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鷹揚不揚 深夜密謀

bookmark

第215章 鷹揚不揚 深夜密謀

在糜暘的命令下,甘告領着幾名親衛來到了城外的大營中。

當來到孟達的軍帳外時,甘告並沒有直接入內叫醒孟達,因爲糜暘是傳召孟達,又不是索拿。

甘告站在孟達的軍帳之外,令孟達帳外的親衛進去叫醒孟達。

時間已近深夜,孟達本來已經睡下,沒想到在他睡下之後,他的身邊竟然響起了親衛的呼喚聲。

孟達從軍多年,因此睡眠頗淺。

在親衛的呼喚下,孟達一下子從夢中驚醒。

孟達從夢中驚醒後,得知了糜暘傳召他的事情,孟達的眼中浮現了迷茫之色。

這麼晚了,將軍喚他何事?

雖然糜暘算是孟達的晚輩,但是目前糜暘的官職在孟達之上,而且孟達又是劉備親自指給糜暘的人,所以面對糜暘的傳召,孟達絲毫不敢耽誤。

孟達趕緊起身,來到帳中的銅盆旁,用盆內的水稍微清洗了一下臉龐。

雖還未邁入冬季,但是西城的夜晚已經有些寒意。

在冷水覆臉之下,孟達的神智很快全部清醒過來。

隨後孟達隨意披了一件披風,便走出帳外。

甘告看到孟達已經醒來,他對着孟達微微一拜,而後就帶着孟達往城內走去。

孟達跟在甘告身後,心中不斷思量着糜暘召他的目的。

因爲與法正的關係,所以孟達對糜暘亦算有些瞭解。

往日成都中糜暘在法正府上學藝時,孟達就曾見過糜暘幾次,那時他只覺得這個年輕人頗爲沉穩。

後來隨着糜暘在公安的亮眼表現,加上這段時日以來跟隨在糜暘麾下他的觀察,孟達覺得自己的這個上官乃是謀定後動的人。

這樣的人,深夜急召他,若是沒有什麼要事,孟達是不相信的。

只是孟達思來想去,還是沒想到糜暘傳召他的目的。

所以最後孟達只能收起所有心思,安分地跟在甘告的身後。

反正有何目的一會見到糜暘,自然就都知曉了。

雖然孟達能敏銳的察覺到糜暘對他不如張嶷與鄧艾信任,但孟達卻沒有太過擔憂。

自家人知自家事,他之前在東三郡中的行爲,能僥倖保住一條命已經是萬幸,又怎能奢望別人對他還會百般信任呢?

只是糜暘對他的這副表現,孟達也不會太過擔心就是了。

有着法正與他的香火情,他在糜暘這裡,總歸比在任何人麾下都好。

想來糜暘今夜召他,亦不是什麼壞事。

城外的軍營距離城中的縣府並不遠,在甘告的帶領下,孟達沒多久便來到了縣府中的大堂之中。

在孟達來到堂中之中後,他便見到了已經處理完畢公文的糜暘。

而糜暘在見到孟達到來之後,下令讓甘告率領部分親衛將外堂包圍起來,不允許任何閒雜人等入內。

糜暘的這番舉措,令孟達方纔安定的心,又開始浮現漣漪起來。

糜暘在命甘告把守住外堂之後,他臉上便浮現笑意,對着孟達言道:“子度上前來。”

孟達原本表字子敬,後因劉備的叔父名叫劉子敬,爲避諱而改字爲子度。

表字是當世人之間互相的一種尊稱。

可應用在稱呼長者或尊者,或者平輩之間相稱時,或者長輩稱呼晚輩時。

反正只要你不是對這個人有意見,都可稱呼表字。

並不是只有同輩之間才能稱呼表字。

見糜暘笑着稱呼自身表字,讓自己上前,孟達心中的疑竇更重。

以往糜暘一般稱呼他軍職。

但是面對糜暘的召喚,孟達絲毫不敢怠慢,他在脫去鞋履後,而後便快速行至糜暘身前,找了一塊坐席坐下。

這時在大堂中,除了糜暘與孟達之外,還有着許多糜暘的親衛。

守衛糜暘的親衛,自然都是身姿雄壯的帶刀之輩。

看着四周的帶刀親衛,孟達只覺得今夜的氣氛有些凝重。

但還不等孟達多想,糜暘便率先開口對孟達問道:“子度近日可有受委屈?”

糜暘的這句似是關懷的問話,卻令孟達的心神震盪。

孟達趕緊忙不迭地拱手對糜暘答道:“上有英明主將,中有忠勇同僚,下有敢戰士卒,達何有委屈之言。”

聽到孟達的回答,糜暘不禁笑出了聲。

隨後糜暘繼續對着孟達言道:“子度原先是上庸太守兼將軍稱號,可謂是位高權重。”

“現在子度只是我麾下一校尉,按照常理子度對處於我之下,應該是有所怨言的。”

“或者說,對大王也會有些怨言。”

當糜暘這番的誅心之語傳到孟達耳中,他看了看四周隱隱將他包圍的糜暘親衛,孟達的臉色嚇得鐵青。

誹謗!誹謗!

孟達的身軀開始抖動起來,糜暘的手段他之前可是見識過。

數百申氏黨羽說殺就殺,眼皮都不動一下的。

糜暘這麼狠辣,爲的不就是那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嗎?

現在糜暘將他當成了那個“他人”,怎能讓孟達不感到懼怕。

但隨即孟達想到糜暘突然有此舉,很可能是受了小人讒言了,所以今夜特地召他來問詢。

否則以糜暘在軍中的威望,真想殺他一個命令就足夠了。

想到此處的孟達,他嚇得趕緊對着糜暘伏首,而後對着糜暘不停參拜道:

“達對大王忠心耿耿,對將軍亦是從無本分違逆,還望將軍明察。”

在說這句話時,孟達的話語中已經有着顫音。

但在說完這句話後,孟達覺得還不夠,便又對着糜暘不停着重複一句話。

“還望將軍念在孝直的份上,不要爲小人之言所惑。”

在孟達邊說邊向糜暘參拜的同時,他的後背已經被冷汗浸溼。

他之前對劉備有所怨言不假,這是人之常情。

但那只是之前,自從跟隨糜暘之後,他的心從來沒不安分過。

孟達心中在憂懼糜暘處罰他的同時,心中亦有狠意浮現。

這要是被他知道是哪位小人在糜暘面前冤枉他,他一定要報此仇。

糜暘看着孟達這副驚懼的樣子,糜暘有些無語。

他的語氣並未冷厲,只是單純的詢問,孟達何必反應如此大?

這是做賊心虛吧,

糜暘讓一旁的親衛將孟達扶起來。

在親衛將孟達扶起來後,糜暘溫聲對着孟達言道:“今夜我得到情報,夏侯尚領軍兩萬到達武當縣中。”

當糜暘的這句話傳至孟達耳中時,慌張的孟達這纔有些安定下來。

糜暘不再繼續糾結方纔的誅心之語,而是突然跟他講述這個情報。

難道糜暘今夜的意圖,是先對他進行試探敲打,而後讓他領軍出征?

只是夏侯尚此次所帶的兵馬有兩萬之衆,比漢興三營加起來的總兵力還多一倍。

況且夏侯尚有城池作爲依託,這場仗怎麼打的贏?

到了這時糜暘方纔透露他今夜的真實目的言道:“我欲戩除武當隱患,還望子度助我。”

見糜暘這麼說,孟達臉上的驚疑之色愈濃。

糜暘總不能真是讓他領軍出征吧。

看到孟達臉上的驚疑之色,糜暘對着孟達言道:“正如我方纔所說,子度因大王處罰之舉,心懷怨言乃是常理,所以我需要子度做一件事。”

當糜暘此話一出之後,孟達的神色瞬間明朗。

原來糜暘方纔說那番話,並不是試探他,只是在闡述一個常理。

在明白糜暘的真正意圖之後,孟達懸着的一顆心才終於放下。

原來糜暘今夜是要用他,不是要殺他。

孟達拱手問糜暘道:“將軍要屬下做何事?”

在孟達看來,只要不殺他,那讓他做什麼都是可以的。

“向夏侯尚詐降!”

糜暘的這句回答,令孟達的臉上浮現詫異之色。

原來糜暘是想利用自己的過往,來當那個誘惑夏侯尚的魚餌。

恢復鎮定的孟達,身爲宿將的他馬上就開始思考起,糜暘這個計策的可能性。

方纔自己的反應之所以會那麼大,不就是因爲糜暘說的那番話,是有一定可能性的嗎?

既然自己心懷怨言有可能性,那麼同理夏侯尚對自己的投降獻誠之舉,亦會有一定可能相信。

孟達對着糜暘答道:“將軍此舉雖有成功之理,但夏侯尚在北方頗有名聲,非無智之人,將軍此計策未必一定成功。”

這是來自一個老將的經驗之談,糜暘在聽完孟達的判斷後點點頭。

這個道理他又何嘗不知。

沒有計策有百分百的成功率,但若是不去實行,那麼百分之一的成功率都沒有。

糜暘雖然想除去武當縣中的夏侯尚大軍,但是夏侯尚兵力在他之上,而且又有城池爲依託,要想正面擊敗夏侯尚的大軍是不容易的。

再加上漢興郡還在恢復穩定的過程中,這纔是糜暘目前的主線任務。

在不影響主線任務的情況下,去開展一定的支線任務,纔是最穩妥的方法。

但是糜暘既然會想出這個計策,那自然有着一定的自信。

夏侯尚的用兵風格是善於把握時機,英勇善戰,既然如此,糜暘那就主動給他創造個時機。

糜暘從書案上取出一封信箋令親衛交到孟達手中,而後他示意孟達展開看看。

孟達在取過信箋後,當即展開看了起來,只見信箋上寫道:

“達以千載饒幸,與公相鄰,然因漢水分隔,敬恪未顯,唯有瞻望天北,聊表敬意。”

“達自投效劉備以來,精誠微薄,兢兢業業,然最終名位不保,部曲不存,鷹揚不揚,五內悲愴。

雖懷焦渴仰望之心緒,然漢水阻隔,以何能表?狐死首丘,達關中人士,人情戀本。

每獨矯首北顧,未嘗不寤寐勞嘆,展轉反側也。

今因隙穴之際,得陳宿昔之志,非神啓之,豈能致此!不勝翹企,涉水託命。

謹遣親信鄧賢、李輔託叛奉箋。至於時事變故,我當列於別紙,惟明公君侯垂日月之光,照遠民之趣,永令歸命者有所戴賴。”

當孟達看完糜暘給他的信箋後,他的臉上浮現驚訝之色。

這是糜暘以他的口吻,代他寫的一封給夏侯尚的書信。

在這封信中,糜暘用自己的口吻,初步表達了自己對夏侯尚的“仰慕”及自己寫這封信的大概原因。

整封信箋情真意切,有理有據,饒是孟達自己看了都有些動容。

最重要的是,按照糜暘在信件中所言,自己將會派遣自己的親信鄧賢與李輔,將這封信送給夏侯尚。

這點很大程度之上可以加重,這封信箋內容的可信程度。

但就是這一點,讓孟達有些猶豫。

令他詐降他願意,令他寫出這封信亦無妨。

但是鄧賢乃是他的外甥,李輔乃是跟隨他多年的部將,這兩人可以算是他的臂膀。

讓這二人去冒險,孟達有些不捨。

糜暘看出了孟達的不捨,他起身來到孟達身前,對着孟達言道:

“夏侯尚並非無智之人,一封信箋不足以讓夏侯尚相信。

但若是不派遣子度親信前往,那麼夏侯尚更不會輕信。”

糜暘知道鄧賢與李輔與孟達的關係匪淺。

但據糜暘瞭解,歷史上正是這二人最後背叛了孟達,導致孟達爲司馬懿所殺。

所以糜暘此舉在一定程度上,亦是在幫孟達。

聽完糜暘的話後,孟達的臉上流動着思索之色。

從歷史上孟達的表現就可以看出來,孟達並不是重情重義之輩。

孟達爲了利益,是什麼事都做得出來的。

孟達雖說對派出鄧賢與李輔二人送信有着不捨,但是糜暘乃是他的主將,主將命令一下,他本來也沒拒絕的餘地。

他現在臉上有思索之色,更多是在表現給糜暘看,希望糜暘能給他一些承諾。

見孟達遲遲沒有應允,糜暘好似明白了孟達在擔心什麼。

糜暘雖說可以利用權威強令孟達答應此事,但若想真正詐到夏侯尚,接下來孟達可是關鍵人物,所以他的主動性很是重要。

鷹揚校尉麼,不看到誘惑怎麼會釋放出利爪。

在明白孟達流露思索之色的意圖後,糜暘對着孟達承諾道:“若子度能助我將夏侯尚誘來,憑此大功,子度封侯亦不是不可能。”

糜暘的話讓孟達的臉上浮現喜色,封侯,乃是他之前未被貶謫前都未得到的榮譽。

在糜暘的這個誘惑之下,孟達當即對着糜暘一拜:

“將軍所令,達豈敢不從。”

見孟達終於允諾下此事,糜暘的臉上浮現笑容。

他扶起孟達言道:“善。”

“此事只能你我二人知曉,不可告訴第三人真相。”

事關自己的封侯之望,對糜暘的要求孟達當然一口應允。

之前有讀者提醒均縣三國時期並無,我查閱資料後發現是之前看地圖看錯了。

現在我已經將均縣全部修改爲武當縣,特此說明一下。

(本章完)

第559章 軍向上邽 淮南之變第17章 駐守公安第271章 松柏之下 兒女情長第470章 人心扭轉 稱大將軍第134章 敗機已現 荊北大營 (推書《三國之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67章 糜暘自去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161章 那年初見 攔馬自薦第285章 桃園之約 魏軍開拔第57章 江東烹鹿天團出發(求追讀,求票)第159章 別有用心 襄城鄧艾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284章 雲長用意 三虎同帳第441章 以快打快 兩軍相遇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雨如晦 你我同行第475章 斬山爲梯 引發營嘯第340章 大庭廣衆 贈劍贈女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章推第222章 大軍出發 吃人的網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645章 賞封齊侯 天水羌亂第508章 草擬遺詔 孫權不屑第381章 通敵賣國 成都沸騰第676章 全城悲痛 上定廟號第569章 曹彰發笑 魏軍昇天第270章 張遼心思 三拜問安第373章 先誅一孽 再滅惡族第449章 呂乂提醒 武街失陷第184章 氣若游絲 魏王薨逝第430章 獨當一面 血色征程第538章 荊州出兵 兩面夾擊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341章 張溫愕然 初爲州牧第602章 亡國之象 效法魏武第七百三十三章 必要犧牲 誓奪宛城第121章 呂蒙吐血(十更!求首訂!)第330章 斷翅而亡 蠢貨孟達第七百五十二章 令人作嘔 掀案而起第512章 慘烈守城 馬超傷重第588章 連破七寨 天大笑話第137章 龍戰於野 敵血漫漫第54章 你不去,誰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161章 那年初見 攔馬自薦第616章 反間疑雲 你真該死第519章 功高震主 北伐大會第六百八十章 首倡徙戎 劉禪求教第598章 心懷死志 壯哉楊公第七百三十章 再立盟約 平分荊州第七百一十九章 草木皆兵 土崩瓦解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433章 先定陰平 再阻劍閣第187章 九品官人 糜暘北上第523章 一阻劉封 全軍北伐第672章 三杯相敬 極盡暢快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第550章 擒賊擒王 不講武德第285章 桃園之約 魏軍開拔第631章 獵虎爲食 三方奔逐第518章 憤而降漢 大敵隱現第541章 乃父之風 司馬跳腳第530章 隔空聯合 曹休輕敵第七百四十九章 挑首罵戰 善誅人心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第322章 又愛又忌 何人鎮宛第485章 孫禮救場 慘不忍睹第331章 不斷討好 嚴詞警告第410章 五略引贊 馬謖請戰第308章 攜子前往 兄弟相見第675章 感人遺詔 漢皇駕崩第452章 泄我行蹤 一律皆斬第471章 羣臣拜服 劉封怒視第597章 驚人喜訊 世家鐵拳第505章 萬人空巷 赤腳尋報第298章 互相配合 局勢逆轉第50章 夜襲第609章 棄械跪伏 曹真之死第536章 兩大安排 艾維相隨第552章 所見略同 呼喚援軍第30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一)第557章 以利驅動 改天換地第265章 曹休期望 曹丕質問第626章 忠臣多多 楊儀咆哮第411章 王平爲輔 二蠻呆滯第207章 子午奇謀 不歡而散第七百三十七章 攻心爲上 爲時未晚第326章 州泰獻策 孫權惶恐第159章 別有用心 襄城鄧艾第279章 寒風如刀 驃騎憂懼第244章 武擔山下 山呼萬歲第332章 賢妻在內 鄴城鐵販第343章 雙重考驗 陛下小心第430章 獨當一面 血色征程第14章 接班人第七百一十九章 草木皆兵 土崩瓦解第297章 龍駒騰凌 驃騎煊赫第122章 再殺周泰 吳軍啼哭(4000大章!求追第134章 敗機已現 荊北大營 (推書《三國之第70章 如此孫桓(三更求追讀)
第559章 軍向上邽 淮南之變第17章 駐守公安第271章 松柏之下 兒女情長第470章 人心扭轉 稱大將軍第134章 敗機已現 荊北大營 (推書《三國之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67章 糜暘自去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161章 那年初見 攔馬自薦第285章 桃園之約 魏軍開拔第57章 江東烹鹿天團出發(求追讀,求票)第159章 別有用心 襄城鄧艾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284章 雲長用意 三虎同帳第441章 以快打快 兩軍相遇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雨如晦 你我同行第475章 斬山爲梯 引發營嘯第340章 大庭廣衆 贈劍贈女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章推第222章 大軍出發 吃人的網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645章 賞封齊侯 天水羌亂第508章 草擬遺詔 孫權不屑第381章 通敵賣國 成都沸騰第676章 全城悲痛 上定廟號第569章 曹彰發笑 魏軍昇天第270章 張遼心思 三拜問安第373章 先誅一孽 再滅惡族第449章 呂乂提醒 武街失陷第184章 氣若游絲 魏王薨逝第430章 獨當一面 血色征程第538章 荊州出兵 兩面夾擊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341章 張溫愕然 初爲州牧第602章 亡國之象 效法魏武第七百三十三章 必要犧牲 誓奪宛城第121章 呂蒙吐血(十更!求首訂!)第330章 斷翅而亡 蠢貨孟達第七百五十二章 令人作嘔 掀案而起第512章 慘烈守城 馬超傷重第588章 連破七寨 天大笑話第137章 龍戰於野 敵血漫漫第54章 你不去,誰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161章 那年初見 攔馬自薦第616章 反間疑雲 你真該死第519章 功高震主 北伐大會第六百八十章 首倡徙戎 劉禪求教第598章 心懷死志 壯哉楊公第七百三十章 再立盟約 平分荊州第七百一十九章 草木皆兵 土崩瓦解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433章 先定陰平 再阻劍閣第187章 九品官人 糜暘北上第523章 一阻劉封 全軍北伐第672章 三杯相敬 極盡暢快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第550章 擒賊擒王 不講武德第285章 桃園之約 魏軍開拔第631章 獵虎爲食 三方奔逐第518章 憤而降漢 大敵隱現第541章 乃父之風 司馬跳腳第530章 隔空聯合 曹休輕敵第七百四十九章 挑首罵戰 善誅人心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451章 坦誠布公 青山埋骨第322章 又愛又忌 何人鎮宛第485章 孫禮救場 慘不忍睹第331章 不斷討好 嚴詞警告第410章 五略引贊 馬謖請戰第308章 攜子前往 兄弟相見第675章 感人遺詔 漢皇駕崩第452章 泄我行蹤 一律皆斬第471章 羣臣拜服 劉封怒視第597章 驚人喜訊 世家鐵拳第505章 萬人空巷 赤腳尋報第298章 互相配合 局勢逆轉第50章 夜襲第609章 棄械跪伏 曹真之死第536章 兩大安排 艾維相隨第552章 所見略同 呼喚援軍第30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一)第557章 以利驅動 改天換地第265章 曹休期望 曹丕質問第626章 忠臣多多 楊儀咆哮第411章 王平爲輔 二蠻呆滯第207章 子午奇謀 不歡而散第七百三十七章 攻心爲上 爲時未晚第326章 州泰獻策 孫權惶恐第159章 別有用心 襄城鄧艾第279章 寒風如刀 驃騎憂懼第244章 武擔山下 山呼萬歲第332章 賢妻在內 鄴城鐵販第343章 雙重考驗 陛下小心第430章 獨當一面 血色征程第14章 接班人第七百一十九章 草木皆兵 土崩瓦解第297章 龍駒騰凌 驃騎煊赫第122章 再殺周泰 吳軍啼哭(4000大章!求追第134章 敗機已現 荊北大營 (推書《三國之第70章 如此孫桓(三更求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