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暴雨

“……老百姓聽說北洋軍從途徑滄州時,疑慮重重,因爲以前的軍隊行動常常伴有搶劫行爲,人們往往離鄉逃難,有的婦女竟然投井自殺。北洋軍人紀律嚴明,買東西一律付錢,甚至在行軍中不得出隊私買食物或水,這使人們對新軍良好的軍紀感到非常驚訝……晚上行軍遇上了大雨,沿途現買草料,現買給養。原來五六十斤的帳篷,經大雨一淋,弄成100多斤……大隊經過滄州時,已經午後4點鐘,每個人都拖泥帶水,狼狽不堪。在這時就看出我們的軍紀的確不壞,參謀人員走來時,兵士們自己架起槍來,冒大雨挺立着,一動不動……清國新軍軍紀實出意料,與南方光復軍不皆上下。”

報紙上洋人記者說道着,可是卻沒提到北洋軍行動的“龜速”,從北洋軍出動十天來,每天不過行軍長不過三十幾裡,短不過二十幾裡。在北洋軍“急軍”南下的時候,身爲北洋大臣的袁世凱,卻依還在保定城的總督府內。

晚上,保定城內顯得有些燥熱,沒有一絲的風,一輛天馬汽車在總督府前停下後,接着便一個身着的西裝人下了車,在的引下進了總督府。

日置益五十歲出頭,瘦瘦小小,幹尖的鼻子下蓄着一團仁丹鬍子,時常快速轉動的兩隻小眼睛上罩着一副金絲玳瑁鏡片。這個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法科的高材生是一個語言天才,他精通英語、德語、法語,又從小受家庭的薰陶,不僅漢語流利,且對漢學頗有研究。

庚子年他來到北京,任日本駐清國公使館參贊。雖來清國不過四年,但卻熟悉清國國情,且與袁世凱打過多次交道,對這位清朝的權臣也甚爲了解。

“你好,參贊先生!”

袁世凱邁進會客室,衝着日置益伸出了手。這會的袁世凱並沒有穿官衣,而是穿着身德式軍便服。

“晚安,總督大人!”

着一身黑色西服,系一條藍地白紋領帶的日置益迅速站起,先是兩手垂直,深彎下腰鞠躬,然後再伸出右手來,與袁世凱握着手。

“請坐,請坐!”

袁世凱掬着笑指了指沙發,親自從茶几上的小鐵盒裡抽出一支雪茄來,請日置益抽。日置益禮貌地謝絕了。

日置益臉上露出職業式的笑容。

“總督大人,忙了一天,我又來打擾,實在對不起。”

“哪裡,哪裡。”

袁世凱自個兒抽起雪茄來,對於日置益的造訪他到是覺得有些意外。

“我來貴國的時候,正遇上義和拳鬧事。那時總督大人正在山東做巡撫,你堅決鎮壓鬧事暴徒的魄力至今仍令鄙人敬佩。”

“義和拳是愚民,愚民弄出些神神鬼鬼的東西出來不足奇怪,奇怪的是當年老佛爺的身邊竟然有一班輔國大臣也相信,真是荒唐!”

這會袁世凱擺出一副先知先覺的神態來。

“我多次奏請老佛爺,對拳匪只宜鎮壓,不能縱容。我在山東對他們就決不留情,所以山東沒有亂。”

聽着這話日置益忙恭維着。

“我還記得李鴻章先生當年有一道奏摺,說那時的情形是幽燕雲擾而齊魯風澄,對山東社會秩序的平靜大加稱讚。正因爲此,第二年李先生去世前夕上疏給朝廷,說環顧天下人物,無出總督大人之右者,建議總督大人繼他爲直隸總督。李先生是慧眼識英雄,自他之後,清朝的天下實賴總督先生支撐。”

被眼前的這個來意不明的日本公使館的頭等參贊這麼恭維着,袁世凱聽了心裡很高興,嘴上卻謙虛地說。

“日參贊言重了。香帥德高望重,他纔是國家的支柱。”

“當然,張之洞總督也是貴國的干城,只不過他年歲已大,又多病,現今又被困於湖北,心有餘而力不足,國家的重擔實際上都壓在總督大人您一人的身上。”

見火候已到,日置益便有意將話題引入已定的軌道。

“鄙人有幸於此時身於京城,現在不禁貴國的前途深爲擔憂。”

聽着袁世凱取下口裡的雪茄,認真看着他。

“日參贊,你擔憂什麼?”

“我擔優貴國的禍亂能否平息。”

日置益望着袁世凱,他是奉內田康哉公使的命令來保定,日本對清國的政策已經發生根本性的改變,爲了確保改變日本必須要做些事情,所以他纔會來保定,這會他以十分誠懇的態度說。

“討論這件事,雖對貴國存些不敬,但出於朋友的立場,卻是我不能不談的。”

心下嘀咕着的袁世凱笑了下,盯視着這曾打過幾次交道的日置益。

“我這總督府裡,不忌諱什麼事,你就放心明說吧!”

“總督大人不愧爲真英雄!”

日置益習慣地扶了扶眼鏡,“從所皆知,自南方陳逆克陷江寧後,光復軍雖擁近60萬之大軍,卻未向七省之外圖進,有人言陳逆不過是今時之洪逆!”

“都是些無知之徒罷了,陳逆雖未對七省外用兵,可在未動各地府縣時,派出數千官員充實府縣,架空其權,以達穩固後方之用,派學生軍官對諸省光復軍行以改編,光復軍諸部整編完成之時,亦是其大舉進攻之日!”

說着的時候,袁世凱的眉頭皺成一團,密令北洋軍“慢慢走,等等瞧”,是爲了向江寧示好,而江寧那位大帥的興動,卻又讓他變得猶豫不決,原本的依照商定,他應藉着朝廷割大連於日本爲藉口,起兵舉事,可事到臨頭心裡又難免打起了鼓來。

他知道自己的依持是什麼,不是這直隸總督,而是北洋兩鎮官軍,有這兩鎮兵力於手,朝廷就需要他,同樣的江寧也需要他,若是真依徐世昌和陳逆達成的協議,他早便應該起義,可拖到今天卻是出於對未來的恐懼。

同樣也是現在進退兩難所帶來的恐懼,作大清的忠臣,他自知自己沒那個心思,作大清的逆臣,又憂心將來。那個陳默然歲不過三十,改朝換代後,前朝的舊人他會用之,但像自己這種手握兵權的舊人……雖說不是科舉出身,但並不意味着袁世凱不瞭解史書上那新朝初定時的“鐵腕”。

可他能拖着那老太后,但卻拖不起光復軍,最多再過三個月,到那時光復軍完成整訓,還可能像現在這樣守着、等着嗎?到那會怕就是張香濤也……“屆時,環視大清國恐舉國亦無人能擋光復軍之勢!”

“大人果然是不愧李先生所稱環顧天下人物,無出總督大人之右者。”

日置益端起茶杯來,很有教養地吮了一口,稍停一會說。

“即然總督大人勘透時局,爲何不學那端方……”

“端方?”

聽着這個名字袁世凱臉上擠出些異笑,那端方可是被扣着“臨時政府民族事務局局長”一職,專事少數民族事物,從端方當上這個局長,經常對輿論揭露滿清的“黑暗”、“殘暴”反正是好話不說一句,他以那知情人的身份說什麼“宮內秘事”差點沒把老佛爺給氣個半死。

“端方不過一無膽鼠輩,本督豈有學他之理!”

“無膽鼠輩也好,識時務者的俊傑也罷!至少的現在端方身任新政府局長一職倒是真!”

盯着日置益,袁世凱又從小鐵盒裡摸出一支雪茄來,一邊劃洋火,一邊以不經意的態度說。

“日參贊,今日你來保定莫非是爲那江寧做說客,什麼時候日本到開始幫起了逆賊來了。”

“非也!”

這時日置益也不在繞起圈起了,立即予以明確的否認。

“敝國政府近日對清國政策將發生根本性之變化,出於我們之前因這場戰爭誕生的友誼,我們覺得有必要向總督大人表示我國的態度,我國將於近日對清國絕交,與中國政權建立外交關係。”

他此行就是爲了來傳達這個信號的,之所以如此是因爲日本需要爲自己決定增加一個成功的籌碼,在東京作出接受江寧條件之後,同時做出幫助江寧獲得政權的決定,袁世凱北洋軍的“龜速急行”已經證明了他的心思。

“絕交!”

但四十五歲的袁世凱,一聽到這個消息,差點沒被日置益的話打蒙過去,但他的頭腦卻還冷靜。他知道,倘若向日置益表明了這番態度,無疑是向全世界宣佈,日本將打破各國共同決定,率先承認江寧政權。

日本人爲什麼這麼幹?

大連!袁世凱壓住心頭的驚訝與疑惑,平靜地說。

“雖說事趨所趨,然且本督世代受朝廷重恩,自不敢生出任何從逆念頭了,謝謝參贊先生知情之意。”

以袁世凱的爲人的,人前演戲是他的拿手本領,對跟隨自己多年的部下都難得說真心話,何況一個外國參贊?

而日置益代表日本政府傳達一個信號後,此行的目的就已達到了,也不必馬上等他的態度,明知道他不可能透露真相想法的日置益,遂起身告辭。

而袁世凱在他離開後,陰沉着表情,那張團臉上顯着一副驚訝、不解、疑惑、惶恐諸般交錯的表情,最後卻是發出一聲長嘆,又伸手喚來一個親信,似交代着什麼。

十幾分鍾後,一衆幕僚進了先前日置益身處那間堂廳裡。

世事透着古怪,這天氣也透着苦怪,國勢危急,這城裡的百多万旗人,瞅着這時局,那真的心急如焚!他們真的想鞠躬盡瘁,爲朝廷、爲太后、爲皇上分憂。心想爲朝廷出力,但真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頂多的就是嘴皮上過過癮,咒一下南方的逆賊。

從打從進了五月初一起,京城就是陰沉沉地彷彿爲一片愁雲慘霧所籠罩,偶爾還有霏霏細雨,這種蕭索的氣象,不由得令人興起國破家亡之感。

“萬幸還有袁大人,這不袁大人前些時候請着朝廷準其在直隸、山東、河南等省招募壯丁兩萬二千五百人,編練成第三鎮,待袁大人的北洋軍去了,那陳逆定可傾刻平之……”

似乎滿朝上下都對袁世凱、對北洋陸軍充滿了希望,就像幾十年前,人們對湘軍充滿希望一般,似乎那袁世凱就是今日力挽狂瀾中興大清的曾大帥。市間這麼想着,可於時局卻是無力的很,可即便如此,這京城裡的在旗的老少爺們依然願意信着聽着。

相比於那些個老少爺們私下傳着的種種袁大帥點兵不日平逆的謠言,這皇城裡頭東暖閣裡卻是如那天氣一般,被一片愁雲慘霧所籠罩着。

“日本公使內田康哉遞撤館絕交書於外交部,言……”

唸到這低着頭的小太監卻是不敢再念下去了,大清早宮裡頭已經幾個的不開眼的太監被杖斃了。

“念下去!”

皺着眉頭陰着臉的慈禧喝了聲,語中的冰間只讓旁坐着面帶病色的光緒和簾前跪着的王公大臣們心下一寒,這東暖閣似也驟降數度。

“滿清氏原塞外之蠻族,既非受命之德,又無功於中國,乘皇明之衰運,暴力劫奪,僞定一時,機變百出,巧操天下。今日中國光復軍興,以遂滿清氏,我國與中國千年交好……”

隨着太監讀着內田康哉的絕交書,慈禧的臉色從白變青,由青變緊,終於在小太監唸完之後,慈禧卻輕喝一聲。

“來人,把這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混張東西拖出杖斃了……”

“老佛爺饒命……”

被拖出去的小太監發出的求饒聲,只讓東暖閣裡的王公大臣一底頭,隔着簾子看着那些王公大臣們,面色鐵青的慈禧冷聲問了一句。

“奕劻,你可知那日本爲何與我斷交!”

“奴……奴才不知……”

被問着的奕劻,頓時被嚇出了一身冷汗來,他還真不知道日本爲何與大清絕交,打破各國共同方針,搶先承認陳逆。

看着奕劻,慈禧從黃匣子裡取出一個奏摺略揚一揚,用低沉憤慨的聲音說道。

“中外決裂,大局壞到如此!你這個作總理大臣的、主持着外交部的竟然不知,難道非得日本人送銀子送到你的面前,趴在你耳朵上告訴你,你這奴才才知道嗎?你們這些個奴才局勢要鬧壞到怎麼一個地步,才肯歇手?”

稍顯嘶啞的斥責只讓奕劻急跪下去用的叩着頭,冷汗順着後背冒了出來,慈禧太后繃着臉,不便有任何表示。

最後她又看着被自己召見來的軍機、御前的大臣,眼圈紅紅地,沉吟好一會方纔開品說道。

“如今局勢崩壞至此,你們還有什麼法子!”

這會見的慶王爺依還跪在那裡求着饒,知道太后並沒有處置他的意思,衆人還是一沉頭,最後倒是軍機大臣瞿鴻禮站出來走一步。

“臣以爲,日本不過一東洋小國,現與俄人爭端,陷於關外自不足爲懼,其承陳逆無非是爲青泥窪之港所迫,然今之計……”

洋洋灑灑的說了一大通,最後瞿鴻禮給出的一個法子,就是不管他。對洋人,慈禧從來就沒有任何法子,至少打從庚子年之後,她就是這麼覺得,洋人她問不着也不敢問,看着依還跪在那渾身顫着的奕劻,慈禧讓他回去站着後,又開口問道。

“袁世凱的北洋軍到了什麼地方!”

“回老佛爺!”

兵部尚書鐵良讓出一身,先跪下叩個頭。

“袁世凱的北洋軍前鋒已至滄州!”

“滄州!滄州!”

反覆吟了兩遍,隔着簾子的臣工們看不着,可在旁邊坐着的光緒卻是能看着他這“親爸爸”臉上的怒意逼得臉都顫了起來,這一幕卻是讓光緒的在心下冷笑一下,對袁世凱他恨不得食其骨,壓了六年的仇也許……就在光緒這麼想着的時候,突然的東暖閣外傳出一聲驚雷,夏將至這打雷也是常有的事,至多不過驚得心跳一下而已。可是在皇帝卻嚴重了!只見他嚇得臉色蒼白,冷汗淋漓,手扶着桌子,有些支持不住的模樣。

這樣的皇帝,實在不能讓任何有魄力、有決斷的人看得起,但也實在不能不讓人覺得可憐。李蓮英真不忍見皇帝那副慘相,急忙上前扶住,半拽半扶地讓他在椅子上坐下,總算緩過氣來了,光緒自己也覺得有些窩囊,怔怔地望着李蓮英,看着太后臉上涌出的輕視之色,那張臉上盡是一種乞求諒解的眼色。

就在這時,東暖閣卻突然有一人闖入,闖進來的是軍機處班值,一進東暖閣便舉着手中的摺子哭喪着臉,未等慈禧和王公大臣們出言訓斥時。

“太后、皇上,袁……袁世凱從逆了!”

近乎於一聲哭喊的話語只是把的房中的衆人嚇得面如土色,而原本輕蔑鄙夷的看了眼光緒的慈禧更是被驚嚇的面色蒼白,手扶着鸞椅輕顫着。

就在這時,漆黑的天空滾過一陣轟鳴,驚雷再次頭頂炸開,緊接着便是一連串的電閃雷鳴。風颳得更大更起勁了,風裹着傾盆大雨嘩嘩直下。此時這暴雨似乎還不甘心,還不解恨,它下得更猛烈了,時時夾着呼呼的聲音,變得格外的兇惡可怖。

這突如其來的暴雨使東暖閣裡的衆人猛然預感到,立國二百六十多年的大清朝,眼瞅着就要墜入萬劫不復的陰曹地府了!

第117章 國之妖孽第12章 心有餘悸第8章 德國人的鬱悶第9章 在泗水第34章 袁世凱的建議第61章 土匪就是土匪第198章 中與德第69章 爾虞我詐第217章 亡國母親第140章 解決之道第116章 前所未有的第46章 歷史會證明第64章 疾風掠草第81章 軍人的本份第241章 從善而流第141章 抉擇(下)第110章 大使館內的政治第94章 原賢二的悲劇第50章 家第130章 實況轉播第190章 水師第169章 學與工第212章 矛盾第182章 從廣東至上海第177章 南北震第172章 羣商第77章 陸戰之王第163章 觀察報告第188章 軍法事第141章 抉擇(下)第251章 郵輪第40章 買一個名望第241章 從善而流第109章 事催人行第141章 家與兄弟第141章 打撈第159章 教育第91章 有什麼好怕的第191章 大帥府第22章 國退民進第127章 這個國家啊第208章 中日親善第158章 出航第86章 運氣啊!第52章 象的雄心第7章 談話第46章 歷史會證明第25章 放蕩那就不羈第169章 致敬第179章 嶽州血第28章 推手第93章 暴行第5章 書房中第228章 貴族院的好處第224章 兄弟第109章 影響未來的決定第266章 最後一次第146章 對話第37章 叛軍第245章 中元節話鬼第228章 啓航!第215章 決定第106章 噴金之地!第144章 威脅第281章 伏刑第55章 作派第236章 我的帝國!第203章 權賊第41章 宿命第69章 伊本;沙特的無奈第175章 湖南夜第78章 江東霸王鞍第189章 調停人第73章 人與人第168章 真相第155章 補救第142章 輿論第93章 把我弄出去第65章 無價第104章 因小失大第84章 革命者第57章 白宮貴賓第233章 算我一個第205章 做嫁衣!第70章 非國所能受第69章 爾虞我詐第191章 大帥府第166章 亂起第94章 東京上海第237章 大林子第285章 新的一頁第29章 不克第71章 三都澳第89章 暴怒第42章 什麼事該做第32章 化學戰第123章 所謂平等第214章第198章 中與德
第117章 國之妖孽第12章 心有餘悸第8章 德國人的鬱悶第9章 在泗水第34章 袁世凱的建議第61章 土匪就是土匪第198章 中與德第69章 爾虞我詐第217章 亡國母親第140章 解決之道第116章 前所未有的第46章 歷史會證明第64章 疾風掠草第81章 軍人的本份第241章 從善而流第141章 抉擇(下)第110章 大使館內的政治第94章 原賢二的悲劇第50章 家第130章 實況轉播第190章 水師第169章 學與工第212章 矛盾第182章 從廣東至上海第177章 南北震第172章 羣商第77章 陸戰之王第163章 觀察報告第188章 軍法事第141章 抉擇(下)第251章 郵輪第40章 買一個名望第241章 從善而流第109章 事催人行第141章 家與兄弟第141章 打撈第159章 教育第91章 有什麼好怕的第191章 大帥府第22章 國退民進第127章 這個國家啊第208章 中日親善第158章 出航第86章 運氣啊!第52章 象的雄心第7章 談話第46章 歷史會證明第25章 放蕩那就不羈第169章 致敬第179章 嶽州血第28章 推手第93章 暴行第5章 書房中第228章 貴族院的好處第224章 兄弟第109章 影響未來的決定第266章 最後一次第146章 對話第37章 叛軍第245章 中元節話鬼第228章 啓航!第215章 決定第106章 噴金之地!第144章 威脅第281章 伏刑第55章 作派第236章 我的帝國!第203章 權賊第41章 宿命第69章 伊本;沙特的無奈第175章 湖南夜第78章 江東霸王鞍第189章 調停人第73章 人與人第168章 真相第155章 補救第142章 輿論第93章 把我弄出去第65章 無價第104章 因小失大第84章 革命者第57章 白宮貴賓第233章 算我一個第205章 做嫁衣!第70章 非國所能受第69章 爾虞我詐第191章 大帥府第166章 亂起第94章 東京上海第237章 大林子第285章 新的一頁第29章 不克第71章 三都澳第89章 暴怒第42章 什麼事該做第32章 化學戰第123章 所謂平等第214章第198章 中與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