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牛欄崗會戰(一)

貞觀十九年四月十八日,晴,碧空萬里無雲,初夏的陽光尚算不得熱辣,照在人身上反倒有種暖烘烘的快意,這等日子最是適合到戶外去走走,然則一身明皇便衣的李世民卻似乎沒有那等興致,斜靠在胡牀上,手持着本奏章,有心無意地翻看着,時不時地還發出一陣輕咳,素來紅潤的臉色此際已略顯得蒼白了許多,眼角的皺紋也深了不老少,畢竟老來喪子的痛實是難受了些,哪怕李世民這等心性堅忍之輩,也一樣有些個承受不起。

“報,陛下,高句麗大軍已從潛伏地拔營起行,目下正在向雲崗而來,其行甚速,四日內或將到此。”就在李世民咳喘的當口,一名身着遊哨服飾的校尉從中軍大帳外匆匆而入,高聲稟報道。

“嗯?”李世民一聽高句麗大軍終於動了,飛快地坐直了身子,將手中那本奏章往胡牀上隨手一丟,在大帳裡來回踱了幾步,而後猛地一停步,高聲道:“來人,擂鼓聚將!”

戰鼓咚咚作響中,原本各自忙着事情的諸部將領紛紛放下了手中的工作,全都向着中軍大帳趕了去,鼓聲方歇,諸將皆已會齊,各按品級高低排成了兩列,目不斜視地站着,等候着李世民的指令。

或許是大戰將至,心情振奮之故,李世民原本蒼白的臉色此際卻是陡然現出了層紅暈,目光炯然有神地掃視了一下諸將,緩緩地開口道:“衆愛卿,敵寇已動,不久將至雲崗,此戰該如何打朕想聽聽諸愛卿的看法。”

帳下諸將都是跟隨李世民多年之人,自是清楚李世民于軍略上向來果決,甚少聽從旁人的意見,此番聽李世民如此問法,都不明其意,面面相覷之餘,誰也不敢率先進言,一時間大帳裡竟然詭異地冷了場。

“陛下,臣聞臨敵將戰,必先觀士卒之情,臣適行經諸營,見士卒聞高麗兵至,個個摩拳擦掌,喜形於色,此必勝之兵也,此仗我軍大勝可期矣!”一片寂靜之中,胖乎乎的長孫無忌第一個站了出來,高聲地說了一番。

長孫無忌的話自然不是沒有道理,不過卻是廢話罷了,唐軍素來就不怯戰,聞戰則喜本就是常事,哪用得着長孫無忌來扯這麼一嗓子,再說了,李世民問的是如何戰,長孫無忌答的卻是此戰必勝,純屬牛頭不對馬嘴,不過考慮到長孫無忌那低得可憐的軍略才幹,能說出這番話,已經是夠難爲他的了,諸將雖腹誹不已,卻也無人敢當着老爺子的面,說其不是。

“輔機此言大佳,我軍必勝無疑,這一條朕信矣。”李世民哪會不知曉長孫無忌的斤兩如何,只不過此番帶長孫無忌出征,老爺子本就有讓長孫無忌立上一場軍功的意思在,自是不會去指責長孫無忌的文不對題,而是笑吟吟地肯定了一番。

一見長孫無忌這番狗屁不通的見解都能得到讚賞,諸將這才相信敢情李世民此番是真的有心要大傢伙獻計獻策了,各自的心思立馬就活了起來,最先沉不住氣站了出來的是程咬金程老爺子,但見這廝閃將出來,大嘴一張,大大咧咧地開口道:“陛下,高句麗之軍不過烏合之衆耳,步騎雖皆備,卻以步軍爲主力,利堅城固守,而疏於野戰,其大軍前來迎戰我軍,屬自尋死路之策,若能擇一死地而戰之,當可得全勝,依末將看來,牛欄崗附近便是大佳,若我軍以一部輕騎誘之來追,則誘其入圍不難,而後以一部斷其後路,截其歸路,一戰當可大勝無疑。”

“陛下,程老將軍此策可行。”

“陛下,末將贊同程老將軍之策。”

……

在大唐芸芸諸名將中,程咬金算不得智謀之將,可其身經百戰之名卻是無虛,此番設計算不得奇詭之策,卻也不失堂堂正正之謀——以唐軍此時之強大軍力擊潰高氏兄弟之軍不難,難的是全殲,程咬金此策確實有可行之處,諸將都是識貨之人,也都精研過附近的相關地形,自是清楚牛欄崗一帶是個打殲滅戰的好地兒,故此,程咬金話音剛落,諸將附和之聲便已大作了起來,一時間滿大帳都是贊成之聲,聽得程咬金笑得大嘴都合不攏了。

“好,既如此,那就會戰牛欄崗,誰敢請命前去誘敵?”李世民自然也考慮過了將牛欄崗選爲戰場的策略,此時見諸將皆出言附和,自是點頭準了,可末了那句誰去誘敵卻立馬令諸將全都靜了下來——誘敵可不是件輕鬆的活計,一個不小心,誘敵不成,反倒極有可能被敵大軍給包了餃子,成了人家口中的肉,不過麼,一旦能成功誘敵,那可就是大功一件了,頗令人動心的,諸將皆有些個躍躍欲試,各自盤算着若是自己前去該如何應敵,一時間倒也無人急着出面爭奪。

“陛下,末將願率部前去誘敵。”就在一片寂靜之中,一員大將從旁閃了出來,躬身請命道。

諸將定睛一看,卻發現此人竟是阿史那社爾,一時間亂哄哄的議論聲便悄然而起了——阿史那社爾,,原東突厥皇族,乃是原東突厥處羅可汗次子,十一歲時便以智勇聞名於本部,自貞觀十年投唐後,曾跟隨侯君集轉戰塞外,屢立功勳,後又調幽州鎮守使,於貞觀十八年升任左衛大將軍,爲唐初最著名的少數民族將領之一,其人雖深受李世民的寵信,可與諸將之間卻相處得不算和睦,尤其是其手下之軍並非府兵而是突厥騎兵,光是這一條就令諸將看其不怎麼順眼,此時見其出言請命,自是大不以爲然,可又不好當着李世民的面公然說些啥子,也就故意瞎議着製造些噪音出來,表示一下不滿罷。

諸將的不滿李世民自是心中有數,然則李世民卻不以爲意,他一向寬待各異族將領,此番出征之際,爲了以示恩寵,特准李思摩、阿史那社爾兩部突厥騎兵爲自己的親衛軍,專一負責帝駕所在的安全,此時見阿史那社爾出言請令,李世民也沒多想,立馬點頭道:“好,社爾將軍真豪傑也,爾所部乃朕的親軍,爾等一出,不愁高家兄弟不捨命狂追,此議朕準了!”

“末將尊旨。”阿史那社爾見李世民準了自己所請,眼中掠過一絲感激之色,恭敬地應答了一聲,默默地退到了一旁。

“道宗,爾一向擅軍略,今日爲何一言不發?”李世民注意到了李道宗今日還不曾發過言,待得阿史那社爾退下之後,老爺子斜了李道宗一眼,淡淡地問了一句。

李道宗確實有心思,他這一路都在尋思着當初李貞所言的戰略構思,越想就越覺得正確無比,只不過始終未能找到進言的時機罷了,此番聞只高句麗軍大舉來犯的消息,人雖站在帳內,可心思卻早已飛到了敵後,正暗自盤算着若是此時出奇兵能否奏奇效之事,故此,對於諸將所議之戰略李道宗並沒有太放在心上,也就是有心無意地聽着罷了,可待得老爺子一發問,李道宗可就不能不出言回答了。

“陛下,微臣有一策可得全勝之功,今高麗傾國以拒王師,平壤之守必弱。願借臣精卒五千,以船運至敵後,覆其根本,則數十萬之衆,可不戰而降,請陛下聖裁。”李道宗大步行了出來,略一沉吟,朗聲稟報道。

李道宗的話音纔剛落,李世民的臉色立馬就沉了下來,黑着臉看了李道宗好一陣子之後,這才一揮手道:“朕此行乃是弔民伐罪,務必以堂堂正正之師降服賊寇,此事以後休得再提。”李世民話說到這兒,也不給李道宗開口解釋的機會,面色一肅,提高了聲調道:“諸將聽令,即刻回營備戰,末時三刻拔營起行,不得有誤!”

“末將等謹遵聖命。”諸將見李世民如此說法,自是不敢怠慢,各自躬身領命不迭,三三兩兩地散了去,各自回營準備相關事宜不提……

風吹過樹梢,發出陣陣沙沙的聲響,掩蓋住了兩千隱藏在林子間的輕騎兵們所發出的那微弱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聲響,一名身着明光鎧的大將立在小山頂上,藉助着樹木的遮掩,遠眺着山腳下那條小路的盡頭,整個人宛若雕像般沉穩,這人便是阿史那社爾,此番乃是奉命率兩千突厥族騎兵暗伏於要道上爲誘敵之軍,在這密林間已潛伏了足足三天有餘,早已過了預計中敵寇將至的期限,卻始終不曾見到高句麗大軍的影子,密林間蚊蟲孳生,叮人見血,部衆每多抱怨,是時,所攜之乾糧又已告竭,衆人皆曰撤軍,然阿史那社爾卻從不爲所動,始終堅定地立於山頂之上,靜候着敵軍的到來。

一陣不大的風吹過,隱隱傳來了一陣不祥的響動,緊接着山路盡頭拐角處的山樑上飛起了大量的鳥兒,阿史那社爾的臉上閃過一絲如獲重釋的神色,眼中精光一閃,飛快地衝到了山腰處,對着聞訊聚集過來的手下諸將比劃了個準備出擊的手勢,霎那間,原本寂靜的密林頃刻間便活了起來,兩千精銳輕騎兵各自翻身上馬,嚴陣以待,等候着出擊號角的響起。

“嗚嗚……”就在高句麗前鋒轉過山的拐角處,分三列沿着山路前行之際,一陣淒厲的號角聲突兀地在道路兩旁的密林間響了起來,緊接着,兩千突厥騎兵齊聲吶喊着衝出了密林,如同兩條怒龍一般將高句麗的四千前鋒軍切成了數截。

“殺!”從右側密林間一馬當先地殺將出來的阿史納社爾一馬槊挑殺了一名試圖衝上來阻擋己方攻勢的高句麗勇將,接着棄槊抽刀,人如虎、馬如龍般地殺進了亂成一團的高句麗前鋒軍中,橫刀連揮,刀光霍霍間,連殺數人,手下竟無一合之敵。

“殺賊!”衆突厥騎兵見自家主將如此英勇,自是士氣大振,各自縱馬前衝,刀槍並舉,頃刻間便已將高句麗前鋒大軍殺得亂了陣腳,人仰馬翻間,損失慘重不已,然則此番前來的高句麗大軍畢竟都是精銳之士,儘管一開戰就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但卻並沒有就此一敗塗地,雖是各自爲戰,卻並沒因此而徹底陷入潰敗,反倒依仗着人數上的優勢以及後方不斷源源開到的援兵之支持,與衝殺在己方軍陣中的突厥騎兵浴血鏖戰着,隨着時間的推移,原本處於絕對下風的高句麗大軍不單穩住了陣腳,竟已開始要反包圍突入陣中的突厥騎兵了。

“撤,快撤!”阿史那社爾眼瞅着手下的騎兵傷亡越來越大,漸漸已有些子衝不動了,自是不敢再遷延,一刀劈殺了面前的一名高句麗騎兵,一揚橫刀,高聲斷喝了一句,率着身邊的衆騎兵衝出了亂軍,向着遠處跑去,吃了大虧的高句麗軍如何肯放任阿史那社爾如此輕易地逃走,自是各自吶喊着尾隨追擊了上去,這一追一逃之下,雙方很快便衝出了小山谷,沿着大路一前一後地向着雲崗方向去了……

一座小山腳下,近十萬高句麗大軍停在了大路上,而高句麗北部耨薩高延壽則面無表情地策馬立在小山頂上,遠眺着前方煙塵大起之處,眼中精光閃爍不已——前方戰事剛一打響,高延壽不單不曾下令中軍增援前軍,反倒下令後軍緩進,中軍各部就地佈防,心中正自由於是否要就此撤軍之際,卻見一騎飛馬從前方的山路拐角處衝出,急速地向着山頂衝了過來。

那名飛騎衝到了近前,飛快地滾鞍下馬,單膝點地,高聲稟報道:“報,大將軍,前鋒受唐軍伏兵襲擊,我前鋒軍拼死作戰,現已擊潰敵軍,二將軍已率部追擊上去了,特派末將前來稟明大將軍,請大將軍即刻率主力增援!”

高延壽並沒有理睬那名將領的請求,而是沉着嗓子問道:“唐軍一共來了多少人,是何人領的軍,如今逃向何處?”

“稟大將軍,唐軍人數並不多,約摸兩千騎兵,看旗號乃是突厥的降卒,至於領軍之將不詳,其戰鬥力一般,雖伏擊我前鋒軍,卻反被我前軍殺得大敗,如今已成潰逃之態。”面對着自家大將軍的詢問,那名飛騎自是不敢怠慢,飛快地解答了一番。

“突厥騎兵?兩千人馬?”高延壽眉頭一皺,若有所思地看向了雲崗的方向,沉默了好一陣子之後,這才猛地一揮手道:“傳令下去,全軍突進,直搗唐營!”此言一落,嗚嗚的號角聲便即響了起來,近十萬高句麗大軍放開雙腿,沿着道路向前狂奔而去……

“追上去,殺光他們!”高惠真雖說乃是生性好勇鬥狠之輩,可好歹也是打了半輩子仗的人物,一向自認戰陣高手,向來不肯吃虧,先前被阿史那社爾偷襲了一回,損失了近千人馬,心中氣急,這便不管不顧地揮軍狂追不止,此時眼瞅着阿史那社爾所部兵馬丟盔卸甲,不像是假敗的樣子,更是有了底氣,一馬當先地衝在了大軍的最前頭,不斷地高聲嘶吼着,下令前軍拼命追擊,試圖趕在阿史那社爾撤回到雲崗之前便即殲滅這股膽敢偷襲自己的小部隊。

“快撤,快!”阿史那社爾先前還是詳敗,可到了這會兒人馬已乏,竟已是漸漸撐不住了,哪還有半點佯敗的樣子,已是被高句麗追兵趕得放了羊,眼瞅着轉過一個山胛便能抵達目的地,心頭登時便是一鬆,高聲吼了一句,率先縱馬衝着轉過了山胛,背後大羣的潰兵也蜂擁着轉過了山胛,那等慌亂的架勢令緊隨其後的高句麗軍士氣大振,人人嗷嗷叫地便追了上去,大有一舉將阿史那社爾所部殲滅於斯之氣概,不過麼,有氣概歸有氣概,事實上卻壓根兒就辦不到——就在高惠真率軍衝出山胛的那一霎那,立馬就發現遠處的山崗上下佈滿嚴陣以待的唐軍官兵,大吃一驚之餘,不得不勒住了狂奔的戰馬。

“佈陣,佈陣!”高惠真心知此時絕對不能撤,一旦後撤,被唐軍從後頭掩殺的結果就是全軍崩潰,不單前軍要完蛋,便是己方正在急行軍趕來的中、後兩軍也得因被己方敗兵衝亂而陷入崩盤,故此,高惠真沒有絲毫的猶豫,一勒住了胯下的戰馬,立即高聲下達了一連串的作戰命令:“高明亮,率你的人佔領右翼山頭,高乾濂,率爾部衆搶佔左翼山包,其餘諸部跟本將軍原地列陣!”

高惠真所率的前軍不愧是精銳之師,作戰命令一下達,各部即刻四散佈防,不數刻,近六萬兵馬已經擺出了個初具規模的防守陣型,可令高惠真奇怪的是——對面的唐軍雖擺出了一副攻擊陣型,卻並沒有趁己方處於混亂狀態時發動攻擊,而是任由己方擺兵佈陣,直到高句麗大軍都已經佔據了周邊的制高點之際,唐軍依舊不曾發動突擊,莫名其妙的高惠真也不敢發起攻擊,只能是在穩住己方陣腳的情況下,派出飛騎回報自家大哥高延壽。

原本正在揮軍急進的高延壽一聽前軍已在牛欄崗遇到唐軍主力,登時就嚇了一大跳,顧不得許多,督軍狂趕了一陣,飛快地趕到了兩軍陣前,指揮全軍依山列陣,延綿近三十里,待得全軍佈陣已定,這纔有時間大量一下對面唐軍的陣勢,卻猛然發現對面的唐軍陣型雖嚴整,可兵力卻並不算太多,滿打滿算也就只有三萬餘衆,其中步騎各半,步軍依山而列,騎兵位於兩翼,卻都沒有上馬,而是牽馬侍立,此陣型雖說是攻擊之陣,可稍作變幻便可成爲穩固之防守陣式,一時間看不透唐軍此舉的用意之所在,自也不敢投入攻擊,只是下令全軍嚴陣以待,藉機調整一下因狂追阿史那社爾所部而導致的人馬疲憊,一場大會戰已到了一觸即發的境地……

第八十一章暗潮洶涌(下)第二百一十一章先聲奪人(下)第一百七十三章決戰皇城之巔(二)第三百五十三章京師之倒劉行動(五)第四百二十九章中秋馬球賽(三)第六十七章決戰諾真水(三)第四百八十九章博弈(中)第一百四十七章攘外必先安內(二)第三百八十四章定海神針(下)第四十六章突襲開陽第四百六十七章毒蛇的獠牙(四)第三章羊城暗哨?第四百二十八章中秋馬球賽(二)第一百三十一章援手(下)上架公告第四百六十八章雛鳳初啼(上)第一百三十六章回京之路(中)第二百五十七章故人來訪第四百八十章路遇故人第三百一十四章分贓協定(上)第二百二十九章血腥的開端(下)第三百二十二章北伐!北伐!(中)第一百二十九章殺局(下)第四百八十二章父子論政第一百一十二章紛來迭至(上)第一百五十三章朝堂風暴(下)第四百六十章安市之殤(三)第三百二十七章瑟羅獻策第一百零六章福禍難辨第三百三十九章誰與爭鋒(上)第二十七章秘密武器第三章羊城暗哨?第八十七章武庫遺失案(中)第五百五十一章決戰平壤城(一)第三百八十七章離別安西(下)第一百五十章攘外必先安內(五)第三十五章火上澆油(下)第三百零六章京師裡的躁動(四)第三百零六章京師裡的躁動(四)第一百七十七章情與義(上)第四百零五章暗渡陳倉(四)第二百六十六章獵犬行動(下)第四百九十章博弈(下)第二百二十二章伊州危機(上)第二百九十八章龜茲人的反撲(一)第一百九十七章甘露殿密議第一百九十九章大婚?打昏?(上)第四百八十九章博弈(中)第二百三十六章碧血染黃沙(四)第七章發財的門路(下)第四百八十六章一石激起千層浪(四)第三十二章撲朔迷離第五百零八章或許還有一種可能第五百四十七章京師風雲錄(六)第五十三章各施奇謀第五百一十章推波助瀾(中)第二百五十二章驚濤駭浪(二)第五百一十九章會師安市城(中)第三百五十五章風雲詭變之戰與守第四百七十八章圍城血戰(六)第九十章應對的策略(上)第四百七十三章圍城血戰(一)第四百九十六章是她不是她第二百九十一章龜茲攻略(一)第四百四十七章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中)第一章九天驚雷第五百一十九章會師安市城(中)第四百九十二章試槍(中)第三百七十章京師之魏王黨的反擊(四)第二百八十九章破城之戰(下)第二百一十三章反客爲主(中)第一百五十章攘外必先安內(五)第二十一章憂國不忘發財(上)第一百三十八章詭異的老六第五百零八章或許還有一種可能第三百三十九章誰與爭鋒(上)第五百零五章針鋒相對(七)第四百八十二章父子論政第一百二十六章岐州諜影(三)第二百三十二章鬥智第二百一十二章反客爲主(上)第一百三十八章詭異的老六第一百三十一章援手(下)第一百一十章老三的突訪第四百八十四章一石激起千層浪(二)第三百四十五章全面對決(下)第一百五十七章爾虞我詐第三百五十六章風雲詭變之莫離的出手第五百三十一章血洗安市城(二)第三百四十七章禁斷紅山嘴(中)第七十七章不好吃的甜頭第五百五十六章決戰平壤城(六)第五百二十一章血色黃昏第八十七章武庫遺失案(中)第二百七十五章塔瓦庫勒湖會戰(六)第四百五十章突如其來的謀逆案第五百二十一章血色黃昏第一百零一章搶婚記(中)第五百四十三章京師風雲錄(二)第四百二十章誰主沉浮(下)
第八十一章暗潮洶涌(下)第二百一十一章先聲奪人(下)第一百七十三章決戰皇城之巔(二)第三百五十三章京師之倒劉行動(五)第四百二十九章中秋馬球賽(三)第六十七章決戰諾真水(三)第四百八十九章博弈(中)第一百四十七章攘外必先安內(二)第三百八十四章定海神針(下)第四十六章突襲開陽第四百六十七章毒蛇的獠牙(四)第三章羊城暗哨?第四百二十八章中秋馬球賽(二)第一百三十一章援手(下)上架公告第四百六十八章雛鳳初啼(上)第一百三十六章回京之路(中)第二百五十七章故人來訪第四百八十章路遇故人第三百一十四章分贓協定(上)第二百二十九章血腥的開端(下)第三百二十二章北伐!北伐!(中)第一百二十九章殺局(下)第四百八十二章父子論政第一百一十二章紛來迭至(上)第一百五十三章朝堂風暴(下)第四百六十章安市之殤(三)第三百二十七章瑟羅獻策第一百零六章福禍難辨第三百三十九章誰與爭鋒(上)第二十七章秘密武器第三章羊城暗哨?第八十七章武庫遺失案(中)第五百五十一章決戰平壤城(一)第三百八十七章離別安西(下)第一百五十章攘外必先安內(五)第三十五章火上澆油(下)第三百零六章京師裡的躁動(四)第三百零六章京師裡的躁動(四)第一百七十七章情與義(上)第四百零五章暗渡陳倉(四)第二百六十六章獵犬行動(下)第四百九十章博弈(下)第二百二十二章伊州危機(上)第二百九十八章龜茲人的反撲(一)第一百九十七章甘露殿密議第一百九十九章大婚?打昏?(上)第四百八十九章博弈(中)第二百三十六章碧血染黃沙(四)第七章發財的門路(下)第四百八十六章一石激起千層浪(四)第三十二章撲朔迷離第五百零八章或許還有一種可能第五百四十七章京師風雲錄(六)第五十三章各施奇謀第五百一十章推波助瀾(中)第二百五十二章驚濤駭浪(二)第五百一十九章會師安市城(中)第三百五十五章風雲詭變之戰與守第四百七十八章圍城血戰(六)第九十章應對的策略(上)第四百七十三章圍城血戰(一)第四百九十六章是她不是她第二百九十一章龜茲攻略(一)第四百四十七章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中)第一章九天驚雷第五百一十九章會師安市城(中)第四百九十二章試槍(中)第三百七十章京師之魏王黨的反擊(四)第二百八十九章破城之戰(下)第二百一十三章反客爲主(中)第一百五十章攘外必先安內(五)第二十一章憂國不忘發財(上)第一百三十八章詭異的老六第五百零八章或許還有一種可能第三百三十九章誰與爭鋒(上)第五百零五章針鋒相對(七)第四百八十二章父子論政第一百二十六章岐州諜影(三)第二百三十二章鬥智第二百一十二章反客爲主(上)第一百三十八章詭異的老六第一百三十一章援手(下)第一百一十章老三的突訪第四百八十四章一石激起千層浪(二)第三百四十五章全面對決(下)第一百五十七章爾虞我詐第三百五十六章風雲詭變之莫離的出手第五百三十一章血洗安市城(二)第三百四十七章禁斷紅山嘴(中)第七十七章不好吃的甜頭第五百五十六章決戰平壤城(六)第五百二十一章血色黃昏第八十七章武庫遺失案(中)第二百七十五章塔瓦庫勒湖會戰(六)第四百五十章突如其來的謀逆案第五百二十一章血色黃昏第一百零一章搶婚記(中)第五百四十三章京師風雲錄(二)第四百二十章誰主沉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