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遠程換人】

桂萼此人,屬於絕對的激進派。

力行改革,主張開海,夢想着收復國土。

翌日,王淵前往吏部,查看桂萼的政績考覈,差點當場就笑出聲來。

桂萼在丹徒當了三年知縣,一年報洪災減免賦稅,其餘兩年的賦稅皆有所增漲,並且戶口大增。如此數據,考覈等級居然是“不稱職”(第三等)。

鎮江知府對桂萼的評價,是“酷烈,浮躁,不謹”,這屬於地方考滿。

監察御史對桂萼的評價,是“酷,民怨沸騰”,這屬於隨機巡查。

吏部考功司,就是按照以上兩份考覈,對桂萼進行最終複覈的。

真正的貪官,怎麼可能同時得罪知府和御史?

明朝官員考覈,主要分爲三項內容:

第一,是否執行《諸司職掌》和《到任須知》,前者是京官的行政守則,後者是地方官的行政守則。

第二,是否完成“本等六事”,即:學校、田野、戶口、賦役、訴訟、盜賊。

第三,是否犯了“八項察例”,即:貪、酷、浮躁、不及(沒有赴任)、老、病、罷(無能)、不謹。

從而可知,做地方官,辦學第一,耕種第二,稅收只能排第四。

不是說你GDP搞得好,政績考覈就一定好,可以指摘的地方多着呢。

鎮江知府和監察御史,無法從桂萼的本職工作挑骨頭,甚至都不敢說桂萼貪污,只能評價其:爲官嚴酷、做人浮躁、辦事不謹。

結合整體情況,王淵用膝蓋都能想出來,桂萼定然在丹徒縣清查田畝和戶口。一下子就讓該縣戶口大增,可惜得罪了豪紳,也因此得罪上司和御史。

此人用得!

王淵在小本本上記下桂萼的名字。

緊接着,王淵又去查浙江主官,結果沒看見啥熟人。

此時的浙江左布政使叫王紹,弘治六年,三甲進士。巡按貴州時,平定蠻夷叛亂,從此平步青雲。

這位老兄剛剛被任命兩個多月,而且是從陝西調過去的。按照如今的出行速度,估計還沒辦完交接,不至於跟當地豪紳盤根錯節,這對王淵而言是件大好事。

右布政使叫任鑑,成化二十三年,三甲進士。歲數夠大的,而且任期快滿了,等王淵抵達浙江,可能此人已經被調走。

所以,浙江的左右布政使,都跟王淵一樣是新人,就看誰在杭州發展得更快。

杭州這地方很扯淡,不但浙江三司治所在此,一座城裡還有兩個知縣。杭州城被劈成兩半,一半歸錢塘縣管轄,一半歸仁和縣管轄。

王淵很想把桂萼、沈復璁弄過去,一人管理一個縣。

不過嘛,沈師爺是浙江人,不能在浙江當官。王淵總不能讓沈復璁辭職,擔任自己的幕僚一起去浙江吧,沈復璁可捨不得那寶貴的官帽。

……

“王若虛在吏部庫房做什麼?”陸完驚訝道。

庫房主事說:“似在查找浙江官員檔案。”

陸完責備道:“吏部庫房,豈能讓人說進就進?你這個主事怎麼當的!”

庫房主事連忙說:“毛侍郎帶進來的,說是爲陛下辦事。”

吏部左侍郎叫毛澄,正德東宮班底,跟陸完一樣,屬於楊廷和的心腹。

毛澄一度執掌翰林院,只要再得到掌管制敕房的差事,就有資格入閣當大學士。但楊廷和爲了分楊一清的權力,把毛澄弄到吏部當左侍郎,目標直指吏部尚書。

結果呢,楊廷和突然丁憂回家。

陸完買通江彬說好話,被皇帝任命爲吏部尚書。毛澄直接傻掉,他翰林院的差事丟了,吏部尚書的職位也飛了,竟落得個兩頭空,現在跟陸完的關係降到冰點。

“既得毛侍郎許可,那就沒什麼問題了,你且下去吧。”陸完無奈道。

一提起毛澄,陸完就感到頭疼,他這個吏部尚書當得憋屈啊。

吏部各級官員,一部分是楊一清的人,一部分是毛澄的人(楊廷和黨羽)。陸完作爲吏部尚書,居然連吏部官員都指揮不動,至少還得花一年半載提拔親信。

王淵大致瞭解浙江官場,慢悠悠離開吏部庫房。

剛剛出門,就見常倫走來,王淵拱手道:“明卿兄,來吏部辦事?”

常倫苦笑道:“我被外放了。”

王淵驚訝問:“什麼職務?”

常倫嘆氣道:“壽州判官。”

這哪裡是外放,分明往死裡貶官,堂堂正七品京官,直接變成從七品地方官。

王淵問:“你得罪誰了?”

常倫說:“我得罪的權貴太多,不知道是誰幹的。”

你牛逼,王淵徹底無語。

常倫的業務能力很強,可惜眼睛裡揉不得沙子,偏偏又擔任大理寺評事,負責複審各種案件。每每遇到冤案,而又被人阻撓,他就會寫詩表達不滿。常倫的詩詞也很棒,有些諷刺權貴的詞曲,居然傳遍京城的各大青樓。

王淵想了想,說道:“你也別去吏部了,回去等幾天,然後跟我一起去浙江。”

“浙江啊?又不能打仗。”常倫非常失望。

這貨明明是一個法官,整天卻想着打仗。

王淵笑道:“誰說浙江就不能打仗了?只要你敢坐船,肯定有仗打!”

“真的?那我跟你去。”常倫突然開心起來,完全忘記自己被貶官的煩惱。

王淵直奔豹房,找皇帝要人要官,並且暫緩常倫的外放。

“你想要錢塘、仁和兩縣的主官?”朱厚照說,“我讓人問問。”

王淵自有做佞臣的覺悟和休養,他才懶得跑去地方跟知縣鬥法,至少得是知府級別的纔夠他出手。可知縣陽奉陰違又討厭,那就乾脆全部換成自己人,反正皇帝一句話的事情。

錢塘知縣叫承天秀,兩年前上任;仁和知縣叫張介,一年前上任。

現在,兩人全部給王淵挪窩。

事實證明王淵是對的,特別是錢塘知縣承天秀,真真屬於天秀。歷史上,這傢伙盤在錢塘當了九年主官,每次都是深受百姓愛戴,萬民請命把他給留下來,破知縣一直當到嘉靖年間才離任。

什麼意思?

承天秀舉人出身,自覺仕途暗淡,乾脆在錢塘縣勾結豪強,可勁兒的貪污享受。當地士紳捨不得他走,一再挽留,一留就是整整九年。

這貨如果遇到王淵,估計直接一刀給砍了。

有皇帝開口,不用那麼血腥。

常倫擔任錢塘知縣,桂萼擔任仁和知縣,杭州府城就這樣被王淵掌控。

698【史詩級村鬥】489【武科大比】638【盛世圖卷】234【倒黴王爺】213【經筵大會和奇葩修撰】169【二楊之爭】297【一天八十兩稅銀?】647【移冊法】573【明武帝】698【史詩級村鬥】248【抵達甘州】【櫟州府——十四豪家的玩具】379【又是陽謀】334【杭州治世】096【京郊賊亂】665【個位數傷亡的滅國之戰】016【一言可決也】560【守靈者】671【寧搏濤與美第奇家族聯姻】770【血腥與擴張】206【定親與求官】197【來自大奸臣的感激】073【鬧五魁】747【進軍德里】772【墨家治國?】582【仁慈之心】484【憋屈的皇帝】252【風雪前進】036【自省】276【喜脈】318【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783【天災時代】012【孤獨的清醒者】434【廖紀】309【嚇退衆官】552【全員二五仔】443【兵指西建州】036【自省】467【正德新曆】269【楊廷和回京】717【呂宋小中華】(爲盟主“提菩樹無”加更)268【李三郎的伏擊】054【今夕何夕】418【新錢】724【國主的權威】348【後膛炮是主流?】240【心學信徒們】159【志同道合】041【獨特氣質】425【狀元炭】777【印度神裔,亦爲炎黃子孫】305【控制杭州】531【又是爛仗】408【智障總督與智障使節】259【殺敵斬將】520【理一分殊】240【心學信徒們】480【佛道傳法,各憑本事】388【前後堵截】100【縣官出來收屍啦】300【強拆隊】142【李三郎進京】012【孤獨的清醒者】118【豹牌】706【清平驛】657【四面捅刀】518【轉角愛情】647【移冊法】【王朝末路——三百多年的大明還不知足?】580【退路】217【皇帝的反擊】020【虎狼之世】【朝鮮——大明的反面教材】499【爭與不敢爭】664【大明欽賜葡萄牙國王金印】308【抄家,殺人】525【威風】239【昏官?好官?】096【京郊賊亂】567【搞心態】622【實幹纔是硬道理】562【拔城】【天有二日,亂之始也】706【清平驛】528【會社】632【印度來了留學生】539【誰比誰先死】542【新思潮與進士榜】305【報喜】755【鐵條王冠】697【六百大軍出征!】018【土司往事】617【不查而查】658【林富的亂國之謀】297【一天八十兩稅銀?】453【讀書人也很猛】627【鄉紳幫着搞人口普查】561【迂迴】120【破天荒】539【誰比誰先死】
698【史詩級村鬥】489【武科大比】638【盛世圖卷】234【倒黴王爺】213【經筵大會和奇葩修撰】169【二楊之爭】297【一天八十兩稅銀?】647【移冊法】573【明武帝】698【史詩級村鬥】248【抵達甘州】【櫟州府——十四豪家的玩具】379【又是陽謀】334【杭州治世】096【京郊賊亂】665【個位數傷亡的滅國之戰】016【一言可決也】560【守靈者】671【寧搏濤與美第奇家族聯姻】770【血腥與擴張】206【定親與求官】197【來自大奸臣的感激】073【鬧五魁】747【進軍德里】772【墨家治國?】582【仁慈之心】484【憋屈的皇帝】252【風雪前進】036【自省】276【喜脈】318【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783【天災時代】012【孤獨的清醒者】434【廖紀】309【嚇退衆官】552【全員二五仔】443【兵指西建州】036【自省】467【正德新曆】269【楊廷和回京】717【呂宋小中華】(爲盟主“提菩樹無”加更)268【李三郎的伏擊】054【今夕何夕】418【新錢】724【國主的權威】348【後膛炮是主流?】240【心學信徒們】159【志同道合】041【獨特氣質】425【狀元炭】777【印度神裔,亦爲炎黃子孫】305【控制杭州】531【又是爛仗】408【智障總督與智障使節】259【殺敵斬將】520【理一分殊】240【心學信徒們】480【佛道傳法,各憑本事】388【前後堵截】100【縣官出來收屍啦】300【強拆隊】142【李三郎進京】012【孤獨的清醒者】118【豹牌】706【清平驛】657【四面捅刀】518【轉角愛情】647【移冊法】【王朝末路——三百多年的大明還不知足?】580【退路】217【皇帝的反擊】020【虎狼之世】【朝鮮——大明的反面教材】499【爭與不敢爭】664【大明欽賜葡萄牙國王金印】308【抄家,殺人】525【威風】239【昏官?好官?】096【京郊賊亂】567【搞心態】622【實幹纔是硬道理】562【拔城】【天有二日,亂之始也】706【清平驛】528【會社】632【印度來了留學生】539【誰比誰先死】542【新思潮與進士榜】305【報喜】755【鐵條王冠】697【六百大軍出征!】018【土司往事】617【不查而查】658【林富的亂國之謀】297【一天八十兩稅銀?】453【讀書人也很猛】627【鄉紳幫着搞人口普查】561【迂迴】120【破天荒】539【誰比誰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