(上)第一百零二章搶婚(下)第四百五十一章快刀斬亂麻(上)第一百三十六章回京之路(中)第一百七十五章決戰皇城之巔(四)第四百章明修棧道(上)第二百四十九章軒然大/波(四)第四百四十六章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上)第三百五十三章京師之倒劉行動(五)第三百八十六章離別安西(中)第四百八十三章一石激起千層浪(一)第一百六十七章喋血長安城(八)第四百零四章暗渡陳倉(三)第八十五章新官上任第四百四十四章陰差陽錯(五)第四百二十五章有備方能無患第四百三十一章絕地反擊(上)第一百零一章搶婚記(中)第三百六十一章風雲詭變之意外的對決(下)第四百一十一章你方唱罷我登場(下)第八十三章新年第一朝(上)第十五章潛入李府第二百九十六章龜茲攻略(六)第一百四十三章暗潮洶涌(上)第五百一十八章會師安市城(上)第五十一章巧入神武(五)第三百一十二章艱難的抉擇(下)第二百九十二章龜茲攻略(二)第二百四十六章軒然大/波(一)第四百八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三)第三百章龜茲人的反撲(三)第二百九十三章龜茲攻略(三)第五十八章血戰(五)第九十八章元宵詩會第四百七十七章圍城血戰(五)第二十二章憂國不忘發財(中)第十五章潛入李府第三百一十六章分贓協定(下)
第一百零二章搶婚(下)第四百七十四章圍城血戰(二)第四百一十一章你方唱罷我登場(下)第四百九十六章是她不是她第一百一十九章武功縣之夜(中)第四百三十八章東宮添丁第一百五十四章緊鑼密鼓(上)第一百三十八章詭異的老六第一百九十六章虛晃一槍(下)第四百八十六章一石激起千層浪(四)第一百零五章一波三折(下)第二百一十四章反客爲主(下)第八十七章武庫遺失案(中)第二百七十八章割袍斷義第一百五十八章風雲突變第三百零九章風雪夜歸人(中)第四百二十二章混世小魔王第二百五十章軒然大/波(五)第三百零三章京師裡的躁動(一)第四百七十三章圍城血戰(一)第一百二十章武功縣之夜(下)第三百九十章衝冠一怒爲紅顏(上)第二百七十四章塔瓦庫勒湖會戰(五)第一百八十八章廷議之變(中)第一百五十五章緊鑼密鼓(下)第四百零四章暗渡陳倉(三)第四百八十七章一石激起千層浪(五)第一百九十九章大婚?打昏?(上)第二百零三章儲君立,諸王出(下)第四十八章巧入神武(二)第九十一章應對的策略(中)第三百三十三章十面埋伏(下)第四百六十七章毒蛇的獠牙(四)第一百二十二章仙人跳(中)第三百三十二章十面埋伏(上)第二百九十二章龜茲攻略(二)第一百一十七章各自算計(下)第五百五十七章決戰平壤城(七)第三百五十七章風雲詭變之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百三十四章各自定策第二十二章憂國不忘發財(中)第二百九十七章龜茲攻略(七)第一百八十三章佈局伊始(上)第二百二十八章血腥的開端(上)第二百九十二章龜茲攻略(二)第二百四十五章升級了第三百一十三章厚此不能薄彼第一百八十九章廷議之變(下)第三百零六章京師裡的躁動(四)第一百二十六章岐州諜影(三)第五十九章血戰(六)第十五章潛入李府第一百一十三章紛來迭至(中)第七章發財的門路(下)第一百八十七章廷議之變(上)第十章東宮失竊案(中)第二百五十六章以進爲退(下)第五百二十四章血戰周留城(三)第三百二十四章意外軍情(上)第四百一十五章洛書之爭(二)第一百四十二章指東打西第一百九十章長孫世家之變(一)第一百零三章一波三折(上)第一百零二章搶婚(下)第四百五十一章快刀斬亂麻(上)第一百三十六章回京之路(中)第一百七十五章決戰皇城之巔(四)第四百章明修棧道(上)第二百四十九章軒然大/波(四)第四百四十六章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上)第三百五十三章京師之倒劉行動(五)第三百八十六章離別安西(中)第四百八十三章一石激起千層浪(一)第一百六十七章喋血長安城(八)第四百零四章暗渡陳倉(三)第八十五章新官上任第四百四十四章陰差陽錯(五)第四百二十五章有備方能無患第四百三十一章絕地反擊(上)第一百零一章搶婚記(中)第三百六十一章風雲詭變之意外的對決(下)第四百一十一章你方唱罷我登場(下)第八十三章新年第一朝(上)第十五章潛入李府第二百九十六章龜茲攻略(六)第一百四十三章暗潮洶涌(上)第五百一十八章會師安市城(上)第五十一章巧入神武(五)第三百一十二章艱難的抉擇(下)第二百九十二章龜茲攻略(二)第二百四十六章軒然大/波(一)第四百八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三)第三百章龜茲人的反撲(三)第二百九十三章龜茲攻略(三)第五十八章血戰(五)第九十八章元宵詩會第四百七十七章圍城血戰(五)第二十二章憂國不忘發財(中)第十五章潛入李府第三百一十六章分贓協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