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絕不能退

四日夜間,講攻來得非常突然。..葉振邦反映討來的時…經丟掉了外圍防線。

韓軍的進攻打得非常堅決,不但在地面投入重兵,還出動大批空中力量,對戰線後方的安州城區進行了高強度轟炸。

這種近乎“蠻幹”的方式讓葉振邦等三營官兵非常不適應。

要知道,在此之前,弗軍打得非常“文明”不但很少使用溫壓彈與燃燒彈這些對平民有巨大威脅的彈藥,還沒有大量使用鑽地炸彈。

在這個晚上,韓國空軍把這些都用上了。

不是韓軍不捨得用,而是沒有合適的彈藥!

開戰前,在拜倫首次訪問首爾的時候,韓國總統樸太玄就向美國副總統提出了緊急採購彈藥物資的請求,其中明確提到,韓軍需要一批最新式的鑽地炸彈,纔有能力按照作戰計劃突破軍事分界線。

拜倫非常爽快的答應了樸太玄的請求。

第一批兩千枚小直徑鑽地炸彈也在開戰前送到了韓軍手上。除了在前期練中用了一部分之外,這批炸彈全都用在了開城。

可以說,如果沒有這批炸彈,韓軍根本不可能如此順利的突破開城防線。

耍知道,在第三十一獨立裝甲旅突擊的時候,一路上都有戰鬥機開路,精確無誤的轟炸不但摧毀了上千個朝軍永固工事,還打垮了朝軍的鬥志。

可惜的是,打下開城後,這批彈藥也用完了。

雖然當時美國答應的不僅僅是兩千枚炸彈,而是一萬枚,另外八千枚都應該在十月一日之前分兩批送往韓國,但是在此之前,臺島戰場上的局面與美軍的預想並不完全一致,在無法投入更多地面部隊的情況下,美軍只能加強空中打擊。

結果就是,原本應該送往釜山的八千枚炸彈全都送到了那霸。

此時,美國的戰爭機器已經開始加速運轉,在美國國會批准了戰爭計發之後,大批軍火正源源不斷的生產出來,裝上運輸船。

受此影響,美國當局保證在十月底之前交付兩批彈藥,並且保證交付第四批彈藥。

有意思的是。韓軍沒有對延遲交付彈藥的事情多說什麼。

除了奴才沒有資格抱怨主子之外,還與弗軍對戰局的判斷有關,即韓軍上下沒有人能夠想到,最終會兵不刃血的佔領平壤。要知道,突破開城防線後,韓軍在平山與朝鮮人民軍打了一場狠仗,又在沙裡院大幹一場。雖然這兩場連戰役都算不上的戰鬥比韓軍預期的抵抗要弱得多,但是韓軍上下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朝鮮人民軍將誓死守衛平壤,絕對不會輕言放棄。

只要朝軍死守平壤,戰爭就很難在十月底結束。

甚至可以說,當時連黃真尹都認爲,只要能在年底拿下平壤,並且將戰線推進到清川江就非常不錯了。

那些在聖誕節前結束戰爭的想法,都不那麼可靠。

再說了,誰想成爲第二個麥克阿瑟?

要知道,就是那句“在聖誕節前結束戰爭”讓榮耀一時,甚至被人稱爲是“日本太上皇”的麥克阿瑟五星上將脫掉了軍服,最終鬱鬱而終。

既然如此,美國晚一點交件彈藥也不是大問題。

不管怎麼說,美軍在臺島上打敗中隊是韓國出兵攻打朝鮮的前提條件,如果美國在臺島上被打敗了,韓國就只能做哈巴狗,連吠叫的膽氣都沒有。

顯然,這個判斷完全錯誤。

可以說,推進得太快,也不見得是什麼好處。

雖然韓軍的輻重部隊能夠保證將作戰物資送上前線,韓國的交通運輸系統也有足夠的通行能力,但是後勤保障不僅僅是運輸這麼一點,所謂的“後勤線”也不僅僅是一條公路或者一條鐵路,而是整個國家戰爭機器的綜合能力。是從資源採集到物資生產、再到物資運輸與分配的整個過程。

哪一環出了問題,“後勤線”都將成爲擺設。

顯然,這也是“戰爭打的就是後勤”的真實含義。

萬幸的是,背靠大樹好乘涼。

靠上了美國這棵大樹,自然非同凡響。

朝鮮戰爭打響後,美國當局就認識到。局面沒有看上去那麼理想。別說一直呆在沖繩的帕特里奇,就連留在華盛頓的加布裡埃爾都認爲,韓軍的進攻只是一時順利,中國不會拋棄朝鮮,也就不會任由韓國胡作非爲。

韓軍順利突破開城防線後,這種擔憂意識在美國高層變得更加強烈了。

當時幾乎所有人都認爲,只要韓軍打到平壤,中國就會參戰,而朝鮮人民軍也會死守平壤,最終在中隊的支持下翻盤。

雖然實際情況有點出入,並沒像這個樣子發展,但是沒有任何影響,美國不但做好了參戰準備,還提前兌現了諾言。

年月十日,第二批

不是四千枚炸彈,而是足足八千枚炸彈,即美國將原先計劃分兩次提供給韓國的彈藥一次性送了過來。按照承諾,包括一萬枚小直徑鑽地炸彈在內的第三批彈藥將在十五日抵達聖山。

美國沒有加快彈藥生產速度,而是動用了國內的戰略儲備。

按照最初的計劃”這些彈藥都是用來應急的。

當然,韓軍能不能及時渡過清川江,關係到美韓聯軍能否在嚴寒到來之前打到鴨綠江與圖們江,算得上事關重大,有理由動用戰略儲備。

正是如此,韓軍才能在安州如此囂張。

面對韓軍的轟炸,葉振邦等三營官兵也很是無奈。

真要面對面的打,沒有哪個中人會輸給棒子兵。

問題是,跟着美軍混了幾十年,奪回制空權之後,韓軍根本就不與中隊面對面的交手,而是按照美國老師交的戰術,在照面之前就打垮敵人。

一個多小時的轟炸,足以摧毀三營的防線。

三營不是沒有做準備,而是沒辦法應付如此猛烈的打擊。

在前幾天的戰鬥中,三營官兵沒摸索出了一些對付轟炸的辦法。比如在對付鑽地炸彈的時候,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防空洞裡設置熱源,再打開通風口,把熱空氣排出來,讓韓軍將那些早已廢棄了的防空洞當成地下防禦工事。

可以說,這個辦法非常有效。

朝鮮的城市化率並不高,大概在百分之二十左右,但是朝鮮擁有世界上數一數二的人防系統,其中後方城市的人防系統都是在五八年之前,由志願軍建設的。

母庸置疑,這些有着數十年曆史的防空洞足夠堅硬,卻頂不住現代化彈藥的直接打擊。

主要就是埋得太淺了,扛普通炸彈沒問題,對付那種有聚能前置戰鬥部的鑽地炸彈就太過勉強了。

保護不了人員,作爲假目標還是合格的。

說簡單一點,不但是韓軍,連美軍都沒有探測地下目標的有效手段。即便美國早就開安出了一種具備探測地下設施的雷達系統,並且做了測試,可是這種雷達最多發現地下三米處的洞窟,而任何一座防空洞的掩埋深度都不止三米。

美軍開發這種雷達,不是用來對付防空洞,而是對付路邊炸彈。

無法直接探測,就只能以間接的方式來探測地下設施,而最重要、也是最容易採用的辦法就是尋找地下設施的通風口。

小到人員掩體、大到戰略指揮中心,任何地下設施都有通風口。

一些大的地下設施,因爲人員、設備密集,排出的空氣肯定比較熱,特別是在環境溫度較低的夜晚,廢氣中帶的熱量就很容易被發現。

發現了通風口,也就發現了地下設施。

實戰證明,美軍確實在用這個辦法。正是如此,三營官兵想到的“土辦法”才發揮了作用,讓韓軍在那些有着五十多年曆史的防空洞上浪費了大量彈藥。

就在這一個半小時的轟炸中,至少有九成的鑽地炸彈白白用掉了。

如果志願軍官兵知道他們修建的防空洞竟然發揮了這麼大的作用,說不頂從朝鮮撤軍的時間就不是五八年,而是六八年了。

再有十年,三十多萬志願軍能把整個朝鮮都變成一座巨大的“防空洞

可惜的是,韓軍的轟炸太密集了。

即便只有一成的小直徑鑽地炸彈命中了真目標,也夠三營官兵喝一壺的了。

萬幸的是,轟炸持續了一個半小時,而不是在一瞬間投下全部炸彈。

遭到轟炸的時候,大部分洞窟裡的官兵都在表面陣地上作戰,或者護送傷員去了清川江北岸,只有兩座洞窟裡的十四名戰士沒有那麼幸運,在明白過來之前就被炸彈擊中。

這也算得上是一種解脫吧,畢竟被炸死的話幾乎不會有時間感覺到痛楚。

更重要的是,在這一個半小時內,弗軍沒有停止地面進攻!

當時,三營實際上只有兩個連,而且算上了補充的那個連的兵員。

他們要面對的是從三個方向上殺來的三個韓軍裝甲營。

這仗,基本上沒得打了。

即便黎衛東下的是死守的命令,三營官兵也只能在韓軍的擠迫下,邊打邊退。

直到身後就是清川江南岸河灘的時候,官兵們才收住腳步。

命令很清楚:死守。

在友軍的最後一名官兵撤到青”江北岸之前,三營必須留在安州城區內。

說得更透徹一點,就算是死,也要戰死在城區內,而不是到在河灘上!

絕不能退,更何況,身後就是一三三旅的兄弟!,

第69章 一地得失第132章 嚴防死守第114章 重振雄風第72章 存亡之秋第120章 鋪天蓋地第61章 後繼乏力第151章 提前進攻第155章 放進來打第54章 當局者迷第93章 請客喝酒第72章 特種戰法第33章 野外決戰第32章 中央突破第30章 將功補過第148章 勾心鬥角第124章 自相殘殺第89章 兄弟歸隊第30章 客串演出第19章 死纏濫打第133章 不得不撤第10章 最後底線第21章 強強對抗第95章 日軍上臺第76章 如狼似虎第83章 破例而行第11章 入朝作戰第80章 爲將之道第186章 幾近絕望第49章 出奇制勝第143章 偃旗息鼓第59章 秘密進駐第76章 不戰自潰第77章 打得解氣第175章 中線失守第128章 美軍上島第101章 多此一舉第182章 特遣小隊第70章 全面戰爭第202章 一場勝利第61章 打破僵局第164章 遷都決議第138章 戰略報復第97章 前後反差第17章 自投羅網第135章 新的麻煩第10章 斬首行動第11章 內憂外患第55章 大動筋骨第173章 二次會戰第155章 放進來打第59章 戰略冒險第29章 再遇少校第17章 自投羅網第55章 穩重踏實第191章 戰略反擊第133章 不得不撤第112章 小題大做第99章 只要三天第28章 集體造反第103章 嚴陣以待第32章 福大命大第141章 拼死突圍第17章 自投羅網第137章 觸及底線第54章 重裝上陣第78章 六雷轟頂第92章 首尾兼顧第77章 彈盡糧絕第189章 反擊方法第45章 最後一餐第167章 撤離戰場第41章 大敵將至第179章 悲情人物第19章 先南後北第38章 加大投入第198章 利益關係第98章 破釜沉舟第199章 操控未來第177章 戰略謀劃第131章 歪打正着第21章 決戰南京第182章 特遣小隊第193章 北上準備第53章 關鍵一炮第37章 見證奇蹟第161章 絕不退縮第27章 空軍發威第35章 坦克大戰第43章 瘋狂進攻第158章 大雪封山第31章 千鈞一髮第148章 勾心鬥角第33章 陰差陽錯第95章 日軍上臺第36章 進攻受阻第56章 城市鏖戰第4章 突然襲擊第115章 功虧一簣第54章 當局者迷
第69章 一地得失第132章 嚴防死守第114章 重振雄風第72章 存亡之秋第120章 鋪天蓋地第61章 後繼乏力第151章 提前進攻第155章 放進來打第54章 當局者迷第93章 請客喝酒第72章 特種戰法第33章 野外決戰第32章 中央突破第30章 將功補過第148章 勾心鬥角第124章 自相殘殺第89章 兄弟歸隊第30章 客串演出第19章 死纏濫打第133章 不得不撤第10章 最後底線第21章 強強對抗第95章 日軍上臺第76章 如狼似虎第83章 破例而行第11章 入朝作戰第80章 爲將之道第186章 幾近絕望第49章 出奇制勝第143章 偃旗息鼓第59章 秘密進駐第76章 不戰自潰第77章 打得解氣第175章 中線失守第128章 美軍上島第101章 多此一舉第182章 特遣小隊第70章 全面戰爭第202章 一場勝利第61章 打破僵局第164章 遷都決議第138章 戰略報復第97章 前後反差第17章 自投羅網第135章 新的麻煩第10章 斬首行動第11章 內憂外患第55章 大動筋骨第173章 二次會戰第155章 放進來打第59章 戰略冒險第29章 再遇少校第17章 自投羅網第55章 穩重踏實第191章 戰略反擊第133章 不得不撤第112章 小題大做第99章 只要三天第28章 集體造反第103章 嚴陣以待第32章 福大命大第141章 拼死突圍第17章 自投羅網第137章 觸及底線第54章 重裝上陣第78章 六雷轟頂第92章 首尾兼顧第77章 彈盡糧絕第189章 反擊方法第45章 最後一餐第167章 撤離戰場第41章 大敵將至第179章 悲情人物第19章 先南後北第38章 加大投入第198章 利益關係第98章 破釜沉舟第199章 操控未來第177章 戰略謀劃第131章 歪打正着第21章 決戰南京第182章 特遣小隊第193章 北上準備第53章 關鍵一炮第37章 見證奇蹟第161章 絕不退縮第27章 空軍發威第35章 坦克大戰第43章 瘋狂進攻第158章 大雪封山第31章 千鈞一髮第148章 勾心鬥角第33章 陰差陽錯第95章 日軍上臺第36章 進攻受阻第56章 城市鏖戰第4章 突然襲擊第115章 功虧一簣第54章 當局者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