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如何收心

朝廷給予郭九齡的禮遇,轟動了整個上京城.在龐大的送靈隊伍離開上京城返回越京城的那一天,不但皇帝皇后一左一右親自扶靈,在上京城的所有大明高級官員和高級將領皆臂纏黑紗,分列道路兩旁.

這樣的哀榮,大明立國十餘年來,只有過一次,那便是前吏部尚書王厚仙逝之後.但那時,也僅僅只有皇帝爲王厚扶靈,而這一次,加上了皇后.

更爲重要的是,上京城以及所有軍隊,在這一天,都降了半旗,即便是當年的王厚,也沒有得到這樣的禮遇.

轟動的背後,自然是好奇,無數的傳言在上京城流傳,而在這些有真有假或者半真半假的傳言之中,郭九齡的事蹟一件一件的被慢慢地發掘了出來,雷衛終於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在了大庭廣衆之下.

轉眼之間,雷衛便成了衆人口誅筆伐的罪人.

一個王朝,哪怕他存在的時候再暴虐,再不得人心,但總是會有那麼一些將其的存續看得比自己生命還要重要的忠貞義士,閔氏統治楚地百數十年,其實一直以來的君王,亦都算得上是勤政愛民,其中以閔威更甚.在閔威的統治之下,楚國達到了他國勢的頂峰,成爲了僅次於楚國的天下第二大國,而衰敗,也不過是最近十餘年前的事情.

大明覆亡了他,雖然在表面上看來,一切都平靜如古井之水,但在水面之下,暗流總是會製造一個個的漩渦,這還是因爲閔若兮這位曾經的楚國長公主存在的原因,使得大部分的暗流仍然處於一種觀望的狀態之下.

但此刻的雷衛,卻如同黑夜之中的一支耀眼的火把一把,讓這些心中鬱悶的人,找到了渲泄的出口.特別是在楚國大將如衛澤龍,焦洪,大臣馬向東等人力戰明軍而死的場景再一次傳出去之後.

像這樣的一些人,縱然是敵人,明軍亦會給予很大的尊重,他們的事情,便是從軍中流傳出去的,但這卻給雷衛帶來了更大的困撓.

不出一個月,這位深居簡出的前楚國內衛統領便遇襲十餘次,幾乎每兩天,便會碰到一次襲擊.當然,作爲曾經的楚國內衛統領,雷衛自然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刺殺到的,刺殺一般都是以刺客的被擒或者當場被殺而告終.但這種前仆後繼的刺殺,也讓雷衛無法再在楚地呆下去,或者說,在這片大陸之上,他暫時都沒有棲息之地.

在郭九齡的靈柩離開上京城的第二天,雷衛便帶着他的心腹手下,悄悄地抵達了津州,從哪裡上船,一路東去,至泉州換海船踏上了去大明的路途,他不會在大明停留很久便會直奔馬尼拉,現在,那一片外域對他來說,反而是更爲安全的地方.

而在雷衛離京的那一天,上京城卻又迎來了數位重量級的大明高官.

吏部尚書方大治,禮部尚書蕭華,長陽郡守馬向南.

“諸位一路辛苦了.”秦風看着坐在自己面前的三位重臣,目光特別是在穿着孝服的馬向南身上停留了片刻,”不過國事繁重,三位縱然辛苦,我亦不能容三位好好地休整而不得不讓你們立即開始做事了.”

“陛下言重了.”三人之中,以地位而言,自然是吏部尚書方大治爲尊,以聲望而言,卻是禮部尚書蕭華最重,不過以資歷而言,三人之中卻以長陽郡守馬向南最老.

“馬公,令兄之師,我甚感遺憾.”秦風看着馬向南道.馬向東這個人,秦風一直是不感冒甚至於是痛恨的,因爲當年的上京政變,西軍覆滅,此人脫不了干係,那時的他,算得上是閔若英極爲重要的幫手和幕僚.但此人最後的表現,卻也讓秦風颳目相看,不能輔助君主強國興邦,但能與君主同生共死,也算是一位忠臣了.馬向東在下令最後的火鳳軍投降之後,跳樓而亡,而他的家人,亦在最後一齊舉火自焚,馬氏在上京城的這一分支,竟然隨着楚王朝一齊煙消雲散了.

馬向南長嘆了一口氣:”這是家兄自己的選擇,陛下無須掛懷,可他畢竟是我的大哥,爲他服孝,亦是臣的本分.”

秦風點了點頭:”上京落入我手,亦代表着楚國正式滅亡,其疆域盡入我手,剩下的一些郡治,基本上都是傳檄可定之事,即便是蜀郡,也已經送來了降表.但這並不就代表着我們真正掌控了楚地,從雷衛之事上便可以看出,以後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馬公,這便是我調你來的初衷.”

馬氏是楚國世家,馬向東更是楚國這十餘年來的首輔,調馬向南回楚地,自然便是要藉助馬氏在楚國的聲望,來儘快地讓上京歸心於大明.

“上京城是楚國經濟,文化,政治中心,上京安,則楚地安.上京歸心,則楚地歸心.”秦風緩緩地道:”所以馬公,上京郡守一職,非你莫屬.以政事堂議政兼上京郡守,我希望在三年之內,馬公能讓上京城真正地融入我大明體系之中.”

“陛下放心.”馬向南拱了拱手,”臣一定盡心竭力.”

“你辦事,我向來是放心的.”秦風微笑着點了點頭.偏頭看向方大治:”楚地新歸,諸事繁雜,但吏治一事,卻始終是排在第一位的,國興因事,成事因人.所以楚地的吏治改革是頭等重要的大事.但這也是最爲困難的一件事情.”

在座三位重臣,都是點頭稱是.

“我們降服楚國,真正打的大仗並沒有幾場,絕大部分的郡治都是望風而降,但這也帶來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那些地方的官員.”秦風沉吟着道:”於大明而言,這些人是有功的,他們歸順大明,不但使得地方之上沒有受到戰火的荼毒,也讓我們省卻了大量的精力,有功當賞.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這些官員,與我們大明的官員體系是格格不入的,如果按照我們大明的律例,只怕這些人中的絕大部分,都會鋃鐺入獄,但如果真這樣做了,只怕就又會激起新一輪的亂子,而且於我大明聲望有損.這也是我沒有讓金景南來的原因.”

屋內衆人都是微笑起來,金景南掌御史臺,嫉惡如仇,行事果斷狠辣,在國內便有活閻王之稱,他要來了,必然會在楚地興起大獄.

“但吏治改革又必須進行,我們必須讓楚地以最快地速度成爲我們大明的助力,楚地要是恢復到了鼎盛,那他能創造出來的財源,絕對不是我們本土與西地可比的.大治,你有什麼辦法?”

“陛下,其實這件事,臣也一直在思考着,既不能讓朝廷揹負惡名,成了過河拆橋之輩,又要迅速地完成吏治改革.”

“可有所得?”

“陛下,其實在上京城中,我們吏部已經在開始實驗了.”方大治微笑着道:”那就是先不動上官,而從吏員入手.王公早年的納吏入官,對於楚國的這些胥吏有着致命的吸引力,而一地之事,卻又是真正的操持在這些吏員之手.總體來說,便是開革一批,保留一批,提拔一批.”

秦風點了點頭:”嗯,聽田康說起過,現在上京城的那些胥吏們都在拼命地讀着我們大明律條.”

“陛下,只需要穩定了數量衆多的胥吏,則之後的事情便順理成章了.”方大治微笑着道:”現在我們正在等待着上京城最後的結果,一月之期,馬上就要到了對於胥吏的考覈即將進行,效果好壞,就在這幾天,上京城內現在仍是軍事管制,即便出什麼亂子,也可以馬上彈壓下去,從上京城總結出結驗教訓,然後再一地一地的推廣開來,像東部六郡,江南四郡這些地方可以率先鋪開,這些地方與我大明聯繫緊明,瞭解也更深入,受到的牴觸會更少,而只要上京,東部六郡,江南四郡完成了吏治改革,其它地方也就鬧騰不起什麼亂子了.”

“如此倒也穩妥.”

禮部尚書蕭華見秦風的眼光看向自己,輕咳一聲清了清嗓子,”陛下,文治武功,眼下大明已經讓楚人見識了我們的武功,接下來,自然也要他們看到我們的文治之力,陛下宣老臣過來,想來便是此事,老臣才楚地,也算略有薄名,人尚在途中之時,便已經寫出了無數的信件送了出去,想來不久之後,便會有不少老臣的朋友會齊聚上京城.等他們到了之後,老臣會動員他們一起來大明搖旗吶喊的.而現在嘛,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在上京城建立起京師大學堂的分校.”

“衆所周知,大明京師大學堂,實際上就是官員的培養地,考進京師大學堂的人,畢業便會有一個官身,而現在,更是還沒有畢業便被哄搶一空,倒是成了官員速成班了,迅速建立這個分校,考覈召收楚地學子入學,便可在很大程度之上安楚地讀書人之心.”蕭華道.”學成文武藝,賣於帝王家,讓這些讀書人們知道,他們的上進之路不但沒有被堵住,反而比以前更加寬闊了,他們歸心速度之快,必然會讓陛下意外的.”

聽到這略帶着有些諷刺意味的話,秦風倒是大感意外地看了一眼蕭華,這位老頭子,這幾年的變化,可真是大啊.

第五十三章:大楚左相1777:兄弟們,回家了第七十八章:一個故人1993:轟炸第七百七十六章:長遠規劃第一千零六十四章:盧一定的妙手2041:戰鬥纔剛剛開始第九百五十六章:曹雲的決斷第二十五章:一條好狗第一千六百一十二章:南大營的較量第八百二十八章:平淡之中的殺機第八百七十一章:全新的船廠第三百三十九章:請讓我指揮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跟我走1936: 天下攘攘,皆爲利往2009:齊國人的反擊(下)第五百五十章:憂慮1905:敵蹤第二百五十三章:合作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閒憩第七百五十七章:殺鄧樸第七十八章:一個故人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必須要救第五百二十六章:正陽風雲2040:誘敵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一死之後萬事空第八百五十六章:重建中的豐縣第八百五十四章:虎牢出兵2033:轟炸長安(中)第五百七十一章:一往情深的舒暢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小感慨1700:羣議第九百六十七章:恐慌第六百一十九章:六十文2024:遠征(再下)第七百六十一章:無法拒絕的提議第一千零五十一章:掀開底牌第一千六百零七章:合圍上京城1731:昇華第一千零九十七章:秀水河之戰(6)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惱怒1745:夜襲第一百四十三章:兩個大***第八十三章:盡人事,聽天命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進擊的明軍(2)第一千二百零六章:大帥最後的日子(下)第二百一十九章:理想總該有的第一百零一章:頭痛的問題第七百八十五章:一方諸候2038:來襲第三百五十一章:合力而戰第二百七十三章:臥底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磨刀霍霍(下)第六百四十五章:後事2020:兩利第四百八十九章:身份第八百一十七章:沙陽城外第六百二十章:老戶部1973:鬥智鬥勇第一千零十一章:脅迫第四百八十五章:互惠互利1896:伏擊2049:背河而戰第五百八十一章:齊人的一箭雙鵰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當然認得他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入關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大明戰艦所到之處皆是大明疆土1877:那裡都能建功立業第四百三十一章:奔走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斥候的戰爭第一千二百八十章:勃州風雲(2)第九百二十九章:微服1974:西軍的戰鬥力第八百六十三章:三年打造一支復仇之師第九百九十五章:昌隆開業1983:死戰(上)1914:會晤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進擊的明軍(5)第二百四十八章:探探他們的底細第三百六十六章:留客未遂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對策第九百三十章:說不準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混亂安陽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西行記(2)第二百五十八章:驅民攻城第三百九十九章:搶位子第一百零六章:我要做千古一帝1889:拓拔燕之死(中)1824:讓炮彈多飛一會兒1921:有進無退第四十章:平靜的等待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還是願意拉他一把第三十五章:你活着纔好第三百七十章:迷茫而不知前路的人生2033:轟炸長安(中)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咱們只是合作而已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戰後(中)第一千一百九十章:遊戈的秦軍第一千四百零九章:上任
第五十三章:大楚左相1777:兄弟們,回家了第七十八章:一個故人1993:轟炸第七百七十六章:長遠規劃第一千零六十四章:盧一定的妙手2041:戰鬥纔剛剛開始第九百五十六章:曹雲的決斷第二十五章:一條好狗第一千六百一十二章:南大營的較量第八百二十八章:平淡之中的殺機第八百七十一章:全新的船廠第三百三十九章:請讓我指揮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跟我走1936: 天下攘攘,皆爲利往2009:齊國人的反擊(下)第五百五十章:憂慮1905:敵蹤第二百五十三章:合作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閒憩第七百五十七章:殺鄧樸第七十八章:一個故人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必須要救第五百二十六章:正陽風雲2040:誘敵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一死之後萬事空第八百五十六章:重建中的豐縣第八百五十四章:虎牢出兵2033:轟炸長安(中)第五百七十一章:一往情深的舒暢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小感慨1700:羣議第九百六十七章:恐慌第六百一十九章:六十文2024:遠征(再下)第七百六十一章:無法拒絕的提議第一千零五十一章:掀開底牌第一千六百零七章:合圍上京城1731:昇華第一千零九十七章:秀水河之戰(6)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惱怒1745:夜襲第一百四十三章:兩個大***第八十三章:盡人事,聽天命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進擊的明軍(2)第一千二百零六章:大帥最後的日子(下)第二百一十九章:理想總該有的第一百零一章:頭痛的問題第七百八十五章:一方諸候2038:來襲第三百五十一章:合力而戰第二百七十三章:臥底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磨刀霍霍(下)第六百四十五章:後事2020:兩利第四百八十九章:身份第八百一十七章:沙陽城外第六百二十章:老戶部1973:鬥智鬥勇第一千零十一章:脅迫第四百八十五章:互惠互利1896:伏擊2049:背河而戰第五百八十一章:齊人的一箭雙鵰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當然認得他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入關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大明戰艦所到之處皆是大明疆土1877:那裡都能建功立業第四百三十一章:奔走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斥候的戰爭第一千二百八十章:勃州風雲(2)第九百二十九章:微服1974:西軍的戰鬥力第八百六十三章:三年打造一支復仇之師第九百九十五章:昌隆開業1983:死戰(上)1914:會晤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進擊的明軍(5)第二百四十八章:探探他們的底細第三百六十六章:留客未遂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對策第九百三十章:說不準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混亂安陽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西行記(2)第二百五十八章:驅民攻城第三百九十九章:搶位子第一百零六章:我要做千古一帝1889:拓拔燕之死(中)1824:讓炮彈多飛一會兒1921:有進無退第四十章:平靜的等待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還是願意拉他一把第三十五章:你活着纔好第三百七十章:迷茫而不知前路的人生2033:轟炸長安(中)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咱們只是合作而已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戰後(中)第一千一百九十章:遊戈的秦軍第一千四百零九章: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