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漢有白鹿 魏有幼麟

bookmark

第394章 漢有白鹿 魏有幼麟

在明白諸葛亮的意圖之後,糜暘並不感到意外。

南中一直是今漢的一塊心病。

誠然最近幾年以來,因爲大漢對外作戰連戰連勝,導致南中一直顯得頗爲安分。

只是大漢中的有識之士都知道,南中的安分只是暫時的。

因爲早在劉焉統治益州的時代,南中四郡就一直是名義上臣服於益州。

但實際上從各方面來說,南中四郡都可以看做是一個獨立的地方割據勢力。

在這點原因之下,大漢與南中的矛盾就是不可調和的,二者之間遲早會發生一場大戰。

這場大戰可能會由於各種外在原因而拖延,但在一個敏感的時機,這場大戰肯定會應運而出。

而如今那個敏感的時機已經到來了。

糜暘年少時曾聽劉備說過,益州世家與南中的地方勢力本質上是互爲表裡的關係。

益州世家利用自己的經濟能力不時供養南中的地方勢力,讓他們在過往的時日中不斷壯大。

在這種情況下,益州世家便可以將南中的地方勢力倚爲外援,來讓當權者對他們有所忌憚。

並從而創造一股強大的武裝力量,來保障他們在益州的特權。

在有着這層密不可分的聯繫之下,當劉備與諸葛亮決心對益州世家展開大清洗的情況下,南中的地方勢力是不會對此坐視不理的。

歷史上劉備夷陵大敗後,南中就開始掀起叛旗,這不是因爲南中的地方勢力要推翻劉備的政權。

或者說這不是他們掀起叛旗的主要原因。

歷史上南中動亂持續了數年,聲勢一度也十分浩大。

但在那數年的時間之中,南中的叛軍極少入侵到益州腹地,若真是想推翻季漢政權的話,孟獲等叛軍首領是不會如此做的。

因此從各方面可以推斷出,歷史上的南中動亂大概是益州世家聯和南中異族發動的一場奪權的把戲。

畢竟在南中動亂髮生後,無論是戰是和,諸葛亮最好的辦法都是大量起用,對南中異族知之甚深的衆多益州官員。

或許今世大漢面臨的情勢與歷史上的大不相同,但是南中異族與益州世家之間脣亡齒寒的關係不會改變。

只要這一點關係不改變,那麼諸葛亮的擔憂是很有可能會成真的。

儘管心中已經猜測到南中異族即將掀起叛亂,但是諸葛亮並沒有就此事召集羣臣商議,而是特地以密文的形式向糜暘詢問他的看法。

諸葛亮這麼做一方面是因爲現在許多益州世家還未被定罪,大漢內部的發動勢力還未撲滅。

若在這時候過早將南中即將叛亂的消息傳揚出去,那麼大漢的局面勢必會進一步動盪,這是諸葛亮不願意看到的。

另一方面是因爲目前成都中並無擅長軍略的大臣,在這種情況下,哪怕他召集羣臣商議恐怕也得不到什麼好的建議。

相反的私下將此事詢問糜暘,一則可以保證此事的機密,二則若糜暘也沒有什麼好的建議,那麼就更加無須召集羣臣了。

這是諸葛亮對糜暘的看重。

正因爲知道諸葛亮對自己十分看重,所以糜暘纔會在深夜還在苦思冥想,想着爲諸葛亮獻上一條好的建議。

其實歷史上諸葛亮也曾就此事詢問過馬謖的看法,馬謖的回答也被後世許多人引爲最佳平叛南中的辦法。

若是在剛剛穿越那會,糜暘可能也就照抄馬謖的回答了。

只是隨着歷經了許多戰事,糜暘才深切的感受到爲何劉備會對馬謖作出“言過其實”的評價。

歷史上馬謖“攻心爲上”的建議,並算不上錯。

但是太空泛了。

攻心爲上這四個字,哪位讀過兵書的將領不知道,更何況諸葛亮。

攻心爲上就是萬金油,別說適用於平叛南中了,就是將來北伐時,也可以當做漢軍的戰略來施用。

甚至用在內政方面,也是一個很好的策略。

但是戰爭哪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

萬金油的戰略大家都懂,而要想打贏一場戰爭,真正需要的是具體如何做到“攻心爲上”的相應戰術。

糜暘現在苦惱的正是這一點。

不過雖然苦惱,但好在糜暘是穿越者。

他相比於當世人最有優勢的地方在於,他知道歷史上南中之戰的過程。

因爲有着這層優勢,糜暘的腦中漸漸有了些思路。

有了些思路的糜暘馬上來到書案上坐下,然後拿起毛筆攤開一份空白的帛書在上面開始書寫起來。

糜暘寫的第一句話是:“破一難,破衆易。”

這句話是糜暘心中所認爲的,將來平叛南中時的最佳戰術。

而糜暘之所以會向諸葛亮建議這個戰術,乃是南中有着一個非常大的弱點,那便是他們實際上並不團結。

既然敵人有着這樣的一個弱點,那麼己方不想着去利用,那也太過可惜了。

在寫完這句綱領性的話之後,糜暘便在帛書中寫了一些他認爲如何能做到這一點的具體辦法。

因爲不在戰場沒有清晰的情報支撐,糜暘並不知道他的這些辦法在將來能起到多大的效用。

只不過如果他的辦法能給諸葛亮一些啓發,那糜暘也覺得是值得的。

反正糜暘也知道縱使沒有自己,區區南中的動亂,還真的不足以讓諸葛亮感到無可奈何。

在寫完相應的辦法之後,糜暘又在帛書末尾加上了一句話。

“益州兵力薄弱,若明公南征之時有兵力不足之憂,臣可調派部分梁州精兵協助明公破敵。”

在寫完這句話後,糜暘長舒一口氣。

臨了他又仔細的檢查了一遍帛書中的內容。

在自覺沒有其他方面的疏漏之後,糜暘喊來了丁封。

丁封作爲糜暘的門下督,他一直手持長戟守衛在糜暘的大帳外。

在糜暘的呼喊之下,丁封立馬就從大帳外小跑進來。

丁封在進來後見糜暘似乎已經從悲傷中暫時緩過來,心中浮現了喜色。

時至今日,糜暘個人的安危榮辱已經與他的一衆屬臣深深的捆綁在一起。

糜暘將手中的帛書交到丁封的手中,然後他對着丁封言道:“派出快騎,即刻送往成都不得有誤。”

丁封儘管不知道帛書中是什麼樣的內容,但糜暘的囑咐還是讓他意識到手中這封帛書的重要性。

他在對糜暘一拜後,便連忙跑出大帳外尋找信騎去了。

在丁封走後,解決完一件大事的糜暘,便斜靠在軟椅上稍作休息。

只是雖然想休息,但糜暘還是不由自主的開始思考起來日他該派何人領兵南下。

正如他在信中所寫的那般,益州現在兵力是薄弱的。

在目前大漢三州中,由於梁州與荊州皆是戰略要地,所以兩州中各有着幾萬的戰兵。

但是近幾年來大漢連番大戰,幾乎將大漢的國力損耗一空。

所以爲了保證大漢能好好的休養生息,就在去年在諸葛亮的主持下,益州的不少軍士被放歸田裡。

若將來諸葛亮要南征,益州可能會面臨兵力不足的境地。

畢竟益州大本營也需要一部分大軍守護。

在這種情況下,糜暘知道他主動提出調兵協助諸葛亮南征的建議,是很有可能會得到諸葛亮的同意的。

糜暘雖將他的大軍當做他安身立命的根本,但他也知道他能有今日,離不來劉備對他的傾力提拔。

所以當大漢需要的時候,糜暘也絕對不會做養兵自重的把戲。

既然將來很可能要派遣一部分樑軍拿下,那麼負責統兵的樑軍大將得好好思量一下。

張嶷、丁奉、鄧艾、孟達,魏延,吳懿等一個個人名在糜暘的腦海中閃過。

這六位大將是目前糜暘麾下,有資格獨自率領一軍的將才。

在仔細思量之後,糜暘舉起書案上的毛筆在一張紙上寫上了一位大將的名字。

鄧艾。

目前在他的六位大將中,也只有鄧艾最需要戰功來正名了。

在決斷好這一件事後,糜暘便靠着軟椅上深深的睡去。

他是不可能親自領軍南下的,因爲他的敵人是曹魏庭柱曹真。

隨着糜暘收到來自成都的消息,在陳倉的楊阜不久後也得知了在成都發生的所有事。

當楊阜得知這個消息後,他一時之間有些不可置信。

劉備與諸葛亮,竟敢如此果決?

當初楊阜向曹真獻計,可以通過擾亂益州內部來達到讓糜暘離開梁州的目的。

本來在此之前,益州局勢都在順着楊阜的預料發展着。

但讓楊阜萬萬沒想到的是,劉備與諸葛亮竟然敢如此果決的,要將益州世家一鍋端。

或許常人會以爲劉備與諸葛亮會有這樣的舉動,根本原因在於大朝會上糜竺拿出鐵證的舉告。

但是楊阜可是在曹魏摸滾打爬數十年的人,對於政治上的理解他遠超常人。

劉備是天子,對於天子來說有時有罪無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社稷的穩定。

從這點來推斷,若是劉備心中不是早就有對益州世家下手的心思的話,那麼爲了維護社稷的穩定,無論糜竺拿出什麼樣的鐵證,那都是沒用的。

或者換句話說,若是曹魏的大朝會上亦出現了一樣的事,那麼楊阜可以肯定,曹丕是絕對無法像劉備如此果決的。

最後死的只可能是糜竺。

正因爲如此,所以才讓楊阜感到頗爲震驚。

楊阜不認爲劉備會不知道他的處置,會給他的江山帶來多大的衝擊。

但是劉備還是這麼做了,那就說明在劉備的心中有着更重要的堅持促使他如此做。

那種堅持是什麼呢?

楊阜或許永遠都無法理解劉備的行爲。

只不過不理解歸不理解,楊阜能被曹真倚爲智囊,他的智慧是不低的。

在得知劉備政權發生的鉅變後,楊阜馬上開始思考,他能幫大魏在這場鉅變中得到什麼樣的好處。

在思考的同時,楊阜亦將目光看向了陪侍在側的一位英武青年。

這位青年正是不久前剛剛到達陳倉的姜維。

以薑母與楊阜的關係,姜維在來到陳倉後肯定是第一時間投奔楊阜。

而楊阜也沒有讓姜維失望,在姜維投奔他之後,他立馬爲姜維謀得了一個校尉的職位。

校尉雖不是將軍,但也是軍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官職,位比千石。

姜維今年纔不過剛剛及冠,就能在軍中獲得這樣的起點,已經超過當世絕大多數人了。

要麼不說,在曹魏家世好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當然楊阜能給姜維校尉之職,除去他與姜維的淵源之外,還因爲他知道姜維並不是只會誇誇其談的世家子弟,他是有真材實料的。

所以在姜維投奔他之後,楊阜便一直將姜維帶在身邊調教歷練。

當楊阜看向姜維之後,他便將手中的情報交給姜維觀看。

姜維見狀也不扭捏,他接過情報看了起來。

在看完情報中的內容之後,姜維的臉上也浮現了驚詫之色。

很明顯,他也沒有能預料到劉備與諸葛亮會如此做。

只不過在驚詫之後,姜維的臉上便浮現了思索之色。

聰慧的他知道楊阜給他看這封情報的緣由。

楊阜之前的謀劃他是知道的,現在當看到成都的鉅變之後,姜維便知道楊阜之前的謀劃已經宣告失敗。

本來按照楊阜的設想,哪怕劉備與諸葛亮看出了他的圖謀,但以益州世家的影響力,他們二人一時之間也是不能解決益州的動亂的。

可是劉備與諸葛亮是不能快速平定益州的動盪,但他們卻可以快速解決造成動盪的人。

這樣一來的話,楊阜之前的圖謀,自然就成了無根之木。

姜維一方面心中暗贊劉備與諸葛亮手段的高超,一方面正在快速思索着他這一方該如何反制。

以姜維的才智,他很快就思索出一條良策。

姜維對着楊阜一拜後言道:“使君,南中可用。”

聽到姜維說出這個建議,楊阜的眼角浮現一些笑意,只是楊阜覺得還不夠好。

楊阜對姜維的期待是很高的。

利用南中與他心中的想法可謂是不謀而合,但他卻期待姜維能給出更好的計策。

姜維注視到了楊阜帶着期待的目光,迎着楊阜的目光,姜維沒有讓楊阜失望,他又接着說道:

“漢中可謀矣。”

當聽到姜維的這句話後,楊阜瞬間眼睛一亮。

(本章完)

第381章 通敵賣國 成都沸騰第265章 曹休期望 曹丕質問第七百五十章 以祭挫敵 睥睨天下第449章 呂乂提醒 武街失陷第333章 隨軍南下 交換日子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170章 兵圍夏口 孫權震怖第421章 分兵武都 兵不厭詐第315章 天子規格 佈告天下第149章 老驥伏櫪 魏王失冠(6000字!)第242章 順天行誅 遍觀戰報第478章 南中變革 龍望北方第318章 真氣吐血 召會要臣第七百五十五章 伯言大笑 糜暘好毒第608章 五丈原上 星星之火第317章 君臣無儀 倚天落地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諡之 忠臣周魴第436章 需守多久 我死之後第7章 懾服徐詳第318章 真氣吐血 召會要臣第551章 二擒滿寵 糜暘將至第668章 五美諸葛 重啓相國第242章 順天行誅 遍觀戰報第332章 賢妻在內 鄴城鐵販第235章 岌岌可危 司馬挫敗第100章 三江失敗,今晚休息一下第299章 以騎逐步 天道有常第168章 割地請和 奉送質子(5000字)第115章 糜暘設計 (十更,求首訂)第121章 呂蒙吐血(十更!求首訂!)第538章 荊州出兵 兩面夾擊第581章 心累糜暘 速召丞相第212章 班底雛形 突聞噩耗第七百三十五章 先攻州陵 半渡而擊第199章 申氏末日 關門打狗第159章 別有用心 襄城鄧艾第406章 歷史遺憾 不必重演第649章 遂敵所想 鄧艾斷後第607章 陽謀逼軍 魏營告破第164章 諸葛東來 商議婚事第227章 訓斥諸將 緩兵之計第518章 憤而降漢 大敵隱現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320章 良臣羣起 太守人選第274章 三英再會 益德妙用第七百四十一章 前方後方 吳軍一敗第395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第544章 賈逵到來 烏龜喘息第394章 漢有白鹿 魏有幼麟第499章 借場東風 贈你精兵第441章 以快打快 兩軍相遇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第七百六十二章 李嚴重任 沙王叉腰第317章 君臣無儀 倚天落地第七百二十三章 糜暘枷鎖 避實擊虛第七百一十八章 疑兵之計 無名之輩第664章 長陵罵賊 劉曄吐血第75章 孫軍崩了!(三更求追讀)第七百三十五章 先攻州陵 半渡而擊第41章 第三條路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655章 定下國策 孫登妙用第295章 漢軍危機 他真的在第609章 棄械跪伏 曹真之死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42章 大開八門(求票,求追讀)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讀!不要養啦!)第403章 法邈驚慌 上書成都第88章 援兵!援兵!(四更求追讀)第129章 溫酒相會 糜暘斥孫第七百五十二章 令人作嘔 掀案而起第666章 威風海量 視而不見第467章 置之死地 自有風骨第646章 防備江東 提議封王第410章 五略引贊 馬謖請戰第86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 (四更求追讀!)第203章 慈不掌兵 申儀出城第620章 死傷甚衆 公衡驚疑第七百零二章 此等父子 殺雞儆猴第72章 兩軍對陣(三更求追讀)第七百一十六章 再戰糜暘 大意韓綜第575章 士載南下 噩耗致暈第253章 優勢明顯 夏侯請戰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15章 糜暘的野望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478章 南中變革 龍望北方第310章 歸宿桃園 一路北上第六百九十三章 糜暘東行 劉禪落淚第66章 關平請命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236章 修建高樓 豪族私會第306章 同御一馬 傳承不息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謀 再效班超第547章 相互探查 機變張郃第81章 先破鹿鳴,再梟羽首 (求追讀)第160章 士載之恨 漢水交接(求追讀,衝精品第630章 後發制人 出兵追擊第594章 攪亂天下 先攻渭北第652章 劉張重逢 忠武王出
第381章 通敵賣國 成都沸騰第265章 曹休期望 曹丕質問第七百五十章 以祭挫敵 睥睨天下第449章 呂乂提醒 武街失陷第333章 隨軍南下 交換日子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170章 兵圍夏口 孫權震怖第421章 分兵武都 兵不厭詐第315章 天子規格 佈告天下第149章 老驥伏櫪 魏王失冠(6000字!)第242章 順天行誅 遍觀戰報第478章 南中變革 龍望北方第318章 真氣吐血 召會要臣第七百五十五章 伯言大笑 糜暘好毒第608章 五丈原上 星星之火第317章 君臣無儀 倚天落地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諡之 忠臣周魴第436章 需守多久 我死之後第7章 懾服徐詳第318章 真氣吐血 召會要臣第551章 二擒滿寵 糜暘將至第668章 五美諸葛 重啓相國第242章 順天行誅 遍觀戰報第332章 賢妻在內 鄴城鐵販第235章 岌岌可危 司馬挫敗第100章 三江失敗,今晚休息一下第299章 以騎逐步 天道有常第168章 割地請和 奉送質子(5000字)第115章 糜暘設計 (十更,求首訂)第121章 呂蒙吐血(十更!求首訂!)第538章 荊州出兵 兩面夾擊第581章 心累糜暘 速召丞相第212章 班底雛形 突聞噩耗第七百三十五章 先攻州陵 半渡而擊第199章 申氏末日 關門打狗第159章 別有用心 襄城鄧艾第406章 歷史遺憾 不必重演第649章 遂敵所想 鄧艾斷後第607章 陽謀逼軍 魏營告破第164章 諸葛東來 商議婚事第227章 訓斥諸將 緩兵之計第518章 憤而降漢 大敵隱現第577章 前往上邽 帶漢還鄉第320章 良臣羣起 太守人選第274章 三英再會 益德妙用第七百四十一章 前方後方 吳軍一敗第395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第544章 賈逵到來 烏龜喘息第394章 漢有白鹿 魏有幼麟第499章 借場東風 贈你精兵第441章 以快打快 兩軍相遇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第七百六十二章 李嚴重任 沙王叉腰第317章 君臣無儀 倚天落地第七百二十三章 糜暘枷鎖 避實擊虛第七百一十八章 疑兵之計 無名之輩第664章 長陵罵賊 劉曄吐血第75章 孫軍崩了!(三更求追讀)第七百三十五章 先攻州陵 半渡而擊第41章 第三條路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655章 定下國策 孫登妙用第295章 漢軍危機 他真的在第609章 棄械跪伏 曹真之死第193章 大軍分三 七斬爲令第42章 大開八門(求票,求追讀)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讀!不要養啦!)第403章 法邈驚慌 上書成都第88章 援兵!援兵!(四更求追讀)第129章 溫酒相會 糜暘斥孫第七百五十二章 令人作嘔 掀案而起第666章 威風海量 視而不見第467章 置之死地 自有風骨第646章 防備江東 提議封王第410章 五略引贊 馬謖請戰第86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 (四更求追讀!)第203章 慈不掌兵 申儀出城第620章 死傷甚衆 公衡驚疑第七百零二章 此等父子 殺雞儆猴第72章 兩軍對陣(三更求追讀)第七百一十六章 再戰糜暘 大意韓綜第575章 士載南下 噩耗致暈第253章 優勢明顯 夏侯請戰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15章 糜暘的野望第51章 萬歲!萬歲!(4000字,求追讀,求票第478章 南中變革 龍望北方第310章 歸宿桃園 一路北上第六百九十三章 糜暘東行 劉禪落淚第66章 關平請命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236章 修建高樓 豪族私會第306章 同御一馬 傳承不息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謀 再效班超第547章 相互探查 機變張郃第81章 先破鹿鳴,再梟羽首 (求追讀)第160章 士載之恨 漢水交接(求追讀,衝精品第630章 後發制人 出兵追擊第594章 攪亂天下 先攻渭北第652章 劉張重逢 忠武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