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雷響雨小

三月的第一天,東南戰場上的湖州戰役也宣告結束。

從某種意義上講,王虞珉與羅耀武是同一種類型的將領,即在任何情況下,都會把進攻放在首位,即便沒有條件,也會創造條件發起進攻。這一點,與陳必時有很大的差別,因爲陳必時指揮防禦與進攻的能力非常均衡。

丟掉杭州之後,王虞珉着手組建湖州防線。

名義上是一條防線,可是到了他的手裡,就成了一塊戰場。

趁着羅耀武在東北戰場上大打出手,王虞珉也在東南戰場上發動了幾次戰術反擊。三個集團軍從臨安、湖州與嘉興三個方向向美軍施壓,迫使美軍在推進之前,必須首先鞏固以杭州爲中心的環形防線。

雖然這三輪反擊沒有實質性的收穫,但是幫助王虞珉穩住了戰線。

直到二月二十六日,美軍才從杭州出發,攻入嘉興,兵進湖州。

此時,帕特里奇的意圖也很明顯了。重點在湖州,而不是上海,而進軍湖州的目的是要攻打南京。

美軍把戰略重點放在南京也很容易理解。

從戰場上來看,只要能夠打下南京,就等於完成了對上海的戰略大包抄。隨着陸路交通斷絕,就算不出兵攻打,中國軍隊也守不住上海,遲早得退到長江以北。即便要打,也能大大降低戰役難度。

不管說,上海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城市。

雖然美軍借陳必時受難的機會,輕易拿下了杭州,但是帕特里奇再得意,也不會認爲能夠用同樣的辦法打下上海。

真要在上海與中國軍隊鏖戰,暫且不說會造成多大的國際影響,光是傷亡就受不了。

帕特里奇做了評估,強攻上海的話,美軍至少得準備五萬具裹屍袋。要,從臺海戰爭打到現在,美軍陣亡官兵還不到四萬人,算上失蹤的,也就只有四萬四千多人。如果在上海損失五萬人,接下來的仗就別打了。

可以說,美軍絕對承受不起如此重大的傷亡。

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軍才陣亡三十多萬官兵。雖然在此之前,已經有人估計,美國要想徹底擊敗中國,至少得準備犧牲二十萬人,但是真的打起來,還是死得越少越好,特別是在大規模戰爭階段。

加布裡埃爾與奧康納給帕特里奇的任務是把陣亡人數控制在十萬人以內。

這也可以理解。

大規模戰爭結束之後,美軍肯定得在中國駐兵,至少在臺軍控制住局面之前,得由美軍擔任大部分次要戰鬥任務。在此期間,美軍的傷亡不會小到哪裡去,死個幾萬人、甚至十多萬人也不是怪事。

如果不能在大規模戰爭期間把陣亡人數控制住,後面的問題就將非常嚴峻。

光打下來,如果站不住腳,打了也沒用。

迂迴攻打上海,正是降低戰爭傷亡的主要手段。如果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那就更加完美了。

當然,攻打南京,還有政治上的因素。

臺灣當局的正式名稱是“中華民國”,在被趕到臺灣之前,甚至在逃到臺灣之後的幾十年間,一直將南京作爲首都,臺北只是陪都。

美國要想把臺灣當局扶成正統,就得打下南京,把臺灣當局送,正式定國。

可以說,在這個問題上,臺灣當局的影響也很大。

除此之外,還有戰略上的考慮。

雖然上海在長江口上,但是從地理上講,南京纔是長江的門戶。一百多年前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英國艦隊就是到了南京,才迫使大清帝國承認戰敗,最終在這裡簽署了第一份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從此開啓了一百多年的亂世。

如果美軍真想像奧康納宣佈的那樣,徹底擊敗中國,就得控制長江流域。

如此一來,就得佔領作爲長江門戶的南京。

即便從軍事角度看,除了逆江而上之外,佔領南京還爲美軍提供了北上華北平原,逐鹿中原的最佳通道。

南京本來就是交通樞紐中心。

將這麼多因素集中在一起,也就不難明白,美軍爲要把重點放在湖州了。

王虞珉也不是傻蛋,還沒到戰區,他就湖州是關鍵中的關鍵。如果守不住湖州,也就很難擋住美軍,更沒有可能在南京組織防禦。

圍繞着湖州,肯定有一場惡仗要打。

二月二十七日,湖州戰役打響。

此時,王虞珉已經在太湖南面的幾個縣市部署了三個主力集團軍,五個新編集團軍與兩支民兵縱隊。因爲地面足夠廣闊,王虞珉還在鄰近的幾個縣市部署了五個主力集團軍、十個新編集團軍與三支民兵縱隊。

主力不在湖州,而是在上海,足足三個主力集團軍與五個新編集團軍。

王虞珉的戰術也很簡單,趁着美臺聯軍還沒展開,戰場範圍有限,與美臺聯軍在太湖南岸打對攻戰,消耗美臺聯軍、特別是美軍的有生力量。

只要給予美軍重創,就能讓美軍放棄進軍湖州的打算。

這個戰術也很正確,實際上這也正是陳必時當初在考慮杭州失守後的首選戰術。

道理也很簡單,杭州都守不住,也就守不住湖州。

當然,前提條件是單純防守。

不管說,湖州本來就是平原,自古就是魚米之鄉,地勢平坦不說,還沒有多少能夠擋住美軍的大河,而那些小河與溝渠,根本起不了作用。

兵力過於集中,不但防禦部署非常困難,還容易遭到轟炸。

正是如此,在王虞珉到達之前,陳必時就把主力放在了周邊地區,不然王虞珉也沒有可能在如此短的內完成部署工作。

說到打對攻戰,最大的問題還是沒有制空權。

部隊在平原上活動,很容易遭到轟炸。實際上,這也是東南地區的作戰行動不如東北地區順暢的主要原因。

在東北地區,除了遼東半島南岸與鴨綠江口的地勢較爲平坦之外,其他都是山區與丘陵地區,還有長白山爲依靠。在部署軍隊的時候,羅耀武指揮的幾個主力集團軍是進可攻、退可守,行動較爲便利。

江南地區,就沒有這麼好的自然環境了。

可以說,這也是王虞珉遇到的最大問題。部隊戰場機動困難,很多時候就算進攻,也得首先考慮會不會挨炸。

如果一直被美軍炸,連還手之力都沒有,部隊哪來的士氣與鬥志?

要是能打到敵人還好說,連敵人的皮毛都挨不到,誰都難以堅持下去。

針對這個問題,王虞珉也只能放開架勢打,即不在外圍頑強阻擊美軍,而是把美軍放進來,再以小股部隊突擊騷擾,與美軍周旋。

說白了,就是讓正規部隊依託江南地區密佈的城鎮與美軍打游擊戰。

戰術本身沒有問題,只是指揮難度非常大,很多時候,前線部隊不得不各自爲戰。

當然,美軍也因此遭受了不小的損失。

針對這一情況,帕特里奇採用的辦法也很簡單,那就是讓原本留在後面的臺軍跟上,協同美軍作戰,把對付小股敵人的任務丟給臺軍。

臺軍打成樣子,與美軍沒有多大關係。

再說了,臺軍及時跟進,還能擔負起佔領任務,讓臺軍去控制城鎮,面對憤怒的民衆。

必須承認,帕特里奇的戰術也很高明。

照此情況發展下去,王虞珉守住湖州的希望並不大。

真正幫了他大忙的,還是把東北戰場搞得天翻地覆的羅耀武。

進攻打響的第二天,就因爲日軍統帥陣亡,帕特里奇不得不把重點轉向東北,除了調動大批運輸機之外,還將空中支援的重點放在了東北戰場上。

這樣一來,美軍在東南戰場上的空中力量就大大減弱了。

對王虞珉來說,這絕對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趁着美軍無心進攻,王虞珉在三月一日發起了全線反擊,準備將打的美臺聯軍趕,重新恢復湖州防線。

帕特里奇也不是白癡,中國軍隊全力出動,如果血拼一場,就算打下了湖州,傷亡也不會小到哪裡去。

受此影響,帕特里奇在三月一日中午就果斷的下達了撤退命令,讓進攻部隊全部退回以杭州爲核心的環形防禦圈內。

結果,原本應該打得轟轟烈烈的湖州戰役就此結束。

與東北戰場上的第四次會戰相比,湖州戰役幾乎不值一提。

只不過,通過這次戰役,王虞珉獲得了他必須得到的:威望。

軍民不看別的,只看結果。

王虞珉守住了湖州,擊退了進攻的敵人,而且沒有嚴重傷亡,這就是結果。

當然,這也讓王虞珉能夠向中央有個交代。

不管說,他守住了湖州,爭取到了加強防線的寶貴。

只不過,麻煩並沒因此結束。

三月一日晚上,一支特殊隊伍就來到了南京。

這支隊伍不是去作戰,而是去清理叛徒。

因爲在反攻的時候,中國軍隊收復了一些曾經被美臺聯軍佔領的城鎮,而這些城鎮的居民中,有些不但沒有自發抵抗,反而暗中協助臺軍,甚至有幾個地方出現了臺軍任命的地方官員,所以中央打算徹底清查這些地方。

這下,王虞珉火大了。

戰爭還在打,竟然開始清鄉,而且是清的鄉。

問題是火大歸火大,他還能做?

前有陳必時,又有羅耀武,難道他準備成爲第三個陳必時?

如果換了別人,肯定會避嫌。只不過,王虞珉不會這麼做,不然當年他就不會去新疆種地了!

第48章 只靠自己第199章 操控未來第15章 以退爲進第170章 最後辦法第95章 棟樑之危第93章 迫在眉睫第62章 蓄勢待發第62章 圍攻丹東第39章 迂迴得逞第74章 柳暗花明第77章 彈盡糧絕第164章 惱羞成怒第2章 戰場小兵第4章 飢寒交迫第51章 回國述職第148章 勾心鬥角第20章 痛失戰友第54章 重裝上陣第161章 絕不退縮第3章 秘密任務第138章 戰略報復第56章 時機未到第29章 再遇少校第112章 最優選擇第66章 危機時刻第32章 全旅壓上第75章 攻守易勢第49章 大兵壓境第121章 搶糧作戰第63章 全盤部署第163章 決定會戰第92章 首尾兼顧第94章 大禍臨頭第149章 提前出動第79章 出其不意第83章 量力而爲第121章 搶糧作戰第122章 改寫紀錄第203章 有舍有取第169章 百團大戰第109章 瀋陽被圍第5章 兩種聲音第183章 全面妥協第173章 交戰原則第78章 六雷轟頂第137章 觸及底線第100章 別無所求第164章 惱羞成怒第100章 非常戰術第63章 全盤部署第89章 兄弟歸隊第130章 能力有限第83章 破例而行第3章 秘密任務第40章 壞的開始第65章 實力說話第140章 等到天黑第165章 窮兇極惡第33章 野外決戰第139章 舉世震驚第50章 再遇貴人第25章 強行抓人第156章 知難而退第35章 還沒結束第45章 最後一餐第24章 決戰前夕第65章 陰差陽錯第39章 火速增兵第112章 小題大做第17章 自投羅網第43章 不得不打第37章 見證奇蹟第175章 吹毛求疵第171章 巔峰對決第141章 拼死突圍第62章 圍攻丹東第124章 戰力提升第108章 心繫戰場第49章 精確火力第175章 吹毛求疵第35章 還沒結束第59章 度外之慮第141章 拼死突圍第80章 全力投入第75章 制信息權第108章 鬥志鬥勇第53章 強行上馬第92章 秘密協議第82章 戰地少尉第129章 短兵相接第196章 全面開花第54章 重裝上陣第78章 關鍵戰役第83章 查漏補缺第189章 反擊方法第163章 環形工事第31章 絕不能退第105章 雷響雨小第136章 黃雀在後第131章 必爭之地
第48章 只靠自己第199章 操控未來第15章 以退爲進第170章 最後辦法第95章 棟樑之危第93章 迫在眉睫第62章 蓄勢待發第62章 圍攻丹東第39章 迂迴得逞第74章 柳暗花明第77章 彈盡糧絕第164章 惱羞成怒第2章 戰場小兵第4章 飢寒交迫第51章 回國述職第148章 勾心鬥角第20章 痛失戰友第54章 重裝上陣第161章 絕不退縮第3章 秘密任務第138章 戰略報復第56章 時機未到第29章 再遇少校第112章 最優選擇第66章 危機時刻第32章 全旅壓上第75章 攻守易勢第49章 大兵壓境第121章 搶糧作戰第63章 全盤部署第163章 決定會戰第92章 首尾兼顧第94章 大禍臨頭第149章 提前出動第79章 出其不意第83章 量力而爲第121章 搶糧作戰第122章 改寫紀錄第203章 有舍有取第169章 百團大戰第109章 瀋陽被圍第5章 兩種聲音第183章 全面妥協第173章 交戰原則第78章 六雷轟頂第137章 觸及底線第100章 別無所求第164章 惱羞成怒第100章 非常戰術第63章 全盤部署第89章 兄弟歸隊第130章 能力有限第83章 破例而行第3章 秘密任務第40章 壞的開始第65章 實力說話第140章 等到天黑第165章 窮兇極惡第33章 野外決戰第139章 舉世震驚第50章 再遇貴人第25章 強行抓人第156章 知難而退第35章 還沒結束第45章 最後一餐第24章 決戰前夕第65章 陰差陽錯第39章 火速增兵第112章 小題大做第17章 自投羅網第43章 不得不打第37章 見證奇蹟第175章 吹毛求疵第171章 巔峰對決第141章 拼死突圍第62章 圍攻丹東第124章 戰力提升第108章 心繫戰場第49章 精確火力第175章 吹毛求疵第35章 還沒結束第59章 度外之慮第141章 拼死突圍第80章 全力投入第75章 制信息權第108章 鬥志鬥勇第53章 強行上馬第92章 秘密協議第82章 戰地少尉第129章 短兵相接第196章 全面開花第54章 重裝上陣第78章 關鍵戰役第83章 查漏補缺第189章 反擊方法第163章 環形工事第31章 絕不能退第105章 雷響雨小第136章 黃雀在後第131章 必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