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安市之殤(一)

“恭賀陛下,好一場大捷啊。”

“陛下英明,談笑間滅此兇虜,實我朝鼎盛之壯舉也。”

“陛下聖明,此戰一勝,高句麗彈指可下矣。”

……

戰事尚未結束,一幫子隨侍的大臣們便即蜂擁着擠上前去,對着李世民便是一陣猛拍,各種獻媚之辭不絕於耳,吹鼓之聲如滔滔之江水綿綿不絕,又怎個熱鬧了得。

“哈哈哈……”耳聽着大臣們的獻媚之言,李世民忍不住放聲大笑了起來,笑聲裡滿是興奮之情,只不過李世民高興的並不止是此戰的勝利,更多的是因發現了薛仁貴這麼員虎將而興奮不已——這些年來,大唐軍中雖涌現了不少諸如秦懷玉、程務挺之類的青年將領,然則卻甚少有如薛仁貴這般萬人敵之大將,至於太子李貞麼,雖勇冠三軍,可畢竟如今已是儲君了,自是不能再像從前那般隨隨便便地陷陣沙場,能有薛仁貴這等英豪脫穎而出,算是緩解了大唐軍中猛將奇缺的窘態,當然了,這只是李世民自己的看法,實際上,西北一系將領中,武藝不下於薛仁貴者大有人在,只不過因着李貞本人的光芒太甚之故,李世民並沒有察覺到西北諸將的彪悍與善戰。

“來人,給高家兄弟送信,其若肯降,朕必厚待,若不然,玉石俱焚,另,着薛仁貴即刻上山覲見。”李世民大笑了一陣之後,揹着手看着對面山峰上的高句麗殘軍,很是豪邁地說了一句。老爺子既然下了令,自有一幫子貼身宦官們忙不迭地應諾照辦不提。

戰打勝了,唐軍陣中自是一派的喜慶,然則江夏王李道宗卻並沒有因此而高興起來,反倒更加憂慮了幾分,看了看紅光滿面的李世民,有心想要出言提醒一番,可卻又沒那個勇氣——早在發兵北伐之前,李貞就曾有過交待,言明安市與烏骨乃是取高句麗的兩大要隘,若是不能一鼓作氣拿下,極有可能陷入持久戰,此際高句麗新敗,軍無戰心,正是趁虛去取安市的大好時機,然則前番李道宗提議奇襲平壤之策時,剛被老爺子訓斥了一番,此時頗爲心怯,實不敢再多開口,可又不願就此作罷,沉吟了一番之後,悄悄地退到了後頭,沿着山路向山下走去。

興奮,極度的興奮!儘管身上的白衣已變成了血衣,汗透重甲,身體也疲憊得很,可走在上山的路上,薛仁貴依舊興奮得難以自持,當然了,他有充足的理由興奮,就憑他一個區區的右郎將竟可以覲見天顏,這等榮耀可不是一般人所能有的,此時的薛仁貴恨不得一步便能登上山頂去,然則想歸想,做歸做,該守的規矩,薛仁貴自是不會去違反的,也就只能按耐下激動的心情,由內侍監柳東河陪同着穩步向山頂上行去。

“薛將軍,今日一戰,某家在山上看得可是膽戰心驚不已,若不是薛將軍英武了得,這戰果怕還真不好說呢,了不得啊,呵呵,某家歎服。”柳東河一邊陪着薛仁貴往山上走,一邊笑容滿臉地奉承着,臉上的討好之意着實明顯得緊,令邊上幾位小宦官都看傻了眼——要知道柳東河乃是天子近侍,向來只有別人巴結他的份兒,甚少有柳東河低頭去討好別人的時候,不過麼,說穿了也不奇怪——柳東河消息靈通得緊,早就知曉薛仁貴乃是李貞一系的將領,如今又得李世民看重,將來的前景必然無比輝煌,能趁着薛仁貴尚未躍升之際,先套上個交情,將來也好敘上話不是。

“柳公公過譽了,末將實當不起。”薛仁貴心裡頭雖振奮得很,可卻並沒有到忘形的地步,面對着柳東河這等實權派人物的誇獎,一時間還真有些子消受不起的,略帶靦腆地迴應了一番。

“呵呵,薛將軍過謙了,陛下可是甚少夸人的,今日……”柳東河偷眼見薛仁貴臉上露出羞澀的味道,心中暗自好笑,然則話卻依舊說得無比客氣,正說着呢,冷不丁見李道宗從道旁的林子裡閃了出來,忙不迭地便停了下來,一拱手道:“李尚書,您這是……”

“柳公公請了,呵呵,這位便是薛仁貴、薛將軍了罷?”李道宗笑呵呵地回了一禮,可眼神卻落到了薛仁貴的身上。

李道宗乃是王爺,又是朝中重臣,非等閒人可比,柳東河雖明知李道宗此話是明知故問,可卻不敢有絲毫的怠慢,笑着回道:“此正是薛將軍,陛下正等着要見薛將軍呢。”

“哦。”李道宗不置可否地吭了一聲,略一沉吟之後,咬了咬牙道:“柳公公,本官有件事要請教一下薛將軍,不知可否通融一步?”

“這……”柳東河自是早就猜到李道宗半路殺出,一準是衝着薛仁貴來的,可沒想到自己都已經將李世民擡出來了,李道宗還是堅持要攔上一回,一時間頗爲躊躇,愣了好一陣子之後,這纔有些不甘不願地點了下頭道:“也罷,莫叫陛下久等了便好。”

“多謝柳公公成全了,本官當有後報。”李道宗自是清楚柳東河能同意自己私會薛仁貴是擔了不小的干係的,心中頗爲感激,拱手謝了一句之後,對着莫名其妙的薛仁貴一招手道:“薛將軍,這邊請。”話音一落,頭也不回地便向着道邊的林子裡走去。薛仁貴愣了愣,又看了眼柳東河的臉色,這才一咬牙,跟了上去,默默不語地走在李道宗的身後。

“今日之戰能有此戰果,薛將軍功莫大焉,本官佩服,唔,某出征前,殿下曾有過交待,安市、烏骨兩城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若不能一戰便下,極有可能遷延戰事之進程,如今敵主力雖被殲,可殘軍卻已向安市潰逃而去,若不能趁其立足未穩而取之,則必有後患,某懇請薛將軍能於陛下面前自請率軍趕去取了安市城,不知薛將軍可願爲否?”李道宗始終不曾回過頭來,只是邊走邊低聲地說着。

薛仁貴與李道宗之間並無交情,可李貞對其卻有提拔之恩,贈馬之情,此時李道宗言語間提到了李貞的交代,薛仁貴登時便是一愣,再一細想,此言十有八九屬實,心中雖對李道宗爲何不自己進言感到疑惑,可還是堅定地應承了下來:“李尚書放心,末將這就請命去取安市城便是。”

一聽薛仁貴出言應諾,李道宗猛地便停住了腳,默默了一陣子之後,長出了口氣道:“那就好,有勞薛將軍了,陛下還在山頂上候着,薛將軍這就請便罷。”

“是,末將告辭。”薛仁貴自是不敢怠慢,恭敬地行了個禮,便即退出了林子,跟柳東河等人會合着,一併向山頂而去了。

“唉,殿下,某已盡力了,若是不成,那就是天意了罷!”李道宗並沒有回頭去看薛仁貴等人,而是默默地在原地站了良久,長嘆了口氣,搖着頭,呢喃了一句,話語中滿是惆悵之意。

“參見陛下,末將甲冑在身,不能全禮,請陛下海涵。”薛仁貴跟着柳東河上了山頂,大老遠就見李世民正面帶微笑地向着自己招手,忙搶上前去,恭恭敬敬地行了個軍禮。

“免了,免了。”李世民笑呵呵地虛擡了下手,示意薛仁貴平身,饒有興致地打量了薛仁貴一番,越看越愛,哈哈大笑着道:“朕舊將並老,不堪受閫外之寄,每欲抽擢驍雄,莫如卿者,好,好啊!”

面對着李世民的誇獎,薛仁貴面露惶恐之色地躬着身子,應答道:“末將願爲陛下效犬馬之勞。”

“好,卿有功於國,朕自當厚賞,傳朕旨意:薛仁貴臨危陷陣,匹馬拯救軍陣之危,功莫大焉,着即晉左金吾衛將軍之職,賞錢千貫,生口十人爲奴!”李世民哈哈大笑着下達了封賞令。

“末將謝主隆恩,定當效死命以報!”薛仁貴對於李世民的賞賜感激在心,眼角溼潤地跪伏在地,哽咽地叩謝道。

李世民對於薛仁貴的表態自是相當滿意,頷首笑着虛擡了下手道:“好,愛卿此言朕信得過,平身罷。”

薛仁貴站了起來,躬身而立,拱手道:“陛下,末將尚有一請求,如今敵寇已大敗,安市必亂,末將願提兵即刻去取了安市,懇請陛下恩准。”

“哦?”李世民顯然沒想到薛仁貴的請求竟然是此事,愣了一下,正自猶豫着該不該答應之際,卻見長孫無忌從旁閃了出來道:“陛下,如今敵寇雖大敗,可山上尤有數萬之衆,我軍雖勝,卻已經苦戰,若此時分兵,一者恐包圍之勢有疏漏,予敵寇可趁之機,二者,將士疲憊,長途遠襲,一旦不勝,恐折士氣,不若先收服此地之寇,而後三路大軍再行合擊安市爲妥,料想安市之敵膽寒之餘,取之易事耳,無須如此急迫。”

“唔。”李世民原本想同意薛仁貴的提議,可此時聽得長孫無忌如此說法,不禁也有些個猶豫了起來,不置可否地應了一聲,將視線落到了兵部尚書李績的身上。

長孫無忌話說得動聽,其實不外乎是不想看着又一名李貞一系的將領冉冉升起罷了,這點小心腸雖隱蔽,卻瞞不過同樣老謀深算的李績,然則李績同樣也不怎麼希望自己在軍中的權威受到衝擊,此時見李世民將探詢的目光掃了過來,立馬站了出來道:“陛下,司徒大人所言甚是,區區一安市城豈能擋我大軍之天威,還是先拿下此處的敵寇,再作計較爲妥。”

“也罷,那就這樣定好了。”李世民見一文一武兩位重臣都反對急攻安市城,也就沒再堅持,點了點頭道:“薛將軍今日一戰辛苦了,先下去休息罷,來日方長,戰有得你打,去罷。”

“末將告退。”薛仁貴雖是個將才,然則一來軍略上遠不如李貞看得深遠,二來麼,他也沒有對整個高句麗攻略進行過研究,並不清楚安市城與烏骨城的戰略意義所在,之所以提出請求,僅僅只是因着對李貞的信任罷了,此時見李世民已然開了金口,他也就沒有再多說些什麼,躬身應答了一句,便即退了下去,卻不知他這麼一退,就已經將唐軍速勝的希望生生給泯滅了一大半。

酉時末牌,天色漸漸黑了下來,相比于山下連綿不斷的火把之亮光,高延壽兄弟所在的小山頂上卻是黑漆漆的一片,傷兵的哀嚎聲、士卒們的哭泣聲在黑暗中交織成一曲悽慘的交響樂,全軍上下內無糧草,外無援兵,便是連宿營的帳篷都沒有,全軍上下四萬餘衆不得不露宿山林,坐困死地,又怎個惆悵了得。

“大哥,如今這局面,唉,他孃的,楊萬春那個混帳竟敢臨陣脫逃,要不是這廝搗鬼,我等豈會落到這般田地,這該死的狗賊,孃的,拿住那廝,老子非扒了他的狗皮不可!”高氏兄弟倆安排了軍隊的宿衛之後,擠在一間臨時用茅草、樹枝搭蓋起來的簡易屋子裡,默默地對坐了良久之後,性子急燥的高惠真率先沉不住氣了,怒氣衝衝地站了起來,將帶兵逃走的楊萬春罵得個狗血淋頭。

高延壽自也沒想到楊萬春會臨陣脫逃,導致己方被唐軍三路夾攻,然則在高延壽看來,就當時的戰場態勢而言,即便楊萬春不逃,此戰高句麗一方也一樣難逃敗局,最多也就是延緩一下失敗的時間罷了,其結果並沒有太大的不同,然則若是從全盤戰局來考慮,倘若楊萬春真能帶着兵馬成功地回到守備空虛的安市城的話,反倒有利於拖住唐軍進軍的腳步,從這個意義來說,楊萬春逃得對,只不過如此一來,高家軍就算是被徹底葬送了,山頭上這四萬餘殘兵已經處在了死地。

“罷了,不說這個了,而今唐使既來了,還是想想該如何作答纔是正理。”高延壽顯然不想再議論楊萬春的事情,皺了下眉頭,苦笑着說道。

“投降?屁!老子們的家眷都在平壤,我等若是降了,家中老小豈能有命在,突圍!幹他孃的一把,衝出去算毬!”高惠真跳着腳,臉紅脖子粗地嚷了起來。

“突圍?嘿,二弟,你倒是突突看,山下可是十幾萬唐軍,拿什麼來突圍,去送死還差不多!”一見高惠真瞎嚷嚷,高延壽登時便急了,眼一瞪,怒斥了一句。

“唉!”高惠真也就是瞎嚷罷了,又怎會不清楚如今己方的殘兵別說士氣,便是果腹的東西都沒有了,這會兒能守住山頭都已經該偷笑了的,至於突圍麼,不過是個笑料罷了,可又不甘心就此投降了唐軍,鬱悶地坐了下來,勾着頭道:“大哥,蓋蘇文那人你又不是不知曉,若是唐軍勝了倒好,蓋蘇文斷不敢拿我等家人如何,就怕唐軍勝不了,一旦我等降了,而唐軍又撤了的話,只怕你我的家人都得丟了小命啊。”

“唉……”高延壽一想起蓋蘇文那狠辣偏執的性子,也是一陣的鬱悶,然則相比於高惠真只考慮到自己的家人,高延壽想得更多的是手下這殘存的四萬餘將士的性命,真要讓四萬餘將士來爲自己做陪葬,高延壽實是不忍心這麼幹,長嘆了口氣,默默了良久之後,這才接着道:“二弟,我等有家人,四萬將士也有家人,這些都是我族之精壯,真要全都喪在了此地,那可是要讓多少人指着我等的脊樑骨在罵啊,大哥,唉,大哥實無法如此行事啊。”

“這……,唉!”高惠真雖是個燥性子,卻也不是心狠手辣之輩,自也做不到拿手下四萬餘生命不當一回事,長嘆了一口氣,低着頭不再說話了。

“罷了,若是天可汗能放了我部精壯,我等降了也罷。”兄弟倆對坐了良久之後,高延壽咬着牙,下定了最後的決心。

“大哥,您不能啊,家中……,家中老母還有孩兒們……”高惠真一聽高延壽要降,登時就急了,霍然而起,臉紅脖子粗地盯着高延壽,焦急地嚷了起來。

一想起家中的老母還有兒孫輩們,高延壽眼角登時就溼潤了,眼一紅,兩行淚已淌了出來,滿臉的憂傷,咽泣着道:“一路哭不如一家哭,此次一戰,我族少說已有兩萬餘衆慘死,算上唐軍手中的俘虜還有個四萬餘人,若是不降,一旦天可汗生了氣,別說山上這四萬人了,便是那四萬俘虜只怕也得跟着殉命,如此多人命某如何能承受得起,二弟可有何教我的?”

“我,唉……,罷了,罷了,大哥既然主意已定,小弟聽着便是了,真天欲亡我高句麗乎?”高惠真愣了愣,接着抱着頭蹲在了地板上,徑自號啕大哭了起來。

高延壽呆呆地看着哭得傷心無比的高惠真,陪着流了好一陣子的淚,而後毅然起了身,大步走出了簡易的茅草房,看了看山下唐營中璀璨的燈火,提高了聲調喝道:“來人,請唐使即刻來見!”聲音儘自顫抖不已,隨着晚風在夜空中飄散了開去……

第三百六十九章京師之魏王黨的反擊(三)第二百六十二章連蒙帶坑(四)第四百九十三章試槍(下)第三百一十章風雪夜歸人(下)第二百四十九章軒然大/波(四)第一百四十五章扶不起的阿斗第一百零九章燈下美人第五百二十七章巧取烏骨城(三)第四百三十七章輿論導向之爭(下)第三百一十九章瞌睡了就有人送枕頭(中)第八十五章新官上任第四百三十章中秋馬球賽(四)第二十三章憂國不忘發財(下)第二百五十九章連蒙帶坑(一)第三百三十五章談笑平內亂第三百七十二章剪不斷理還亂(二)第二百六十五章獵犬行動(中)第四百五十八章安市之殤(一)第三百七十五章抱犢囤之盟(上)第四百零一章明修棧道(下)第八十章暗潮洶涌(上)第二十六章騰挪的手筋第二百零六章何望隆的期盼第八十六章武庫遺失案(上)第八十二章魏王的心思第六章發財的門路(上)第二百六十七章整裝待發第五百零九章推波助瀾(上)第二百八十一章意志的較量(中)第五百三十章血洗安市城(一)第二百三十八章碧血染黃沙(六)第三百四十六章禁斷紅山嘴(上)第四百一十七章洛書之爭(四)第一百二十八章殺局(中)第七十六章彪悍出場第四百五十二章快刀斬亂麻(下)第二百二十五章吃葡萄(下)第五百二十二章血戰周留城(一)第四十一章校場揚威(中)第四百一十七章洛書之爭(四)第一百零九章燈下美人第一百九十一章長孫世家之變(二)第二十九章無妄之災(上)第一百一十九章武功縣之夜(中)第四百三十六章輿論導向之爭(中)第八十九章驚天口供第一百七十五章決戰皇城之巔(四)第二百八十六章內訌(中)第五十二章巧入神武(六)第一百七十三章決戰皇城之巔(二)第二百四十一章碧血染黃沙(九)第二百七十一章塔瓦庫勒湖會戰(二)第四百一十三章各懷算計(下)第一百四十章是與非(中)第二百零四章各行其道第二百四十二章托克遜河谷之戰(上)第四百一十八章誰主沉浮(上)第四百零六章奇峰突起(上)第五百章針鋒相對(二)第四百一十五章洛書之爭(二)第二百二十七章各方算路(下)第二百三十三章碧血染黃沙(一)第二百二十二章伊州危機(上)第三十四章火上澆油(上)第一百四十二章指東打西第一百七十章喋血長安城(十一)第三百三十五章談笑平內亂第四百三十五章輿論導向之爭(上)第五百五十四章決戰平壤城(四)第一百一十三章紛來迭至(中)第四百三十四章父子夜談第三百二十二章北伐!北伐!(中)第二百五十章軒然大/波(五)第三百九十章衝冠一怒爲紅顏(上)第三百二十七章瑟羅獻策第三百三十章百葉河會戰(三)第三百四十八章禁斷紅山嘴(下)第四百一十七章洛書之爭(四)第三百一十六章分贓協定(下)第一百一十七章各自算計(下)第四百二十四章臨時抱佛腳第三百五十八章風雲詭變之王見王第二百七十八章割袍斷義第九十四章莫離的秘密第三百四十二章欺騙與反欺騙(中)第二百三十二章鬥智第三百零九章風雪夜歸人(中)第三百三十九章誰與爭鋒(上)上架公告第二百四十章碧血染黃沙(八)第一百零一章搶婚記(中)第一百四十九章攘外必先安內(四)第四百四十三章陰差陽錯(四)第五百章針鋒相對(二)第一百七十四章決戰皇城之巔(三)第五十六章血戰(三)第五百四十八章京師風雲錄(七)第四百四十七章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中)第四百二十六章小題也須大作第三百三十四章李貞之煩惱
第三百六十九章京師之魏王黨的反擊(三)第二百六十二章連蒙帶坑(四)第四百九十三章試槍(下)第三百一十章風雪夜歸人(下)第二百四十九章軒然大/波(四)第一百四十五章扶不起的阿斗第一百零九章燈下美人第五百二十七章巧取烏骨城(三)第四百三十七章輿論導向之爭(下)第三百一十九章瞌睡了就有人送枕頭(中)第八十五章新官上任第四百三十章中秋馬球賽(四)第二十三章憂國不忘發財(下)第二百五十九章連蒙帶坑(一)第三百三十五章談笑平內亂第三百七十二章剪不斷理還亂(二)第二百六十五章獵犬行動(中)第四百五十八章安市之殤(一)第三百七十五章抱犢囤之盟(上)第四百零一章明修棧道(下)第八十章暗潮洶涌(上)第二十六章騰挪的手筋第二百零六章何望隆的期盼第八十六章武庫遺失案(上)第八十二章魏王的心思第六章發財的門路(上)第二百六十七章整裝待發第五百零九章推波助瀾(上)第二百八十一章意志的較量(中)第五百三十章血洗安市城(一)第二百三十八章碧血染黃沙(六)第三百四十六章禁斷紅山嘴(上)第四百一十七章洛書之爭(四)第一百二十八章殺局(中)第七十六章彪悍出場第四百五十二章快刀斬亂麻(下)第二百二十五章吃葡萄(下)第五百二十二章血戰周留城(一)第四十一章校場揚威(中)第四百一十七章洛書之爭(四)第一百零九章燈下美人第一百九十一章長孫世家之變(二)第二十九章無妄之災(上)第一百一十九章武功縣之夜(中)第四百三十六章輿論導向之爭(中)第八十九章驚天口供第一百七十五章決戰皇城之巔(四)第二百八十六章內訌(中)第五十二章巧入神武(六)第一百七十三章決戰皇城之巔(二)第二百四十一章碧血染黃沙(九)第二百七十一章塔瓦庫勒湖會戰(二)第四百一十三章各懷算計(下)第一百四十章是與非(中)第二百零四章各行其道第二百四十二章托克遜河谷之戰(上)第四百一十八章誰主沉浮(上)第四百零六章奇峰突起(上)第五百章針鋒相對(二)第四百一十五章洛書之爭(二)第二百二十七章各方算路(下)第二百三十三章碧血染黃沙(一)第二百二十二章伊州危機(上)第三十四章火上澆油(上)第一百四十二章指東打西第一百七十章喋血長安城(十一)第三百三十五章談笑平內亂第四百三十五章輿論導向之爭(上)第五百五十四章決戰平壤城(四)第一百一十三章紛來迭至(中)第四百三十四章父子夜談第三百二十二章北伐!北伐!(中)第二百五十章軒然大/波(五)第三百九十章衝冠一怒爲紅顏(上)第三百二十七章瑟羅獻策第三百三十章百葉河會戰(三)第三百四十八章禁斷紅山嘴(下)第四百一十七章洛書之爭(四)第三百一十六章分贓協定(下)第一百一十七章各自算計(下)第四百二十四章臨時抱佛腳第三百五十八章風雲詭變之王見王第二百七十八章割袍斷義第九十四章莫離的秘密第三百四十二章欺騙與反欺騙(中)第二百三十二章鬥智第三百零九章風雪夜歸人(中)第三百三十九章誰與爭鋒(上)上架公告第二百四十章碧血染黃沙(八)第一百零一章搶婚記(中)第一百四十九章攘外必先安內(四)第四百四十三章陰差陽錯(四)第五百章針鋒相對(二)第一百七十四章決戰皇城之巔(三)第五十六章血戰(三)第五百四十八章京師風雲錄(七)第四百四十七章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中)第四百二十六章小題也須大作第三百三十四章李貞之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