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秦淮河

和楊廷樞兩人吃飯,這是鄭勳睿沒有想到的另外一件事情,不過他很快明白了,如今的楊廷樞還年輕,遠沒有後來的名氣大,去年和楊彝、顧夢麟、張溥、吳偉業以及龔鼎孳等人在一起,不過是爲了宴請從京城黯然歸來的錢謙益,那是很偶然的情況,也正是那一次,以前的那個鄭勳睿,和這些人發生了衝突,想起來真的是笑話了。

兩人吃飯的時候,言談很是融洽,楊廷樞直接背誦了鄭勳睿寫出來的縣試的文章,這讓鄭勳睿非常的吃驚,他記得自己讀高中的時候,不知道背了多少遍,後來上大學,還是在不斷的背誦,康有爲、梁啓超等人的經典文章,他基本都能夠背誦了。

楊廷樞看文章的時間肯定不長,這麼快時間就能夠背下來,的確不簡單。

兩人說到了寫文章的一些感受,也談到了對時局的認識,鄭勳睿說的不多,但往往能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譬如說到閹黨禍害的時候,鄭勳睿毫不客氣指出,黨爭的災禍,比較閹黨不會差,甚至會更加的嚴重等等,這些讓楊廷樞刮目相看,他愈發看不懂才十五歲的鄭勳睿了,小小年紀,走不出戶,卻能夠知道天下事。

吃飯之後,天色尚早,楊廷樞突然提出來,兩人到秦淮河去看看。

鄭勳睿愣了一下,大笑着答應了,這個時候他必須去,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樣的心理障礙,在他這裡是不存在的,之所以後來沒有去過秦淮河,那是因爲事情太多,根本就沒有時間。

秦淮河和秦淮八豔,幾百年之後不知道多大的名氣,只要是男人,都會臆想穿越到秦淮河去,感受秦淮八豔的美豔,他已經穿越了,而且秦淮河就在眼前,要是不能夠去看看,感受一下,那就對不起這一次穿越了。

可惜秦淮八豔,年紀最大的馬湘蘭已經去世,年紀最大的秦淮八豔之首柳如是,如今才十三歲,還是個小女孩子,想要欣賞秦淮八豔,暫時沒有機會。

再說楊廷樞提出來這個建議,也是試探,看看他鄭勳睿究竟是不是真英雄,這樣的時刻,鄭勳睿當然不會拒絕。

果然,鄭勳睿的態度,讓楊廷樞感覺到意外。

兩人離開酒樓,坐着鄭錦宏駕駛的馬車,朝着秦淮河而去。

其實楊廷樞帶來的馬車,檔次要高很多的,身份畢竟不一樣了,不過楊廷樞根本沒有做聲,吃飯的時候,就打發馬車回去了,這個動作引發了鄭勳睿的注意,他終於明白了,教諭先生陳洪綬爲什麼會說楊廷樞還是不錯的。

古人是厲害的,特別是亂世的時候,俗話說得好,亂世出英豪,這讓鄭勳睿更加的明白了,想要立足,想要做大事情,那就要張弛有度,過於囂張是找死,過於的懦弱是自取滅亡。

秦淮河的名氣太大了。

鄭錦宏是輕車熟路,對於少爺決定到秦淮河去,他一點都不在乎,少爺如今是縣試案首了,到秦淮河去算什麼啊,誰要是敢欺負和侮辱少爺,他鄭錦宏就和誰拼命,不管對方是什麼身份,去歲發生的事情,再也不會出現了,再說和少爺一起去的公子,是南京兵部尚書的孫子,如此顯赫的身份,誰敢欺負啊。

快要靠近秦淮河的時候,鄭勳睿臉色終於微微變化了。

數不清的馬車和駿馬,朝着秦淮河的方向而去,天色尚未完全黑下來,盛夏季節,一直到戌時,外面都可以看的很清楚的,還有熙熙攘攘的人流,大都是三五成羣的朝着秦淮河的方向而去的。

想不到秦淮河如此的吸引人,鄭勳睿開始調整自身的認識了,也許秦淮河吸引人不僅僅是青樓,這裡面應該是有一種文化氛圍的,否則不可能有那麼多的人朝着秦淮河去,當然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世風日下,不管是士大夫還是讀書人,追求的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

大明的南京,最爲熱鬧的地方有兩處,也是被後世稱作銷金窟的地方,一處被稱之爲江東十樓,緊靠長江,分爲前後兩排,前排分別是詹粉樓、輕煙樓、翠柳樓和梅妍樓,後排分別是東民樓、聚賢樓、醉仙樓、鶴鳴樓、謳歌樓和鼓腹樓,江東十樓是明初的時候,朱元璋下令修建的,主要是用來賺取大富豪的錢財的,在江東十樓消費,可謂是一擲千金,尋常人想都不要想的,後來朱元璋下令在聚寶門外修建了另外的六棟樓,主要是用來接待土司和藩國來客,這十六棟樓,合稱爲金陵十六樓,在歷史上很有名氣。

另外一處就是秦淮河了,秦淮河的兩邊,延綿不斷的酒樓、茶樓、青樓和賭坊等等,是典型的消遣的地方,而其中名氣最大的就是青樓,以至於後世很多人認爲,秦淮河邊就是青樓,其實這是誤解,歷史系畢業的鄭勳睿是清楚的。

從萬曆年間開始,秦淮河的名氣漸漸壓過了金陵十六樓,這也是因爲金陵十六樓完全變成官辦之後,等級越來越森嚴,尋常的百姓消費不起,也難以進入某些樓之中,特別是教坊司管轄的富樂院進駐江東十六樓之後,這種趨向更是明顯,富樂院是官辦的妓院,歌妓和娼妓的主要來源,是犯事官吏的家眷女兒,這些女人之接待官吏,不接待尋常的百姓,故而百姓很少到金陵十六樓去了,後來商賈也漸漸去的少了,再到後來,不少的官吏也徑直到秦淮河去了,覺得秦淮河的人氣要好一些。

至於說秦淮河的最高峰時期,就是崇禎年間,秦淮八豔之中的七人,都是崇禎年間名聲大震的,後人也用秦淮河的興衰,暗諷了大明的墮落,不是有句詩詞嗎,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花。

馬車停下之後,鄭勳睿和楊廷樞兩人都下來了。

一座巨大的牌坊出現在眼前,經過這座牌坊,裡面就是秦淮河了。

鄭勳睿站在牌坊面前,注目觀看,楊廷樞正想着詢問的時候,發現鄭勳睿的眼神是清澈平淡的,並沒有看着牌坊,好像是在思考什麼,就沒有開口了,陪着站在旁邊。

鄭錦宏是猝不及防,以前每次到秦淮河來,少爺都是到了樓前才下馬車的,這次是怎麼了,還沒有真正到地方就下來了,不過他也很聰明,看見少爺站在巨大的牌坊面前一動不動,也就沒有說話,老老實實在後面等候。

“淮鬥兄,這秦淮河名氣如此之大,南來北往的士大夫和學子、商賈,以及三教九流,都要到這裡來看看,消費一些銀子,好像不到秦淮河,就沒有到南京來,這樣的情形,還真的是奇怪啊。”

楊廷樞眨了眨眼睛,他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要說這沒有什麼了不起,南京城也就是秦淮河最適合遊樂了,來此消遣的人自然多了。

“清揚,這沒有什麼的,大家都是消遣,來了感覺不錯,自然還要來的。”

“在下倒是覺得,秦淮河有着獨特的風韻,已經不能夠用消遣來概括了,琴棋書畫,風花雪月,在這裡都能夠找到知音,這等的氛圍,可不是一兩日的時間能夠形成的,在下也度過一些詠歎秦淮河的詩詞,總覺得有些膚淺,他們沒有真正的瞭解秦淮河啊。”

楊廷樞的臉微微有些紅,也感覺到震驚,他本來以爲,鄭勳睿在這裡停下來,是想着調整情緒,這也難怪,以前的陰影肯定是存在的,想不到人家想到的更加的深遠。

楊廷樞本來就有些看不透鄭勳睿,這個時候更加的迷惑了,簡直是一頭霧水,鄭勳睿的年紀比他小,可是表現出來的氣度和學識,好像是他的老師。

過了好一會,鄭勳睿醒悟過來了,他對着身邊的楊廷樞笑笑,表示歉意。

其實這個時候,他想到了很多,想到了崇禎自盡於煤山,想到了李自成佔據京城,想到後金入關,想到了吳三桂的投降,想到了大明朝的滅亡,這一切,都是他今後要直面的事情,歷史究竟會不會因爲他這個穿越者出現改變,一切都是未知數,他面前的道路,充滿了荊棘。

“錦宏,馬車跟在後面吧,淮鬥兄和我走走看看。”

走過牌坊,繞過一排房屋之後,秦淮河赫然出現在眼前。

河面上已經有不少的木船,大小不一,木船上面都掛着紅燈籠,光線朦朦朧朧,讓人遐想無限,秦淮河的兩岸,一排排的樓房矗立,一眼看不到頭,每棟樓房,都掛着紅燈籠,有的光線明亮,有的昏暗,其中一些樓房掛着紅色的輕紗,從樓上一直飄下來。

河兩岸更是有不少的柳樹,正是盛夏季節,綠色的柳枝隨風輕輕擺動,體現出來了別樣的風味。

鄭勳睿暗暗嘆了一口氣,如此的環境,不吸引人是假的,就算是沿着秦淮河走一圈,感受這裡的氛圍,都是一種享受了。

想到後世的秦淮河,已經開發成爲著名的旅遊景點,到處都是商鋪,熙熙攘攘走不動的人,和幾百年前的秦淮河比較,不知道是進步還是倒退了。

第647章 好大的氣勢第8章 縣學第329章 徐佛家的拜訪第476章 張溥的收穫第432章 引誘第223章 文震孟的努力第378章 初次交底第97章 吉榜第952章 甕中捉鱉第991章 奇襲安樂州(2)第996章 孤注一擲第974章 所謂足夠的尊重第750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835章 潼關之戰(1)第468章 同心第674章 矛盾重重(1)第709章 朱仙鎮第631章 各取所需第461章 肯定不甘心第246章 抽絲剝繭第257章 湖廣告急第790章 權力佈局第450章 出征第858章 城破第979章 戰遼河(1)第288章 身份不一樣第50章 壯士(1)第830章 王承恩的堅持第23章 秦淮河第534章 老將不能出馬第721章 都是有準備的第926章 權鬥第690章 焦灼(2)第881章 登基稱帝(2)第328章 抓重點第289章 紛至沓來第966章 砍瓜切菜第615章 借力用力第648章 小心應對第882章 登基稱帝(3)第696章 終於立功第646章 微服第530章 高陽之戰(3)第643章 總有找事的第73章 戒急用忍第944章 萬國來朝(2)第318章 利益鏈條第809章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334章 框架形成第670章 掌控第274章 沒有出路第76章 割袍斷義第727章 天妒英才(3)第195章 絕望的戰鬥第625章 襄陽失陷(8)第223章 文震孟的努力第924章 一切爲了大清國第481章 不會上當第911章 悲哀的撤離第926章 權鬥第758章 遼南的收穫第945章 萬國來朝(3)第280章 再立奇功第120章 夫唱婦隨第530章 高陽之戰(3)第497章 骨子裡的奴性第184章 文震孟的來信第658章 找理由第36章 再赴秦淮河第758章 遼南的收穫第630章 本性如此第48章 楊彝和顧夢麟第87章 取捨之間第444章 不計成本第78章 家和萬事興第237章 反間計第595章 周延儒的無奈第877章 重裝騎兵的覆滅(2)第890章 大清國的對策第656章 彷徨第928章 必須精準分析第700章 不容樂觀第990章 奇襲安樂州(1)第684章 誤判?第799章 希望和絕望第361章 竹籃打水第47章 震撼第150章 突如其來第360章 慘勝第91章 京城路上第607章 一挫再挫第697章 收復襄陽府城(1)第176章 內閣震動第808章 好大的博弈第768章 既成事實論第291章 勝利在望第750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471章 第一個建議第260章 兵敗第179章 提前準備
第647章 好大的氣勢第8章 縣學第329章 徐佛家的拜訪第476章 張溥的收穫第432章 引誘第223章 文震孟的努力第378章 初次交底第97章 吉榜第952章 甕中捉鱉第991章 奇襲安樂州(2)第996章 孤注一擲第974章 所謂足夠的尊重第750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835章 潼關之戰(1)第468章 同心第674章 矛盾重重(1)第709章 朱仙鎮第631章 各取所需第461章 肯定不甘心第246章 抽絲剝繭第257章 湖廣告急第790章 權力佈局第450章 出征第858章 城破第979章 戰遼河(1)第288章 身份不一樣第50章 壯士(1)第830章 王承恩的堅持第23章 秦淮河第534章 老將不能出馬第721章 都是有準備的第926章 權鬥第690章 焦灼(2)第881章 登基稱帝(2)第328章 抓重點第289章 紛至沓來第966章 砍瓜切菜第615章 借力用力第648章 小心應對第882章 登基稱帝(3)第696章 終於立功第646章 微服第530章 高陽之戰(3)第643章 總有找事的第73章 戒急用忍第944章 萬國來朝(2)第318章 利益鏈條第809章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334章 框架形成第670章 掌控第274章 沒有出路第76章 割袍斷義第727章 天妒英才(3)第195章 絕望的戰鬥第625章 襄陽失陷(8)第223章 文震孟的努力第924章 一切爲了大清國第481章 不會上當第911章 悲哀的撤離第926章 權鬥第758章 遼南的收穫第945章 萬國來朝(3)第280章 再立奇功第120章 夫唱婦隨第530章 高陽之戰(3)第497章 骨子裡的奴性第184章 文震孟的來信第658章 找理由第36章 再赴秦淮河第758章 遼南的收穫第630章 本性如此第48章 楊彝和顧夢麟第87章 取捨之間第444章 不計成本第78章 家和萬事興第237章 反間計第595章 周延儒的無奈第877章 重裝騎兵的覆滅(2)第890章 大清國的對策第656章 彷徨第928章 必須精準分析第700章 不容樂觀第990章 奇襲安樂州(1)第684章 誤判?第799章 希望和絕望第361章 竹籃打水第47章 震撼第150章 突如其來第360章 慘勝第91章 京城路上第607章 一挫再挫第697章 收復襄陽府城(1)第176章 內閣震動第808章 好大的博弈第768章 既成事實論第291章 勝利在望第750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471章 第一個建議第260章 兵敗第179章 提前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