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溪流成河

童年的快樂,絕大部分與村前兩條小河有關,被它們盛載。越山太大,山嶺逶迤,嶺下成谷,彙集泉水,成爲溪流,村前的兩條小河,就是這樣形成的。

我們口中都叫它們是河,準備的說,只能算溪流。但是又比山裡的小溪要深要寬,有了些河的特點,能游泳,能築堤灌溉,會漲洪水,但比不了大河洪水,在這裡被稱作漲大水。

漲大水時,會衝擊出一些深水潭,一般都是在巨石附近,巨石衝不走,底下的泥沙被沖走,就成了深水潭。泥沙一般會在下游不遠堆積,成爲沙灘,沙子一般都很細,非常鬆軟。

深水潭還會在堤壩出現,那個年代大修水利,小河上也常能見到修築的堤壩,就地取麻石堆砌,用了水泥粘合,特別牢固,圍起來之處,也常會出現深水潭。

說是深水潭,其實也不會太深,最深的地方能有一人深就不錯了,面積也小。因爲漲大水的緣故,位置不固定,時常改變,但這難不倒我們,每有改變,都會被及時發現。

小河沒有名字,南面那條遠些,田間穿過四五百米的機耕道,才能到達。機耕道的稱呼,估計來自當時提出的農業機械化口號,直到長大後離開山村,也沒能用上。

機耕道更直更寬,橫穿百餘畝稻田,鳳凰山隊的稻田基本都在這裡,這條機耕道,是田地勞動的主要通道,相比于田間的田塍,我們叫它爲大路。

這條大路雖寬,但本質是土路,走得多了倒也結實,不過雨天就難走了,田間勞作常赤腳行走,踩在上面一步一滑。這樣的一步一滑中,不知道趕過多少次牛,不知道挑過多少東西。

南面這條河,其實來得很少,河岸修建了高高的防洪堤,河堤上長滿了蘆葦,穿行其中,難見身影。河堤上有條小路,山邊有一座獨木橋,成鄧家山到石巷的捷徑。

河對面的山,產權一半屬於鄧家山,一半屬於石巷,鳳凰山人可以到這裡砍柴。山腳的旱田屬於鳳凰山,總共有十幾畝的樣子,貼着山腳是一段老港。

東面的小河相對近些,沿着屋前的馬路往東走不到百米就到了。作爲附近村民的交通要道,河面上面修了一座石橋,記憶中曾經被洪水沖斷,後來重建,相當堅固,再沒有倒坍過。

我們口中說的河,一般都指東面這條河,距離近路好走,這裡纔是我們的遊樂場所,也是大人們經常來的地方,洗衣洗被洗菜,夏天還會來這裡洗澡。

上面的石橋,形成天然的避雨避陽屏障,橋分兩孔,河水沖刷之下,一孔常有大量沙子堆積,一孔則水流不斷,旁邊砌了臺階,特地爲蹲坐洗刷物品準備。

橋基堅固,有水的那一孔,常年有齊膝深的水,緩緩流淌,有時會在這裡釣魚,有時會在這裡游泳,並不優雅的“狗刨式”,就是在這裡學會的。

不但學會“狗刨式”,還學會了仰泳,漂浮水面也不會沉下去,也學會了潛水,能在水底游上半分多鐘,因此自以爲水性可以,後來到弋陽表姑家玩時,才知道了自己水性有多差。

平原湖面寬見不到對面,三個表弟能穿過幾裡湖面,游到湖心小島,一個猛子扎入水中,出現時已經在了百多米遠。我嘗試着遊了十幾米,就遊不動了。

東面的這條河,也有一段老港。後來聽大人們講,才知道老港是原來的河道,過於曲折,漲大水時容易摧毀農田,因此大隊集中人力,重新開挖了河道,之前的河道就被稱爲老港。

老港積水成泊,草木雜生,人跡罕至,特別適合魚蝦生長,常能長出大魚。我們有時候到老港放勾釣魚,有時候直接到裡面抓魚,大人們也會時常參與。

放勾釣魚最適合孩童好動天性,一根細線,一端的魚勾上穿上小青蛙或者蚯蚓,另一端找根細竹或者樹枝綁住,找到可能藏魚的深水處放下,等着魚上勾就行,一點不耽誤玩耍。

山裡特別適合一種叫“寸星”的魚,魚身寬扁偏黃,兩側排列一個個黑色的小點,如同稱上的稱星,因此得名,屬於鮎魚的一種。

遊速特別快,體表有粘液,很難抓到。喜歡吃青蛙蚯蚓類的小昆蟲,吃起來非常兇猛,一旦發現一口吞下,魚鉤上有細小的倒須,被吞下後再難掙脫。

放勾一般是在傍晚,夜間魚兒出來吃食,容易上勾。“寸星”生命力頑強,一夜之後取出來仍然活蹦亂跳,不過卻長不太大,能釣到半斤重的,已經是相當大了。

除了“寸星”,還有一種叫“黃丫頭”的魚,也容易釣,也長不太大。“黃丫頭”外形與“寸星”差不多,抓的時候要特別小心,它前端的兩個鰭堅硬如刺,攻擊力強,被它的刺打到一下,有觸電般的感覺,會麻木許久。

老港抓魚,選擇一段深水區,兩頭堆土截斷,用水桶或臉盆將水淘幹,魚就會出現,踩着淤泥一條條抓起,淤泥中還能摸到許多泥鰍,不一定能抓到多少,但過程卻無比快樂。

有時我們也會在小河中釣魚,釣魚設備就此取材,魚勾一般用鐵絲做成,一頭磨尖,折彎成勾狀。魚杆用細長的水竹,魚線用長棉,魚漂用蘆葦杆,根據河水的深淺,在棉線的適當位置綁住,魚餌用捕來小青蛙或者挖來蚯蚓。

放在魚較多水面較平靜的溪流中,有時還會偷偷跑到別人家的魚塘,孩童時代缺乏耐心,當作了玩趣,很少能靜下心來等待魚兒上鉤,很少釣到過魚,多是魚餌不見只剩下空鉤。

河水中還能摸蝦,小心翼翼地翻開河水中的石頭,裡面準會藏着小河蝦,兩手一前一後,慢慢地輕輕地靠近,快要接近時全力一捂,就能抓住它。

蝦很警覺,細微的水面晃動,都會引起它的驚覺,蝦尾一曲一伸,立刻消失得無影無蹤,因此得非常小心,判斷要非常準確,新奇而又刺激。

大人們在河水中洗衣淘米,小魚成羣結隊的就會圍一大片,捲起褲腳光腳站在水中,小魚會在腳上啄來啄去,癢癢的,有一種麻麻的舒服感,但是哪怕就在腳邊,卻很難抓到。

小河中裸露的沙灘,沙子細而柔軟,是我們非常喜歡玩耍的地方,即可以堆沙人挖沙坑,還可以在上面寫字畫畫。

更多的時候,是比試膽量,石橋沒有水而有沙灘的那一孔,成爲較量最多的地方,比誰敢跳下,比誰跳得遠,還比翻跟斗和鯉魚打挺,決定誰最勇敢,本領最強。

河邊綠草茂盛,碧綠蔥翠,最適合放牛,只要稍微注意,防止牛上岸啃食禾苗或者菜地,其它時間可以盡情玩耍。

沙灘上還有一叢叢的蘆葦,高大茂密,裡面經常能發現鳥窩,有時能找到鳥蛋,有時能抓到小鳥。鳥蛋會被帶回家烤着吃,小鳥用來當寵物養,但是沒一次養活成功。

藉助蘆葦的掩護,還可以偷採瓜果,秋天收穫最豐。黃瓜、金瓜、梨瓜、西紅柿,這些是菜地裡的。還有果樹上長的,比如板栗、李子、棗等等。

沒有瓜果,還可以燒烤。沙灘上堆幾塊石頭,簡陋的搭建成一個竈,找些枯枝茅草,點燃之後,什麼都可以燒烤,比如地瓜、涼薯、毛豆、扁豆、豌豆等等。

用竹子做成弓,蘆葦杆就是最好的箭,即不會傷到人,也不會影響到射箭效果。經常比的是誰做的弓箭最好,誰射得準射得遠。

孩童放牛,玩心很重,河邊水草豐盛,牛繩都接得很長,一端繫上木樁,往河邊一插,牛可以在一個地方啃半天。有時玩心太重,一個地方系得時間太長,玩得盡興,牛卻沒餵飽,回家少不得受大人訓斥打罵。

期間惡作劇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偷採果蔬,最多的惡作劇,是在小道上挖個坑作陷井,坑面架上細木棍,木棍上用雜草鋪嚴實,再撒滿土,有人經過時一不小心就會踩到坑裡。

偷食果蔬,常會被主人發現,伴隨而來的就是高聲叫罵,這時我們就會小心躲藏起來,擔驚受怕的等待大人離去。放牛娃的生活如此多姿多彩,直玩到天黑才騎着牛回家。

家鄉的小河,還藏着甲魚,刺甲魚是父親最拿手的本領。一根長長的竹杆一端,綁住一根細長的鋼筋或者鐵棍,在河底的沙石中刺來刺去,不久就能刺探到甲魚。

原理其實很簡單,甲魚一般在河溝水底的沙石中冬眠,藏得比較淺,不吃不喝一動不動。鐵棍或者鋼筋,能夠輕易刺入沙石中,就靠刺探的手感,來判斷是不是甲魚。

野生甲魚殼堅硬而有韌性,一旦刺探到,就有一種觸碰硬物又略帶彈性的感覺,與我們用鐵棍忤橡膠的感覺非常相似,還是很好判斷的。

刺探要控制力度,重了可能會穿透甲魚殼,輕了又穿透不少沙石,感覺不到彈性。有些人圖方便,刺探到之後,直接刺穿帶起,有些人則會用手將甲魚翻出,圖個新鮮完整便於保存。

有時候會出現判斷失誤現象,比如刺到感覺非常相近的橡膠,農村溪流多是廢棄的鞋底,有時埋藏泥沙中許久的老樹,也會出現類似的手感。

野生甲魚殼背面深褐色,混雜溪流之中,與淤泥、青苔的顏色渾然一體,如果用手翻出,一個不小心失手,很難再發現。後來我學會了刺探甲魚,抓到過不少,也被甲魚溜走過幾只。

這樣的刺探其實是比較盲目的,因爲不知道甲魚具體藏身何處,只能根據經驗大致作出判斷,因此每次刺探甲魚,往往要沿着溪流刺探一整天,纔會有所收穫。

小時候感覺溪流中的甲魚還是非常多的,每當家裡來客人,從學校回來的父親,讓客人稍等,提起竹竿到旁邊的溪流中走上一圈,不久就能抓回幾隻肥碩的甲魚。

改革開放搞活經濟之後,不知道哪裡來的傳言,說是甲魚能夠抗癌。九十年代初期,更是聽說創造女子萬米世界記錄的馬家軍,平時吃的就是甲魚血。

農村也開始出現收購甲魚的商販,收購的價錢還挺貴,村裡無論青年還是壯漢,一窩蜂的都擁到溪流中刺探甲魚,有些還用上了藥物,甲魚數量開始急劇減少。

要知道以前父親用這種方法抓甲魚,一抓就是幾十只,然後用一個大木桶,裝滿谷康,將抓來的甲魚埋在谷康裡面,甲魚被抓後仍會繼續冬眠,藏在谷康中一動不動。

記得小時候去看望外公外婆,沒有其它像樣的東西表示孝心,父親常常裝滿兩蛇皮袋甲魚,用自行車給他們送去。

童年的玩具還有許多,大人幫我們做,我們自己也會做,比如風車、竹輪車、小汽槍、水槍、推鐵圈等等,都是用蘆葦杆、竹子、樹枝等做成。

在生活清貧、物資匱乏的年代,我們的童年卻從未缺少過玩具,缺少過樂趣。

第七十七章 行軍拉練第二章 聚居庵堂第八十四章 奔赴一線第九十二章 參謀助理第六十章 分兵下連第四十七章 初中少年第七十八章 實彈射擊第二十四章 美味野果第七十一章 情感羈絆第九十二章 參謀助理第四十二章 寄宿生第六十四章 打靶第七十三章 桂林空軍學院第九章 餵豬養牛第四十四章 爲人師表第九十二章 參謀助理第十七章 共大分校第五十四章 應徵入伍第三十五章 賣谷第十五章 動盪年代第六十五章 青春之歌第八十一章 寒假第六十章 分兵下連第三十八章 訪親之路第十五章 動盪年代第九十一章 代理連長第十五章 動盪年代第二十四章 美味野果第八十一章 寒假第七十二章 前往桂林第七十一章 情感羈絆第十三章 老家老宅第二十四章 美味野果第三十三章 割稻插秧第三十一章 姊妹之間第六十章 分兵下連第八十七章 投身本職第六十八章 殿堂之夢第八十六章 任職排長第四章 柚珀棕麻第二十三章 山野捕獵第三十七章 人生首旅第九十章 新兵連連長第十九章 山裡照明第一章:出生之地第十九章 山裡照明第八十七章 投身本職第六十五章 青春之歌第八十九章 兩次接兵第四十七章 初中少年第二十五章 一段歷險第八十三章 順利畢業第四十九章 校園生活第五十四章 應徵入伍第四十五章 教師宿舍第二十三章 山野捕獵第八章 老家之辛第四章 柚珀棕麻第九十一章 代理連長第五十八章 內務管理第六十章 分兵下連第八十七章 投身本職第三十八章 訪親之路第三十四章 香甜大米第四十四章 爲人師表第五十七章 新兵連生活第十一章 父輩親情第六十一章 二龍頭特號第八十八章 低窩鋪第十三章 老家老宅後記第三十六章 出行記憶第七十三章 桂林空軍學院第七十七章 行軍拉練第五十二章 何去何從第十三章 老家老宅第七十五章 求知若渴第十八章 農場優越第七十六章 身先士卒第十章 火之記憶第二十六章 山裡人家第二十九章 毛竹製品第六十五章 青春之歌第五十三章 待業一年第二十章 煙槍煙壺第五十四章 應徵入伍第七十七章 行軍拉練第五十七章 新兵連生活第二章 聚居庵堂第三十四章 香甜大米第五章 青年塘第六十一章 二龍頭特號第二十七章 黑白電視第四十章 會埠中學第七十九章 軍號嘹亮第三十五章 賣谷第四十三章 澡下中學第十八章 農場優越第八章 老家之辛第八十一章 寒假
第七十七章 行軍拉練第二章 聚居庵堂第八十四章 奔赴一線第九十二章 參謀助理第六十章 分兵下連第四十七章 初中少年第七十八章 實彈射擊第二十四章 美味野果第七十一章 情感羈絆第九十二章 參謀助理第四十二章 寄宿生第六十四章 打靶第七十三章 桂林空軍學院第九章 餵豬養牛第四十四章 爲人師表第九十二章 參謀助理第十七章 共大分校第五十四章 應徵入伍第三十五章 賣谷第十五章 動盪年代第六十五章 青春之歌第八十一章 寒假第六十章 分兵下連第三十八章 訪親之路第十五章 動盪年代第九十一章 代理連長第十五章 動盪年代第二十四章 美味野果第八十一章 寒假第七十二章 前往桂林第七十一章 情感羈絆第十三章 老家老宅第二十四章 美味野果第三十三章 割稻插秧第三十一章 姊妹之間第六十章 分兵下連第八十七章 投身本職第六十八章 殿堂之夢第八十六章 任職排長第四章 柚珀棕麻第二十三章 山野捕獵第三十七章 人生首旅第九十章 新兵連連長第十九章 山裡照明第一章:出生之地第十九章 山裡照明第八十七章 投身本職第六十五章 青春之歌第八十九章 兩次接兵第四十七章 初中少年第二十五章 一段歷險第八十三章 順利畢業第四十九章 校園生活第五十四章 應徵入伍第四十五章 教師宿舍第二十三章 山野捕獵第八章 老家之辛第四章 柚珀棕麻第九十一章 代理連長第五十八章 內務管理第六十章 分兵下連第八十七章 投身本職第三十八章 訪親之路第三十四章 香甜大米第四十四章 爲人師表第五十七章 新兵連生活第十一章 父輩親情第六十一章 二龍頭特號第八十八章 低窩鋪第十三章 老家老宅後記第三十六章 出行記憶第七十三章 桂林空軍學院第七十七章 行軍拉練第五十二章 何去何從第十三章 老家老宅第七十五章 求知若渴第十八章 農場優越第七十六章 身先士卒第十章 火之記憶第二十六章 山裡人家第二十九章 毛竹製品第六十五章 青春之歌第五十三章 待業一年第二十章 煙槍煙壺第五十四章 應徵入伍第七十七章 行軍拉練第五十七章 新兵連生活第二章 聚居庵堂第三十四章 香甜大米第五章 青年塘第六十一章 二龍頭特號第二十七章 黑白電視第四十章 會埠中學第七十九章 軍號嘹亮第三十五章 賣谷第四十三章 澡下中學第十八章 農場優越第八章 老家之辛第八十一章 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