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連蒙帶坑(五)

于闐,古西域國名,處於塔里木盆地南緣,爲絲綢之路南路的交通要道,最盛時曾擁有和田、皮山、墨玉、洛浦、策勒、于田、民豐等縣市,都西城(今和田約特幹遺址),至唐初,受西突厥的擠壓,先後喪失了大部領土,故此轉而與剛興起之吐蕃結友好之盟,得以維持國體,後因大唐剿滅高昌,勢力漸入大漠而又有所改弦更張,與大唐也一般眉來眼去,只是從不曾提請內附於唐,與吐蕃之間的聯繫依舊緊密,每於吐蕃與吐谷渾激戰之際,總是發兵相助吐蕃,其國雖不大,可因着是絲綢之路南路的必經要道之故,戰略地位極爲重要,再加上該國處於崑崙山腳下,農業、種植業發達,又是西域諸國中最早獲得中原養蠶技術的國家,手工紡織業極爲發達,特產之玉石更是馳名天下,是故,無論是從抑制吐蕃入西域的道路之軍事意義來說,還是從李貞以棉花爲主產業建設安西的戰略構思來說,于闐都是李貞必須首先攻取的戰略要地,至於近在咫尺的龜茲與遠在喀什地區的疏勒反倒不是那麼着急,大可等到取了于闐之後,在回軍路上順手取了便是——若是李貞先取了龜茲或是疏勒,一旦于闐察覺形勢不妙,徹底歸附了吐蕃,或是吐蕃找藉口先行攻下了于闐,對於李貞的安西戰略來說都將是件大麻煩之事,箇中的奧妙非筆墨能書也,真能看透此點的人,不單要有極其高明的軍事頭腦和政略頭腦,還得對李貞本人有足夠的瞭解纔有可能,很顯然,在李貞看來,慕容忠雖有些小聰明,卻絕無那等大智慧,是故,當慕容忠說破了于闐之事後,李貞不起疑心才見鬼了。

“怎麼?爾欲對本王撒謊乎?”李貞見慕容忠嘴皮子哆嗦了好一陣子也沒說出個所以然來,眉頭一皺,毫不客氣地喝問道。

慕容忠實沒想到李貞說變臉就變臉,小心肝嚇得嘣嘣亂跳,此時見李貞身上煞氣愈來愈重,再也吃不住勁了,忙不迭地高聲叫了起來:“殿下息怒,殿下息怒,非是小王斗膽欺瞞,實是,實是……”

“實是怎地?爾有何難言之隱?”李貞不耐煩地揮了下手,冷着聲問道。

慕容忠看樣子是徹底被嚇壞了,顧不得再行隱瞞,緊趕着叫道:“殿下息怒,此番話實非小王本意,實是王妃吩咐的,小王僅是轉述而已。”

“哦?是她?”李貞自是知曉慕容忠口中的王妃指的是青海王諾曷鉢之正妻弘化公主,說起來這位弘化公主纔是大唐和親公主中的第一人,至於文成公主只是第二人而已,就輩分而論,弘化公主是李貞的堂姐,與文成公主自幼在外地生活不同,弘化公主打小了起便在長安長大,年齡比李貞稍長半歲,雖說因李貞忙於習文練武,不怎麼與宗室子弟們交往,可逢年過節時倒與弘化公主見過幾次面,又因着這位弘化公主好文善武之故,卻也算是與李貞稍談得來的宗室中人之一,不過彼此間身份地位不同,平日裡卻是無甚來往的,此時聽慕容忠說出點破自個兒戰略要點的人竟然是弘化公主,倒叫李貞很有些子意外了,一時間也不知該如何處置慕容忠,這便沉吟着沒有開口說話。

李貞不說話,可感受到李貞身上煞氣並不曾減退多少的慕容忠卻急急忙忙地解釋道:“殿下明鑑,小王臨行前王妃娘娘尚有交待,說是凡我青海一地,唯殿下之命是從,請殿下看在娘娘的薄面上幫着我青海一地,莫使我青海之民再遭劫掠之苦難。”

唉,這可憐的小丫頭!李貞來自後世,自是知曉原本那個時空中,弘化公主的下場着實可憐,以大唐和親第一人的身份竟然沒能在青史中留下印記——無論是從本身的才幹還地位,弘化公主都要強過文成公主一大截,至於和親的時間也比文成公主早了半年,就各自在所嫁國中的地位而言,弘化公主也比只是松贊干布二妃之一的文成公主來得強,可惜的是:吐谷渾因國力弱小,到了地兒還是被吐蕃所滅,弘化公主公主夫婦成了亡國之人,後頭雖也受封爲大唐安樂州刺史,可卻未能被世人所記住,反倒是跟大唐死打爛纏了一個多世紀的吐蕃王妃文成公主成了和親的典範,這不禁令李貞心中生出造化弄人的感慨。

心生感慨歸感慨,李貞卻不是個感情用事之人,心中略一思索便有了計較,掃了眼兀自跪倒在地的慕容忠,心平氣和地道:“爾起來罷,于闐之事本王自有主張,爾之所來,弘化可尚有其他交待否?”

慕容忠一聽李貞之言中暗許了己方的請求,立時大喜過望,忙不迭地起了身,躬着身子道:“娘娘不曾有其他交待,只是說但凡殿下有命,我青海一地莫有不從。”

“哦?”李貞只是不置可否地應了一聲,卻並沒有任何的表示。

“殿下明鑑,我父王對娘娘一向愛重,凡我青海一地之軍政要務皆與娘娘相商,但凡娘娘有話,我父王莫有不從者,我兄弟二人也仰佩娘娘之智計,從不敢違,此情此心,絕無虛言。”慕容忠偷看了一眼李貞的臉色,緊趕着解釋道。

李貞手中的“旭日”在吐谷渾中也安插了不少的釘子,別的不說,在弘化公主陪嫁的隨員中就有着“旭日”的人手在,對於吐谷渾的局勢李貞自是瞭如指掌,也知曉弘化公主在吐谷渾王庭中的強勢地位,倒也用不着慕容忠來多此一舉地解釋一番,至於弘化公主說別無所求的話,李貞卻是全然不信的,無他,所謂的無求實際上不過是所求甚多的意思罷了,就是要李貞看着辦而已,對於此點,早習慣了討價還價的李貞心中又豈能無數?

“這樣罷,爾父子既願助本王一臂之力,本王自也虧不了爾等,若是能依本王一件事,本王可允諾青海一地之客商暢行安西無阻,此外,尚可在朝廷給爾等的年例上再追加三成,這三成便由安西出好了,爾以爲如何?”李貞斟酌了一番之後,沉吟着說道。

吐谷渾說是內附了大唐,可實際上那都是名義上的事兒,除了每年進貢些不甚值錢的小玩意兒意思意思一番之外,其實並不曾給大唐繳納賦稅,也不曾聽從大唐的調遣,反倒是大唐爲了抑制吐蕃的擴張,每年都撥付大量的糧秣輜重以商隊的名義救濟吐谷渾,那數量雖不算多,可對於困難重重的吐谷渾來說,卻無疑是根難得的救命稻草,此時李貞一開口就是再加三成,毫無疑問,其中的吸引力對於慕容忠來說是大得難以想象的,更何況允許吐谷渾商隊享有在整個西域的通行權這一條,對於商貿體系較發達的吐谷渾來說更是難以抵擋的誘惑,驚喜之下,忙不迭地再次跪倒在地,高聲道:“謝殿下成全,我青海一地自當以殿下馬首是瞻。”

呵呵,有錢能使鬼推磨,這話從來都不假!一見慕容忠那副感激涕零的樣子,李貞自失地一笑,輕搖了下頭道:“世子先不忙着謝,本王交待的事若是辦不好,別說那三成了,便是朝廷的年例只怕也保不住。”

本正欣喜若狂的慕容忠一聽此言,立時如同涼水淋頭般醒過了神來,忙不迭地道:“殿下有事儘管吩咐,小王等必盡全力而爲之。”

“那就好,本王實與爾說罷,吐蕃圖謀青海之心不死,定會與爾等大動干戈,不單如此,便是本王的安西之地,吐蕃賊子也存着野心,這一條想來世子心中有數,也毋庸本王多言,如今吐蕃沒有動本王之力,可對付爾等卻是綽綽有餘的,若是爾等不加警醒,到頭來只怕難逃國破之下場,本王實不忍弘化那個丫頭落到無家可歸之地步,這就給爾等指條明路罷。”李貞話說到這兒,頓了一下,饒有深意地看了眼擺出一副洗耳恭聽狀的慕容忠,這才接着道:“吐蕃居上,爾等居下,地利在彼,吐蕃新盛,爾等立國已久,暮氣重矣,雖有朝廷之支持,然就天時而論,最多各半,甚或爾等還稍處下風,是故,爾等欲與吐蕃爭雄者,唯有人和可用,若是連人和都沒了,爾等必敗無疑,然,縱或爾等能團結一心卻也不足以與吐蕃之地利相抗衡,唯一能行的只有釜底抽薪之計。”

李貞所言虛虛實實、半真半假,可絕大部分都是大實話,慕容忠雖說不怎麼通軍務,可身爲世子,在周邊諸大臣的耳濡目染之下,卻也多少懂點門道,此時聽李貞說己方絕非吐蕃之敵手,心下頓時黯然,再一聽釜底抽薪之計,立時眼睛一亮,忙不迭地開口道:“殿下之意是刺殺?”

呵呵,這小子看樣子聰明也有限得很,最多就是小聰明而已,大智慧是絕然沒有的,奶奶的,前面那些個作爲乃是談話九成九全都出自弘化那個小丫頭的部署,嘿,弘化丫頭是個明白人,該知道沒了大唐的支持,她也就成了無根的漂萍,應不至於壞了本王的大計纔是!李貞心思動得飛快,可臉上卻是平靜得很,只是搖了搖頭道:“殿下說到哪去了,松贊干布之父便是死於刺殺,其又豈能不防,此事不易辦不說,一旦走漏了消息,吐蕃大軍一出,朝廷卻苦無名義救援,爾等又豈有活路?箇中危害無須本王多說了罷。”

“是,是,是,殿下教訓得是,小王失言了,請殿下見諒,只是,嗯,只是不知殿下所言的釜底抽薪卻又是如何個抽法,小王愚昧,還請殿下點撥一、二。”一想起國破家亡的慘景,慕容忠頓時嚇出了一身的冷汗,如啄米之雞般地可着勁地點頭不迭地問道。

“本王聽聞吐蕃時常出兵越境掠奪爾族人爲奴隸,謂之爲打草谷,可有此事?”李貞笑而不答,反倒是轉開了話題,貌似隨意地問了一句。

“是有此事,我邊民無奈之餘,只能放棄了邊境的草場,可恨吐蕃人卻步步進逼,我等一退,他便進佔,此等蠶食之計,我等苦無對策,只是……”慕容忠不明白李貞問此話的用心所在,老老實實地回答道。

李貞淡然一笑道:“吐蕃能打草谷,爾等又何嘗不可反其道而行之,本王倒有一策,可遏制吐蕃人的蠶食,爾且附耳過來,本王說與你知曉。”

慕容忠見李貞說得如此神秘,好奇心頓起,忙不迭地走到李貞身邊,聽着李貞的低聲交代,臉上的神色變幻個不停,聽到後來,已是目瞪口呆,下頜骨險些都掉到了地上,良久之後纔回過了神來,心神不定地看着李貞道:“殿下,此計雖好,可一旦吐蕃大舉來攻,如之奈何?”

“無妨,若是吐蕃敢妄動,不單朝廷會出兵相助,本王也會派兵出擊,從側後給吐蕃來個兩面夾攻,本王料定松贊干布沒有此等兩面作戰之勇氣,爾儘管放心做去便是。”李貞哈哈一笑,不以爲意地說道。

“好,能得殿下相助,我青海一地當可確保無憂矣,就依殿下所言,且容小王回去後稟明父王,立刻依計行事便是。。”慕容忠想了片刻之後,咬着牙說道。

“嗯,本王說話自是算話,第一筆年例就由世子回國時帶上便可,至於後頭的麼,就按議定的辦,爾等交了多少人,本王按人頭一手交人一手交錢好了,爾先去找秦刺史溝通一二罷。”見事已大致談妥,李貞也沒有多留慕容忠的意思,笑着揮了下手道。

見李貞下了逐客令,慕容忠自是識趣得很,忙躬身行禮道:“殿下事忙,小王就不耽擱了,告辭,殿下請留步。”話音一落,便退出了廳堂,自去找秦文化溝通不提。

此次諸國來賀,對於李貞來說,最主要的目的便是如何令吐蕃無法順利地將手伸入西域,從而爲整個安西戰略的實現爭取到足夠的時間,如今可以說算是初步達到了預定的目的,至於昭武九姓國的內附問題,李貞並不想去傷那個腦筋,只打算做箇中轉站,將內附文書之類的東西全都踢到自家老爺子那兒去,讓那幫子朝臣們去爭執好了,李貞是不想去費那個神的,左右等滅了西突厥之後,回頭再去料理那些小國也還來得及,有重兵在手,根本不怕那些小國能翻了天去,大不了一個個地收拾過去便是了,也着實廢不了多大的事兒的,此時見大事已然搞定,李貞還真是輕鬆了下來,瞧着左右無人在,惡狠狠地伸了個懶腰,逛蕩着往書房走去,步伐輕鬆得很,臉上也滿是發自內心的微笑,只不過剛進了書房的門,一見到莫離滿臉子慎重的樣子,立時愣了一下,撓了撓頭道:“先生,可是出了甚事?”

“殿下,伊州司馬李斌已到了交河城中。”莫離語氣平淡地回答了一句。

“又是李斌前來,呵呵,看樣子王刺史的架子還是很大的麼,有意思!”李貞一聽便明白了莫離言中未盡之意,那就是說伊州刺史王栓此次又是故意不來,並沒有把李貞這個親王兼安西都督看在眼中,心中怒氣頓時涌了起來,冷笑着道:“也罷,既然王某人連本王給的最後一個機會都不想要,那就怪不得本王了,傳令下去,‘獵犬行動’即刻開始,本王只要結果,不要過程!”

伊州乃是安西開發得最早的州,目下也是安西的財政重地,自然也是李貞以棉花振興安西計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此等要地自然不能由一個不聽話的人握在手中,此次李貞長子滿月早已提前給王栓送了請柬,就是打算給他最後一個機會,可如今王栓還是不來交河,掃了李貞的面子還是小事,擺明了不聽李貞號令可就是大事了,如此一來,就算李貞再能忍也無法再行忍耐下去了,這一點莫離自是心中有數,此時見李貞決心已下,也沒出言相勸,只是默默地點了下頭,將鷹大叫到了一邊,低聲地吩咐了起來,一場安西官場之地震就此拉開了帷幕……

第五百三十一章血洗安市城(二)第一百八十三章佈局伊始(上)第一百零八章取捨之間(下)第五百一十六章選菟城之戰(中)第一百八十三章佈局伊始(上)第八十九章驚天口供第五百一十五選菟城之戰(上)第五十七章血戰(四)第三百三十三章十面埋伏(下)第四百八十四章一石激起千層浪(二)第五百三十四章血洗安市城(五)第三百二十八章百葉河會戰(一)第二百八十二章意志的較量(下)第二百五十三章驚濤駭浪(三)第六十九章決戰諾真水(五)第一百三十章援手(上)第五百四十章半道而擊(上)第一章九天驚雷第三百二十九章百葉河會戰(二)第八十章暗潮洶涌(上)第四百三十四章父子夜談第四百二十一章我,太子!第一百九十八章長街刺殺第四百二十七章中秋馬球賽(一)第五十八章血戰(五)第一百七十九章情與義(下)第二百七十二章塔瓦庫勒湖會戰(三)第三百三十五章談笑平內亂第一百五十六章不好審的案子第三百二十四章意外軍情(上)第二百五十二章驚濤駭浪(二)第五百章針鋒相對(二)第三百一十六章分贓協定(下)第二十一章憂國不忘發財(上)第一百四十二章指東打西第九十四章莫離的秘密第五百二十七章巧取烏骨城(三)第二十五章越王的邀約第三百一十九章瞌睡了就有人送枕頭(中)第二百七十八章割袍斷義第四百零五章暗渡陳倉(四)第五百零八章或許還有一種可能第四百零三章暗渡陳倉(二)第一百八十九章廷議之變(下)第三百一十九章瞌睡了就有人送枕頭(中)第二百六十四章獵犬行動(上)第五百零一章針鋒相對(三)第九十五章隆中對第一百九十六章虛晃一槍(下)第三百六十九章京師之魏王黨的反擊(三)第五章東宮行(下)第一百一十八章武功縣之夜(上)第五百一十三章戰幕拉開第三百一十一章艱難的抉擇(上)第三百八十章京師劇變(四)第四百零四章暗渡陳倉(三)第四百六十六章毒蛇的獠牙(三)第二百三十九章碧血染黃沙(七)第二百零九章先聲奪人(上)第四百七十九章爲山九仞第一百四十四章暗潮洶涌(下)第三百五十章京師之倒劉行動(二)第三百九十九章刑部之爭(下)第四百八十八章博弈(上)第七十八章動物兇狠(上)第二百一十章先聲奪人(中)第五百一十五選菟城之戰(上)第一百六十五章喋血長安城(六)第五百三十章血洗安市城(一)第三百二十七章瑟羅獻策第五百零四章針鋒相對(六)第四百六十五章毒蛇的獠牙(二)第二十一章憂國不忘發財(上)第二百零二章儲君立,諸王出(中)第二百四十章碧血染黃沙(八)第五百三十九章離間之策第七十三章來了個毛遂(中)第二十八章敗戰計第五百五十二章決戰平壤城(二)第三百八十三章定海神針(上)第一百九十三章長孫世家之變(四)第一百六十七章喋血長安城(八)第三十七章不歡而散(上)第四百九十章博弈(下)第三十一章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第二百三十章席捲天山南麓第七十四章來了個毛遂(下)第四百九十七章亂之兆第六十二章血戰(九)第二百七十八章割袍斷義第五百零三章針鋒相對(五)第二百三十六章碧血染黃沙(四)第一百六十六章喋血長安城(七)第五十六章血戰(三)第一百二十四章岐州諜影(一)第三百六十六章清水河會戰(五)第三百八十三章定海神針(上)第三百一十三章厚此不能薄彼第三百八十八章最難消受是纏綿第五百二十九章巧取烏骨城(五)
第五百三十一章血洗安市城(二)第一百八十三章佈局伊始(上)第一百零八章取捨之間(下)第五百一十六章選菟城之戰(中)第一百八十三章佈局伊始(上)第八十九章驚天口供第五百一十五選菟城之戰(上)第五十七章血戰(四)第三百三十三章十面埋伏(下)第四百八十四章一石激起千層浪(二)第五百三十四章血洗安市城(五)第三百二十八章百葉河會戰(一)第二百八十二章意志的較量(下)第二百五十三章驚濤駭浪(三)第六十九章決戰諾真水(五)第一百三十章援手(上)第五百四十章半道而擊(上)第一章九天驚雷第三百二十九章百葉河會戰(二)第八十章暗潮洶涌(上)第四百三十四章父子夜談第四百二十一章我,太子!第一百九十八章長街刺殺第四百二十七章中秋馬球賽(一)第五十八章血戰(五)第一百七十九章情與義(下)第二百七十二章塔瓦庫勒湖會戰(三)第三百三十五章談笑平內亂第一百五十六章不好審的案子第三百二十四章意外軍情(上)第二百五十二章驚濤駭浪(二)第五百章針鋒相對(二)第三百一十六章分贓協定(下)第二十一章憂國不忘發財(上)第一百四十二章指東打西第九十四章莫離的秘密第五百二十七章巧取烏骨城(三)第二十五章越王的邀約第三百一十九章瞌睡了就有人送枕頭(中)第二百七十八章割袍斷義第四百零五章暗渡陳倉(四)第五百零八章或許還有一種可能第四百零三章暗渡陳倉(二)第一百八十九章廷議之變(下)第三百一十九章瞌睡了就有人送枕頭(中)第二百六十四章獵犬行動(上)第五百零一章針鋒相對(三)第九十五章隆中對第一百九十六章虛晃一槍(下)第三百六十九章京師之魏王黨的反擊(三)第五章東宮行(下)第一百一十八章武功縣之夜(上)第五百一十三章戰幕拉開第三百一十一章艱難的抉擇(上)第三百八十章京師劇變(四)第四百零四章暗渡陳倉(三)第四百六十六章毒蛇的獠牙(三)第二百三十九章碧血染黃沙(七)第二百零九章先聲奪人(上)第四百七十九章爲山九仞第一百四十四章暗潮洶涌(下)第三百五十章京師之倒劉行動(二)第三百九十九章刑部之爭(下)第四百八十八章博弈(上)第七十八章動物兇狠(上)第二百一十章先聲奪人(中)第五百一十五選菟城之戰(上)第一百六十五章喋血長安城(六)第五百三十章血洗安市城(一)第三百二十七章瑟羅獻策第五百零四章針鋒相對(六)第四百六十五章毒蛇的獠牙(二)第二十一章憂國不忘發財(上)第二百零二章儲君立,諸王出(中)第二百四十章碧血染黃沙(八)第五百三十九章離間之策第七十三章來了個毛遂(中)第二十八章敗戰計第五百五十二章決戰平壤城(二)第三百八十三章定海神針(上)第一百九十三章長孫世家之變(四)第一百六十七章喋血長安城(八)第三十七章不歡而散(上)第四百九十章博弈(下)第三十一章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第二百三十章席捲天山南麓第七十四章來了個毛遂(下)第四百九十七章亂之兆第六十二章血戰(九)第二百七十八章割袍斷義第五百零三章針鋒相對(五)第二百三十六章碧血染黃沙(四)第一百六十六章喋血長安城(七)第五十六章血戰(三)第一百二十四章岐州諜影(一)第三百六十六章清水河會戰(五)第三百八十三章定海神針(上)第三百一十三章厚此不能薄彼第三百八十八章最難消受是纏綿第五百二十九章巧取烏骨城(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