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利舌如劍 搖晃關中

bookmark

楊修是因爲什麼而死的呢?

可能很多人會脫口而出是因爲雞肋二字。

但事實並非如此簡單。

曹操是個成熟的政治家,他不會因爲個人的喜惡,而貿然殺害身爲弘農楊氏嫡長子的楊修。

楊修的身份擺在那裡,可以說只要交好弘農楊氏,那麼曹操在關西的統治就會相當的穩固。

曹操也清楚,貿然殺害楊修肯定會引起以楊彪爲首的關西世家的極大不滿。

因爲以楊修的身份與才智,可以預見的是在楊彪死後,楊修定然會成爲關西世家新的領軍人物,或者說關西世家在中央的政治利益代表。

貿然殺害一個世家集團的利益保障人,對曹魏的統治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難道曹操會不知道嗎?

曹操肯定是知道的,當年的兗州之亂,就是因爲曹操殺害有着類似身份的邊讓而引起的。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加上那一年的曹操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正積極的爲曹丕的禪代鋪路。

所以按正常來說曹操應該是要儘可能的拉攏關西世家纔是,不會在臨死之前突然直接以雷霆手段斬殺楊修。

而且曹操殺害楊修的罪名,是“前後漏泄言教,交關諸侯”。

這個罪名可以說是牽強至極,在當世“漏泄言教,交關諸侯”算罪名嗎?

肯定是不算的,曹魏內的名士哪一個與外地諸侯沒有聯絡?

交遊廣闊本就是名士最大的特徵。

哪怕在今年,曹魏名士華歆、王朗等人還經常寫信與諸葛亮聯絡私人感情,要是楊修該死的話,曹魏的名士有一個算一個,全都得死。

但最後曹操還是以這牽強至極的,近乎於“莫須有”的罪名強行殺害了楊修。

這種行爲不客氣的說,是曹操在整個關西世家的頭上撒尿。

那麼曹操爲何要在臨死之前應該維穩的時候,還要用這種羞辱的手段來狠狠打關西世家的臉呢?

身爲一個成熟的政治家,能讓曹操這麼做的原因只有一個,那便是他意識到楊修的存在,可能會給曹魏後來的政局帶來動盪。

至於曹操爲何會這麼以爲,癥結就在於當年的奪嫡之爭上。

當年的奪嫡之爭,表面上看是曹丕與曹植對權力的爭奪,但實際上也是各自支持他們的世家的一種角逐利益的鬥爭。

而從當年的局勢來看,不難看出曹丕與曹植背後各自站的是哪方世家勢力。

當年支持曹丕的,是以司馬懿爲代表人物的河北世家,而支持曹植的,正是以楊修代表人物的關西世家。

從最後的結果來說,是曹丕取得了奪嫡之爭的勝利,既然曹操心中已經定下曹丕是他的繼承者,那麼晚年的曹操就必須要爲曹丕的未來考慮。

因爲曹丕的未來是否安穩,代表着大魏將來是否安穩。

而只要一考慮到這一點,那麼楊修在曹操心中,就有了必死之罪。

楊修的年輕,楊修的才華,加上楊修背後的強大政治力量,讓曹操爲了大魏的未來,只能冒得罪整個關西世家的風險殺害楊修。

而既然是懷抱着這樣的目的殺害楊修,那麼楊修的死帶來的影響,就不僅僅是讓楊彪失去兒子,讓楊囂失去父親這麼簡單。

楊修的死,代表着關西世家在爭奪從龍之功的戰爭中落敗,也代表着關西世家在曹魏的政治利益,遭到了一次嚴重的打擊。

正因爲如此,所以孟達纔會在楊彪面前連續發出兩聲誅心之問。

第一聲誅心之問,孟達是爲楊修而發出,想着喚起楊彪的愛子之情及仇恨之心。

第二聲誅心之問,孟達是爲近年來不斷落寞的關西世家而發聲。

別忘了,出身扶風孟氏的孟達,也是正兒八經的關西世家一分子。

而在聽完孟達的兩聲誅心之問後,不出意外的是,楊彪心中一直積累的憤懣之情,被孟達徹底引發了出來。

身爲人父的楊彪,心中又怎麼可能不對楊修當年的死,感到憤恨呢!

楊修可是楊彪唯一的兒子!

楊彪心中對楊修之死心中有怨,從曹操在世時發生的一件事就可以知道:

在一次宴會上,曹操楊彪爲何變得消瘦了。

面對曹操的詢問,楊彪於大庭廣衆之下,直接回懟道:“愧無日磾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

聽到楊彪的這句話後,曹操直接被懟的變了臉色。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楊彪對楊修的死是極爲痛心的,且他心中的怨恨一點都不少。

而既然心中有着怨恨,那麼楊彪心中又怎麼可能沒有報仇之心呢。

楊彪之所以一直沒有動作,無非是見那時的曹操睥睨當世,爲整個弘農楊氏考慮而已。

就算不談楊修之死給楊彪帶來的憤恨,那麼這十數年來,關西世家不斷落寞的事實呢?

楊彪先祖當年被關西士子稱爲“關西孔子”,這是弘農楊氏一個可流傳千載的巨大榮譽。

但人都是追逐利益的,在這番榮譽背後,還有着一個非常現實的利益糾葛。

關西士子如此推崇楊震,爲的是讓楊震成爲關西士子的標杆人物,也爲的是讓弘農楊氏成爲關西世家的利益保障者。

在整個關西世家的努力下,弘農楊氏的發展可謂十分迅速,不過百餘年就讓弘農楊氏達成了四世三公的成就。

而這百年以來,自楊震以後的楊家歷代家主,也的確在不遺餘力的保障着關西世家在政治上的利益。

弘農楊氏與關西世家,可謂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這種利益上的交換,一直是相輔相成的。

可是自靈帝以來,這種原本穩定的利益交換格局,就被天下大亂給打破了。

兵兇戰危之下,大量如法正、孟達這樣的關西士子南遷,導致關西世家的實力遭受一次重創。

後來爲了扭轉這種頹勢,在曹操平定關中之時,關西世家可謂是不遺餘力的幫助曹操,將馬超坑的欲仙欲死。

本來關西世家想的是,等曹操統治關西后,他們憑藉着強大的底蘊可以迎來複興。

但結果呢?

在楊彪的領導下,關西世家並未在曹魏的政治格局中佔據着多重要的地位。

反而是河北世家作爲後起之秀,藉助着奪嫡之爭押對寶的優勢,直接實現彎道超車。

關西世家在曹魏的落寞,不能說是一種趨勢,應該是一種事實。

而面對這種事實,關西世家會對引領他們的弘農楊氏沒有怨言嗎?

要知道關西世家之所以捧弘農楊氏爲領軍者,爲的是弘農楊氏可以保障他們的利益,可要是弘農楊氏做不到這一點呢?

失去了基本盤關西世家的支持,弘農楊氏的衰敗也即將會成爲事實。

作爲當代弘農楊氏的家主楊彪,又怎麼會不對弘農楊氏的日漸衰敗感到憂心如焚。

先輩留給他名望家業他無法守住,那便是不孝!

而楊彪更可能會成爲家族史上,被無數後代族人責怪的那個人。

不得不說,只有世家才最瞭解世家。

孟達的那兩句誅心之問,是從公私兩方面對楊彪進行全方位打擊的。 縱算楊彪鐵石心腸,可以不想着爲楊修報仇,那你楊彪身爲弘農楊氏的家主,還能不爲弘農楊氏的興衰考慮?

這自然是不可能的。

想到楊修之死給他帶來的憤懣,又想到家族日漸衰落及衆多關西世家對他的指責,年老的楊彪感覺這一刻他的心中宛若在燃燒着熊熊火焰。

他的眼神不再渾濁,反而是閃現了道道氣勢凌人的光彩。

楊彪先是擺手揮退周圍包圍上來的侍衛,然後用懾人的語氣對着孟達怒呼道:

“虎毒尚且愛子,況吾乎!

至於吾並非不想爲爾等謀福祉,也並非願意當不肖子孫,讓家族在吾手中衰敗。

吾正是想振興家族,振興關西世家,才讓德祖去扶持曹植。

但吾最後失敗了,德祖更是因此而喪命,難道吾做得還不夠多嗎?”

越說到後面,楊彪的語氣就愈加憤慨。

他現在不再將孟達當做糜暘的使者,而是將孟達當做一名關西的士子。

面對孟達指責他的不作爲,楊彪只能用憤慨的語氣,來表達他心中的不甘。

親生兒子有難卻無法施救,這是爲不仁。

家族衰敗無法制止,這是爲不孝。

一直支持他的盟友利益無法保障,這是爲不義。

難道楊彪會想當這不仁不孝不義的人嗎?

楊彪的怒喊讓孟達一下子呆在原地。

楊彪多年身居高位的威望,陡然之間全部釋放出來,還是十分懾人的。

只不過楊彪當下的怒喊也代表着,他之前一直是在裝死。

儘管不知道楊彪什麼時候會死,但現在楊彪可精神着呢。

在想到這一點後,孟達趕忙從呆愣中恢復情緒。

他不怕楊彪發怒,就怕楊彪連家族利益都可以枉顧,就一心想當縮頭烏龜,那孟達可就芭比Q了。

但幸虧身爲弘農楊氏家主的楊彪,還是在意家族利益的。

在恢復神緒後,孟達立即趁熱打鐵說道:

“若在以往,達絕不會來勸楊公,因爲達知道曹賊勢大,非楊氏,更非吾等關西世家一力可抗之。

但現在時勢轉變,達爲楊公,爲吾等關西世家帶來了一強大助力。

達之主上糜大將軍,聲威如何煊赫,楊公應當是知曉的。

當下糜大將軍正領兵屯駐郿縣,想來不用多久便可進軍長安。

關西王旗變幻,恐怕只在旦夕之間也。

面對這難得的機遇,難道楊公就不動心嗎?

只要楊公能協助糜大將軍收復關中,以糜大將軍有功必賞之性情,來日弘農楊氏及我等關西世家,又如何不能恢復往日榮光呢?

楊公,機遇稍縱即逝,只要楊公能成全糜大將軍!”

說到此時,孟達言辭懇切,聽得一旁的楊囂心潮澎湃。

糜暘的凱歌頻奏,的確是當下天下人都知道的一件事。

只是相比於楊囂的心潮澎湃,楊彪卻顯得更爲老練。

雖說他的心情依舊處於激動的狀態,也覺得孟達的話有道理,但他不會這麼容易答應孟達。

“你想吾如何成全糜大將軍?”

見楊彪願意稱呼糜暘爲大將軍,孟達知道事情有轉機了。

“當年曹操征討關中時,楊公怎麼做得,當下便也怎麼做即可。”

聽到孟達的話後,楊彪的眼中閃過一抹精光。

他當年在背後做的事,可是將馬超幾乎逼入絕境。

但當年能做的事,當下又爲何不能做呢?

弘農楊氏及關西諸世家,以當下的局勢是無法組織起大規模的武裝,可世家最強的武器,是在於武裝二字嗎?

楊彪明顯已經有了意動,可老謀深算的楊彪,還是不會那麼容易相信孟達的。

楊彪趨身對着孟達言道:“吾需要你向大將軍傳話,只要吾能得到大將軍一個承諾,吾便遂大將軍的願!”

楊彪的話讓孟達大喜,他連忙問道:“楊公請說。”

在孟達期待的目光下,楊彪緩緩說道:“遷都長安!”

當聽完楊彪的要求後,孟達眼神浮現驚詫之色。

大漢自古以來有兩都,長安與洛陽。

來日大漢若能一統天下,國都定然是在這二者之中擇其一。

只是究竟是選擇哪一個爲國都,大漢中沒有人知道,也不會有人這麼早下斷言。

孟達知道楊彪爲何會提出這個要求,唯有將長安定爲今漢的國都,才能在根本上保證弘農楊氏及關西世家的利益。

楊彪見孟達無法回答自己,他也知道這種事不是孟達能應允的。

能應允的唯有糜暘。

“只要大將軍答應吾的這個請求,吾保證吾會盡一切力量,協助大將軍克復關中!

日後吾弘農楊氏,也會誓死追隨大將軍!”

說完這句話後,楊彪就讓楊囂將孟達送出去,接下來他要做的就是等糜暘的回信。

當楊囂將孟達送走後,楊彪重新躺在躺椅上。

楊彪知道糜暘會答應他的請求的,因爲這件事對糜暘個人來說,有着難以估量的好處。

想到這楊彪摸了摸懷中,他的懷中有着一封密信。

華歆於今日正式出使淮南了。

知道這則消息的楊彪,想起當年看到的屍首分離的楊修屍體,再想起當年曹操一次次用羞辱的手段來對付他弘農楊氏的事,他的嘴角不由得浮現冷笑。

你是亂世之奸雄,吾無法對付你,可吾活的比你久。

而當下的大魏,還有當年那副如日中天的氣象嗎?

既然你的後代不想要體面,那吾就讓他更加不體面!

躺椅在楊彪身體的重量指引下不斷晃動着。

楊彪知道,接下來他要晃動的不是一小小的躺椅,而將是整個關中!

九泉之下,他終究會有所交待的。

第七百四十四章 不敢觀之 且試鋒芒第457章 神兵天降 兩軍合圍第七百四十七章 夜襲公安 心跳欲停第190章 隱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255章 再攻樊城 孫禮獻策第231章 皮開肉綻 真實情報第229章 強徵私兵 軍心崩喪第106章 公安內應第339章 見或不見 反客爲主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247章 天子有難 臥龍出聲第313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第675章 感人遺詔 漢皇駕崩第七百三十一章 探得機密 三問三答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446章 攻守易勢 慈不掌兵第481章 封之剛猛 洪之自信第603章 先行安撫 再出殺招第七百三十七章 攻心爲上 爲時未晚第265章 曹休期望 曹丕質問第309章 迴光返照 人力有盡第七百五十六章 一葉障目 不見泰山第510章 不戰取勝 孫禮寒心第188章 蜀中雙英 西城會面第240章 曹魏國力 長安異動第589章 惶恐瀰漫 雙壁相會第466章 死者層積 敵踐而散第499章 借場東風 贈你精兵第274章 三英再會 益德妙用第116章 得償所願 (十更,求首訂)第551章 二擒滿寵 糜暘將至第35章 糜暘聲名初起第316章 劉巴不滿 難民臨宛第212章 班底雛形 突聞噩耗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370章 分化打壓 釜底抽薪第217章 羣臣勸進 你我君臣第82章 沙兄,你終於來了(四更求追讀)第664章 長陵罵賊 劉曄吐血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襲博望 公安調兵第422章 多智雍闓 上元夜襲第511章 魏營變故 疾行捕麟第503章 先取二賊 再行北伐第418章 杖責馬謖 孫權資敵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襲博望 公安調兵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謀 再效班超第132章 忍辱負重 反客爲主第259章 見招拆招 送信武當第636章 夏侯黯然 朱靈登場第395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第367章 演武之效 三長制出第七百三十一章 探得機密 三問三答第320章 良臣羣起 太守人選第588章 連破七寨 天大笑話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腳爛吳 子晟救我第516章 內心煎熬 一網縛之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580章 福至心靈 排除正確第153章 劉備應約 二王相會第518章 憤而降漢 大敵隱現第332章 賢妻在內 鄴城鐵販第602章 亡國之象 效法魏武第209章 黃旗招搖 天子落淚第456章 不顧一切 速援陽平第407章 於衛將軍 八字要訣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貨世子 幼麟爲師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203章 慈不掌兵 申儀出城第619章 漢軍衝鋒 奮死一搏第109章 關侯長子 公安明月(明日上架!)第408章 今日便反 爾奈我何第67章 糜暘自去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223章 火在水上 團團包圍第595章 場外大援 弘農楊氏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478章 南中變革 龍望北方第104章 呂蒙密計 天助孫氏?第667章 兵刃同當 尊榮同享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423章 輕搖令旗 二擒孟獲第12章 徐晃在,不可退第157章 法正遺策 君臣同悲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364章 利劍在手 可創生機第292章 正奇變幻 魏延奮命第585章 月下柔情 信使到來第14章 接班人第559章 軍向上邽 淮南之變第253章 優勢明顯 夏侯請戰第6章 此路不通第394章 漢有白鹿 魏有幼麟第672章 三杯相敬 極盡暢快第644章 南北聯合 不懼強漢第423章 輕搖令旗 二擒孟獲第110章 公安未來 朗朗明日(明日上架!)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563章 孫大知兵 姜大運輸
第七百四十四章 不敢觀之 且試鋒芒第457章 神兵天降 兩軍合圍第七百四十七章 夜襲公安 心跳欲停第190章 隱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255章 再攻樊城 孫禮獻策第231章 皮開肉綻 真實情報第229章 強徵私兵 軍心崩喪第106章 公安內應第339章 見或不見 反客爲主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247章 天子有難 臥龍出聲第313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第675章 感人遺詔 漢皇駕崩第七百三十一章 探得機密 三問三答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27章 要不弒父了吧第446章 攻守易勢 慈不掌兵第481章 封之剛猛 洪之自信第603章 先行安撫 再出殺招第七百三十七章 攻心爲上 爲時未晚第265章 曹休期望 曹丕質問第309章 迴光返照 人力有盡第七百五十六章 一葉障目 不見泰山第510章 不戰取勝 孫禮寒心第188章 蜀中雙英 西城會面第240章 曹魏國力 長安異動第589章 惶恐瀰漫 雙壁相會第466章 死者層積 敵踐而散第499章 借場東風 贈你精兵第274章 三英再會 益德妙用第116章 得償所願 (十更,求首訂)第551章 二擒滿寵 糜暘將至第35章 糜暘聲名初起第316章 劉巴不滿 難民臨宛第212章 班底雛形 突聞噩耗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370章 分化打壓 釜底抽薪第217章 羣臣勸進 你我君臣第82章 沙兄,你終於來了(四更求追讀)第664章 長陵罵賊 劉曄吐血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襲博望 公安調兵第422章 多智雍闓 上元夜襲第511章 魏營變故 疾行捕麟第503章 先取二賊 再行北伐第418章 杖責馬謖 孫權資敵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襲博望 公安調兵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謀 再效班超第132章 忍辱負重 反客爲主第259章 見招拆招 送信武當第636章 夏侯黯然 朱靈登場第395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第367章 演武之效 三長制出第七百三十一章 探得機密 三問三答第320章 良臣羣起 太守人選第588章 連破七寨 天大笑話第七百五十三章 狗腳爛吳 子晟救我第516章 內心煎熬 一網縛之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580章 福至心靈 排除正確第153章 劉備應約 二王相會第518章 憤而降漢 大敵隱現第332章 賢妻在內 鄴城鐵販第602章 亡國之象 效法魏武第209章 黃旗招搖 天子落淚第456章 不顧一切 速援陽平第407章 於衛將軍 八字要訣第175章 執政以公 捉拿周羣第六百九十五章 吃貨世子 幼麟爲師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203章 慈不掌兵 申儀出城第619章 漢軍衝鋒 奮死一搏第109章 關侯長子 公安明月(明日上架!)第408章 今日便反 爾奈我何第67章 糜暘自去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223章 火在水上 團團包圍第595章 場外大援 弘農楊氏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478章 南中變革 龍望北方第104章 呂蒙密計 天助孫氏?第667章 兵刃同當 尊榮同享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423章 輕搖令旗 二擒孟獲第12章 徐晃在,不可退第157章 法正遺策 君臣同悲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364章 利劍在手 可創生機第292章 正奇變幻 魏延奮命第585章 月下柔情 信使到來第14章 接班人第559章 軍向上邽 淮南之變第253章 優勢明顯 夏侯請戰第6章 此路不通第394章 漢有白鹿 魏有幼麟第672章 三杯相敬 極盡暢快第644章 南北聯合 不懼強漢第423章 輕搖令旗 二擒孟獲第110章 公安未來 朗朗明日(明日上架!)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563章 孫大知兵 姜大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