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陸遜自薦 內亂將起

bookmark

第133章 陸遜自薦 內亂將起

在原本的歷史上,劉備在稱帝后,因爲關羽之死及失去荊州的憤怒,他不顧諸位大臣勸阻,毅然決然地發動了東征。

而面對劉備浩浩蕩蕩,率領數萬大軍東征的局面,孫權當時委任了陸遜作爲江東大軍的主將,抵抗劉備的大軍。

於是乎,一場歷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戰,在宜都郡內發生。

那一戰,夷陵火光漫天,以陸遜爲代表的江東大軍取得全面勝利。

那一戰,季漢精銳盡喪,劉備被打的近乎全軍覆沒最後鬱鬱而終。

陸遜因此戰而名聲大噪,憑藉此戰,陸遜逐漸成爲了江東大軍的領軍將領,他也因此成爲了維護吳國社稷穩定的一根定海神針。

而現今糜暘所面對的陸遜,正是他的全盛時期。

歷史上發生的夷陵之戰是公元221年,現今是公元219年末,相距不到一年半的時間。

現在的陸遜與歷史上的他相比,無論是在謀略方面、還是排兵佈陣方面的才能,都應該相差不多。

在江東四大都督中,魯肅擅長戰略,呂蒙擅長戰術,唯有周瑜與陸遜是全才。

軍政一體,術略雙全,這樣的敵人,怎能令糜暘不感到憂心。

糜暘正在腦海中急速的思考着,下一步他該怎麼做。

按照之前的情報,在呂蒙偷襲荊州的這場戰役中,陸遜是被江東一方當做迷惑關羽的棋子,領兵在陸口駐守的。

但隨着糜暘改變歷史的情況下,許多事已經朝着不可預知的方向轉變去。

也許正是因爲呂蒙的戰敗,令陸遜有機會領兵來到了前線。

依照陸遜的才能,呂蒙沒有辦法只能退兵,不代表他沒辦法。

糜暘一時之間,也猜不出陸遜的策略會是什麼。

因此糜暘也就沒辦法,如對付呂蒙那般,提前進行佈置從而令自己獲得大勝。

就在糜暘沉思的時候,王洪看到糜暘自從聽到敵軍萬餘援軍,由一陸姓將軍率領而來之後,臉上就浮現了憂慮之色。

於是他問糜暘道,“主簿可是知道那陸姓偏將爲何人?”

糜暘邊思索邊答道,“若吾所料不差,那將應該是陸遜陸伯言。”

聽到糜暘言那將爲陸遜,王洪臉上流露了好奇之色。

這人是誰?

江東因爲瀕臨荊州,所以王洪自認爲對江東的一衆名將也算有些瞭解,但實在是沒聽過陸遜這人。

王洪認爲既然陸遜這人並不怎麼出名,那應該就不是如今糜暘臉懷憂慮的原因。

想來糜暘可能是因爲,那新到的萬餘江東大軍感到憂慮。

因此王洪開口對糜暘言道,“主簿何須憂慮。”

“連番大勝之下,主簿威名遠著,現今城中上下一心,縱使敵軍增兵萬餘又有何妨。”

“堅城之下,他們唯有敗北而已。”

糜暘兩次大勝,已經成功令王洪對其折服不已。

而且哪怕孫權新到兵馬萬餘,至多也不就是恢復到原來的十萬之衆嗎?

之前糜暘都不懼,現今糜暘又何必太過憂慮呢?

聽到王洪這麼說,糜暘不禁覺得有些好笑。

他又不是擔心那城外新增的萬餘大軍,他擔心是陸遜好不。

糜暘正要扭正王洪的觀點,但因爲王洪的這番勸說,卻瞬間讓他反應過來一點。

現今陸遜聲名不顯。

因爲陸遜聲音不顯,所以王洪會誤以爲他擔心的,是那萬餘新增的江東戰兵。

因爲陸遜聲名不顯,所以之前呂蒙纔會向孫權建議,令陸遜代替他領兵駐守陸口麻痹關羽。

而且按照《討孫寶典》這本書中的內容來看,徐詳雖對陸遜記載的很詳細,但在一衆江東將領的記載中,陸遜只是排在中間的位置,不上不下。

徐詳乃是土生土長的江東人士,又是孫權的近臣。

他這排列順序就是按照江東諸將,現今在江東的地位所排列的。

也就是說,目前在這天下中,只有他知道陸遜會是將來的千古名將,也只有他知道陸遜會是將來江東的定海神針。

而在目前,孫權是不知道這一點的。

現今的江東主將也不再是器重陸遜的呂蒙,而是多疑的孫權了。

孫權如今並不怎麼看重陸遜,加上他又多疑,那糜暘能做的事就很多了。

想通這點後,糜暘臉上不禁流露出了喜色。

在成都時,糜暘曾問法正道:若有一日敵軍比我軍強大,我軍該如何致勝呢?

法正答:兵多者,攻其將:將衆者,擾其心。

敵人兵力強大,就去對付他們的將領。

敵方將領如果手下人才衆多,那就依據他的性格,去擾亂他的內心,從而戰勝他。

名師不一定出高徒,但因爲有個名師,他的教誨可以令糜暘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糜暘命王洪近前,令其馬上去召集城中士子,越多越好!

孫權看着眼前的陸遜,他說出了他心中的最後一層顧慮。

“若我軍貿然分兵,繞道公安背後。

兵力分散之下,要是糜賊率兵從背後掩出,斷我軍糧道,爲之奈何?”

“糜賊善戰,這點不可忽視。”

當初糜暘爲了防止呂蒙分兵襲取其餘荊州諸郡,所以便主動出城與孫桓大戰。

在獲得大勝後,呂蒙爲了擔心後路有失,於是就放棄了分兵進軍的方法。

現在陸遜的這個計策,看起來雖好,但如果沒有辦法保障後路的安穩,那一切都是空談。

孫權的這個疑慮事關江東大軍安危,由不得他忽視。

可既然陸遜敢獻出這等計策,那自然是想好了一切事。

陸遜臉上浮現自信的笑容笑道:“要想防備這點不難。”

他繼續劍指牆上的輿圖說道,“宜都郡,控扼三峽,境內水路縱橫。”

“至尊無須由陸路發兵,可命水軍逆水而上,急襲宜都。”

“天下皆知,當今水軍有二強。”

“一爲吾江東水軍,一爲關羽所統轄的荊州水軍。”

“荊州水軍現都在漢水外阻隔魏軍南下。

現如今荊州腹地之中,再無其餘水軍,可阻止吾江東水軍縱橫長江。”

“至尊發兵宜都,無論進軍還是運送糧草,皆可借用水路而往。”

“糜賊雖善戰,但公安城中並無太多舟船。

縱使他能破圍而出,面對浩浩長江,他又怎麼能以步兵擾亂我軍糧道呢?”

聽到陸遜說的這點時,孫權的眼中亮起了亮光。

哪怕他武略再不佳,也知道要想戰勝水軍,唯有水軍。

接着陸遜又說道,“至尊可再命士卒,在城外挖壕溝,建拒馬,以此圍城,後再以大軍營帳守備其後。”

“縱使糜賊再善戰,在我軍重重守衛之下,他想破圍也是極難。”

“既然糜賊可以依仗公安城堅,抵擋我軍攻勢。”

“我軍當然也可以依營寨之堅固,兵力之優勢,阻擋糜賊破圍之勢!”

當陸遜說完他的全部謀劃後,對着孫權深深一拜。

而這時孫權,在知道陸遜的全部謀劃後,臉上已經豁然開朗。

陸遜的計策,可謂環環相扣,將江東大軍接下來要走的每步,都規劃的妥妥當當的。

而且陸遜走的每一步,都是根據實際出發。

並且充分發揮己方的優勢,可謂是令孫權有撥開雲霧見青天之感。

雖然今日有糜暘之辱,但今日孫權能得司馬懿與陸遜兩位大才接連獻計,這令孫權心中所有的屈辱,全部都一掃而空。

喜形於色的孫權當即起身來到陸遜身前,握住他的手言道,“若依伯言此計,伯言能有幾成把握,爲孤拿下荊州。”

面對孫權的這個詢問,陸遜自信的答道,“若一切謀劃妥當,不出差錯,荊州遜必爲至尊拿下。”

十成!

當初呂蒙向孫權獻計時,也不過是言在他的謀劃下,荊州有八成把握拿下。

今陸遜敢在孫權面前言十成。

這徹底讓孫權心動了。

看着孫權臉上心動的神色,陸遜說出了這個計策最關鍵的一點。

“要想令臣此策順利實施,關鍵在於攻取宜都的大將,能不能爲至尊拿下及守住宜都郡。”

“臣願毛遂自薦。”

說完後,陸遜低頭對着孫權一拜。

他知道,他的這個建議有點大膽,因爲孫權對他一向是有猜忌的。

但爲了江東的安危及未來,陸遜就算冒着會引起孫權忌憚的危險,也要一試。

果然,孫權在聽完陸遜自請出兵後,他握住陸遜的手不自覺的放開了。

他的眼神中也閃過了思慮的神色。

依陸遜所言,此番攻取宜都郡非數萬精兵不可。

數萬精兵的兵權,要全部交給陸遜,這讓孫權心中不禁猶疑起來。

他還是記着如今江東中,那些世家不安分的事。

但在取得荊州這樣大的利益誘惑之下,孫權對陸遜的自薦也有着心動之意。

就在孫權心中在快速分析利弊的時候,孫權近侍谷利來到身旁,說是韓當在外有事稟報。

聽到韓當有事稟報,孫權暫時放下了心中的利弊分析,他命谷利帶韓當進來。

韓當在一進入大帳中後,臉色焦急的他就立馬來到孫權身前對其稟報,“至尊,公安有變!”

看着韓當臉上那焦急的神色,孫權的臉色瞬間就不好看了。

這就是他辛辛苦苦穩定的軍心?

這就是他孫氏的三朝老臣?

本來孫權已經好轉的心情,在看到韓當這副表情後,又開始糟糕了起來。

他沒好氣的問他這個從小喚作叔父的老臣道,“韓公何須大驚小怪。”

“公安能有何變,難不成還是糜賊領兵出城了?”

在孫權看來,如今糜暘是以守城爲要。

只要他不貿然攻城,糜暘當不會出城浪戰。

而只要糜暘不率軍出城,又有何好大驚小怪的。

豈不料,韓當在孫權這麼說之後,竟然點頭應是。

他對着孫權言道,“至尊英明,正是糜賊率軍出城了。”

聽到韓當如此說,孫權與陸遜的臉上都浮現了驚異之色。

孫權馬上問韓當道,“糜賊可有率軍渡過護城河?”

韓當回答道,“現今還沒有。”

“方纔義封來報,說是公安西門打開,糜暘正率領着上千弓弩手出城,不知意欲何爲。”

“吾在得知這個消息後,就立馬來稟報至尊了。”

孫權聽完後,馬上提起放在劍案上的佩劍,而後趕緊朝着營外而去。

糜暘詭計多端,他不得不小心。

而韓當與陸遜也緊緊跟在孫權身後,朝着大營外趕去。

當孫權來到大營外後,就看到了這時大營中的江東士卒在朱然的帶領下,已經列陣完畢,隨時等候着他調遣。

在看到這一幕後,孫權對朱然不禁心下讚許。

而後他來到大軍陣前,看着對面的糜暘領着千餘弓弩手正在嚴陣以待。

雖然孫權在糜暘的百步開外,但糜暘在看到孫權出來後,他馬上命令百餘弓弩手,搭弓射箭朝着孫權射箭而來。

在見到這一幕後,擔憂孫權安危的朱然馬上命令江東士卒持盾上前,爲孫權遮擋箭雨。

但朱然的這個舉動卻被孫權所喝止。

“敵軍弓弩手,離孤有數百步之遠,何須持盾!”

弓弩有殺傷力的射程範圍,在當世爲百步左右。

孫權離糜暘率領的弓弩手的距離足有數百步,按照這個距離,那上百箭矢是不可能會對其造成危險的。

既然不會對其造成威脅,孫權又何必命士卒持盾護衛其,徒令敵軍笑話呢?

他倒要看看糜暘到底要做什麼把戲。

上百支箭矢從公安城下而起,朝着江東大營射來。

但正如孫權所預料那般,那上百支箭矢在離開公安城下百步之後,就漸漸失去了動力,紛紛落在了地上。

在上百支箭矢落地之後,眼神極好的孫權看到了,那些箭矢的箭身上都綁着一封書信。

看到這一幕後,孫權明白了糜暘的意圖。

糜暘特意率千餘弓箭手出城,爲的就是引他出來。

而糜暘將他引出來的真正目的,爲的是讓他看這箭身上所綁縛的書信。

這糜賊就這麼喜歡寫信嗎?

在知曉了糜暘的真正意圖後,孫權命人上前爲其取來一封信。

在一名士卒從前方的箭堆中取信回來後,孫權展開細細看了起來。

他倒要看看,糜暘還能玩什麼花樣。

而在看完後,孫權臉上臉色驚怖,似如驚弓之鳥。

他馬上命人將前方的所有信都毀掉!

這時孫權用驚疑不定的眼神,看向身旁的陸遜,他問道:

“孤記得,吳郡陸氏與吳郡全氏,乃是世代姻親之好吧。”

陸遜不知爲何孫權會突然問起這件事,但這件事並沒有什麼好隱瞞的。

陸遜點頭稱是。

而在陸遜點頭後,孫權將掌心中的書信用力握緊,直至揉成一團。

爲什麼要吃裡扒外,背叛孤!

好的策略,也得有機會用出來不是。

好的帥才,也得有機會上場不是。

(本章完)

第6章 此路不通第668章 五美諸葛 重啓相國第340章 大庭廣衆 贈劍贈女第78章 劉璋父子 (求追讀)第597章 驚人喜訊 世家鐵拳第376章 借刀殺人 天水幼麟第37章 魏王吐血第481章 封之剛猛 洪之自信第531章 明光熠熠 漢胡重沓第350章 政治規則 魏延可用第79章 逆天而行(求追讀)第98章 各位,蹦極看過沒?(無食言,求追讀第300章 火德不滅 遼之人頭第17章 駐守公安第3章 先斬後奏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330章 斷翅而亡 蠢貨孟達第273章 兄弟爭吵 燭影哭聲第670章 齊侯新號 天策上將第102章 孫權要睡不着了(再來追讀!)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321章 有才州泰 儁義心驚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140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六百七十七章 蒞臨京口 孫權反擊第492章 懸釜而炊 漢人自強第517章 寧俘不降 三族將夷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中童謠 不可思議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375章 曹魏庭柱 樑可徵否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六百九十四章 姜維跨步 追求幸福第599章 王朗吐血 自今日始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34章 武力爆表的關平第641章 內裡赤紅 丕之末日第102章 孫權要睡不着了(再來追讀!)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415章 一擒孟獲 鹿馬相會第215章 鷹揚不揚 深夜密謀第212章 班底雛形 突聞噩耗第308章 攜子前往 兄弟相見第六百八十七章 敲打劉封 誓殺吳狗第483章 二人相疑 風雪仗兵第163章 江東柱石 三氣呂蒙第14章 接班人第251章 董允獻策 法邈制延第636章 夏侯黯然 朱靈登場第211章 隱患滋生 伯仁野望第36章 麋鹿破槽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襲博望 公安調兵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將一軍 冷汗直冒第45章 以人爲本(求追讀,求票)第七百一十九章 草木皆兵 土崩瓦解第289章 擋車騎者 人馬俱裂第333章 隨軍南下 交換日子第42章 大開八門(求票,求追讀)第231章 皮開肉綻 真實情報第587章 赤龍翻滾 以快打慢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546章 街亭守備 料敵於先第444章 英雄氣短 郭淮到來第633章 麟逆虎鬚 萬騎奔潼第207章 子午奇謀 不歡而散第466章 死者層積 敵踐而散第380章 譙瑜毒計 糜暘劫難第239章 兩勸滿寵 局勢轉變第38章 司馬懿的毒計第559章 軍向上邽 淮南之變第182章 竭心盡力 諸葛抱膝第617章 着目潼關 騎虎難下第390章 再圍冠帶 魑魅末日第344章 返回南鄭 法邈五問第318章 真氣吐血 召會要臣第560章 急而興師 必致覆沒第七百五十七章 敵明我暗 以奇制奇第七百零三章 約法三章 整頓人心第365章 南鄭耀武 大變之兆第七百七十四章 何故發笑 思索滅魏第323章 仲達崛起 既悼既檄第六百九十六章 鷹擊長空 送天將軍第343章 雙重考驗 陛下小心第620章 死傷甚衆 公衡驚疑第621章 如虎添翼 城如玻璃第七百三十八章 人心難欺 關門打狗第七百一十三章 永安之變 傳檄州郡第333章 隨軍南下 交換日子第232章 麋馬角力 勝必生驕第104章 呂蒙密計 天助孫氏?第199章 申氏末日 關門打狗第407章 於衛將軍 八字要訣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514章 積蓄騎軍 千里入冀第299章 以騎逐步 天道有常第279章 寒風如刀 驃騎憂懼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
第6章 此路不通第668章 五美諸葛 重啓相國第340章 大庭廣衆 贈劍贈女第78章 劉璋父子 (求追讀)第597章 驚人喜訊 世家鐵拳第376章 借刀殺人 天水幼麟第37章 魏王吐血第481章 封之剛猛 洪之自信第531章 明光熠熠 漢胡重沓第350章 政治規則 魏延可用第79章 逆天而行(求追讀)第98章 各位,蹦極看過沒?(無食言,求追讀第300章 火德不滅 遼之人頭第17章 駐守公安第3章 先斬後奏第648章 太常之尊 那又如何第330章 斷翅而亡 蠢貨孟達第273章 兄弟爭吵 燭影哭聲第670章 齊侯新號 天策上將第102章 孫權要睡不着了(再來追讀!)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321章 有才州泰 儁義心驚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140章 吳軍既撤 吾當可擊第六百七十七章 蒞臨京口 孫權反擊第492章 懸釜而炊 漢人自強第517章 寧俘不降 三族將夷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中童謠 不可思議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375章 曹魏庭柱 樑可徵否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六百九十四章 姜維跨步 追求幸福第599章 王朗吐血 自今日始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34章 武力爆表的關平第641章 內裡赤紅 丕之末日第102章 孫權要睡不着了(再來追讀!)第329章 一顆種子 伯仁之恨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415章 一擒孟獲 鹿馬相會第215章 鷹揚不揚 深夜密謀第212章 班底雛形 突聞噩耗第308章 攜子前往 兄弟相見第六百八十七章 敲打劉封 誓殺吳狗第483章 二人相疑 風雪仗兵第163章 江東柱石 三氣呂蒙第14章 接班人第251章 董允獻策 法邈制延第636章 夏侯黯然 朱靈登場第211章 隱患滋生 伯仁野望第36章 麋鹿破槽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襲博望 公安調兵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將一軍 冷汗直冒第45章 以人爲本(求追讀,求票)第七百一十九章 草木皆兵 土崩瓦解第289章 擋車騎者 人馬俱裂第333章 隨軍南下 交換日子第42章 大開八門(求票,求追讀)第231章 皮開肉綻 真實情報第587章 赤龍翻滾 以快打慢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546章 街亭守備 料敵於先第444章 英雄氣短 郭淮到來第633章 麟逆虎鬚 萬騎奔潼第207章 子午奇謀 不歡而散第466章 死者層積 敵踐而散第380章 譙瑜毒計 糜暘劫難第239章 兩勸滿寵 局勢轉變第38章 司馬懿的毒計第559章 軍向上邽 淮南之變第182章 竭心盡力 諸葛抱膝第617章 着目潼關 騎虎難下第390章 再圍冠帶 魑魅末日第344章 返回南鄭 法邈五問第318章 真氣吐血 召會要臣第560章 急而興師 必致覆沒第七百五十七章 敵明我暗 以奇制奇第七百零三章 約法三章 整頓人心第365章 南鄭耀武 大變之兆第七百七十四章 何故發笑 思索滅魏第323章 仲達崛起 既悼既檄第六百九十六章 鷹擊長空 送天將軍第343章 雙重考驗 陛下小心第620章 死傷甚衆 公衡驚疑第621章 如虎添翼 城如玻璃第七百三十八章 人心難欺 關門打狗第七百一十三章 永安之變 傳檄州郡第333章 隨軍南下 交換日子第232章 麋馬角力 勝必生驕第104章 呂蒙密計 天助孫氏?第199章 申氏末日 關門打狗第407章 於衛將軍 八字要訣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514章 積蓄騎軍 千里入冀第299章 以騎逐步 天道有常第279章 寒風如刀 驃騎憂懼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