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明修棧道(下)

“殿下請留步。”裴鴻緒急匆匆地趕出了大理寺衙門口,一見到李貞正準備登上馬車,也顧不得甚禮儀了,忙不迭地便喊了一聲,話音裡滿是惶急之意。

“裴少卿尋本王有事麼?”李貞聽到了裴鴻緒的喊聲,停下了登車的動作,轉過了身來,面色平淡地看着疾步走來的裴鴻緒,輕輕地皺了下眉頭,沉聲問了一句,語氣尚算平緩,然則,內裡的不悅卻是清晰可辨。

裴鴻緒先前雖聽到了從老孫頭辦公室裡傳出來的隻言片語的吵嘴,也隱約猜出了老孫頭一準是爲了東宮的案子與李貞鬧了個不愉快,可畢竟不清楚實情之究竟,此番趕上前來,只有一個用意,那就是討好李貞,此時一見李貞面帶不悅之色,忙不迭地陪着笑告了個罪道:“殿下,下官冒昧了,請殿下海涵,不知相州軍糧案何時開審,下官也好做些準備。”

裴鴻緒的示好之意李貞自是心中有數,自是不會給他臉色看,這便略一沉吟道:“裴少卿,爾可知曉如今這相州軍糧案之宗卷何在?”

“稟殿下,此案本是蕭中書主審,一應之宗卷皆在蕭中書之手,可須下官去走上一趟?”裴鴻緒小心翼翼地看了看李貞的臉色,緊趕着回答了一聲。

“唔,也好,爾便隨本王一道去好了,上車罷。”李貞作出一副沉思的樣子想了好一陣子之後,看了裴鴻緒一眼,沉着聲說道。

裴鴻緒原本只是指望着能跟李貞說上會話,討上個近乎,也好爲將來投靠李貞搭個臺階,卻沒想到李貞竟然當衆邀其同車而行,立時喜出望外,一時間竟激動得哆嗦了一下,好不容易纔強自穩住心神,躬着身子,顫巍巍地伸了下手道:“下官遵命便是,殿下您先請。”

死去的李治在朝中本就無甚人馬,也就是小貓三兩隻罷了,對於李貞的奪嫡大計來說,其實並沒有什麼大用,若是從朝局大勢來看,對原太子一系的官員伸出橄欖枝,其實無太大的意義,然則,這卻是個姿態,表明李貞心胸寬廣、能有海納百川之雅量的一個姿態,可以說是象徵之意義遠大於實際之功效,屬於表面功夫,但又是非做不可的事情。眼瞅着裴鴻緒如此之上道,李貞自是不會計較其舉止失態之狀,這便笑了笑,也沒再多說些什麼,一轉身便即上了馬車,裴鴻緒見狀,可着勁地吞了口唾沫,略有些子手忙腳亂地也跟着上了馬車,其面色雖平靜,可眼中的欣喜之色卻是掩飾不住的。

“殿下,孫大人脾氣是倔了些,可心地卻是好的,若有得罪處,還請殿下多多海涵則個。”馬車行出了好一陣子之後,裴鴻緒見李貞始終沒有開口,陪着小心試探地說了一句。

“本王心中有數,這個毋庸多說。”李貞似乎不想談論此事,揮了下手打斷了裴鴻緒的話頭,接着話鋒一轉,突地說道:“本王已請了聖旨,打算這幾日便開始審相州一案,裴少卿身爲大理寺官員,先前又曾審過此案,此事尚需裴少卿多加當擔些,父皇很是關注此案,切莫出了岔子,否則你我只怕都交待不過去了。”

“這個自然,這個自然,殿下有用得着下官之處,乃是下官的榮幸,下官定當爲殿下效力,請殿下放心。”裴鴻緒這話說得巧妙,藉着李貞的話頭便爬了上去,趁機大表起了忠心來,頗有些子肉麻之狀。

呵呵,還真是什麼人溜什麼鳥,稚奴孱弱,其所用的人也甚無風骨,此人實不堪大用!李貞心裡頭給裴鴻緒下了個定論,然則臉上卻滿是欣賞之意地道:“能得裴少卿相助,實本王之幸也,此事就拜託裴少卿了。”

“是,下官定當竭盡全力,萬死不辭。”一見李貞臉上的笑容甚是可親,裴鴻緒激動萬分,嘴角哆嗦了好一陣子,這才亢聲應答道。

什麼叫識時務者爲俊傑,這便是了!李貞見裴鴻緒如此之激動,心中暗自好笑不已,剛想着再出言慰籍幾句,卻聽馬車外傳來了鷹大的稟報聲:“殿下,承天門到了。”

“嗯。”李貞應答了一句,笑呵呵地看了裴鴻緒一眼道:“裴少卿且隨本王去見蕭大人罷。”

“是,殿下,您先請。”裴鴻緒見李貞已經起了身,忙不迭地躬身拱手地應了一聲,李貞點了點頭,沒再多客套,一哈腰便出了馬車廂,大步向承天門行了過去,自有鷹大等侍衛捧着李貞的令牌前去與把守宮門口的羽林軍官兵交涉。

中書省,又名西臺、鳳閣,概因中書省位於皇宮之中,處於太極殿西側之故,與門下省、尚書省合稱三省,同爲中央行政總彙,按體制,每有大事當由中書省決策,通過門下省審覈,經皇帝御批,然後交尚書省執行,然則或許是李世民在龍潛時曾任過尚書令之緣故,自貞觀以來,尚書省權柄日重,而中書省則日漸蕭瑟,如今的中書省雖還是號稱決策機構,可實際上早已淪落成爲皇帝草詔的附庸罷了,頗似後世翰林院的活計,當然了,中書省中中書令以及中書舍人卻依舊是宰相的待遇,可以參知政事,只不過也就僅僅是參知罷了,並無實際的決策權,尤其是自打蕭瑀就任中書令以來,中書省已是不堪至極——李世民很多詔書都不曾從中書省走,直接便送到了門下省,如此一來,中書省之冷清也就不足爲奇的,這不,天都快正午了,滿中書省裡也沒什麼人氣,即便是蕭瑀這個中書令也閒得發慌,拿着份過了時的公文端坐在椅子上,有一眼沒一眼地看着,也就是消磨一下時光罷了,天曉得他究竟有沒有看進去。

“稟蕭中書,越王殿下已到了門外,說是來求見您的,不知……”就在老蕭同志昏昏欲睡之際,一名中書省主事匆匆而入,低聲地稟報道。

“嗯?”蕭瑀輕咦了一聲,放下了手中的公文,眉頭一皺,看着那名主事道:“那就請罷。”

“啊,是。”那名主事見老蕭同志說請,人卻端坐着不動,自是知曉老蕭同志的“宰相病”又犯了,這是要李貞自個兒進來呢,登時便涌出了一頭的汗水,可又怕了老蕭同志那臭脾氣,愣是沒敢出言勸解,只得尷尬地應了一聲,自去請李貞不提。

李貞早就知道這個老蕭頭脾氣犟,看誰都不順眼不說,還愛端宰相的架子,聽得老蕭同志在辦公室等候着,心中雖略有不爽,可也不是很在意,並沒有就此多說些什麼,笑呵呵地由着中書省的一起子官員們陪同着往老蕭頭的辦公室行去,剛一進門,就見老蕭同志正埋頭公文間,心裡頭不覺地又好氣又好笑,可也沒有失禮,大步行將過去,很是客氣地拱手爲禮道:“小王見過蕭中書。”

蕭瑀自是早就聽見了李貞抵達的動靜,可卻依舊端坐着不動,直到李貞行了禮,老蕭同志這才裝出一副剛得知李貞到來的樣子,擡起了頭來,面色肅然地道:“殿下駕到,老夫有失遠迎,還請恕罪則個,唔,老夫這裡尚有些公文要處理,殿下請多擔待一、二。”

孃的,這中書省都成養麻雀的地方了,哪還有個屁事可忙的,這廝一準是又犯病了!李貞哪會不知道老蕭同志這是故意給自己一個下馬威,心頭的不爽又多了幾分,可也沒就此發作,只是笑着道:“成,蕭中書有事儘管處理,小王就先候着便是。”話一說完,領着裴鴻緒便往牆角的幾張待客用的椅子走了去,笑眯眯地坐了下來,也不開口說話,淡定地四下打量着老蕭同志的辦公室。

“讓殿下久等了,老夫之過也。”蕭瑀磨蹭了好一陣子,總算是將“公務”忙完了,這才起了身,不緊不慢地邁着四方步走到近前,不鹹不淡地說了一句。

“哪裡,哪裡,是小王冒昧前來打攪,還望蕭中書海涵。”李貞絲毫也沒表現出受到冷落的怒氣,笑呵呵地拱着手,回了一句。

“嗯。”見李貞如此恭謙,蕭瑀的虛榮心自是大大地滿足了一回,也就不再擺架子了,落了座之後,老氣橫秋地開口道:“殿下如此急地來尋老夫,可是有要事否?”

李貞拱了拱手,很是謙遜地說道:“恰有一事要煩勞蕭老,嗯,事情是這樣的,父皇對於相州一案始終未結頗爲關注,特下旨令小王速審此案,小王雖力有不逮,也只得奉命行事,慚愧,慚愧,聽聞此案之宗卷皆在蕭老手中,小王也就腆着臉前來相求了。”

先前相州一案可是老蕭同志好不容易撈到的活計,本正審得來勁,卻被太子之死給打斷了,原本正尋思着上個本章,好繼續審理此案,多少也算是給自己找點事做做,這冷不丁地聽李貞這麼一說,可就不樂意了,想了想之後,沉着臉道:“既是陛下之旨意,那就請殿下憑聖旨前來調檔好了。”

孃的,這個死老頭,還真是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怪不得老爺子始終不怎麼待見他,呵呵,若不是這廝出身好,能當上宰相纔是怪事了!李貞心裡頭將老蕭同志狠狠地鄙視了一番,不過臉上卻依舊是笑得很可親,拱着手道:“父皇只是給了口諭,若要聖旨,恐得延後,蕭老您看……”

老蕭同志其實是很欣賞李貞的能幹的,不過麼,他卻不想就此妥協,皺了下眉頭道:“殿下須知朝廷自有體制,凡事都得按着體制來辦,若是無聖旨,老夫實不敢奉命。”

得,沒轍了,李貞本就知曉此老難纏,眼瞅着老蕭同志將體制都搬出來了,除了苦笑之外,還真不知說啥纔好了,略一沉吟道:“既如此,小王就不多打攪了,容小王請了旨再來好了。”

“嗯,殿下能識大體,老夫感佩之至,殿下事忙,老夫就不耽擱於爾了。”蕭瑀見李貞如此好說話,自是滿意得很,一張老臉上擠出了絲笑容,將李貞送到了辦公室門口,這才轉回到書桌後,緊趕着便開始起草奏章,打算請命繼續審理相州軍糧案不提。

先前大理寺那兒還不知情況如何,這會兒又在老蕭同志這兒碰了壁,這令一門心思想在李貞面前表現一把的裴鴻緒再也沉不住氣了,纔剛走出中書省,裴鴻緒便貼到了李貞身邊,試探地問道:“殿下,這案子,這案子……”

“哦,沒事,等本王先去請了旨再辦便是了,有勞裴少卿相陪了,這樣罷,等有了消息,本王即刻派人去相請如何?”李貞似乎一點都沒受到接連碰壁的影響,笑呵呵地回了一句。

“那好,那好,下官就等着殿下的消息了,告辭,告辭。”裴鴻緒一聽李貞話裡有了逐客的意思,自是不敢再多留,躬着身子,拱手爲禮地說了幾句,恭敬地退到了一旁,李貞也沒再多加理會,一拂大袖子,徑直出了宮,上了馬車,往自家王府而去……

好事不出門,壞事往往能傳千里——李貞今日在大理寺、中書省兩度受挫,說起來都只是小事情罷了,可因着李貞的身份擺在那兒,這等小事情自然也就小不到哪去了,這不,還不到半天的時間呢,原本就關注李貞一舉一動的各方立馬就全都知道了,於是乎,各方圍繞着今日的事情都開始醞釀起文章來了。

天色漸漸地黑了下來,已是華燈初上之際,早已過了用晚膳的時辰,可吳王李恪卻無一絲的食慾,面色凝重地在書房裡踱來踱去,哪怕因此而汗流浹背也置若罔聞,沉思着的李恪甚至不小心揪斷了幾叢頜下的鬍鬚,可卻並沒能因此而想個透徹,一個疑問始終在其心中縈繞不去——李貞到底想幹什麼?

打擊李泰麼?有這種可能,不過好像太直接了些,這不太像李貞一向以來的手法!立威信、搶功勞麼?也不太像,就李貞眼下在朝中的威信而論,似乎用不着這麼個相州軍糧案來作爲進身之階。收服李治的勢力麼?好像是,可問題是李治本來就沒有多大的勢力,何須通過審案這麼一手來操作,想不明白,李恪想得頭都疼了,也還是想不出李貞冷不丁地來上這麼一手的用意何在,無奈之下,不得不將目光投向了始終低着頭、閉目沉思的葉凌,嘴張了張,可到了底兒,還是怕驚擾了葉凌的思路,不得不又閉住了口,苦惱地坐在了椅子上。

“殿下心煩了麼?”始終閉着眼的葉凌一聽李恪走動的聲音停了,立時睜開了眼,拿起几子上的羽毛扇,輕輕地搖了搖,淡然一笑地問了一句。

李恪一見葉凌睜開了眼,登時便是一陣欣喜,緊趕着便笑道:“鬆成既有心取笑本王,想來是有了想法,且說來聽聽如何?”

“某能想到的,殿下該也都想到了罷,只是殿下不敢自信罷了。”葉凌瀟灑地搖了搖羽毛扇,笑着回了一句。

“嗯?鬆成之意是……”李恪一聽之下,登時便愣住了,不敢相信地追問了一句。

“不錯,此爲隔山打牛之策,打的是魏王殿下,眼睛裡盯着的卻是東宮。”葉凌站了起來,揹着手踱了幾步之後,這才接着道:“時至今日,越王殿下羽翼已豐,能匹敵者卻還是魏殿下王而已,不將魏王殿下打倒在地,越王殿下又豈能安坐釣魚臺乎?借相州軍糧一案以徹底整垮劉洎,順帶整頓刑部,還能乘機收服前太子的人馬,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爲乎?”

“唔,這道理上是說得通,可……”李恪原先就想過李貞審案所能得到的這些益處,可心裡頭卻始終不敢確定,此時聽葉凌說得如此之肯定,倒是多信了幾分,只不過還是有些子疑慮,總覺得這裡頭好像漏掉了什麼,卻又說不出到底是哪不對勁。

葉凌見李恪皺起了眉頭,登時便哈哈大笑了起來,笑得李恪滿頭的霧水,不知所謂地看着葉凌,雖沒開口,可眼中卻滿是疑惑的探詢之意。葉凌見狀,停下了大笑,悠然地開口道:“審相州軍糧案是虛,審東宮一案方是實,若是刑部不平,越王殿下拿什麼去審明東宮一案?”

“不錯,該是如此,嘿,東宮迷案一天不清,這東宮就得虛懸一日,小八這是急不可耐了!”李恪撫了撫額頭,恍然大悟般地附和了一番,卻又突然停住了,起了身,踱了幾步之後,一雙眼精光閃閃地看着葉凌道:“本王斷不能隨了小八的意,鬆成可有計否?”

葉凌緩緩地落了座,搖了搖羽毛扇,不緊不慢地開口道:“相州一案必須審,劉洎也必須倒,可刑部卻不能讓越王殿下給統了。”

“嗯?這是爲何?”李恪愣了一下,不解地追問了一句。

葉凌苦笑了一下,略帶一絲惆悵地道:“殿下這兩年餘在潭州經營地方,盡心盡力,着實是作出了番事業,然則魏王殿下在均州也一樣做得不差,可遺憾的是越王殿下做得實是太出色了些,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恐有些過,說是我朝第一,卻實是不假,此時若是選太子,必屬越王殿下無疑,而今之際,唯有以拖待變方是正理,然則即便是拖將下去,縱使事情有變,魏王殿下只怕還排在殿下之前矣,唯有削弱魏王殿下之勢,又保留其幾分實力,方能引以爲援,否則的話,恐有本末倒置之嫌矣,而刑部便是其中之關鍵,殿下以爲如何?”

李恪本就是心思靈巧之輩,一聽之下自是明瞭了其中的關竅,點了點頭道:“不錯,正該如此,只是投鼠還得忌器,此事總得有個分寸纔是。”

“殿下這話可是說到點子上了,某若是料得不差,魏王殿下那頭只怕也該想明白了,犧牲劉洎已是魏王殿下所能做的最好之選擇了,其中的關鍵就在一人身上。”葉凌笑着賣了個關子。

“哦?是他?好,本王不妨也上一本湊湊熱鬧好了!”李恪來回踱了幾步,眼珠子轉了轉,突地哈哈大笑了起來,歡愉的笑聲衝出了寬敞的書房,在後院裡盪漾了開來……

第一百五十八章風雲突變第一百八十七章廷議之變(上)第五百一十八章會師安市城(上)第三百八十六章離別安西(中)第四百六十五章毒蛇的獠牙(二)第四百九十章博弈(下)第三百二十章瞌睡了就有人送枕頭(下)第五百零八章或許還有一種可能第三百四十一章欺騙與反欺騙(上)第一百一十四章紛來迭至(下)第二百九十章消除隱患第五百五十七章決戰平壤城(七)第一百九十六章虛晃一槍(下)第一百五十七章爾虞我詐第四百六十一章安市之殤(四)第二百九十章消除隱患第四百六十六章毒蛇的獠牙(三)上架公告第三百零七章京師裡的躁動(五)第四百七十五章圍城血戰(三)第三百三十一章百葉河會戰(四)第八章老子要賺錢!第五百五十一章決戰平壤城(一)第四百七十二章北疆一統第三百一十四章分贓協定(上)第六章發財的門路(上)第三百九十七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四十八章巧入神武(二)第一百八十九章廷議之變(下)第四百六十六章毒蛇的獠牙(三)第三百四十六章禁斷紅山嘴(上)第四百二十章誰主沉浮(下)第五十三章各施奇謀第一百一十三章紛來迭至(中)第一百五十七章爾虞我詐第二百二十三章伊州危機(下)第六十五章決戰諾真水(一)第一百八十七章廷議之變(上)第二百八十九章破城之戰(下)第四百三十一章絕地反擊(上)第十二章御前官司(上)第一百四十八章攘外必先安內(三)第一百七十八章情與義(中)第九十四章莫離的秘密第二百九十八章龜茲人的反撲(一)第一百零七章取捨之間(上)第三百二十章瞌睡了就有人送枕頭(下)第三百六十四章清水河會戰(三)第四百四十五章陰差陽錯(六)第一百零五章一波三折(下)第三百五十章京師之倒劉行動(二)第五百四十五章京師風雲錄(四)第二百八十七章內訌(下)第四百三十七章輿論導向之爭(下)第八十五章新官上任第三百零九章風雪夜歸人(中)第二十四章風漸起第三百九十六章捨我其誰(下)第三十二章撲朔迷離第二百六十七章整裝待發第五百零二章針鋒相對(四)第四百三十四章父子夜談第三十九章大閱兵第五百五十六章決戰平壤城(六)第二百八十一章意志的較量(中)第九十八章元宵詩會第五百四十四章京師風雲錄(三)第三百九十七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一百零三章一波三折(上)第四百章明修棧道(上)第三百八十六章離別安西(中)第一百二十三章仙人跳(下)第五百三十九章離間之策第九十章應對的策略(上)第五百一十六章選菟城之戰(中)第六十二章血戰(九)第二百二十二章伊州危機(上)第四百零八章奇峰突起(下)第四百三十二章親征之議(上)第二百五十六章以進爲退(下)第三百三十一章百葉河會戰(四)第五百三十章血洗安市城(一)第四百四十四章陰差陽錯(五)第五百四十八章京師風雲錄(七)第一百五十二章朝堂風暴(上)第一百六十一章喋血長安城(二)第二百三十四章碧血染黃沙(二)第四百三十一章絕地反擊(下)第一百零九章燈下美人第三百七十七章京師劇變(一)第五百章針鋒相對(二)第一百六十七章喋血長安城(八)第五百四十九章京師風雲錄(八)第一百五十五章緊鑼密鼓(下)第二百三十三章碧血染黃沙(一)第二百一十二章反客爲主(上)第一百六十五章喋血長安城(六)第五十章巧入神武(四)第一百九十一章長孫世家之變(二)
第一百五十八章風雲突變第一百八十七章廷議之變(上)第五百一十八章會師安市城(上)第三百八十六章離別安西(中)第四百六十五章毒蛇的獠牙(二)第四百九十章博弈(下)第三百二十章瞌睡了就有人送枕頭(下)第五百零八章或許還有一種可能第三百四十一章欺騙與反欺騙(上)第一百一十四章紛來迭至(下)第二百九十章消除隱患第五百五十七章決戰平壤城(七)第一百九十六章虛晃一槍(下)第一百五十七章爾虞我詐第四百六十一章安市之殤(四)第二百九十章消除隱患第四百六十六章毒蛇的獠牙(三)上架公告第三百零七章京師裡的躁動(五)第四百七十五章圍城血戰(三)第三百三十一章百葉河會戰(四)第八章老子要賺錢!第五百五十一章決戰平壤城(一)第四百七十二章北疆一統第三百一十四章分贓協定(上)第六章發財的門路(上)第三百九十七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四十八章巧入神武(二)第一百八十九章廷議之變(下)第四百六十六章毒蛇的獠牙(三)第三百四十六章禁斷紅山嘴(上)第四百二十章誰主沉浮(下)第五十三章各施奇謀第一百一十三章紛來迭至(中)第一百五十七章爾虞我詐第二百二十三章伊州危機(下)第六十五章決戰諾真水(一)第一百八十七章廷議之變(上)第二百八十九章破城之戰(下)第四百三十一章絕地反擊(上)第十二章御前官司(上)第一百四十八章攘外必先安內(三)第一百七十八章情與義(中)第九十四章莫離的秘密第二百九十八章龜茲人的反撲(一)第一百零七章取捨之間(上)第三百二十章瞌睡了就有人送枕頭(下)第三百六十四章清水河會戰(三)第四百四十五章陰差陽錯(六)第一百零五章一波三折(下)第三百五十章京師之倒劉行動(二)第五百四十五章京師風雲錄(四)第二百八十七章內訌(下)第四百三十七章輿論導向之爭(下)第八十五章新官上任第三百零九章風雪夜歸人(中)第二十四章風漸起第三百九十六章捨我其誰(下)第三十二章撲朔迷離第二百六十七章整裝待發第五百零二章針鋒相對(四)第四百三十四章父子夜談第三十九章大閱兵第五百五十六章決戰平壤城(六)第二百八十一章意志的較量(中)第九十八章元宵詩會第五百四十四章京師風雲錄(三)第三百九十七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一百零三章一波三折(上)第四百章明修棧道(上)第三百八十六章離別安西(中)第一百二十三章仙人跳(下)第五百三十九章離間之策第九十章應對的策略(上)第五百一十六章選菟城之戰(中)第六十二章血戰(九)第二百二十二章伊州危機(上)第四百零八章奇峰突起(下)第四百三十二章親征之議(上)第二百五十六章以進爲退(下)第三百三十一章百葉河會戰(四)第五百三十章血洗安市城(一)第四百四十四章陰差陽錯(五)第五百四十八章京師風雲錄(七)第一百五十二章朝堂風暴(上)第一百六十一章喋血長安城(二)第二百三十四章碧血染黃沙(二)第四百三十一章絕地反擊(下)第一百零九章燈下美人第三百七十七章京師劇變(一)第五百章針鋒相對(二)第一百六十七章喋血長安城(八)第五百四十九章京師風雲錄(八)第一百五十五章緊鑼密鼓(下)第二百三十三章碧血染黃沙(一)第二百一十二章反客爲主(上)第一百六十五章喋血長安城(六)第五十章巧入神武(四)第一百九十一章長孫世家之變(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