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九章 衣食共享 全國皆兵

bookmark

站在荊州文武羣臣最前方的荊州刺史鄧芝,在聽到信使稟報的內容後,他緊張的整理了下妝容,然後問身後的鄧艾道:

「士載,素知大司馬喜好。

不知道吾今日這番佈置,大司馬能夠滿意否?」

鄧芝的話語中,流露出一些忐忑。

而鄧艾在聽到鄧芝的話後,臉上不由得露出一些笑意。

「鄧公,這已然是你第三次問艾這一件事了。」

鄧艾的回答,讓鄧芝的臉上流露出一些詫異,似在疑惑說:我之前果真問過兩次了嗎?

但很快的,鄧芝臉上的疑惑之色頃刻間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些郝然之色。

仔細想一想,他的確就這件事問了鄧艾三次。

鄧芝出身東漢名將鄧禹之後,自小接受良好教育的他,早年因避難進入蜀中。

後來他的才華得到劉備賞識,逐漸得到劉備的重用。

至今爲止,要說鄧芝在世間最出名的事,無疑是當年公安之戰後,他代劉備出使江東,與孫權重新簽訂盟約一事。

按理說,鄧芝並非沒見過世間的大人物,他對糜暘的到來,不應該如此緊張纔是。

可在鄧芝的心中,孫權又豈能與糜暘相比呢?

大司馬,天策上將,重開大漢天之白鹿...

當這一個個名號,都歸到於一個人身上時,恐怕當今天下除去張飛與諸葛亮外,沒有一位漢臣會對糜暘不抱有濃烈的敬仰之心。

除去以上的原因外,鄧芝當下還身爲荊州刺史。

在漢家的體制中,刺史主管一州政務,而在荊州這幾年,鄧芝可是深切的體會到,糜暘在荊州擁有怎樣的民心。

鄧芝深知,要是他有怠慢糜暘的地方,荊州士民肯定會對他大失所望。

而身爲一州刺史,卻失去了當州的士民之心,這個刺史還能當的下去嗎?

從這兩方面原因來看,鄧芝目前有着這種緊張的心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鄧艾能夠理解鄧芝的心情,因此哪怕是第三次,鄧艾還是笑着對鄧芝言道:

「鄧公請放心。

大司馬雖喜奢華,好排場,但他更看重心意。

就算鄧公有些方面安排不周,大司馬也不會對鄧公有所責怪的。」

鄧艾的回答,讓鄧芝懸着的一顆心稍微放下來了一些。

鄧艾身爲糜暘最看重的嫡系之一,他對糜暘的瞭解,肯定比常人深得多。

只是鄧芝不知道的是,在他還在自省的時候,他的身後卻發生了一些變故。

原來今日爲了迎接糜暘的歸來,鄧芝特意別出心裁地想出了一個迎接儀式。

鄧芝心知公安之戰對糜暘的意義,而當年糜暘離開荊州時,也特地拜託關羽多關照那些在公安之戰中傷殘的士卒。

所以在鄧芝的安排下,今日站在城外迎接糜暘的,可不止是荊州的文武衆臣。

當年被糜暘「遺忘」在荊州的公安傷卒,赫然也在列。

而在聽到糜暘即將出現的消息後,荊州文武衆臣心中雖躁動,但終於還能忍得住。

只是那些與糜暘同生共死過的公安傷卒,又怎麼能做到這一點呢?

於是乎不知道是誰帶的頭,就在鄧芝還率着荊州文武翹首以盼之際,那上百公安傷卒竟然主動脫離了隊列之中,朝着前方跑去。

公安傷卒的這一舉動,直接將鄧芝精心安排的迎接隊列給衝了個亂七八糟。

而鄧芝在注視到這一幕後,更是急的要跳起來。

「全都回去,不要亂!」

鄧芝聲嘶力竭的吶

喊聲,在城外不斷的響起。

但鄧芝還是低估了糜暘在公安傷卒心中的影響力,公安傷卒們聽到了鄧芝的吶喊聲,但他們還是不理不睬地朝前方跑去。

公安傷卒們的不理不睬,可是讓鄧芝及一衆荊州文武急的抓心撓腮。

體統,體統呀!

只是鄧芝再怎麼急,面對屬吏提出的「以士卒彈壓騷動」的建議,他還是果斷採取了拒絕。

開玩笑,不要看那些公安傷卒們身份都不太高,但誰能知道在當年的公安之戰中,他們在糜暘身邊是什麼身份?

鄧芝絲毫不懷疑,那些公安傷卒中,多的是曾爲糜暘擋刀之人。

以刀兵鎮壓糜暘的救命恩人?

鄧芝覺得自己還不想提早退休。

於是乎在鄧芝的「無可奈何」下,上百公安傷卒徑直地朝着前方不斷涌去。

而看着上百公安傷卒的行爲,有一些荊州文武也咬咬牙加入了其中。

有一就有二,當一些荊州文武動起來後,越來越多的荊州文武也依樣畫葫蘆。

直至到最後,扶額嘆息,頓足嘆恨的鄧芝,也被鄧艾拉着朝着前方跑去。

好好的歡迎儀式,變成了一場狂奔比賽,想來後世的史書之中,肯定會不吝嗇筆墨記載着這有趣的一幕。

在信使回來稟報時,糜暘的車隊就已經離江陵城不太遠了。

所以率隊走在車隊前方,爲糜暘開路的石苞,很快就發現了前方發生的「動亂」。

石苞高坐在戰馬上,從他的視線中,他能夠清楚地看到前方正有百餘傷殘人士正朝着糜暘的車駕快速衝來。

在初發現這一幕時,石苞的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是「敵襲」二字。

可很快的,這兩個字就被石苞從腦海中驅散。

且不提那百人都是傷殘人士,也不說如今他們在荊州腹地,就說那百人臉上的神色充滿了激動與歡喜。

帶着激動與歡喜發動一次以卵擊石的襲擊,石苞感覺世上應該沒有這樣的人吧。

一時間搞不清楚的石苞,爲了以防萬一,只能下令身後的軍士先結陣防守,而他則是快速駕馬來到糜暘的車駕前,向糜暘稟報了這一件事。

而坐在車駕中的糜暘,在聽說這件事的時候,他的第一反應也是詫異。

不過他的心中,也隱隱有了個猜測。

爲了印證心中的猜測,糜暘連忙從車駕上走下,騎上一匹駿馬後,帶着石苞朝着前方而去。

不久後,當糜暘駕馬來到隊伍前列時,他也看到了那正在衝來的百餘傷殘人士。

這時那百餘傷殘人士,距離隊伍前列已然不遠,糜暘能夠看清跑在最前方的那一批人。

「王安!」

在看清後,糜暘下意識地喊出了一個許久未叫過的名字。

在糜暘的視線中,那位叫王安的男子,正賣力地奔跑在衆人之前,他右邊的袖子空蕩蕩的,迎風飄舞。

而由於失去了一隻手臂,王安的重心不穩,每跑一段距離都會摔倒。

但每次摔倒之後,王安還是會以最快的速度站起身來,繼續朝着糜暘的所在前進。

隨着糜暘的視線不斷流轉,一些深埋在腦海中的熟悉的面孔,也赫然出現在了他的眼中。

那些人中,有少了一隻眼睛的,有瘸腿的,有少了手掌的...

每個人身上都帶着殘疾,但每個人的臉上,都帶着亢奮的神色。

看到這一幕後,糜暘的眼眶中,已然被淚水蓄滿。

「今日你我刀刃同當,來日你我衣食共享!」

糜暘不禁回憶起,當

年他在公安城內向六千精卒許下的諾言。

而隨着糜暘的出現,跑在最前方的公安傷卒等人,在看到糜暘的身形後,他們臉上的興奮之色愈來愈濃厚。

同時他們口中不由得喊出了,糜暘許久未曾聽過的兩個字。

「糜郎!糜郎!」

那一年的糜暘不是什麼大司馬,更不是什麼天策上將,他是屬於公安城內上下的糜郎!

糜暘在聽到「糜郎」二字後,他的臉上露出了笑意。

同時他見到前方的士卒正在結陣防禦,他不由得呵斥道:「全都退下!」

糜暘的厲喝,嚇得前方本來組成陣型防禦的士卒,連忙朝着四周散開來。

這一刻,糜暘與那上百公安勁卒之間,再無任何阻擋。

不久之後,跑的氣喘吁吁的一衆公安傷卒們就衝到了糜暘的馬下。

他們亢奮地圍繞在糜暘的身旁,更是將原本糜暘周圍的親軍,給擠出了好幾步開外。

被擠出來的糜暘親軍,臉上無一不帶着錯愕的神情。

這羣人能不能有點邊界感?

到底誰纔是大司馬的親軍呀!

糜暘親軍不知道的是,眼前這上百人,是他們的前身。

等到將糜暘包圍的水泄不通後,以王安爲首的公安傷卒們,紛紛擡起頭用亢奮的語氣對糜暘說道:

「糜郎,您終於回來了!

糜郎,您還記得我不,當年就是我將那孫桓綁在城樓上的!

糜郎,我剛生了一個兒子,我現在每日都在跟他說我們當年的事蹟呢!

糜郎...

糜郎...」

一聲聲熱切的「糜郎」瞬間將糜暘給淹沒。

而聽着周圍七嘴八舌的聲音,糜暘不僅不覺得嘈雜,反而心中有着種種暖意在流淌。

這時後方的一衆荊州文武,也終於跑到了糜暘的身前。

可還未等他們喘口氣呢,他們就看到了糜暘被一衆公安傷卒包圍敘舊的畫面。

這讓一衆荊州文武不由得驚呆了。

特別是鄧芝,他十分慶幸自己剛剛,沒下令阻擋公安傷卒。

同時鄧芝還想到,只是上百公安傷卒,都造成如今這副混亂的局面了。

要是他提前將糜暘到來的消息透露出去,甚至將迎接地點放在公安城外,那......

那種畫面,鄧芝簡直想都不敢想。

而坐在馬上的糜暘,也看到鄧芝等荊州衆文武的到來。

於是糜暘輕擡馬鞭,示意公安傷卒們暫且停下敘舊。

在糜暘的示意下,方纔還「不聽指揮」的公安傷卒們,連忙齊齊停止了話語。

他們紛紛擡頭,將目光都注視在糜暘的身上。

糜郎,好似有點瘦了呀。

天殺的梁州,關中,把他們的糜郎給餓瘦了!

當場中重新恢復安靜後,糜暘將目光看向王安問道:

「我不在荊州的這數年,你們的生活過得如何?」

糜暘的這個問話一出,以鄧芝爲首的一衆荊州文武,立即屏氣凝神起來。

同時他們心中也在不斷反思着,在過往的日子中,是否有虧待了這幫公安傷卒們。

但好在,王安接下來的回答,讓他們都紛紛鬆了一口氣:

「好着呢。

您是不知道,雖說我們都有傷殘在身,但當地官府一直很照顧我們。

授封田畝,逢年過節的恩賞,一直都未曾斷過。

就在前年,官府還在我們的村子裡,興辦了學舍呢。」

說完這番話後,王安又用感謝的語氣對着糜暘說道:

「就算當地官府不照顧,就憑您的食邑,我們的生活就已然衣食無憂啦!」

糜暘屢立戰功,加上劉備對他又大方,多年來糜暘的食邑足足有兩萬戶左右。

這麼多的食邑,糜暘卻並未獨佔。

每逢封地向糜暘彙報收入時,糜暘個人只留取一小部分,剩下的大部分收入都被他給予了當年隨他出生入死的傷卒們。

衣食共享,這是糜暘當年許下的承諾。

當王安說到這時,糜暘忍不住用手拍了一下王安的腦袋道:

「以前你大字不識一個,動不動自稱俺,現在不止這一點改了,還會用上成語了呀!」

被糜暘打趣的王安,臉上露出不好意思的神色。

王安的反應,引得上百公安傷卒一陣大笑。

而就在糜暘與一衆公安傷卒其樂融融的時候,鄧芝見天色不早了,於是便上前一步遙拜糜暘,對他說道:

「關中與荊州路途遙遠,大司馬不如先入城中好生歇息。」

鄧芝話音剛落,還未等糜暘說話呢,王安就後知後覺地拍了拍腦袋道:

「對哦,您肯定累壞了。」

說完後,王安便用左手牽着糜暘的繮繩,要親自將他帶入江陵城中。

當年公安之戰時,他就是負責爲糜暘牽繩的。

而周圍的一衆公安傷卒見到王安的行動後,他們也依樣畫葫蘆起來。

當年曾爲糜暘開道的公安傷卒,從一臉幽怨的糜暘親軍手中接過儀仗。

當年曾守衛在糜暘身邊的公安傷卒,從滿頭黑線的糜暘親軍手中搶過長槍。

當年...

這時他們就像回到了當年一般,忘記了身體的殘缺,又忠心的履行起各自的職務。

而糜暘也樂得見到這一場面,所以他並沒有出言阻止。

在來荊州前,有大臣對糜暘勸諫道:

「逆吳兵衆,六萬精卒,或許不足。」

若是那些勸諫的大臣看到這一場面,他們估計會狠狠地給自己一巴掌。

不足?

恐怕只要糜暘想,只需一道檄令,荊州可全國皆兵也!

第455章 相忍爲國 天衣無縫第七百二十七章 四方求援 眼前一黑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貨世子 幼麟爲師第122章 再殺周泰 吳軍啼哭(4000大章!求追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襲博望 公安調兵第347章 權力慾望 無人能免第69章 真吾制勝之地也 (求追讀,求票)第414章 精銳彝軍 血染白袍第559章 軍向上邽 淮南之變第70章 如此孫桓(三更求追讀)第98章 各位,蹦極看過沒?(無食言,求追讀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叡栽倒 田豫擡頭第17章 駐守公安第86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 (四更求追讀!)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290章 既分勝負 亦決生死第143章 雙壁合兵 十萬俱滅(5000字!)第七百七十四章 何故發笑 思索滅魏第282章 忠臣喋血 要戰便戰第158章 江陵縞素 劉璋履約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443章 似若無敵 魏軍大敗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43章 刀兵護家(求票,求追讀)第218章 糜暘密奏 君王三觀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469章 晴天霹靂 再開屠城第157章 法正遺策 君臣同悲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490章 擔憂生亂 密林驚遇第七百六十九章 效仿郭開 言出法隨第426章 邛都陷落 孟獲臣服第211章 隱患滋生 伯仁野望第277章 魏有良臣 三爺點名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第410章 五略引贊 馬謖請戰第131章 以守代攻 伯言已至(求訂閱,求票!第420章 局勢變化 郭淮到來第47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194章 五大綱領 強軍將成第72章 兩軍對陣(三更求追讀)第657章 他似不德 張昭叩闕第246章 左將軍暘 夜論孫權第446章 攻守易勢 慈不掌兵第504章 營聲鼎沸 滿城皆驚第423章 輕搖令旗 二擒孟獲第216章 劉備教子 衆臣齊哭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第七百六十七章 火燒張府 老而彌辣第76章 糜公大明 (求追讀,求票)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169章 孝直再現 將兵迎質第六百八十四章 化域爲州 造勢借勢第430章 獨當一面 血色征程第317章 君臣無儀 倚天落地第352章 虛報士卒 躍馬鎮場第349章 杯酒釋權 唯一主宰第230章 止步城下 司馬軍旗第194章 五大綱領 強軍將成第368章 以制掘根 羣情激涌第298章 互相配合 局勢逆轉第641章 內裡赤紅 丕之末日第403章 法邈驚慌 上書成都第411章 王平爲輔 二蠻呆滯第七百五十六章 一葉障目 不見泰山第374章 火燒塢壁 梁州大變第531章 明光熠熠 漢胡重沓第300章 火德不滅 遼之人頭第七百一十一章 苟利國家 壯哉仲容第158章 江陵縞素 劉璋履約第630章 後發制人 出兵追擊第66章 關平請命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六百八十三章 於無聲處 乍見驚雷第165章 懸首招兵 丁奉心思第395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第275章 召虎已至 不好預感第238章 突然襲擊 城門大開第236章 修建高樓 豪族私會第561章 火燒合肥 江東野望第581章 心累糜暘 速召丞相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謀 再效班超第604章 設伏密林 斬斷生路第433章 先定陰平 再阻劍閣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諡之 忠臣周魴第425章 三方火拼 黃雀在後第624章 了卻遺憾 天命所歸第228章 真實目的 成君死節第224章 天地赤紅 漢將挺立第617章 着目潼關 騎虎難下第634章 宛若游龍 驚爲天人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301章 遙望北方 一刀斷生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第七百六十五章 全琮手抖 生辰大禮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
第455章 相忍爲國 天衣無縫第七百二十七章 四方求援 眼前一黑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貨世子 幼麟爲師第122章 再殺周泰 吳軍啼哭(4000大章!求追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襲博望 公安調兵第347章 權力慾望 無人能免第69章 真吾制勝之地也 (求追讀,求票)第414章 精銳彝軍 血染白袍第559章 軍向上邽 淮南之變第70章 如此孫桓(三更求追讀)第98章 各位,蹦極看過沒?(無食言,求追讀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叡栽倒 田豫擡頭第17章 駐守公安第86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 (四更求追讀!)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290章 既分勝負 亦決生死第143章 雙壁合兵 十萬俱滅(5000字!)第七百七十四章 何故發笑 思索滅魏第282章 忠臣喋血 要戰便戰第158章 江陵縞素 劉璋履約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443章 似若無敵 魏軍大敗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43章 刀兵護家(求票,求追讀)第218章 糜暘密奏 君王三觀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469章 晴天霹靂 再開屠城第157章 法正遺策 君臣同悲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490章 擔憂生亂 密林驚遇第七百六十九章 效仿郭開 言出法隨第426章 邛都陷落 孟獲臣服第211章 隱患滋生 伯仁野望第277章 魏有良臣 三爺點名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第410章 五略引贊 馬謖請戰第131章 以守代攻 伯言已至(求訂閱,求票!第420章 局勢變化 郭淮到來第47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194章 五大綱領 強軍將成第72章 兩軍對陣(三更求追讀)第657章 他似不德 張昭叩闕第246章 左將軍暘 夜論孫權第446章 攻守易勢 慈不掌兵第504章 營聲鼎沸 滿城皆驚第423章 輕搖令旗 二擒孟獲第216章 劉備教子 衆臣齊哭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第七百六十七章 火燒張府 老而彌辣第76章 糜公大明 (求追讀,求票)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169章 孝直再現 將兵迎質第六百八十四章 化域爲州 造勢借勢第430章 獨當一面 血色征程第317章 君臣無儀 倚天落地第352章 虛報士卒 躍馬鎮場第349章 杯酒釋權 唯一主宰第230章 止步城下 司馬軍旗第194章 五大綱領 強軍將成第368章 以制掘根 羣情激涌第298章 互相配合 局勢逆轉第641章 內裡赤紅 丕之末日第403章 法邈驚慌 上書成都第411章 王平爲輔 二蠻呆滯第七百五十六章 一葉障目 不見泰山第374章 火燒塢壁 梁州大變第531章 明光熠熠 漢胡重沓第300章 火德不滅 遼之人頭第七百一十一章 苟利國家 壯哉仲容第158章 江陵縞素 劉璋履約第630章 後發制人 出兵追擊第66章 關平請命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六百八十三章 於無聲處 乍見驚雷第165章 懸首招兵 丁奉心思第395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第275章 召虎已至 不好預感第238章 突然襲擊 城門大開第236章 修建高樓 豪族私會第561章 火燒合肥 江東野望第581章 心累糜暘 速召丞相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謀 再效班超第604章 設伏密林 斬斷生路第433章 先定陰平 再阻劍閣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諡之 忠臣周魴第425章 三方火拼 黃雀在後第624章 了卻遺憾 天命所歸第228章 真實目的 成君死節第224章 天地赤紅 漢將挺立第617章 着目潼關 騎虎難下第634章 宛若游龍 驚爲天人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第302章 三虎一鹿 共逐樊城第301章 遙望北方 一刀斷生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第七百六十五章 全琮手抖 生辰大禮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