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瀋陽被圍

黎衛東完全按照羅耀武的意思去打,把美日聯軍放進來,然後出動小股部隊襲擊美日聯軍的後勤保障線。

問題是,美日聯軍太強大了,而且東北部隊的官兵沒有多少鬥志。

在美日聯軍投入的二十六個師中,除了留在丹東與東港的四個師之外,只有五個王牌師在前面輪番進攻,另外十七個師不是充當預備隊,就是拱衛後勤保障線,還有幾個師負責清剿進攻路線附近的城鎮。

面對如此強大的敵人,六個主力集團軍、十個新編集團軍與三個民兵縱隊根本擋不住。

三月二十二日,美日聯軍用炮火與炸彈摧毀了本溪市,隨即佔領了這座幾乎沒有辦法守衛的城市。

打到這個時候,第十五集團軍防守的地區幾乎全部淪陷。

雖然黎衛東很想把部隊撤下來,但是在後面構築防線的第四十集團軍還沒做好準備,他不得不讓第十五集團軍剩下的三萬多將士化整爲零,深入敵戰區打游擊,專門襲擊敵人的輜重車隊。

這中零星抵抗給美日聯軍制造了不少麻煩,但是還沒到阻止美日聯軍進攻的地步。

更嚴峻的是,深入敵後的作戰部隊只能得到當地民衆的支持,而且在美日聯軍加大了對地方的控制力度之後,這種支持也越來越少了。結果就是,很多在戰鬥中受傷的官兵得不到及時救治,非戰鬥犧牲越來越嚴重。

短期內,部隊還堅持得住。

可是長久下去,隨着還能戰鬥的官兵越來越少,不但對美日聯軍的威脅越來越小,小股活動的部隊也會逐漸瓦解。

用正規軍打游擊戰,本來就不是正規戰術。

要打游擊戰,也應該武裝佔領區的民衆,讓那些紮根在民間的民兵去打,充分調動民衆的積極性。

可惜的是,黎衛東沒有這個權力,也沒有這個能力。

組織起來的民兵都由軍區司令部統一指揮與調度,向民衆分發槍支,讓民衆去與敵人作戰,那得由中央決定。

說白了,就是敢不敢把槍發給平民百姓的問題。

顯然,美日聯軍不會因爲中國軍隊有這樣那樣的問題而停止進攻。

佔領本溪後,美日聯軍幾乎沒有休整,而是換上了兩個充當預備隊的王牌師,繼續沿着三零四國道向瀋陽挺進。

要,在這條進軍線路上,本溪市是到達瀋陽前的最後一個地級城市。

再前進,就是遼寧省會瀋陽了。

三月二十七日,美日聯軍的先頭部隊攻佔桃仙,距離瀋陽市區僅一步之遙。

進軍如此神速,既讓帕特里奇略感驚訝,也讓他,羅耀武確實完蛋了,不然中國軍隊不會如此不堪一擊。

問題是,打到這個時候,這場戰鬥纔算進入高潮。

瀋陽是東北最大的城市,僅市區人口就超過了四百萬,還是一座重工業城市,不但城區範圍巨大,而且道路綜複雜,高樓大廈林立。

攻打瀋陽的難度不比攻佔杭州小。

當然,前提條件是,守衛瀋陽的部隊有決一死戰的鬥志。

此時,守在瀋陽城內的是第四十集團軍與第二十六集團軍,在城外還有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六十五集團軍,沒有被擊潰的九個新編集團軍則集中部署在城市西面,三個民兵縱隊則在敵戰區附近活動。

也就是說,利用第十五集團軍在前線爭取到的,除了仍然在吉林擔任戰略防禦任務的第十六集團軍之外,東北戰場上的中國軍隊全都集中在瀋陽附近。

這既鞏固了瀋陽的防禦,也給美日聯軍創造了決戰機會。

顯然,做這一部署的不是黎衛東,而是姚萬平。

要,如果讓黎衛東來部署瀋陽防禦,肯定不會把兵力全都擺在一起,而會按照羅耀武的吩咐,利用瀋陽阻擊美日聯軍,把主力放在戰線兩側,利用美日聯軍必須集中兵力攻打瀋陽的機會,重點打擊敵人的後勤保障線。

只有這樣,纔有可能拖垮敵人。

事實上,要想在正面決戰中擊敗十多個美日師團,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惜的是,姚萬平是第三十九集團軍的司令官,習慣了打大會戰,而且是集中兵力殲敵的大會戰,也不太擅長防禦作戰。

這不能怪他,畢竟第三十九集團軍就是打殲滅戰的王牌部隊。

兩天之內,美日聯軍從桃仙出發,對瀋陽城區發動了幾次試探性進攻,結果被福田康夫派上去的日軍都被打了,還損失了不少官兵。

這下,有點傲慢的福田康夫認識到,他那套在瀋陽行不通。

實際上,福田康夫是一個與姚萬平比較類似的軍人,即十分崇尚進攻,認爲集中兵力進攻就能解決一切問題。

在這一點上,他遠不如服部留名。

如果不是他堅持認爲搶先發起進攻更加有利,美日聯軍也不會在三月十五日出發,而是會按照帕特里奇的安排,再等上五天,一切準備工作就緒之後再發起進攻。

當然,福田康夫也不是一無是處,不然也不可能成爲日軍上將。

至少在攻打本溪的時候,福田康夫的戰術很奏效,一輪強攻就打了進去,而且讓守城部隊來不及組織抵抗。

問題是,與瀋陽比起來,本溪算得了?

僅從規模上講,這兩座城市就不是一個數量級的。日軍能夠憑藉強大的火力優勢一口氣打下本溪,可是要想把瀋陽徹底炸燬,恐怕得動用戰術核武器。

強攻不成,就只能按照帕特里奇的戰術來打,首先清除外圍防禦部隊。

對這一戰術,帕特里奇有充分的信心,因爲他手裡有足夠多的部隊,多到能夠包圍整個瀋陽,而且還有攻佔城區的兵力。

兵力上的巨大優勢,讓帕特里奇可以從容不迫的組織進攻。

шωш ▪TтkΛ n ▪¢ ○ 再說了,中國軍隊的主力全部聚集在瀋陽,一舉一動都在美日聯軍的監視之下,想跑也跑不掉。

沒有潛在的威脅,帕特里奇自然可以按部就班的吃掉那些盤踞在瀋陽附近的軍隊了。

顯然,這就是姚萬平犯的最爲嚴重的誤。

防禦作戰首先就得考慮預備隊,不能一口氣把所有部隊派上去,還得藏好預備隊,給敵人造成無形的壓力,讓敵人不敢全力以赴。

如果能讓美日聯軍有所估計,戰鬥就得拖下去,美日聯軍就會被拖垮。

羅耀武在千里之外就看到了這一點,可是姚萬平卻沒看到。

戰鬥打到四月五日,美日聯軍在擊潰了三個新編集團軍,將第二十六集團軍與第四十集團軍逼入瀋陽城區,把第六十五集團軍趕到一百多公里之外,並且頂住了第三十九集團軍從北面發起的反擊之後,終於包圍了瀋陽。

此時,守在城裡的,除了兩個主力集團軍之外,只有一個民兵縱隊的十來萬官兵。

也就是說,守城兵力還不到二十萬。

要想守住像瀋陽這樣的大城市,至少得動員五十萬戰鬥人員。

更糟糕的是,姚萬平部署在瀋陽郊外的部隊遭到美日聯軍的猛烈轟炸,兩個主力集團軍的損失非常慘重,連新編集團軍也有不小傷亡。

也就是說,姚萬平沒有能力撕開美日聯軍的包圍圈。

別說向瀋陽城區增兵,能把第二十六集團軍與第四十集團軍救出來就不了。

打到這一步,瀋陽淪陷成了上的問題。

實際上,最大的災難還沒到來。

因爲瀋陽是戰略大後方,之前又是軍區司令部所在地,美日聯軍從丹東出發,只用了十二天就攻到瀋陽城外,所以在被美日聯軍包圍的時候,四百萬瀋陽市民中,只有不到一百萬疏散到周邊城鎮。

城市裡還有三百萬市民!

沒能及時疏散與瀋陽是重工業城市有很大的關係。即便在被美日聯軍包圍之後,瀋陽的很多兵工廠都在全速生產武器彈藥。既然要生產,就得有工人。留下來的三百萬市民中,大多都是工人。

顯然,想跑的、有能力跑的早就跑了,只有真正在爲抗戰做貢獻的人留了下來。

三百萬人的最大問題是?

毫無疑問,那就是吃飯!

即便都不做,按照每人一天一斤大米或者麪粉的最低配額,三百萬人一天也要吃掉一千五百噸糧食,而在三月初,瀋陽囤積的糧食不到五萬噸,之後再也沒有糧食運來。也就是說,瀋陽的存糧最多堅持到四月上旬。

沒有糧食,就算美日聯軍不打,瀋陽也會大亂。

當然,不是沒有糧食,而是運不進去。

發往瀋陽的六萬噸糧食在四月五日就到了新民,再過一天就能運進瀋陽。正是如此,美日聯軍纔在四月四日發起猛攻,完成了對瀋陽的包圍。

顯然,福田康夫與帕特里奇都,瀋陽缺糧。

這樣一來,就算美日聯軍不發動進攻,再過幾天,瀋陽軍民就得餓肚皮,然後就是把能吃的全多吃了。以人類的忍耐能力,如果不能在美日聯軍的包圍圈上打開突破口,最遲四月下旬,瀋陽就得淪陷。

瀋陽淪陷,整個遼河平原都守不住。

丟掉遼河平原,等於讓美日聯軍獲得了進軍華北的機會。

毫無疑問,局勢已經到了千鈞一髮的程度。

這個時候,就連那些想着把羅耀武整死的人都意識到,沒有羅耀武,還真是沒辦法打贏東北戰爭。

第111章 越繞越遠第62章 圍攻丹東第179章 拼盡全力第88章 強勢干預第161章 穩中求勝第193章 北上準備第168章 計劃之外第104章 似輸非敗第78章 再接再厲第59章 秘密進駐第30章 一石千浪第121章 相對幸運第8章 一席之談第63章 峰迴路轉第21章 不是訣別第118章 款待貴賓第35章 還沒結束第192章 努力爭取第130章 吃啞巴虧第168章 一拍即合第71章 雪上加霜第35章 還沒結束第51章 回國述職第81章 壓軸大戲第60章 這是戰場第7章 戰略圍剿第74章 最後選擇第82章 空中救援第8章 秘密基地第188章 戰略打擊第42章 誘敵深入第149章 提前出動第49章 精確火力第162章 大舉增兵第177章 唐山反擊第146章 左右兩難第104章 戰地營救第40章 壞的開始第92章 首尾兼顧第50章 給點奔頭第107章 轉移重點第160章 游擊戰爭第159章 另類戰鬥第162章 調整部署第6章 重大發現第157章 左右挨刀第112章 最優選擇第74章 柳暗花明第181章 冰山一角第69章 生死之外第182章 特遣小隊第106章 帶話回去第61章 打破僵局第70章 全面戰爭第57章 不得不攻第34章 以攻對攻第86章 全數投入第64章 服從命令第157章 敷衍了事第20章 痛失戰友第63章 正面猛攻第115章 功虧一簣第148章 勾心鬥角第73章 驚慌失措第110章 戰地搶修第52章 致命伏擊第75章 自我犧牲第77章 推心置腹第46章 步兵防線第157章 左右挨刀第40章 扭轉乾坤第153章 親自出手第26章 大勢所趨第160章 游擊戰爭第159章 故技重演第38章 額外獎賞第151章 提前進攻第6章 重大發現第13章 捷足先登第10章 誰主沉浮第171章 全線撤退第43章 不得不打第15章 以退爲進第69章 燃眉之急第18章 老虎吃天第41章 大敵將至第26章 大勢所趨第152章 戰略撤退第142章 面子問題第45章 步步爲營第56章 城市鏖戰第131章 必爭之地第162章 大舉增兵第1章 戰略契機第136章 黃雀在後第52章 日本定策第20章 痛失戰友第83章 量力而爲第72章 存亡之秋第47章 強力增援
第111章 越繞越遠第62章 圍攻丹東第179章 拼盡全力第88章 強勢干預第161章 穩中求勝第193章 北上準備第168章 計劃之外第104章 似輸非敗第78章 再接再厲第59章 秘密進駐第30章 一石千浪第121章 相對幸運第8章 一席之談第63章 峰迴路轉第21章 不是訣別第118章 款待貴賓第35章 還沒結束第192章 努力爭取第130章 吃啞巴虧第168章 一拍即合第71章 雪上加霜第35章 還沒結束第51章 回國述職第81章 壓軸大戲第60章 這是戰場第7章 戰略圍剿第74章 最後選擇第82章 空中救援第8章 秘密基地第188章 戰略打擊第42章 誘敵深入第149章 提前出動第49章 精確火力第162章 大舉增兵第177章 唐山反擊第146章 左右兩難第104章 戰地營救第40章 壞的開始第92章 首尾兼顧第50章 給點奔頭第107章 轉移重點第160章 游擊戰爭第159章 另類戰鬥第162章 調整部署第6章 重大發現第157章 左右挨刀第112章 最優選擇第74章 柳暗花明第181章 冰山一角第69章 生死之外第182章 特遣小隊第106章 帶話回去第61章 打破僵局第70章 全面戰爭第57章 不得不攻第34章 以攻對攻第86章 全數投入第64章 服從命令第157章 敷衍了事第20章 痛失戰友第63章 正面猛攻第115章 功虧一簣第148章 勾心鬥角第73章 驚慌失措第110章 戰地搶修第52章 致命伏擊第75章 自我犧牲第77章 推心置腹第46章 步兵防線第157章 左右挨刀第40章 扭轉乾坤第153章 親自出手第26章 大勢所趨第160章 游擊戰爭第159章 故技重演第38章 額外獎賞第151章 提前進攻第6章 重大發現第13章 捷足先登第10章 誰主沉浮第171章 全線撤退第43章 不得不打第15章 以退爲進第69章 燃眉之急第18章 老虎吃天第41章 大敵將至第26章 大勢所趨第152章 戰略撤退第142章 面子問題第45章 步步爲營第56章 城市鏖戰第131章 必爭之地第162章 大舉增兵第1章 戰略契機第136章 黃雀在後第52章 日本定策第20章 痛失戰友第83章 量力而爲第72章 存亡之秋第47章 強力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