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自相殘殺

(被擠出新書月票榜前十了,閃爍懇求們月票支持,給閃爍有點動力吧!)

見到從鶯歌鎮北面日軍集結陣地上躥起的火球,葉振邦不得不佩服美軍的反應速度與轟炸準確性。

“不到四十五分鐘。”餘鴻飛看了眼手錶。

“孃的,這招竟然管用了。”諸葛宏彥呵呵一笑,朝餘鴻飛豎起了大拇指。

“既然管用,那就再接再厲,讓美國佬幫我們把鬼子炸。”葉振邦把話說完,爆炸聲才傳了。

過了一陣,空中傳來戰鬥機低空飛過的轟鳴聲,一些眼尖的戰士還看到了戰鬥機尾噴管發出的火光。

諸葛宏彥沒多羅嗦,叫上兩個老兵與兩個自願參加前線戰鬥的技術軍官溜了出去。

能讓美軍轟炸日軍,主要是餘鴻飛與諸葛宏彥的功勞。

想到美軍會進行報復打擊,葉振邦打算用餘鴻飛帶來的備用發射器引開注意力。因爲日軍第七師的裝甲部隊還盤踞在鶯歌鎮,沒打算在增援部隊到達之前離開,所以葉振邦立即就想到,只要美軍搞清楚了情況,引導信號是從二零九高地這邊發射出去的,就會讓日軍提供協助,攻打二零九高地。

不爲別的,就爲了那部電臺,美軍也會讓日軍賣命。

再說了,日軍官兵的小命與美軍有何關係?

受此影響,葉振邦不敢有絲毫懈怠,立即讓諸葛宏彥加強對日軍的監視力度。

因爲南邊山下的大湖村已經村已經變成廢墟,易小春的坦克排撤到了西邊半山腰上的山頂村,所以九連只能守在高地上,無法像上次那樣,用一場漂亮的伏擊戰把上百名日本鬼子送上西天。

只要鬼子再次發起進攻,葉振邦他們就得做好戰鬥到最後一個人的思想準備。

也就在這個時候,餘鴻飛提出了一個“異想天開”的辦法,那就是利用美軍的報復性打擊對付鬼子。

對葉振邦來說,這確實是異想天開,可是餘鴻飛覺得有很大的可行性。

到底是搞的,葉振邦也不是太清楚,只爲了讓信號同步,餘鴻飛與兩個技術軍官忙了大半個小時。

病急亂投醫,死馬當活馬醫。

反正要把美軍引開,引到哪裡去,又有關係呢?

葉振邦本來打算親自去的,可是諸葛宏彥死活不肯,而且以葉振邦不清楚日軍的部署情況爲由,讓他留在了高地上。

必須承認,那個有能力進特種部隊的戰士確實很厲害,從沒讓葉振邦失望過。

諸葛宏彥不但按照餘鴻飛的要求,將三部信號發射器放到了鶯歌鎮北面,最有可能成爲日軍集結陣地的壩子上,還設法將一臺信號發射器連在了日軍的電力系統上,使其能以最大功率運轉。

美軍的報復打擊到來之前,餘鴻飛還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遙控三臺信號發射器,使其交替工作,故意給美軍制造點麻煩。

當然,這沒有多少意義,美軍肯定會盯上信號最強的那一臺。

餘鴻飛做這些,只是要美軍,真正的信號發射器在鶯歌鎮北面,而不是在二零九高地上。

Wωω .ttκǎ n .c o 這一招能不能管用,其實連餘鴻飛都沒有太大的把握。

美軍可不是鬼子,明空降兵盤踞在二零九高地上,鶯歌鎮在日軍控制之中,即便受到欺騙,也會有所顧慮。只要美軍稍微冷靜一點,拿之前的信號做對比就能確定,真正的電臺在二零九高地上。

葉振邦不抱太大的希望,還做好了挨炸的準備。

餘鴻飛與諸葛宏彥忙着把美軍引上歧途的時候,葉振邦在做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集中全連官兵,將地下坑道系統再向下挖二十米。

這個工程從一週前開始,中途因爲日軍攻打鶯歌鎮停了兩天。

雖然之前挖掘的,深度在二十五米左右的三層地下坑道系統已經能夠抵抗日軍炮兵打來的炮彈與美軍戰機投下的普通炸彈,但是葉振邦一直認爲,真把美國佬逼瘋了,說不定會用上“炸彈之母”的,到時候就需要更深的坑道。

葉振邦的這一擔憂,在得到印證。

甄志明把餘鴻飛等技術軍官帶的時候,還帶了一條小道消息:退守陽明山的五十四軍捱了新式鑽地炸彈,不但二十五米的土層擋不住,美軍炸彈還有智能引信,能夠辨別地下空穴,確保在洞窟內爆炸。

鑽多深不要緊,最害怕的就是炸彈在洞窟內爆炸。

空降兵修的地下防禦系統,比六十年前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挖的地下坑道堅固得多,不但用鋼筋、鋼板等材料加固,還設置了多條逃生通道與通氣管,以確保在捱了轟炸之後不會立即坍塌,甚至不會坍塌。

如果炸彈沒有在地下洞窟裡爆炸,而是在土壤中爆炸,破壞範圍非常有限。

關鍵就是,只要炸彈在洞窟內爆炸,就能利用釋放出來的高溫高壓氣體消滅附近坑道與洞窟裡的所有人員,甚至能夠破壞穹頂型加固結構,使坑道坍塌。

對抗辦法不是沒有,而且很簡單,那就是挖得更深一些。

向下挖掘,將上面幾層洞窟與坑道空出來,再用抗壓門將各層坑道系統隔開,就算捱了炸彈,也只會丟掉上面幾層,對躲在下面的官兵不會有太大影響。當然,必須設置獨立通風系統與進出通道,確保官兵能在轟炸後迅速返回地表陣地。

這工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一百來號人,依靠幾臺功率不算太小的電動挖掘機,挖出幾個能夠容納全連官兵的洞窟不算太大的事情,但是要修好整套第四層坑道,還要好幾天。

不能說葉振邦的努力就白費了,美軍的第一輪轟炸確實落到了鬼子頭上。

原因無二,能在四十五分鐘內趕來投下炸彈的,肯定是從兩棲攻擊艦上起飛的陸戰隊攻擊機,而不是海軍與空軍的戰鬥機。

在此之前,美軍陸戰隊航空兵的主要任務是支持臺北市方向上的作戰行動。

因爲兩艘航母遭到打擊,美軍通信系統突然承受了正常情況下十多倍的信息流量,導致指揮系統的反應速度大大降低,所以美軍陸戰隊航空兵接到報復打擊任務的時候,並不日軍也接到了攻打二零九高地的命令,更不日軍正在鶯歌鎮北面集結。

結果可想而知,美軍陸戰隊航空兵**-8B攻擊機的攻擊吊艙按照戰術情報提供的無線電頻率,自動鎖定主要目標,先後用AGM-88D“哈姆”反輻射導彈與GBU-1E“寶石路”激光制導炸彈發起攻擊。

大概是怒火中燒,第一批到達的四架“鷂”式在第一次攻擊中就將八枚“哈姆”與二十四枚“寶石路”全都投了下去。

美軍飛行員爽快了,地面上的日軍就“鬼哭狼嚎”了。

只不過,美軍飛行員也沒爽快太久。

遭到轟炸後,上原俊次郎大佐立即呼叫空中掩護,把情況報了上去。

雖然日本空中自衛隊有十多架E-C,還有四架E-767,但是與地面作戰有關的空中協調工作都由美軍的E-8負責。

接到日軍的呼叫,美軍打擊協調員一對比,馬上就嚇傻了。

**,這不是大水衝了龍王廟嗎?

接着,美軍打擊協調員就鬆了口氣。

還好,炸的是日軍,不是美軍。再說了,島上還沒有成建制的美軍地面部隊。

轉司打擊協調的E-8有一個很大的好處,那就是不用管與此無關的事情。美軍協調員很快就搞清楚了,無線電信號最初出現在二零九高地,最後卻出現在了鶯歌鎮北面。雖然沒有辦法就此說鶯歌鎮那邊沒有問題,但是炸了友軍肯定是不對的。

搞清楚原委後,美軍協調員立即聯繫了第二批四架“鷂”式攻擊機,讓他們關掉攻擊吊艙,以目視方式轟炸二零九高地。爲了避免再次上演悲劇,美軍協調員還讓上原俊次郎指揮的日軍釋放熒光信號彈,告訴那些戴着夜視鏡執行攻擊任務的飛行員,他們是友軍、不是敵軍。

同時接到調整命令的,還有跟在後面的F-1E機羣。

這批屬於美國空軍的“攻擊鷹”兩天前纔到達嘉手納空軍基地,在此之前已經執行了三次攻擊任務,全部集中在戰場南面,對從臺中港前往雲林縣的輜重車隊進行轟炸。

按照美軍的攻擊戰術,陸戰隊的**-8B負責清除地面目標,空軍的F-1E將用具有一定鑽地攻擊能力的GBU-38型炸彈轟炸二零九高地。

GBU-38是JADM炸彈的一種,一般由GPS/IS制導,如果需要提高命中精度,還可以增加激光導引頭。因爲二零九高地是面目標,美軍並不地下坑道體系的具體情況,所以F-1E攜帶的GBU-38沒有配激光導引頭。

F-1E不是F-A,無法進行超音速巡航。

即便在接到命令後緊急起飛,也要一個小時十五分鐘後才能到達目標上空,所以F-1E發起攻擊的比第一批**-8B晚了三十分鐘,比第二批**-8B晚了二十多分鐘。

這點差距,將讓四架“攻擊鷹”將白跑一趟,並且在返航的時候把六十多枚足以將二零九高地變成碎石場的GBU-38丟向大海。

歸根結底,還得怪打頭陣的**-8B。

第31章 絕不能退第123章 東南戰事第121章 相對幸運第4章 突然襲擊第61章 後繼乏力第16章 瘋狂計劃第63章 峰迴路轉第92章 秘密協議第159章 另類戰鬥第29章 再遇少校第169章 突然襲擊第162章 調整部署第38章 關鍵時刻第148章 以退爲進第95章 日軍上臺第9章 以進爲退第185章 疑雲重重第94章 未雨綢繆第33章 陰差陽錯第58章 水到渠成第119章 照打不誤第34章 分秒必爭第97章 一席之談第158章 出其不意第95章 棟樑之危第16章 祿口惡戰第182章 特遣小隊第55章 穩重踏實第25章 慶祝方式第38章 加大投入第107章 想走還留第55章 大動筋骨第149章 提前出動第131章 歪打正着第104章 戰地營救第81章 兵不厭詐第142章 面子問題第98章 破釜沉舟第19章 當機立斷第101章 擒賊擒王第129章 疑慮重重第149章 來去匆匆第178章 別無選擇第7章 戰略圍剿第135章 走上正道第34章 以攻對攻第129章 短兵相接第43章 不得不打第120章 鋪天蓋地第130章 吃啞巴虧第3章 秘密任務第48章 防守反擊第156章 知難而退第136章 黃雀在後第25章 強行抓人第46章 舉步維艱第2章 士氣鬥志第140章 戰場降溫第116章 主動退卻第57章 不得不攻第17章 尋求突破第164章 遷都決議第90章 找對領導第78章 再接再厲第90章 兵力緊缺第60章 一飛沖天第154章 冤家碰頭第99章 只要三天第25章 強行抓人第10章 最後底線第9章 以進爲退第28章 集體造反第28章 集體造反第21章 強強對抗第38章 加大投入第78章 再接再厲第6章 兌現承諾第109章 瀋陽被圍第98章 危牆欲倒第154章 冤家碰頭第123章 一石三鳥第125章 縮小差距第19章 當機立斷第84章 託人帶信第11章 內憂外患第73章 政治木偶第40章 扭轉乾坤第62章 圍攻丹東第131章 必爭之地第12章 根源問題第47章 三個小時第25章 虛張聲勢第95章 日軍上臺第28章 集體造反第155章 進軍華南第9章 兩線作戰第137章 只求一死第9章 兩線作戰第22章 見好就收第85章 又是一道
第31章 絕不能退第123章 東南戰事第121章 相對幸運第4章 突然襲擊第61章 後繼乏力第16章 瘋狂計劃第63章 峰迴路轉第92章 秘密協議第159章 另類戰鬥第29章 再遇少校第169章 突然襲擊第162章 調整部署第38章 關鍵時刻第148章 以退爲進第95章 日軍上臺第9章 以進爲退第185章 疑雲重重第94章 未雨綢繆第33章 陰差陽錯第58章 水到渠成第119章 照打不誤第34章 分秒必爭第97章 一席之談第158章 出其不意第95章 棟樑之危第16章 祿口惡戰第182章 特遣小隊第55章 穩重踏實第25章 慶祝方式第38章 加大投入第107章 想走還留第55章 大動筋骨第149章 提前出動第131章 歪打正着第104章 戰地營救第81章 兵不厭詐第142章 面子問題第98章 破釜沉舟第19章 當機立斷第101章 擒賊擒王第129章 疑慮重重第149章 來去匆匆第178章 別無選擇第7章 戰略圍剿第135章 走上正道第34章 以攻對攻第129章 短兵相接第43章 不得不打第120章 鋪天蓋地第130章 吃啞巴虧第3章 秘密任務第48章 防守反擊第156章 知難而退第136章 黃雀在後第25章 強行抓人第46章 舉步維艱第2章 士氣鬥志第140章 戰場降溫第116章 主動退卻第57章 不得不攻第17章 尋求突破第164章 遷都決議第90章 找對領導第78章 再接再厲第90章 兵力緊缺第60章 一飛沖天第154章 冤家碰頭第99章 只要三天第25章 強行抓人第10章 最後底線第9章 以進爲退第28章 集體造反第28章 集體造反第21章 強強對抗第38章 加大投入第78章 再接再厲第6章 兌現承諾第109章 瀋陽被圍第98章 危牆欲倒第154章 冤家碰頭第123章 一石三鳥第125章 縮小差距第19章 當機立斷第84章 託人帶信第11章 內憂外患第73章 政治木偶第40章 扭轉乾坤第62章 圍攻丹東第131章 必爭之地第12章 根源問題第47章 三個小時第25章 虛張聲勢第95章 日軍上臺第28章 集體造反第155章 進軍華南第9章 兩線作戰第137章 只求一死第9章 兩線作戰第22章 見好就收第85章 又是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