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篤定

bookmark

再次體驗到戰鬥廝殺的場景,陳新甲的感慨還是很多的,他曾經在遼東參與指揮與後金韃子的廝殺,不過那幾乎都是被動的應戰,很少有主動進攻的戰鬥,後來到京城做官,徹底遠離戰場,很多的回憶漸漸的模糊了,想不到如今親自指揮剿滅流寇的戰鬥。陳新甲的骨子裡有好大喜功的思想,其實這樣的想法任何一個指揮作戰的統帥都是有的,只是能不能很好的控制住。

攻打襄陽府城的戰鬥持續了接近一個月的時間,雙方的傷亡都有些慘重,在經歷了五次大規模的進攻之後,陳新甲產生了退縮的思想,他認爲襄陽府城易守難攻,且流寇抵抗異常的頑強,短時間之內是不可能攻陷的,十餘萬的大軍集中在襄陽府城的周邊,這麼長的時間過去,看不見任何的效果,還不如轉移到鄖陽等地去作戰,爭取能夠剿滅流寇更多的有生力量,這樣讓皇上和朝廷能夠看見實實在在的戰功。

楊嗣昌寫來了三封信函,詢問作戰的進展情況,這也是促使陳新甲改變作戰計劃的理由之一,陳新甲認爲楊嗣昌信函表現出來的態度,其實就是皇上和朝廷的態度。

不過陳新甲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這個想法,遭到了孫傳庭的反對,孫傳庭認爲大軍作戰,最忌諱的就是隨意的改變作戰計劃,雖然說朝廷大軍進攻襄陽府城,暫時處於不利的境地,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戰局一定會朝着有利於朝廷大軍的方向發展的,這個時候若是改變了作戰計劃,大軍放棄進攻襄陽府城,對於大軍的士氣也是沉重的打擊。

爲了是否改變作戰計劃的事宜,陳新甲和孫傳庭已經爭論了兩次,都沒有能夠統一觀點和認識,陳新甲決定擴大範圍討論。

中軍駐地。

孫傳庭、王永吉、劉良佐、左良玉等人相繼來到了中軍帳,陳新甲早就在等候了。

一場關乎朝廷大軍是否改變作戰計劃的討論正式展開。這一次的討論,將決定大軍下一步的行動,決定剿滅流寇戰鬥的走向。

首先開口的是松江總兵劉良佐。

“。。。從去年臘月二十四開始的進攻襄陽府城的戰鬥,到如今已經持續三十二天的時間。一共進行了五次大規模的進攻,每次進攻投入的兵力都在一萬人左右,大軍傷亡達到了九千餘人,流寇的戰鬥力的確是頑強的,襄陽府城的城牆高大堅固。也給大軍的進攻造成了不小的難度,屬下認爲,若是改變作戰的計劃,暫時不進攻襄陽府城,也是可行的。。。”

劉良佐是直接指揮戰鬥的總兵,這段時間也是拿出來了狠勁,可惜每次的進攻都是功虧一簣,沒有能夠獲得最終的成功,這讓他這個指揮作戰的總兵,也感覺到臉上無光。好每次的戰鬥,陳新甲和孫傳庭等人都是知道進攻細節的。

劉良佐說完之後,湖廣總兵左良玉也跟着開口了,左良玉的意思與劉良佐大致相同,認爲進攻襄陽府城的戰鬥可以暫時緩一緩,或者命令大軍休整一段時間,目前的情況之下,攻下襄陽府城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兩個直接指揮作戰的總兵開口了,支持改變作戰的計劃,這基本說明整個的作戰計劃需要做出來調整了。

雖然劉良佐和左良玉都支持改變作戰計劃。可陳新甲並不高興,進攻襄陽府城的戰鬥是他直接指揮的,一個月的時間過去了,襄陽府城依舊沒有能夠拿下。大明其他地方的官吏和百姓都在高高興興的過春節,他卻是寢食難安,皇上和朝廷好像也有了怨言。

改變作戰計劃,放棄進攻襄陽府城,這其實是朝廷大軍的失敗,下這個決心是不容易的。剿滅流寇的作戰計劃,最爲關鍵的一環就是收復襄陽府城,要是這一步不能夠完成,後面不管取得多大的勝利,都是黯然失色的,作爲最高的統帥,陳新甲當然明白這一點。

王永吉沒有開口,他這個監軍主要負責的是後勤供給方面,至於說戰鬥如何的部署,陳新甲和孫傳庭兩人都在思考,他就不需要多嘴了。

孫傳庭的神色一直都是非常嚴峻的,劉良佐和左良玉說完之後,他稍稍沉吟了一下,才慢慢的開口說話。

“我是堅持進攻襄陽府城的,劉總兵和左總兵都認爲流寇的戰鬥力強悍,大軍短時間之內不可能拿下襄陽府城,或者說進攻很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損失,這些情況我是承認的,一個月的時間過去,大軍損失近萬人,這樣的傷亡是異常慘重的,也是我們難以承受的。”

“不過是不是出現這樣的局面了,我們就要改變作戰計劃,放棄進攻襄陽府城,我看不一定,我有三點理由。”

“第一個理由,我們的損失慘重,流寇是不是就沒有損失,我們感覺到疲憊了,流寇是不是還怡然自得,我們是血肉之軀,流寇是不是鐵打的,連續五次的進攻,流寇的損失一樣是慘重的,他們也一定是人心惶惶,這個時候,我認爲誰能夠堅持下來,誰就能夠獲取最終的勝利,我們要是在這樣的關鍵時刻不能夠堅持了,那將是極大的損失。”

“第二個理由,襄陽府城之戰,是我們剿滅流寇最爲重要的一次戰鬥,我們一旦獲取了勝利,預示着我們徹底剿滅流寇的戰鬥獲取了一個最好的開端,否則就是我們出師不利,襄陽府城乃是湖廣重鎮,也是連接南北的樞紐之地,讓流寇長期佔領這座城池,也是我們剿滅流寇大軍的恥辱。”

“第三個理由,就牽涉到我們的整體部署了,賀人龍總兵率領的四萬大軍,駐守在新野和信陽,阻止張獻忠與李自成兩路流寇的聯合,我們部署了四萬大軍駐守在襄陽府城的外圍,阻止劉文秀、李定國和艾能奇的增援,這已經爲我們進攻襄陽府城奠定了最好的基礎,儘管一個月時間過去,我們沒有能夠攻陷襄陽府城,不過作爲剿滅流寇最爲重要的一次戰鬥,肯定是存在諸多困難的,我們完全可以利用有利的局面,調整進攻的方式,一鼓作氣拿下襄陽府城。”

“如果我們中途改變了作戰計劃,那就需要做出來整體的調整,這調整作戰的部署和計劃,不是一時半會能夠完成的事情,萬一我們改變了作戰的整體部署,轉而進攻鄖陽的流寇,依舊遭遇到目前的局面,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的應對。。。”

孫傳庭顯然是經過了充足的準備,說出來的理由是非常充分的,甚至是讓人無法反駁的,先前他和陳新甲說的時候,沒有說的如此詳盡。

陳新甲等人都陷入到思考之中。

陳新甲畢竟是兵部左侍郎,也是經歷多多次戰鬥的,他在遼東的時候,面臨的局勢比如今要嚴峻很多,特別是當初的大淩河之戰,那種慘烈的景象,一輩子都不可能忘記。

進攻襄陽府城的戰鬥遭遇到挫折,這是實際情況,可若是遭遇到挫折,就準備改變作戰計劃,就準備要退縮了,這肯定會成爲污點,除非是改變作戰計劃之後,能夠取得一個又一個輝煌的勝利,直至最終剿滅流寇,那麼還可以做出解釋,否則這個污名就要一直揹着了。

可誰都不敢保證,改變作戰計劃之後,能夠在轉戰鄖陽的時候獲取勝利。

這也是陳新甲最爲糾結的地方。

孫傳庭的闡述,更是讓陳新甲無法下定決心了。

本應該是決定大軍下一步作戰計劃的討論,還是不了了之,沒有能夠做出來決定。

親兵手持信函進入到中軍帳的時候,陳新甲和孫傳庭正在苦思,兩人誰也沒有說話,下一步究竟該如何辦,是繼續進攻襄陽府城,甚至是加大進攻的規模,還是改變作戰的方向,轉戰鄖陽,兩人誰也沒有輕易的開口。

親兵開口說是南京兵部尚書、右都御史鄭勳睿的來信的時候,陳新甲和孫傳庭同時擡起頭,陳新甲迫不及待的拿過了信函,開始看起來,孫傳庭也走到了陳新甲的身邊,一同看着鄭勳睿的來信。

兩人對鄭勳睿還是服氣的,畢竟鄭家軍的驍勇,是明擺着的事情。

陳新甲的臉色有些嚴肅,孫傳庭的臉上則是出現了微笑。

看完信函之後,陳新甲稍稍思考了一下開口了。

“孫大人,我看鄭大人的建議是很好的,我們還是要堅持攻陷襄陽府城,湖廣巡撫方大人組織的糧草,正源源不斷的運送過來,這個時候的確要注意保護糧道,不能夠讓流寇侵襲糧道,至於說進攻襄陽府城的戰鬥,應該是需要擴大規模了。”

“陳大人說的是,我建議正月底再次展開進攻,參與進攻的軍士,人數可以擴充到三萬人到四萬人的規模,新近從武昌調運來的紅夷大炮以及弗朗機,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

陳新甲微微點頭,好像是下定了什麼決心。

“孫大人,這進攻襄陽府城的戰鬥,還是由你來指揮,我負責護衛好糧道,防止劉文秀、李定國和艾能奇等人的馳援,你我之間已經是一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指揮作戰方面,你有着豐富的經驗。”

沒有等到孫傳庭開口,陳新甲擺手再次開口。

“我等着孫大人的好消息。”。

第67章 鄉試解元第406章 文人的酸氣第904章 關寧錦防線第169章 出乎預料第528章 高陽之戰(1)第485章 痛苦的顛覆第869章 定鼎京城(2)第370章 決不退縮(2)第164章 精心準備第373章 范文程的恥辱第370章 決不退縮(2)第507章 都沒有想到(1)第179章 提前準備第30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3)第431章 過度自信是自負第363章 兩極分化第851章 人心已經散了第19章 震驚第194章 精準的分析第484章 風雨春秋第824章 準備親赴南京第320章 阿炳爺第771章 閃電戰(1)第930章 輿論的徹底轉向第3章 黑子第78章 家和萬事興第135章 家底第186章 初現端倪第320章 阿炳爺第552章 危險的建議第14章 種植技術第798章 並非聲東擊西第236章 朱存樞的選擇第725章 天妒英才(1)第608章 不一樣的南京第155章 榆林總兵第500章 腹背受敵第414章 洪門的轉變第530章 高陽之戰(3)第16章 瘋狂的甘薯第353章 節節勝利(3)第869章 定鼎京城(2)第201章 蘇蠻子的功勞第129章 暮氣第639章 實際行動第193章 車廂峽第430章 很順利第897章 理順體制第31章 堪比少年甘羅第913章 皇太極的憤怒第123章 面聖第338章 周延儒的要求第636章 用強第199章 親兵營第688章 鄭家軍的建制第944章 萬國來朝(2)第436章 各懷心思第768章 既成事實論第489章 老將出馬第146章 彈劾與應對第921章 無法高興的勝利(2)第592章 秦良玉的攪局第13章 當嫁第321章 幫丁第757章 敲牛皮糖的戰鬥(3)第700章 不容樂觀第38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593章 深層次分析第41章 盤敲側擊第643章 總有找事的第349章 甕中捉鱉第473章 導火索第666章 蒙八旗和漢八旗第98章 會試會元第665章 雲山霧罩第545章 提前預計第241章 噩耗第555章 覈查第971章 該來的終於來了第298章 沉默的士氣第237章 反間計第944章 萬國來朝(2)第853章 絕唱(1)第103章 傳臚大典第266章 需要小心第890章 大清國的對策第116章 帝心第863章 兵貴神速第839章 潼關之戰(5)第105章 恩榮宴第498章 多爾袞的意第619章 襄陽失陷(2)第38章 遊歷的準備第269章 殘酷第695章 及時的建議第514章 慘敗(3)第663章 餘音繞樑第282章 顧君恩的作用第598章 絕密情報第31章 堪比少年甘羅
第67章 鄉試解元第406章 文人的酸氣第904章 關寧錦防線第169章 出乎預料第528章 高陽之戰(1)第485章 痛苦的顛覆第869章 定鼎京城(2)第370章 決不退縮(2)第164章 精心準備第373章 范文程的恥辱第370章 決不退縮(2)第507章 都沒有想到(1)第179章 提前準備第30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3)第431章 過度自信是自負第363章 兩極分化第851章 人心已經散了第19章 震驚第194章 精準的分析第484章 風雨春秋第824章 準備親赴南京第320章 阿炳爺第771章 閃電戰(1)第930章 輿論的徹底轉向第3章 黑子第78章 家和萬事興第135章 家底第186章 初現端倪第320章 阿炳爺第552章 危險的建議第14章 種植技術第798章 並非聲東擊西第236章 朱存樞的選擇第725章 天妒英才(1)第608章 不一樣的南京第155章 榆林總兵第500章 腹背受敵第414章 洪門的轉變第530章 高陽之戰(3)第16章 瘋狂的甘薯第353章 節節勝利(3)第869章 定鼎京城(2)第201章 蘇蠻子的功勞第129章 暮氣第639章 實際行動第193章 車廂峽第430章 很順利第897章 理順體制第31章 堪比少年甘羅第913章 皇太極的憤怒第123章 面聖第338章 周延儒的要求第636章 用強第199章 親兵營第688章 鄭家軍的建制第944章 萬國來朝(2)第436章 各懷心思第768章 既成事實論第489章 老將出馬第146章 彈劾與應對第921章 無法高興的勝利(2)第592章 秦良玉的攪局第13章 當嫁第321章 幫丁第757章 敲牛皮糖的戰鬥(3)第700章 不容樂觀第38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593章 深層次分析第41章 盤敲側擊第643章 總有找事的第349章 甕中捉鱉第473章 導火索第666章 蒙八旗和漢八旗第98章 會試會元第665章 雲山霧罩第545章 提前預計第241章 噩耗第555章 覈查第971章 該來的終於來了第298章 沉默的士氣第237章 反間計第944章 萬國來朝(2)第853章 絕唱(1)第103章 傳臚大典第266章 需要小心第890章 大清國的對策第116章 帝心第863章 兵貴神速第839章 潼關之戰(5)第105章 恩榮宴第498章 多爾袞的意第619章 襄陽失陷(2)第38章 遊歷的準備第269章 殘酷第695章 及時的建議第514章 慘敗(3)第663章 餘音繞樑第282章 顧君恩的作用第598章 絕密情報第31章 堪比少年甘羅