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遠程炮火

:二日白天,算得卜是十五軍登島之後打得最艱難的

接到陳必時的命令後,羅耀武在天亮後再次調整部署,讓會合到一起的一三三團與一三四團向南運動,不惜一切代價的攻擊佔領楊梅鎮的美軍地面部隊。更重要的是,四十三師的撤退行動從十二日半夜提前到下午。

這兩道命令,等於把十五軍放上了朵肉的案板,特別是四十五師,成了帶宰的羔羊!

毫無疑問,這不是裡耀武的命令。

如同薛華毅與四十三師的關係一樣,羅耀武在成爲軍長之前是四十五師的師長,對他來說,四十五師就是他的孃家。

問題是,必須有人做出犧牲,才能讓更多的官兵活下來。

更重耍的是,這是陳必時直接下達的命令。

這兩道命令的目的只有一個:拖住美日聯軍,讓其無法順利攻入新竹縣。

在命令中,陳必時說得非常清楚,即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能夠給予美日聯軍重創的有利條件,也纔有可能守住新竹防線。

羅耀武不是不明白道理的人,所以準確無誤的執行了陳必時下達的命令。

要想重創美日聯軍,就得指望部署在大陸東南沿海地區的遠程炮兵與戰術導彈部隊。

打擊從入夜後開始,持續了整整一個夜晚。

唱主角的是各種射程在兩百千米到三百五十千米之間的遠程火箭炮,而起到關鍵作用的是射程更遠的戰術彈道導彈。

開戰初期,大陸軍隊向臺島投擲了上千枚戰術彈道導彈,一舉癱瘓了臺軍的防空系統。

可惜的是,戰術彈道導彈不是炮彈,不但更加昂貴,也更加難以生產與儲存。還無法做到保密。當然,對國內新聞機構保密不是問題。一道新聞管制命令就足夠了,因此對國內民衆保密並不難。耍想對國外、特別是擁有強大偵察手段的美國情報機構保密,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暫且不說有沒有人泄密。就算沒有,美國擁有上百顆間諜衛星、數百架間諜飛機與數十艘間諜船,其中半數都盯着大陸,大陸在東南地區部署了多少導彈、以及儲存了多少戰術彈道導彈,對美國情報機構來說,根本算不上秘密。

事實上,泄密造成的影響更加嚴重。

上個世紀九零年代中期的那次臺海危機之後,一名叛逃的高官就把大陸在東南沿海地區的導彈部署情報帶到了大洋對岸,讓美軍對該地區的導彈部隊、發射陣地、彈藥數量有了極爲準確的瞭解。

在接下來的十多年間,這類事情不時發生。

不管怎麼說,在美軍參戰之前。大陸就沒有剩下多少戰術彈道導彈。即便加班加點的全速生產。也無法滿足戰鬥需要。

萬幸的是,在很多時候,遠程火箭炮可以取代戰術彈道導彈。

大規模使用遠程火箭炮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即火箭炮是非制導武器,精度肯定比不上彈道導彈。比如在打擊防空陣地的時候,就只能使用戰術彈道導彈。雖然火箭炮也有制導彈藥。但是裝上制導設備的火箭彈過於昂貴。只能偶爾使用,根本不可能在大規模的炮火打擊中取代常規彈藥。

要想解決精度問題,就只能提高火力密度,使用子母彈頭。

如同美軍用傳感器炸彈對付步兵,在打擊美軍部隊、以及絕大部分設備設施的時候,子母彈具有足夠的破壞力。比如…型超遠程火箭炮一次齊射就能將六枚各攜帶五百六十枚破甲一殺傷雙用途子彈藥的火箭彈投射到三百六十公里之外,也可以使用七十五枚綜合效應子彈藥的彈頭、或者種一百五十公斤的溫壓彈戰鬥部、或者是重一百五十攻擊的殺傷爆破彈頭、或者是殺傷爆破燃燒彈頭。

如果使用雙用途子彈藥,一門…凹火箭炮能覆蓋相當於六個足球場的區域,而一個火箭炮營一次齊射就能覆蓋一個步兵營的防禦陣地。

用來打擊大範圍目標,火箭炮確實是大殺器。

十二日夜間,部署在大陸東南沿海地區的八個火箭炮營對島上的數十處目標進行了數十次覆蓋式打擊。

毫無疑問,美日聯軍的指揮官肯定沒有料到會遭到如此猛烈的火力打擊。

原因很簡單,如果大陸當局打算用部署在東南沿海地區的遠程炮兵打擊美日聯軍,就應該在大半個月前動手,而不是等到第一陸戰師與第三步兵師在島上站穩腳跟,並且逆轉了戰局之後。

可以說,大陸高層在這個時候批准使用遠程火力,也確實讓人看不懂。

站在美國的立場上,在此之前,肯定有所擔心。不管怎麼說,美國介入臺海戰爭的理由是幫助臺灣抵抗汕一浸,而不是幫助臺灣反攻大陸,所以在武力使用!,毖判當局一直限制打擊大陸本土目標。

當然,也許有人會說,打擊臺島上的目標就等於打擊大陸本土目標。

事實上,這有着本質上的區別。按照國際法,雖然臺灣當局早在四十一年前就被趕出了聯合國,代表中國的是大陸政府,但是臺灣政權的合法性仍然得到數十咋小國家承認小即便這些國家都很有的甚至只是名義上的縣家。也就是說,臺灣政權仍然具有合法性,因此美國按照具有法律效力的同盟條約幫助臺灣抵抗入侵併沒違反國際法,不然也無法在安理會與聯合國大會上與大陸當局進行對抗。

關鍵就在這裡,美國不能把戰火燒上大陸,至少不能在沒有理由的情況下這麼做。

受此影響,大陸當局在使用武力的時候也有很多顧忌。空軍就不說了,雙方都把戰鬥機部署在後方基地,而且雙方的作戰飛機都是在國際空域、或者戰區上投放彈藥,所以雙方都沒有拿空軍的作戰行動說事。

重點就在地面部隊上,特別是遠程炮兵。

美軍也有遠程火箭炮,而且這些火箭炮部署在與那國島之後,也能用射程高達數百公里的戰術彈道導彈打擊臺島上的軍事目標,但是美軍沒有這麼做,因爲這會讓大陸獲得攻擊與那國島、以及沖繩島的充足理由。

同樣的。在美日聯軍參戰後,大陸當局也沒有讓部署在東南沿海地區的遠程炮兵打擊美日軍隊,只是讓其參與南方戰場上的戰鬥,繼續對付臺軍。不管怎麼說。在美日聯軍參戰之前。大陸軍隊的遠程炮兵就在打擊臺軍了。

問題是,如果大陸當局要堅持原則,就應該堅持到底,而不是半路改變注意。

說得直接一點,如果在八月份動用遠程炮兵對付登陸的日軍與美軍。很有可能擊潰美日聯軍。拖到九月中旬,等到美日聯軍在臺島上展開、並且改變了戰局之後再使用這種決勝力量來挽回敗局,確實讓人無法理解。

只能說,是政治決定戰爭,而不是戰爭決定政治。

這個晚上的炮擊對穩住新竹防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天晚上,在薛華毅率領的四十三師師部到達新竹市之後,羅耀武將十五軍的指揮權移交給了少將師長。雖然要到幾天之後,薛華毅纔會收到前線司令部的任命,成爲十五軍的代軍長,但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他已經是十五軍的最高指揮官了。

按照陳必時的命令,羅耀武在當天夜間離開前線,返回大陸。

這個時候,葉振邦率領的九連殘餘官兵已經在湖口鄉與大部隊會合,然後按照羅耀武在指揮官位置上下達的最後一道命令,前往臺中苗栗縣進行整編。

當時,十五軍的傷員都在向苗栗縣轉移,補充的新兵也在苗栗縣集中。

因爲九連撤出戰鬥前就已失去戰鬥力,四十五師的主力部隊又在北面阻擊美軍,所以葉振邦他們成爲了全師第一支撤下去的連隊。

沒人認爲他們不應該撤下去,因爲在前面的戰鬥中,九連已經付出了慘重代價。

更重要的是,撤下去是爲了恢復戰鬥力是爲了再次踏上戰場。

也就在這咋,時候。服部留名與帕特里奇商量之後,下達了停止進攻的命令。不是前線部隊沒有辦法進攻,畢竟進攻部隊行動迅速,而且比較分散,在無法獲取準確戰術情報的情況下,大陸部隊的遠程炮兵很難對美日聯軍的進攻部隊構成威脅。關鍵是支持進攻的基礎力量遭到沉重打擊,不但基礎設施損壞嚴重,作戰物資也送不上去。即便服部留名與帕特里奇都認爲這是擊潰十五軍的最好機會。可是他們都得承認,在大陸遠程炮兵的打擊下。只有付出很大的代價纔有可能取勝,而這明顯不符合美日聯軍的基本戰術。

在服部留名去收拾殘局的時候,帕特里奇把問題踢給了加布裡埃爾。

遠程炮兵的威脅擺在那裡。美日聯軍要想進攻,就得設法解決這介。問題。如果讓大陸軍隊打順手,肆無忌憚的使用遠程炮兵,恐怕誰也無法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

問題是,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得打擊大陸本土目標。

這不是軍事問題。而是政治問題,加布裡埃爾也沒有決策權。

不管帕特里奇怎麼想,在加布裡埃爾從總統那裡得到肯定答覆之前。美日聯軍要麼冒着巨大損失繼續進攻,耍麼就留在現在的戰線上。

不管怎麼說,美日聯軍的損失已經夠大了!

第142章 敵後戰場第179章 悲情人物第49章 出奇制勝第50章 意外收穫第201章 赤裸政客第180章 層層遞進第46章 舉步維艱第170章 最後辦法第5章 兩種聲音第78章 關鍵戰役第165章 窮兇極惡第142章 面子問題第138章 戰略報復第124章 自相殘殺第74章 穩操勝券第164章 遷都決議第3章 機緣巧合第97章 一席之談第1章 半夜鬼叫第101章 多此一舉第26章 徹底放鬆第117章 有主有次第22章 騎虎難下第39章 迂迴得逞第23章 竭盡全力第123章 一石三鳥第105章 自我價值第65章 實力說話第105章 雷響雨小第166章 彈盡糧絕第193章 北上準備第92章 首尾兼顧第151章 來勢洶洶第180章 坦克大戰第124章 戰力提升第115章 功虧一簣第176章 天賜良機第150章 士氣問題第176章 天賜良機第55章 大動筋骨第8章 一席之談第138章 拖延時間第69章 生死之外第177章 唐山反擊第201章 赤裸政客第2章 士氣鬥志第3章 身份問題第5章 烈火將軍第16章 祿口惡戰第11章 內憂外患第200章 軍事援助第62章 蓄勢待發第4章 飢寒交迫第174章 迂迴包抄第172章 力所不逮第53章 大戰將即第19章 死纏濫打第49章 出奇制勝第175章 中線失守第200章 軍事援助第137章 觸及底線第147章 戰火重燃第71章 出敵不意第125章 縮小差距第100章 非常戰術第155章 放進來打第112章 最優選擇第131章 歪打正着第137章 只求一死第57章 人情關係第100章 別無所求第147章 戰火重燃第31章 絕不能退第39章 火速增兵第7章 攔路奪命第71章 積極自救第187章 最終決策第188章 戰略打擊第84章 託人帶信第33章 野外決戰第14章 扭轉乾坤第43章 何爲希望第83章 查漏補缺第8章 一席之談第62章 蓄勢待發第187章 最終決策第2章 戰場小兵第55章 大動筋骨第114章 游擊戰爭第189章 反擊方法第71章 積極自救第55章 大動筋骨第58章 水到渠成第1章 戰略契機第173章 二次會戰第86章 自釀苦酒第51章 騎虎難下第80章 沒有重點第46章 炮火打擊
第142章 敵後戰場第179章 悲情人物第49章 出奇制勝第50章 意外收穫第201章 赤裸政客第180章 層層遞進第46章 舉步維艱第170章 最後辦法第5章 兩種聲音第78章 關鍵戰役第165章 窮兇極惡第142章 面子問題第138章 戰略報復第124章 自相殘殺第74章 穩操勝券第164章 遷都決議第3章 機緣巧合第97章 一席之談第1章 半夜鬼叫第101章 多此一舉第26章 徹底放鬆第117章 有主有次第22章 騎虎難下第39章 迂迴得逞第23章 竭盡全力第123章 一石三鳥第105章 自我價值第65章 實力說話第105章 雷響雨小第166章 彈盡糧絕第193章 北上準備第92章 首尾兼顧第151章 來勢洶洶第180章 坦克大戰第124章 戰力提升第115章 功虧一簣第176章 天賜良機第150章 士氣問題第176章 天賜良機第55章 大動筋骨第8章 一席之談第138章 拖延時間第69章 生死之外第177章 唐山反擊第201章 赤裸政客第2章 士氣鬥志第3章 身份問題第5章 烈火將軍第16章 祿口惡戰第11章 內憂外患第200章 軍事援助第62章 蓄勢待發第4章 飢寒交迫第174章 迂迴包抄第172章 力所不逮第53章 大戰將即第19章 死纏濫打第49章 出奇制勝第175章 中線失守第200章 軍事援助第137章 觸及底線第147章 戰火重燃第71章 出敵不意第125章 縮小差距第100章 非常戰術第155章 放進來打第112章 最優選擇第131章 歪打正着第137章 只求一死第57章 人情關係第100章 別無所求第147章 戰火重燃第31章 絕不能退第39章 火速增兵第7章 攔路奪命第71章 積極自救第187章 最終決策第188章 戰略打擊第84章 託人帶信第33章 野外決戰第14章 扭轉乾坤第43章 何爲希望第83章 查漏補缺第8章 一席之談第62章 蓄勢待發第187章 最終決策第2章 戰場小兵第55章 大動筋骨第114章 游擊戰爭第189章 反擊方法第71章 積極自救第55章 大動筋骨第58章 水到渠成第1章 戰略契機第173章 二次會戰第86章 自釀苦酒第51章 騎虎難下第80章 沒有重點第46章 炮火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